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涂料助剂对PDMS改性环氧树脂/Al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伟钢 李娇 吕丹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8-282,共5页
为进一步降低超疏水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的发射率并提高涂层的附着力,采用分散剂和硅烷偶联剂KH560来改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环氧树脂/Al复合涂层的填料分散状态及界面结构。系统研究了分散剂添加量(质量分数)及KH560添加量(质... 为进一步降低超疏水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的发射率并提高涂层的附着力,采用分散剂和硅烷偶联剂KH560来改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环氧树脂/Al复合涂层的填料分散状态及界面结构。系统研究了分散剂添加量(质量分数)及KH560添加量(质量分数)对涂层微结构、光学性能、疏水性能及附着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羧酸盐阴离子型分散剂可通过静电斥力和降低填料颗粒的表面能来改善涂层中片状Al粉和纳米SiO_(2)的分散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同时可使涂层具备较低的光泽度和良好的超疏水性能。KH560可利用其分子结构两端的甲氧基和环氧基在涂层中发挥桥连作用。通过KH560的桥连作用,涂层中的树脂基体和填料间可形成良好的化学键结合,从而使涂层表面结构更加致密,孔隙减少,进而可使涂层的发射率有所降低。同时,KH560改性可使涂层中的树脂基体与金属基板间形成化学键结合,从而可明显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当涂层中分散剂和KH560的添加量分别为5%和3%时,涂层具有最佳的发射率(0.619)、光泽度(2.9)及附着力(1级)。同时,涂层具备良好的超疏水性能(水接触角为154°,滚动角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低红外发射率 超疏水 分散剂 硅烷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土色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伟钢 徐国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以环氧树脂为黏合剂,片状Cu粉为功能颜料,石墨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界面结构改性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褐土色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片状Cu粉添加量(质量分数)、石墨烯添加量(质量分数)及DOP添加量(质量分... 以环氧树脂为黏合剂,片状Cu粉为功能颜料,石墨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界面结构改性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褐土色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片状Cu粉添加量(质量分数)、石墨烯添加量(质量分数)及DOP添加量(质量分数)对涂层微结构、发射率、光泽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适的片状Cu粉添加量可以构建出表面结构规整、颜料分散均匀、片状Cu粉定向与涂层表面平行的微观结构,从而使涂层实现较低的发射率性能。石墨烯改性可提高涂层的致密度,减少由树脂填充的空隙,从而可进一步降低涂层的发射率。黑色石墨烯改性可明显强化涂层对可见光的吸收作用,从而降低涂层的光泽度。另外,利用石墨烯固有的高强度及高韧性特点,可改善涂层的柔韧性和耐冲击强度。DOP可通过减弱环氧树脂分子间作用力和增强分子链的移动性来提高涂层的塑性和韧性,从而可明显改善涂层的柔韧性和耐冲击强度。当涂层中片状Cu粉、石墨烯和DOP的添加量分别为40%、8%和7%时,所制备的褐土色涂层具有最佳的发射率(0.222)、光泽度(20.4)、附着力(1级)、柔韧性(2mm)及耐冲击强度(50kg·cm)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褐土色 低红外发射率 力学性能 石墨烯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备件库存网络系统仿真研究
3
作者 张伟钢 张彧雄 《航空计算技术》 2025年第2期12-17,22,共7页
备件库存优化作为库存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当前研究大多基于数学规划,通过设立目标与约束函数进行求解,但此方法在面对多节点、多约束情况时存在一定求解复杂度。针对以上问题,以库存系统中多点库存网络为对象,结合智能体建模方法,搭建由... 备件库存优化作为库存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当前研究大多基于数学规划,通过设立目标与约束函数进行求解,但此方法在面对多节点、多约束情况时存在一定求解复杂度。针对以上问题,以库存系统中多点库存网络为对象,结合智能体建模方法,搭建由多仓库构成的备件库存网络多智能体仿真平台,设计基于库存系统的需求保障算法与基于经验决策的库存优化算法。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发现建立的模型收敛并达到了较好的库存优化效果,且在相同保障目标下,系统收敛结果不受初始配置影响,从而认为能够作为解决相关库存优化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备件放置数量分析中发现一定自组织特性。为相关问题研究提供参考,并作出进一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件库存网络 多智能体建模 横向转运 经验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红外发射率环氧树脂/黄铜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吕丹丹 罗静文 张伟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137,142,共7页
