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并联直流变换器网络控制系统的信号传输时延补偿滑模控制器设计
1
作者 王艳敏 袁世博 +1 位作者 张伟琦 杨铭洋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8,共17页
并联直流变换器的网络控制系统(NCS)受到信号传输时延的影响时会损失理想的输出性能。针对典型的并联Buck变换器,设计离散域内的滑模控制器(SMC)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从而保证变换器的均流输出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时延对变换... 并联直流变换器的网络控制系统(NCS)受到信号传输时延的影响时会损失理想的输出性能。针对典型的并联Buck变换器,设计离散域内的滑模控制器(SMC)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从而保证变换器的均流输出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时延对变换器NCS稳定性能的影响,并得到长/短时延对变换器NCS的实际影响特性。为进一步解决长时延对变换器NCS传输信号的损害问题,基于多步预估法对所设计的SMC控制器进行改进,对系统控制信号进行超前预测并建立缓冲区,从而有效预估与补偿NCS所丢失时延信号进而保证并联Buck变换器的输出性能,同时利用预估误差分析给出改进系统的稳定条件。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在0.6 ms时延情况,最大误差和上升时间分别减少37.4%、6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直流变换器 网络控制系统 多步预估法 传输时延 时延补偿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时度效:事实解析、动态关联与模拟检验
2
作者 张龙 张伟琦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8,共16页
利用MI-TVP-FAVAR模型测算时变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指数,在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取向与经济变量表象刻画和拟合效果分析的基础上,检验二者之间的动态关联,再对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反事实模拟,对比不同期限下的货币政策跨... 利用MI-TVP-FAVAR模型测算时变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指数,在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取向与经济变量表象刻画和拟合效果分析的基础上,检验二者之间的动态关联,再对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反事实模拟,对比不同期限下的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有效性。拟合效果分析表明,时变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指数的动态属性显著,对《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调控取向具有较好拟合效果和指引功效,时效性更强。动态关系检验证实,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期,时变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相依关系,但也存在时点错位问题。反事实模拟结果表明,跨周期调控能够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复合期限更符合经济现实和货币政策调控需求。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要求存在差异,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的宏观经济调控边际效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时度效 跨周期调控 边际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策略的微网逆变器负载侧电压-功率自协调控制系统设计
3
作者 张伟琦 王艳敏 +1 位作者 张涵清 王家明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6,共13页
微网负载侧并/离网状态的变化影响着逆变器的输出状态配置。为进一步增强微网逆变器输出状态的自协调能力,简化多模式控制系统并用的复杂性,基于滑模策略(SMC)设计一种电压-功率自协调控制系统。首先,建立微网逆变器功率传输模型,基于... 微网负载侧并/离网状态的变化影响着逆变器的输出状态配置。为进一步增强微网逆变器输出状态的自协调能力,简化多模式控制系统并用的复杂性,基于滑模策略(SMC)设计一种电压-功率自协调控制系统。首先,建立微网逆变器功率传输模型,基于其有功/无功约束下输出电压特性分析,引入虚拟补偿电压构建电压-功率自协调控制关系;接着,利用SMC策略实现控制系统各模块功能,并结合SMC控制律特性分析其稳定性;最后,设计不同工况下的仿真与实验,分析并验证了所提控制系统能够在逆变器最大输出功率限制下,依据负载侧运行状态自协调转换逆变器输出电压-功率状态,在满足负载侧用电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系统的响应时间与输出稳态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 三相逆变器 滑模策略 自协调控制 功率约束 电压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取向测度、外生成分识别与货币政策“稳预期”效应——来自数量型中介指标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龙 张伟琦 申瑛琦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1,共15页
文章首先给出M2中存在内生成分的经验事实,进一步运用内生成分剔除思想定量测度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迁指数,重点刻画其对《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拟合效果和指引功效。接下来,文章识别出M2中的外生成分,运用工具变量局部投影法分析货币政... 文章首先给出M2中存在内生成分的经验事实,进一步运用内生成分剔除思想定量测度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迁指数,重点刻画其对《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拟合效果和指引功效。接下来,文章识别出M2中的外生成分,运用工具变量局部投影法分析货币政策的“稳预期”功效及政策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第一,M2和经济基本面变量之间呈现出强关联走势,M2中含有经济基本面变量信息。第二,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迁指数的时变动态属性明显,除个别时点外,其对《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调控取向拟合效果和指引功效较好,能够准确识别和定位货币政策调控取向的微观变迁进程和瞬时突变时点。第三,货币政策数量型中介指标具有较好的“稳预期”功效,不同货币政策空间下货币政策的“饥饿效应”和“宿醉效应”不同。政策空间充足时期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明显,但由于信心的短期属性和行为主体“逆向”选择心理,政策空间不足时期货币政策存在长期效应但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调控取向 外生成分 政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活动态调控取向测度、拟合效果检验与货币政策真实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龙 申瑛琦 张伟琦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1,共10页
