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步法合成酰亚胺环改性硅烷偶联剂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余宝 苗伟俊 +1 位作者 齐海霞 刘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87,114,共4页
以苯酐、联苯二酐、降冰片烯单酐、烯丙基胺和三乙氧基硅烷为反应物,通过酰亚胺化反应和硅氢加成反应的两步法合成了3种含酰亚胺环的新型硅烷偶联剂,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 HNMR)和元素分析表明,酰... 以苯酐、联苯二酐、降冰片烯单酐、烯丙基胺和三乙氧基硅烷为反应物,通过酰亚胺化反应和硅氢加成反应的两步法合成了3种含酰亚胺环的新型硅烷偶联剂,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 HNMR)和元素分析表明,酰亚胺环被成功引入到了硅烷偶联剂中。热失重(TGA)结果表明,3种改性硅烷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芳香族二酐改性产物比脂环族改性产物具有更高的耐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酰亚胺化 硅氢加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硅烷化铜箔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苗伟俊 张余宝 +1 位作者 古宁宇 刘峰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9-364,共6页
用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APS)溶液对铜箔表面硅烷化处理,使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交流阻抗研究不同pH的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液自组装铜箔电极在0.1 mol·L-1NaCl溶液的腐蚀防护效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γ-氨丙基三甲氧... 用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APS)溶液对铜箔表面硅烷化处理,使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交流阻抗研究不同pH的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液自组装铜箔电极在0.1 mol·L-1NaCl溶液的腐蚀防护效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铜箔有较好的腐蚀防护效果,其中pH=7的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液自组装膜的抗腐蚀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铜箔 表面硅烷化 电化学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飞 周丹 +5 位作者 秦元成 徐海涛 张余宝 张芹 谢宇 李明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81-11089,共9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如今资源匮乏的年代备受关注。太阳能具有成本低廉、储量丰厚、利用简单等诸多优点,吸引了众多学者竞相研究探索。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新一代固态薄膜电池,因其...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如今资源匮乏的年代备受关注。太阳能具有成本低廉、储量丰厚、利用简单等诸多优点,吸引了众多学者竞相研究探索。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新一代固态薄膜电池,因其可溶液加工、卷对卷印刷和打印制备成柔性器件,向已经商业化但价格昂贵的无机硅太阳能电池发起了革命性的挑战。在现阶段,有机太阳能电池还存在稳定性相对较弱和光电转换效率相对偏低两方面的缺陷。尽管已报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6.70%,但离商业化生产还有很大距离。电子传输层在器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目前,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材料主要为金属氟化物、n型金属氧化物、有机小分子类、聚合物电解质类和富勒烯类等。在众多电子传输层材料中,有机类电子传输层因其结构可调、可溶液加工、便于大面积印刷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对有机类电子传输层材料进行了归纳总结,包含聚芴类、聚噻吩类、苝酰亚胺类、富勒烯类。通过阐述已有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各种电子传输层材料的优劣,展望电子传输层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电子传输层材料 界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