以环氧树脂为粘合剂,片状黄铜粉为功能颜料,硅烷偶联剂为界面改性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增塑剂,采用玻璃棒刮涂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耐盐水性能的低红外发射率环氧树脂/黄铜复合涂层,研究了黄铜粉添加量、硅烷偶... 以环氧树脂为粘合剂,片状黄铜粉为功能颜料,硅烷偶联剂为界面改性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增塑剂,采用玻璃棒刮涂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耐盐水性能的低红外发射率环氧树脂/黄铜复合涂层,研究了黄铜粉添加量、硅烷偶联剂种类、硅烷偶联剂添加量及DOP添加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铜粉添加量的增加会使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和光泽度明显降低,当黄铜粉添加量为50%(质量分数)时,复合涂层具有最低的红外发射率(0.585)和光泽度(21.9)。在涂层配方中引入硅烷偶联剂KH570和DOP,可增强树脂基体与颜料间的结合强度及改善环氧树脂基体的韧性,从而显著提高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当复合涂层中KH570和DOP添加量均为7%(质量分数)时,复合涂层具有较低红外发射率(0.468)、较低光泽度(21.5)和优异的力学性能(附着力为1级,柔韧性为2mm,冲击强度为50kg·cm)。采用最佳配方制备的复合涂层在盐水中浸泡21d后,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和光泽度基本稳定,力学性能变化有限,表明制备的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盐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低红外发射率 力学性能 耐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伟钢 徐国跃 薛连海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1-367,共7页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是目前公认的可实现飞行器红外隐身的特种功能材料。现已报道了纳米复合薄膜、单层(多层)膜结构材料、树脂/金属复合涂层、树脂/半导体复合涂层、核壳结构材料等多种类型的低红外发射率材料。介绍了上述低红外发射率材...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是目前公认的可实现飞行器红外隐身的特种功能材料。现已报道了纳米复合薄膜、单层(多层)膜结构材料、树脂/金属复合涂层、树脂/半导体复合涂层、核壳结构材料等多种类型的低红外发射率材料。介绍了上述低红外发射率材料的优缺点及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的理论研究、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材料、树脂/半导体复合涂层及红外光谱选择性低发射率涂层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 纳米复合薄膜 单层(多层)膜结构材料 树脂/金属复合涂层 树脂 /半导体复合涂层 核壳结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聚氨酯/Al-Sm_2O_3复合涂层自然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伟钢 徐国跃 +1 位作者 薛连海 陈亚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0-435,共6页
通过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聚氨酯(PU)/Al-Sm_2O_3复合涂层,从功能特性和力学性能角度系统研究了改性前后涂层自然老化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后PU/Al-Sm_2O_3复合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对自然老化的稳定性得到... 通过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聚氨酯(PU)/Al-Sm_2O_3复合涂层,从功能特性和力学性能角度系统研究了改性前后涂层自然老化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后PU/Al-Sm_2O_3复合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对自然老化的稳定性得到明显增强,在同等条件下改性后的涂层发射率要明显低于未改性的涂层发射率。改性后涂层表面的Sm_2O_3颗粒分散更加均匀,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强度有所增强,从而使改性后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要明显低于未改性涂层。改性前后涂层的硬度对自然老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硬度可保持在3 H;未改性涂层的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受自然老化影响明显,但改性后涂层的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得到明显加强,经自然老化4个月后仍然可保持在1级和50 kg·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红外发射率 近红外反射率 自然老化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青铜-Sm_2O_3复合涂层的近红外吸收与发射率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伟钢 徐国跃 薛连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以青铜(bronze)粉与Sm2O3为复合颜料,聚氨酯(PU)为黏合剂,制备了PU/bronze-Sm2O3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涂层的红外发射率、近红外吸收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m2O3的存在可有效降低涂层对1.06μm与1.54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青铜... 