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椿籽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工艺研究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京芳 王冬梅 +2 位作者 张强 刘小兵 周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97,共5页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椿籽油的工艺条件及品质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物料粒度、静态萃取时间、CO2流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香椿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所得油品的主要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椿籽油的工艺条件及品质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物料粒度、静态萃取时间、CO2流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香椿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所得油品的主要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椿籽油的最佳的工艺条件是:物料粒度60目,静态萃取时间20min,CO2流量30mL,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5000PSI,在此条件下香椿籽油萃取率达91.7%。香椿籽油品质优良,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1.6%,其中亚油酸含量占56.8%,香气浓郁,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籽油 超临界CO2流体 提取技术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籽油浸提、精炼及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京芳 张存莉 +1 位作者 岁立云 周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6-139,共4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萃取香椿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香椿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得到了香椿籽油浸提的最优条件,获得了毛油的脱胶、碱炼等工艺参数,分析了精炼油的理化特性。香椿籽油浸提最佳工艺条件是:正己烷... 采用索氏提取法萃取香椿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香椿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得到了香椿籽油浸提的最优条件,获得了毛油的脱胶、碱炼等工艺参数,分析了精炼油的理化特性。香椿籽油浸提最佳工艺条件是:正己烷为浸提剂,香椿籽粒度60目,含水量7%,料液比1g∶13 mL,温度85℃,浸提3 h;精炼工艺条件是:加水量为香椿籽油质量的4%,第1次水化1.0 h,第2次水化时间0.5 h;碱炼工艺条件是:初温为30℃,NaOH液浓度为14.42%、超NaOH用量为4%,保温静置6 h。香椿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达90%以上,营养价值高,是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籽油 浸提 精练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片酶褐变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京芳 陈锦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7-58,共2页
探讨了抗坏血酸在不同温度、时间和浓度条件下,对梨片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实验表明,该酶活性在1%~1.5%的抗坏血酸溶液中显著降低。1%抗坏血酸溶液在pH1或pH2的条件下,能显著抑制酶活性;在60~70℃范围内15min能明显降低酶褐变,延长... 探讨了抗坏血酸在不同温度、时间和浓度条件下,对梨片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实验表明,该酶活性在1%~1.5%的抗坏血酸溶液中显著降低。1%抗坏血酸溶液在pH1或pH2的条件下,能显著抑制酶活性;在60~70℃范围内15min能明显降低酶褐变,延长浸泡时间也能控制酶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果蔬加工 温度 时间浓度 梨片 酶褐变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油方法对香椿籽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京芳 杜林 王冬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71,共5页
研究了不同提油方法对香椿籽油理化特性、维生素E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提油方法制备的香椿籽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提油方法对香椿籽油的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影响较大,超临界CO2法提取的香椿籽油色泽淡黄,香味... 研究了不同提油方法对香椿籽油理化特性、维生素E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提油方法制备的香椿籽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提油方法对香椿籽油的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影响较大,超临界CO2法提取的香椿籽油色泽淡黄,香味浓郁,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均最低;以压榨香椿籽油VE含量最高,超临界CO2法提取的油脂次之,而超临界CO2法提取的香椿籽油α-VE含量最高;不同提油方法得到的香椿籽油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提取方法对香椿籽油氧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以超临界CO2萃取的香椿籽油在有光条件下氧化稳定性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籽油 提油方法 油脂品质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条件对绿色叶菜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京芳 陈锦屏 饶国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3-24,27,共3页