本文首先运用大量货币政策市场松紧状态反映变量数据,通过MI-TVP-FAVAR模型定量测度中国灵活动态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迁指数,并基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检验其拟合效果和前瞻指引功效。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时变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 本文首先运用大量货币政策市场松紧状态反映变量数据,通过MI-TVP-FAVAR模型定量测度中国灵活动态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迁指数,并基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检验其拟合效果和前瞻指引功效。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时变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货币政策与产出和通货膨胀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时变检验,在此基础上运用LP法分析货币政策的增长效应和价格效应。结果表明:第一,灵活动态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迁指数的时变属性和动态特征明显,对《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静态调控取向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同时能够准确揭示出货币政策松紧状态的微观变迁过程。第二,样本区间大多数时期内,灵活动态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迁指数与经济基本面变量之间具有稳定的时变Granger因果关系。第三,样本区间内,货币政策的增长效应和价格效应明显。不同松紧状态下,货币政策的“饥饿效应”和“宿醉效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调控取向 饥饿效应 宿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原创价值、统计测度与培育方向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龙 申瑛琦 张伟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145,共20页
正确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对于深入理解和准确掌握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原创价值、评价体系和培育方向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溯源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进一步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和理论支撑,重点阐释新质生... 正确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对于深入理解和准确掌握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原创价值、评价体系和培育方向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溯源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进一步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和理论支撑,重点阐释新质生产力的原创价值、评价体系与培育方向。结果表明:第一,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高度凝练,具有创新性、新质态和高质量等特征,是传统生产力的一种“量”到“质”的升级和跃迁。第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具有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升、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等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理论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新质生产力概念在理论、实践和学术上具有重大原创价值。第三,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稳步上升,但也存在阶段性增速差异,培育新劳动者、释放新生产要素动能、运用新发展手段和使用新基础设施是培育中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本文针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形成基础、原创价值与评价体系的系统阐释,有利于各界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概念溯源 原创价值 培育方向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化离子液体在CO_(2)捕集与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荆博宇 藏雨 +4 位作者 张伟琦 王乳馨 徐亮 王建军 刘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4-874,共11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离子液体固载于常见多孔材料或聚合物膜中用于CO_(2)捕集与分离中的研究进展。物理固载化离子液体可以提高CO_(2)的选择性,但基材的堵孔现象严重,CO_(2)的吸附或透过量大幅度降低。化学固载化离...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离子液体固载于常见多孔材料或聚合物膜中用于CO_(2)捕集与分离中的研究进展。物理固载化离子液体可以提高CO_(2)的选择性,但基材的堵孔现象严重,CO_(2)的吸附或透过量大幅度降低。化学固载化离子液体通过对材料进行离子修饰,在提高CO_(2)选择性的同时,吸附或透过量也有所提高,但其存在合成步骤较繁琐的缺点。在固载基材中,有机多孔聚合物(POP)表现出优异的CO_(2)捕集与分离性能。其中,金属有机骨架(MOF)固载化离子液体材料对CO_(2)的吸附或分离性能都有所提高。然而,由于MOF的稳定性差,在特殊环境下材料无法保持其良好的性能。因此,以共价有机骨架(COF)、共轭微孔聚合物(CMP)等具有永久孔隙的多孔材料为基材,制备有机多孔聚合物固载化离子液体将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固载 二氧化碳 多孔材料 捕集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DC-DC变换器网络控制系统的信号量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艳敏 张伟琦 +1 位作者 张涵清 杨亚龙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共12页