以青铜(bronze)粉与Sm2O3为复合颜料,聚氨酯(PU)为黏合剂,制备了PU/bronze-Sm2O3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涂层的红外发射率、近红外吸收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m2O3的存在可有效降低涂层对1.06μm与1.54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青铜粉的存在可有效降低涂层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通过调节青铜粉与Sm2O3质量比,涂层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可在0.422-0.782范围内调节,涂层对1.06μm与1.54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可分别在46.8%-65.0%和49.3%-70.7%范围内调节;所制备PU/bronze-Sm2O3复合涂层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在不同青铜粉与Sm2O3质量比下,其附着力与耐冲击强度分别可达到1级和50kg·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红外发射率 近红外吸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对Al-Sm_2O_3/聚氨酯复合涂层的改性及其耐润滑油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伟钢 薛连海 +2 位作者 刘羽熙 侯跃武 徐国跃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了提高Al-Sm_2O_3/聚氨酯(PU)复合涂层的耐润滑油性能,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其进行了改性。从功能特性和力学性能角度,系统研究了复合涂层改性前后耐金吉星J600型润滑油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KH550改性的Al-Sm_2O_3/PU复合涂... 为了提高Al-Sm_2O_3/聚氨酯(PU)复合涂层的耐润滑油性能,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其进行了改性。从功能特性和力学性能角度,系统研究了复合涂层改性前后耐金吉星J600型润滑油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KH550改性的Al-Sm_2O_3/PU复合涂层红外发射率对600型润滑油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同等条件下的发射率明显低于未改性时的值;经KH550改性后复合涂层表面的Sm_2O_3颗粒分散更加均匀,经600型油润滑一定时间后复合涂层的表面出现了少量微孔,使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明显低于未改性涂层;改性前后复合涂层的硬度和附着力对600型润滑油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两者可分别保持在3 H和2级以上;经KH550改性后复合涂层的耐冲击强度比未改性的得到明显的加强,经润滑10 d后仍可达到450 N·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m2O3 /PU复合涂层 硅烷偶联剂 复合涂层改性 耐润滑油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Sm_2O_3复合涂层的制备及近红外吸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伟钢 徐国跃 薛连海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以聚氨酯(PU)为粘合剂,Sm2O3为颜料,采用刮涂法制备了PU/Sm2O3复合涂层。采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及涂层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涂层的近红外吸收性能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m2O3可使涂层具备对1.06μm与1.54μm特殊近红外光的强吸收特性... 以聚氨酯(PU)为粘合剂,Sm2O3为颜料,采用刮涂法制备了PU/Sm2O3复合涂层。采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及涂层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涂层的近红外吸收性能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m2O3可使涂层具备对1.06μm与1.54μm特殊近红外光的强吸收特性,PU可使涂层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当涂层处于最佳条件(Sm2O3含量40%(w),涂层厚度96μm)时,涂层的附着力可以达到1级,耐冲击强度可以达到40 kg·cm,对1.06μm与1.54μm特殊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分别可以低至58.7%和34.7%。所制备的PU/Sm2O3复合涂层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具备优良力学性能的近红外吸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近红外吸收 力学性能 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改性有机硅/Al-Sm_2O_3复合涂层的耐温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伟钢 薛连海 +1 位作者 王永贵 陆会笑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4,共6页