探讨了干燥、包装及贮藏条件对长期保藏的荠菜和蕨菜中β-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及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晒干能大大降低β-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的含量。晒干条件下,脱水蔬菜叶绿素的损失较多。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营养成分和叶绿素含量不断下... 探讨了干燥、包装及贮藏条件对长期保藏的荠菜和蕨菜中β-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及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晒干能大大降低β-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的含量。晒干条件下,脱水蔬菜叶绿素的损失较多。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营养成分和叶绿素含量不断下降,褐变度愈加严重,低温贮藏和双层聚乙烯膜包装能减少这些营养素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条件 绿色叶菜质量 Β-胡萝卜素 抗坏血酸 叶绿素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壳中酚性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京芳 袁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74-179,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板栗壳多酚的工艺条件,研究大孔树脂对板栗壳多酚的静态吸附解吸动力学和最适静态吸附解吸工艺条件,评价不同方法得到的板栗壳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Fe3+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及超声功...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板栗壳多酚的工艺条件,研究大孔树脂对板栗壳多酚的静态吸附解吸动力学和最适静态吸附解吸工艺条件,评价不同方法得到的板栗壳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Fe3+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及超声功率是影响板栗壳酚类物质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超声提取板栗壳多酚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3%,料液比1:18.5(g/mL),提取时间17.5min,提取功率305W、提取次数为3次,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板栗壳多酚提取得率为2.86g/100g;大孔树脂纯化板栗壳多酚的最适工艺条件为:LX-17型树脂,于25℃吸附1.5h,以体积分数50%乙醇为解吸剂,于20℃解吸4h;超声提取的板栗壳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Fe3+的还原能力均优于回流法,大孔树脂处理能提高板栗壳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壳 多酚 超声提取 大孔树脂 抗氧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酱加工工艺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京芳 徐雨 张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7-159,共3页
以香椿嫩叶为原料,研究香椿酱的加工工艺。运用正交试验,研究香椿油树脂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香椿油树脂的最佳提取条件是,香椿嫩叶在质量分数0.5%NaHCO3溶液中浸泡20~30min,再放入95~100℃水中漂烫1~2min,打浆后在体积分数60%乙醇... 以香椿嫩叶为原料,研究香椿酱的加工工艺。运用正交试验,研究香椿油树脂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香椿油树脂的最佳提取条件是,香椿嫩叶在质量分数0.5%NaHCO3溶液中浸泡20~30min,再放入95~100℃水中漂烫1~2min,打浆后在体积分数60%乙醇、料液比(g:mL)1∶4、温度60℃的条件下浸提3h。确定了用油树脂制作香椿调味酱的工艺流程,优选出了用油树脂制作香椿酱的最佳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树脂 香椿酱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莴笋苹果复合果蔬汁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京芳 曹玉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0-61,共2页
以莴笋、苹果为原料 ,采用正交设计 ,筛选出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 ,并在莴笋汁的保绿和复合饮料的稳定性上作了新的探讨。确定了莴笋苹果复合果蔬汁饮料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 莴笋 苹果 果蔬复合饮料 配方 生产工艺 稳定性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酿酒葡萄有机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47
9