针对并联DC-DC变换器网络控制系统(NCS)因无法及时处理冗长信号而导致系统均流输出性能较差的问题,结合滑模控制(SMC)策略提出一种NCS均匀量化设计方法。以并联Buck变换器为例,首先设计了其主从均流SM控制系统;后在连续域内对含SMC的NC... 针对并联DC-DC变换器网络控制系统(NCS)因无法及时处理冗长信号而导致系统均流输出性能较差的问题,结合滑模控制(SMC)策略提出一种NCS均匀量化设计方法。以并联Buck变换器为例,首先设计了其主从均流SM控制系统;后在连续域内对含SMC的NCS进行均匀量化设计,并根据量化误差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能;再考虑到变换器在实际数字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采用零阶保持器研究了均匀量化SMC系统的离散化效应并给出了稳定性条件;最后,利用仿真分别分析了连续和离散域中不同参数条件下系统的输出性能,得到当量化步长与采样时间分别取0.1与0.1 ms时系统输出性能最优,并在该最优参数下进一步通过实验证明,所设计均匀量化SMC系统能够将并联Buck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均分电流稳态误差分别控制在0.117 V与0.008 A内,验证了所提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DC/DC变换器 滑模控制 网络信号传输 均匀量化器 均流输出 离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六价铬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伟琦 谢涛 +2 位作者 孙稚菁 王茂林 蔡喜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3,共10页
目前用于土壤中六价铬检测的提取方法较为单一,一般是使用HJ 1082—2019《土壤和沉积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提到的碱溶液提取法.但该方法在进行大批量土壤检测时存在耗时长、试剂用量大、温度不易控制等... 目前用于土壤中六价铬检测的提取方法较为单一,一般是使用HJ 1082—2019《土壤和沉积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提到的碱溶液提取法.但该方法在进行大批量土壤检测时存在耗时长、试剂用量大、温度不易控制等问题.因此,建立高效、准确的土壤中六价铬测试方法,对开展土壤中六价铬污染风险评价及修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提出了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快速、准确测试土壤中六价铬.通过开展提取剂组成与用量、微波消解方式、消解液过滤及pH调整等参数优化研究,确定了土壤中六价铬提取与测试的优化条件:消解液组成为碱性提取液20 mL、氯化镁100 mg、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0.2 mL,3次微波消解,消解液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待测液pH调节至7.0~8.0.在优化条件下,土壤六价铬的有证标准样品的测量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土壤基体加标回收率为85.5%~88.7%,相对标准偏差为7.6%~8.0%.与HJ 1082—2019相比,本文建立的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更适用于大批量土壤样品的六价铬检测分析,所采用的微波消解技术,操作相对简单、提取效率较高,易于在不同种类实验室中普及和推广,可为土壤中六价铬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溶液提取 微波消解 六价铬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零检测的Buck变换器自适应连续滑模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艳敏 张伟琦 +2 位作者 龙云 张涵清 冯勇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31-1939,共9页
为提高Buck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品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在线过零检测自适应机制的连续滑模控制方法,可有效抑制抖振问题,且可保证系统稳态误差收敛到给定范围.本文建立变换器的数学模型,从滑模面和控制律两方面改进传统滑模控制算法,即有目... 为提高Buck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品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在线过零检测自适应机制的连续滑模控制方法,可有效抑制抖振问题,且可保证系统稳态误差收敛到给定范围.本文建立变换器的数学模型,从滑模面和控制律两方面改进传统滑模控制算法,即有目的地将系统状态的积分项引入到滑模面的设计中,并将其收敛轨迹分成两阶段,实时测量其过零点的个数;将期望的稳态误差纳入到滑模控制律的设计中,引入由系统状态过零点个数决定的自适应变增益,在收敛轨迹的约束下,分阶段推导出其变增益的连续控制律,并给出相应的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与传统一阶和二阶滑模的理论和仿真性能对比,证明所提方法在抖振抑制、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BUCK变换器 高阶滑模 过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植物源抗菌纳米纤维膜的综合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品鸿 曹庆云 +6 位作者 黄永欣 林若玫 谢晓琪 卢芷薇 张伟琦 倪春林 周武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4-88,93,共6页
该文设计了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作为基材,以水为溶剂、吐温为乳化剂,添加天然产物苦槛蓝挥发油作为抑菌成分,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纳米纤维膜的综合实验,并对其进行戊二醛蒸气交联以改善纤维膜的耐水性。对纳米... 该文设计了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作为基材,以水为溶剂、吐温为乳化剂,添加天然产物苦槛蓝挥发油作为抑菌成分,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纳米纤维膜的综合实验,并对其进行戊二醛蒸气交联以改善纤维膜的耐水性。对纳米纤维薄膜进行纤维形貌、表面接触角、耐水性、红外光谱、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等表征后发现: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的植物源抗菌纳米纤维薄膜形貌均一,其最佳制备条件为:醇解度88%的PVA浓度为12%,苦槛蓝挥发油浓度为1%,电压20 kV,接收距离14 cm,推进速率0.5 mL/h。戊二醛蒸气交联不会改变纳米纤维膜抑菌性能,但能改善耐水性和增强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纺丝 聚乙烯醇 苦槛蓝 抗菌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