以Al粉、Sm_2O_3为颜料,环氧改性有机硅为黏合剂,采用喷涂法制备了环氧改性有机硅/Al-Sm_2O_3复合涂层。研究了不同耐热温度及耐热时间对涂层外观、微结构、近红外反射率、红外发射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涂层在300℃下热... 以Al粉、Sm_2O_3为颜料,环氧改性有机硅为黏合剂,采用喷涂法制备了环氧改性有机硅/Al-Sm_2O_3复合涂层。研究了不同耐热温度及耐热时间对涂层外观、微结构、近红外反射率、红外发射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涂层在300℃下热处理5 h后,其外观、微结构保持不变;发射率和1.06μm近红外反射率可分别低至0.607和64.7%;涂层的硬度、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可分别保持在4 H、1级和50 kg·cm;所制备涂层在250℃下热处理100 h后,其外观、微结构仍然保持不变;发射率和1.06μm近红外反射率可分别低至0.624和67.1%;涂层的硬度、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可分别保持在4 H、1级和50 kg·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红外发射率 近红外反射率 耐温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型1.06μm近红外吸收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伟钢 黄萍 +2 位作者 薛连海 陈玉萍 徐国跃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8-792,共5页
以Sm2O3为颜料,环氧改性有机硅为粘合剂,采用喷涂法制备了环氧改性有机硅/Sm2O3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对所制备涂层微结构、近红外吸收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改性有机硅/Sm2O3复合涂层最高可耐受温... 以Sm2O3为颜料,环氧改性有机硅为粘合剂,采用喷涂法制备了环氧改性有机硅/Sm2O3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对所制备涂层微结构、近红外吸收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改性有机硅/Sm2O3复合涂层最高可耐受温度可达到300℃,在300℃下热处理5 h后,涂层微结构保持不变,对1.06?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可低至47.7%,涂层的硬度可达到4H,附着力2级,耐冲击强度40 kg?cm。所制备涂层在250℃下可长时间使用,在250℃下热处理100 h后,涂层微结构仍然保持不变,对1.06?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可低至49.7%,涂层的硬度、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可分别保持在4 H、2级和40 kg?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环氧改性有机硅 SM2O3 近红外吸收 耐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最佳颜料含量模拟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伟钢 徐国跃 徐飞凤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04-706,710,共4页
研究了一种可用于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最佳颜料含量模拟的方法。基于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的微结构特征,引入一维光子结构的相关理论以模拟计算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的最佳颜料含量。为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采用片状铝粉为颜料,聚氨... 研究了一种可用于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最佳颜料含量模拟的方法。基于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的微结构特征,引入一维光子结构的相关理论以模拟计算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的最佳颜料含量。为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采用片状铝粉为颜料,聚氨酯为粘合剂制备了两种低红外发射率聚氨酯(PU)/铝(Al)复合涂层。分别采用模拟计算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对其最佳Al粉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所得最佳Al粉含量与实验值一致,可见所述方法应用于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最佳颜料含量的模拟具有较强的实际可行性,对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的设计及研究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发射率 复合涂层 最佳颜料含量 模拟方法 一维光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绢云母对聚氨酯/Sm_2O_3复合涂层自然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伟钢 周玲 +1 位作者 薛连海 陈亚西 《材料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94,99,共4页
目前有关绢云母对近红外吸收涂层自然老化性能的影响鲜见研究报道。采用绢云母改性聚氨酯(PU)/Sm_2O_3复合涂层,从涂层微结构、近红外吸收性能和力学性能角度系统研究了改性前后涂层经4个月自然老化后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前... 目前有关绢云母对近红外吸收涂层自然老化性能的影响鲜见研究报道。采用绢云母改性聚氨酯(PU)/Sm_2O_3复合涂层,从涂层微结构、近红外吸收性能和力学性能角度系统研究了改性前后涂层经4个月自然老化后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前后涂层的微结构对自然老化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随自然老化时间的延长并未出现开裂、起泡、粉化等现象。改性后涂层在同等自然老化条件下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要明显低于未改性涂层。改性前后涂层的硬度对自然老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未改性涂层的附着力、耐冲击强度及柔韧性受自然老化影响明显,但经绢云母改性后可得到明显加强,经自然老化4个月后仍然可达到1级、500 N·cm及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吸收涂层 绢云母 改性聚氨酯 自然老化 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红外发射率水性聚氨酯/青铜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伟钢 钱可可 王永贵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96,共6页