作者 成冰 张京芳 +4 位作者 徐洪宇 侯力璇 王月晖 张颜 王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3-228,共6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分析新疆玛纳斯55种酿酒葡萄品种中6种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酿酒葡萄中的主要有机酸是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相对许多产区含量较高),草酸、琥珀酸和乳酸含量较少;酿酒白葡萄中有机酸总量显著高于酿酒...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分析新疆玛纳斯55种酿酒葡萄品种中6种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酿酒葡萄中的主要有机酸是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相对许多产区含量较高),草酸、琥珀酸和乳酸含量较少;酿酒白葡萄中有机酸总量显著高于酿酒红葡萄,除苹果酸在酿酒红葡萄中的含量高于白葡萄以外,其他5种有机酸在酿酒红葡萄中的含量均较低。不同酿酒葡萄间有机酸含量变化较大;28种酿酒白葡萄中,白比诺(Pinot Blanc)中总有机酸(21.580g/L)、酒石酸(11.790g/L)和苹果酸(9.630g/L)含量最高,白雷司令(White Riesling)中柠檬酸高达5.400g/L,而伏罗西(ВлощVioshi)中总有机酸和苹果酸含量最低(分别为7.250g/L和0)。27个酿酒红葡萄中,以巴柯(Bacco nion)的总有机酸和苹果酸含量(分别为22.27g/L和18.210g/L)最高,而酒石酸含量(2.060g/L)最低,黑后(Heihou)柠檬酸含量(2.510g/L)最高,玫瑰香(Muscat Hamburg)中总有机酸含量(4.94g/L)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酿酒葡萄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叶黄精根中甾体皂苷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冬梅 张京芳 +2 位作者 李晓明 李娟丽 朱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1-95,共5页
利用硅胶、RP-18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手段从卷叶黄精根茎的正丁醇萃取物(总甾体皂苷R)中分离得到2个甾体皂苷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值对照,鉴定化合物Ⅰ为(25R)-spirost-5-ene-3β-ol-3-O-α-L-rham-nopyranosy(... 利用硅胶、RP-18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手段从卷叶黄精根茎的正丁醇萃取物(总甾体皂苷R)中分离得到2个甾体皂苷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值对照,鉴定化合物Ⅰ为(25R)-spirost-5-ene-3β-ol-3-O-α-L-rham-nopyranosy(1→2)-[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Ⅱ为(25R)-spirost-5-ene-3β-ol-3-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将化合物Ⅰ进行双相酸水解得到其苷元(化合物Ⅲ),鉴定为薯蓣皂苷元。对总甾体皂苷R、化合物Ⅰ、Ⅱ及Ⅲ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总甾体皂苷R、化合物Ⅰ及Ⅱ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均比对细菌的抑制效果明显,而化合物Ⅲ对细菌的抑制效果均比对植物病原菌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黄精 甾体皂苷 结构鉴定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仁深加工中提高蛋白质提取率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饶国华 陈锦屏 +2 位作者 张京芳 王军 张伊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6-47,共2页
研究了松仁深加工中提高蛋白质提取率的打浆工艺和ProtamexTM酶解工艺。松仁经打浆和酶解处理,可使总蛋白质提取率达到87.7%。打浆工艺参数:固液比1∶17,水温50℃,过两次胶体磨;ProtamexTM酶解工艺参数:6%酶浓度,自然pH(松仁浆的pH)下,3... 研究了松仁深加工中提高蛋白质提取率的打浆工艺和ProtamexTM酶解工艺。松仁经打浆和酶解处理,可使总蛋白质提取率达到87.7%。打浆工艺参数:固液比1∶17,水温50℃,过两次胶体磨;ProtamexTM酶解工艺参数:6%酶浓度,自然pH(松仁浆的pH)下,30℃酶解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仁 深加工 蛋白质提取率 工艺优化 打浆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烫处理对南瓜叶化学成分及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余翔 苗修港 +2 位作者 张贝贝 马正强 张京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4-49,共6页
为探明热烫处理过程中南瓜叶的品质变化,研究了蒸汽热烫、微波热烫及热水热烫对南瓜叶中VC、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草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热烫方法对南瓜叶POD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蒸... 为探明热烫处理过程中南瓜叶的品质变化,研究了蒸汽热烫、微波热烫及热水热烫对南瓜叶中VC、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草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热烫方法对南瓜叶POD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蒸汽热烫可在60 s内使POD残余酶活力降低至7.10%,热水热烫对POD活性的抑制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大,在95℃以上即对POD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此温度条件下热烫60 s,POD残余酶活力可降至4.85%;于微波功率480 W条件下热烫50 s,南瓜叶POD残余酶活力降至5.05%;经热水热烫的南瓜叶VC、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微波烫漂,蒸汽热烫的最低;热水热烫的南瓜叶草酸含量亦较低,且L*值最大而a*值最小,即热水热烫的南瓜叶色泽最优。热水热烫是南瓜叶最适宜的热烫方式,其最适宜的烫漂条件为95℃、6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叶 热水热烫 微波热烫 蒸汽热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白葡萄氨基酸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成冰 张京芳 +3 位作者 王月晖 徐洪宇 张颜 王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74-177,共4页
