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美芬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伟睦 徐永乐 +2 位作者 周付 梁伟杏 程添长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5期160-160,共1页
目的通过对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和纳美芬加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对比,探究分析纳美芬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7例,分成两组,分别接受集束化治疗和纳美芬加集束化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 目的通过对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和纳美芬加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对比,探究分析纳美芬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7例,分成两组,分别接受集束化治疗和纳美芬加集束化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2、6 h时MAP显著升高,HR显著下降,治疗6 h时CI显著升高,均有P<0.05。结论纳美芬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肯定,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美芬 感染性休克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在重症创伤性湿肺通气策略中的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永乐 张伟睦 +2 位作者 周付 陈以明 程添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2期29-31,共3页
目的:比较重症创伤性湿肺(STWL)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8例STWL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均实行肺保... 目的:比较重症创伤性湿肺(STWL)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8例STWL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以及1周内使用镇静剂的用量及脱机时间。结果:ASV组通气24h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均低于PCV组;两组通气24h后中心静脉压均升高,而PCV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减慢,ASV组更明显;两组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气压伤;两组治疗24h后PaO2、PaO2/FiO2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ASV组24h后PaCO2明显下降,1周内使用镇静剂剂量小于PCV组,脱机时间缩短,住ICU时间相应减少。结论:对于STWL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C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防止气压伤的发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ASV模式控制气道峰压及平均气道压更有效,能减少镇静剂的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主张对于STWL患者尽量采用ASV模式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 创伤性湿肺 肺保护通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在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肾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程添长 张伟睦 范岳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期208-210,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在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肾功能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系统性回顾2014年1月~2018年2月我院确诊并收入院治疗的68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全部患者均给予血... 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在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肾功能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系统性回顾2014年1月~2018年2月我院确诊并收入院治疗的68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全部患者均给予血液净化支持,对照组患者不使用低分子肝素,实验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7天。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LT、PT、APTT、Fg等凝血指标与BUN、Scr、Tp P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等全部指标均较各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治疗后的PLT、PT、APTT、Fg等凝血指标与BUN、Scr、Tp P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净化技术无论使用或不使用低分子肝素均可以显著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脓毒血症 凝血功能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