为改善传统低红外发射率聚氨酯(PU)/青铜复合涂层的环保性能,以自制水性聚氨酯(WPU)为黏合剂,片状青铜粉为功能颜料,采用简单的刮涂法制备了具有低发射率、低光泽特性和良好力学性能的绿色环保型WPU/青铜复合涂层;系统地研究了固化温度... 为改善传统低红外发射率聚氨酯(PU)/青铜复合涂层的环保性能,以自制水性聚氨酯(WPU)为黏合剂,片状青铜粉为功能颜料,采用简单的刮涂法制备了具有低发射率、低光泽特性和良好力学性能的绿色环保型WPU/青铜复合涂层;系统地研究了固化温度、青铜粉添加量及交联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涂层的发射率和光泽度均随着固化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较高的固化温度有利于实现涂层的低发射率和低光泽特性;随着青铜粉添加量的增加,涂层发射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涂层光泽度呈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水性交联剂的使用可明显提高涂层的硬度,当交联剂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时,涂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发射率和光泽度可分别低至0.269和6.4,硬度、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可分别达到3H、1级和500N·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复合涂层 红外发射率 光泽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ZnS一维光子晶体的设计、制备及低红外发射率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伟钢 徐国跃 薛连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2,共4页
通过从理论上分析介质层厚度、不同介质材料的折射率差及周期数对一维光子晶体红外发射率的影响规律,设计得到了可实现8~14μm波段低红外发射率性能的Ge/ZnS一维光子晶体。随后采用光学镀膜技术在石英基片上通过交替沉积Ge层和ZnS层的... 通过从理论上分析介质层厚度、不同介质材料的折射率差及周期数对一维光子晶体红外发射率的影响规律,设计得到了可实现8~14μm波段低红外发射率性能的Ge/ZnS一维光子晶体。随后采用光学镀膜技术在石英基片上通过交替沉积Ge层和ZnS层的方法制得所设计的一维光子晶体,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其微结构及光谱发射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一维光子晶体在8~14μm波段具有低红外发射率性能,其平均发射率可低至0.195。采用Ge、ZnS等无机半导体材料,通过合理的一维光子晶体设计同样可以获得低至0.2以下的红外发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发射率 一维光子晶体 光学镀膜技术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近红外低反射与8~14μm低发射率兼容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伟钢 朱英曼 王永贵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6-120,137,共6页
为制备符合环保要求的低发射率、低近红外反射率兼容涂层,以自制水性聚氨酯(WPU)为黏合剂,片状Al粉和Sm2O3为功能颜料,采用简单的刮涂法制备得到了具有低发射率、低近红外反射率和良好力学性能的绿色环保型WPU/Al-Sm2O3复合涂层;系统研... 为制备符合环保要求的低发射率、低近红外反射率兼容涂层,以自制水性聚氨酯(WPU)为黏合剂,片状Al粉和Sm2O3为功能颜料,采用简单的刮涂法制备得到了具有低发射率、低近红外反射率和良好力学性能的绿色环保型WPU/Al-Sm2O3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复合颜料添加量、固化温度及交联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颜料添加量和固化温度对涂层发射率影响明显,而对涂层的近红外反射率几乎没有影响。当复合颜料添加量为40%(质量分数),固化温度为120℃时,涂层的发射率和1.06μm近红外反射率可分别低至0.468和51.1%。水性交联剂的使用可明显提高涂层的硬度,当交联剂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时,涂层的硬度可增大到H,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可分别保持在1级和500 N·cm,发射率和1.06μm近红外反射率相比交联剂使用前基本保持稳定,其值分别为0.473和5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复合涂层 红外发射率 近红外反射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聚氨酯/Al-Sm_2O_3复合涂层功能特性及耐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伟钢 王思懿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38,共5页
添加石墨烯可强化涂层材料的散热作用,有望提高涂层耐温性能。采用喷涂法制得了石墨烯改性聚氨酯(PU)/Al-Sm_2O_3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石墨烯改性对涂层功能特性及耐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石墨烯改性可通过强化涂层的导热和散热效... 添加石墨烯可强化涂层材料的散热作用,有望提高涂层耐温性能。采用喷涂法制得了石墨烯改性聚氨酯(PU)/Al-Sm_2O_3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石墨烯改性对涂层功能特性及耐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石墨烯改性可通过强化涂层的导热和散热效果使涂层的耐温性能明显增强,改性后涂层因热老化而颜色加深的现象明显改善。相比改性前涂层,改性后涂层在230℃以上高温热老化条件下的发射率稳定性明显增强,且在250℃高温热老化条件下具有更低的发射率性能,其值分别为0.393(改性后)和0.410(改性前)。同时改性后涂层相比改性前可保持更加稳定和优越的力学性能,改性后涂层经250℃热老化后的硬度、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分别保持在3 H、1级和500 N·cm,可很好地满足实际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复合涂层 石墨烯 红外发射率 功能特性 耐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低发射率PDMS改性环氧树脂/Al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伟钢 薛瑞 吕丹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207,共6页