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14种酿酒白葡萄17种氨基酸的含量,并分析氨基酸组成特征。结果表明:酿酒白葡萄氨基酸总量范围为1128.550(灰雷司令)~4967.779mg/100g(白比诺),氨基酸总量平均值为2283.873mg/100g;不同品种及不同产地酿酒白葡萄中... 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14种酿酒白葡萄17种氨基酸的含量,并分析氨基酸组成特征。结果表明:酿酒白葡萄氨基酸总量范围为1128.550(灰雷司令)~4967.779mg/100g(白比诺),氨基酸总量平均值为2283.873mg/100g;不同品种及不同产地酿酒白葡萄中Pro、Arg、Ser、Thr及Glu为主要氨基酸,且Pro含量最高,占17种有机酸含量的48%,Met、Phe及Tyr等含量较低。酿酒白葡萄中Pro含量均高于Arg,且不同品种Pro含量和Pro含量与Arg含量之比值(δ)变化范围较大。不同品种酿酒白葡萄中与葡萄酒香气成分相关的氨基酸含量有差异,霞多丽中此类氨基酸总量最大,其次是白比诺,灰雷司令中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组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红葡萄多酚氧化酶活力及总酚含量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月晖 徐洪宇 +2 位作者 张京芳 侯力璇 成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7-51,共5页
分析27酿酒红葡萄品种的多酚氧化酶(PPO)活力、总酚(TP)含量及褐变度(BD),并研究该3个指标对干红葡萄酒L*的影响。利用PPO活力与TP含量的比值η(PPO活力/TP含量)进行系统聚类,同时采用二者的平均值进行象限分布以筛选品种。结果表明:不... 分析27酿酒红葡萄品种的多酚氧化酶(PPO)活力、总酚(TP)含量及褐变度(BD),并研究该3个指标对干红葡萄酒L*的影响。利用PPO活力与TP含量的比值η(PPO活力/TP含量)进行系统聚类,同时采用二者的平均值进行象限分布以筛选品种。结果表明:不同酿酒红葡萄品种PPO活力、TP含量及BD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PO活力与TP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二者均与BD呈显著正相关。PPO活力、TP含量及BD与干红葡萄酒L*值呈显著负相关。蛇龙珠、黑赛比尔、赤霞珠、梅鹿辄、卡马特、品丽珠为PPO活力低且TP含量高的优良酿酒红葡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红葡萄品种 多酚氧化酶活力 总酚含量 褐变度 葡萄酒L*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区玉竹根茎的高异黄烷酮化学成分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冬梅 张京芳 李登武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5-129,共5页
利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手段从分布于秦岭的玉竹根茎中分离得到4个母核结构碳甲基化和氧甲基化的高异黄烷酮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方法及与文献值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甲基麦冬黄烷酮B(Ⅰ)、4’,5,7-三羟基-6... 利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手段从分布于秦岭的玉竹根茎中分离得到4个母核结构碳甲基化和氧甲基化的高异黄烷酮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方法及与文献值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甲基麦冬黄烷酮B(Ⅰ)、4’,5,7-三羟基-6,8-二甲基高异黄烷酮(Ⅱ)、4’,5,7-三羟基-6甲基-8甲氧基高异黄烷酮(Ⅲ)和4’,5,7-三羟基-6-甲基高异黄烷酮(Ⅳ);其中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Ⅳ首次从黄精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 高异黄烷酮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不同萃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强 苏印泉 张京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3-27,共5页
为研究杜仲叶抗氧化成分,深入开发杜仲叶资源,测定杜仲叶水提取物及其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和萃余相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羟自由基清除活性、抗氧化活性、金属离子络合力和还原力,并与抗氧化剂BHT、VE以及VC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为研究杜仲叶抗氧化成分,深入开发杜仲叶资源,测定杜仲叶水提取物及其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和萃余相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羟自由基清除活性、抗氧化活性、金属离子络合力和还原力,并与抗氧化剂BHT、VE以及VC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同时测定杜仲叶萃取物中的总酚含量。结果发现: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萃取物总酚含量远大于水提取物,含量依次为465.1mg/g和286.4mg/g。二者在亚油酸乳浊液中抗氧化活性高于VE,接近BHT;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接近VC,显著高于BHT;正丁醇萃取物对羟自由基清除活性接近VE;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三价铁离子还原力高于BHT和VC;但是所有样品对二价铁离子络合力均较低。此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可以富集杜仲叶抗氧化成分,杜仲叶提取物具有发展为抗氧化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抗氧化剂 自由基 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苹果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18