以片状Al粉为功能颜料,纳米SiO_(2)为微纳结构改性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环氧树脂(HYSZ)为黏合剂,采用简单的玻璃棒刮涂法制备了一种同时具有超疏水和低红外发射率性能的复合涂层。探讨了PDMS和HYSZ质量比、总填料添加量及片状Al... 以片状Al粉为功能颜料,纳米SiO_(2)为微纳结构改性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环氧树脂(HYSZ)为黏合剂,采用简单的玻璃棒刮涂法制备了一种同时具有超疏水和低红外发射率性能的复合涂层。探讨了PDMS和HYSZ质量比、总填料添加量及片状Al粉和纳米SiO_(2)质量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DMS和HYSZ质量比对涂层附着力和疏水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当质量比为1∶9时,涂层具备良好的疏水性能,其附着力可达1级。总填料添加量对涂层性能影响明显,随着总填料添加量的增加,涂层发射率和光泽度可明显降低。当总填料添加量为50%时,涂层表面可产生明显的乳突状微纳粗糙结构,从而可明显提升涂层的疏水性能。片状Al粉和纳米SiO_(2)质量比会明显影响涂层的发射率和疏水性能,当质量比为5∶5时,涂层可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此时涂层发射率可低至0.652,光泽度和附着力分别为2.7和1级,水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152°和8°。通过适当降低涂层表面能及在涂层表面构筑微纳粗糙结构可实现涂层超疏水、低发射率和高附着力的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低红外发射率 超疏水 附着力 光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低红外发射率聚氨酯/铝复合涂层耐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伟钢 赵雪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54,共4页
有机硅树脂涂层需180℃固化,才具有耐高温氧化和优异稳定的力学性能,生产中难以达到。以Al粉为颜料、聚氨酯(PU)为黏合剂、石墨烯为改性剂,采用喷涂法制备了石墨烯改性PU/Al复合涂层。利用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和国家标准方法,系统研究了石... 有机硅树脂涂层需180℃固化,才具有耐高温氧化和优异稳定的力学性能,生产中难以达到。以Al粉为颜料、聚氨酯(PU)为黏合剂、石墨烯为改性剂,采用喷涂法制备了石墨烯改性PU/Al复合涂层。利用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和国家标准方法,系统研究了石墨烯改性剂对复合涂层功能及其耐温性能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石墨烯改性剂可强化复合涂层的导热和散热效果,使其耐温性能明显增强;改性后的复合涂层热老化时颜色加深及起泡现象不明显,且在240℃以上高温热老化条件下具有更低的发射率性能,当热老化温度为250℃时,改性前后涂层的发射率分别为0.241和0.184;改性后的复合涂层保持了优异稳定的力学性能,经不同温度热老化后的硬度、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可分别保持在3 H,1级和500 N·cm,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工程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铝复合涂层 石墨烯改性剂 低红外发射率 耐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聚氨酯/Sm2O3复合涂层耐盐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伟钢 李慧慧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5-99,共5页
为提高聚氨酯(PU)/Sm2O3复合涂层的耐盐水性能,以石墨烯为改性剂、PU为黏合剂、Sm2O3粉体为功能颜料,采用刮涂法制备石墨烯改性PU/Sm2O3复合涂层,分析探讨改性前后涂层的外观、微结构、1.06μm近红外反射率及经盐水腐蚀不同时间的力学... 为提高聚氨酯(PU)/Sm2O3复合涂层的耐盐水性能,以石墨烯为改性剂、PU为黏合剂、Sm2O3粉体为功能颜料,采用刮涂法制备石墨烯改性PU/Sm2O3复合涂层,分析探讨改性前后涂层的外观、微结构、1.06μm近红外反射率及经盐水腐蚀不同时间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石墨烯改性可明显提高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吸收效能,其在任何腐蚀时间下均比改性前涂层有更低的1.06μm近红外反射率。盐水腐蚀对石墨烯改性涂层的近红外吸收性能几乎没有影响,经盐水腐蚀21 d后,石墨烯改性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仅从腐蚀前的17.2%微降为16.6%。石墨烯改性可明显提高涂层在盐水腐蚀中的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附着力经21 d盐水腐蚀后可保持在1级的初始状态,耐冲击强度经21 d盐水腐蚀后略有降低,但仍可保持在300 N·cm的较高状态,在盐水腐蚀中改性后涂层的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相比改性前涂层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石墨烯 盐水腐蚀 近红外反射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