17
作者 丁秀玲 张京芳 韩明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1-47,共7页
测定13种苹果的L-抗坏血酸、可溶性糖、滴定酸和总酚含量及pH值,比较13种苹果的抗氧化活性,包括还原力、脂质过氧化抑制率、.OH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并依据化学成分对13种苹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种苹果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有差... 测定13种苹果的L-抗坏血酸、可溶性糖、滴定酸和总酚含量及pH值,比较13种苹果的抗氧化活性,包括还原力、脂质过氧化抑制率、.OH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并依据化学成分对13种苹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种苹果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有差异,其中以新红星、藤牧1号和延光的抗氧化活性最强,而秦冠、粉红女士和红富士的抗氧化活性最小。苹果中的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显著正相关,两者均受基因型影响。聚类结果显示,美国八号、太平洋红玫瑰为抗坏血酸含量最高的一类,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的乔纳金、太平洋红玫瑰、粉红女士、秦冠和红富士聚为一类,粉红女士为滴定酸含量最高的一类,糖酸比最高的一类是秦冠和红富士,藤牧1号、延光、新红星和乔纳金的总酚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化学成分 总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香椿抗氧化作用及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成 张京芳 +2 位作者 张颜 严明明 王立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0-14,共5页
为探明不同生长期香椿抗氧化作用及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变化,采用3种方法评价不同生长期香椿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析不同生长期香椿PPO活力、总酚及总黄酮含量,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不同生长期香椿PPO同工酶的组成。... 为探明不同生长期香椿抗氧化作用及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变化,采用3种方法评价不同生长期香椿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析不同生长期香椿PPO活力、总酚及总黄酮含量,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不同生长期香椿PPO同工酶的组成。结果表明:香椿抗氧化活性以第3生长期最强,其次是第2和第1生长期,且与酚性成分呈量效关系;PPO活力以第1生长期香椿最强,其次是第3和第2生长期;3个生长期香椿的总酚含量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总黄酮含量以第1生长期最低,第2与第3生长期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香椿PPO共分离出5条酶带(A1~A5),其中A3和A4为PPO特征酶带。不同生长期香椿同工酶A1、A2和 A5活力各异,且PPO活力及抗氧化活性与同工酶谱带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多酚氧化酶 同工酶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在线检测果汁抗氧化成分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强 张京芳 苏印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5-170,共6页
为快速检测混合物中抗氧化成分,以ABTS+.为检测自由基,建立了在线HPLC检测方法。以芦丁为模式化合物,信噪比为指标,在线优化系统设置为浓度0.32mmol/L的自由基溶液以0.5mL/min流速经由10.0m长反应圈输送。该方法对芦丁等4种天然抗氧化... 为快速检测混合物中抗氧化成分,以ABTS+.为检测自由基,建立了在线HPLC检测方法。以芦丁为模式化合物,信噪比为指标,在线优化系统设置为浓度0.32mmol/L的自由基溶液以0.5mL/min流速经由10.0m长反应圈输送。该方法对芦丁等4种天然抗氧化剂最低检测浓度为0.12~0.37μmol/L。利用该方法在一种果汁的叔丁基甲醚萃取物中发现约20种抗氧化成分,以液质联用仪确定该萃取物最主要的抗氧化成分是绿原酸及其类似物。这种HPLC在线方法简单、便捷、快速,可用于所有可溶性混合物中抗氧化成分的在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成分 自由基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晶 曾玲玲 张京芳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5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尖锐湿疣患者ALA-PDT依从性问卷对13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能完成整个治疗的患者占73.9%,依从性好的患者疣体清除率显著高于依从性差者。患...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尖锐湿疣患者ALA-PDT依从性问卷对13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能完成整个治疗的患者占73.9%,依从性好的患者疣体清除率显著高于依从性差者。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依从性无明显影响,月收入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对尖锐湿疣、ALA-PDT认识不充分及ALA-PDT疗效欠佳是ALA-PDT依从性显著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尖锐湿疣患者的依从性影响疗效,依从性主要与患者月收入水平、对尖锐湿疣和ALA-PDT的认知、ALA-PDT的疗效有关,护士应关注患者依从性及认知、疗效对依从性的影响,加强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 治疗依从性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