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O_(2)离心压缩机多参数优化与性能分析
1
作者 张亚洲 孙玉伟 +2 位作者 吕军帅 陈子眩 秦天阳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9-444,共6页
为探索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离心压缩机优化设计方法,以某S-CO_(2)离心压缩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探究其气动特性规律,并进行流场分析,寻找需要优化的结构参数。首先对S-CO_(2)离心压缩机进行参数化建模,以等熵效率最大为优化目... 为探索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离心压缩机优化设计方法,以某S-CO_(2)离心压缩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探究其气动特性规律,并进行流场分析,寻找需要优化的结构参数。首先对S-CO_(2)离心压缩机进行参数化建模,以等熵效率最大为优化目标,采用Kriging近似模型结合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对进口叶片安装角、出口叶片安装角、叶片包角、叶片前缘倾角以及叶顶间隙同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S-CO_(2)离心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等熵效率和压比分别提升了2.39%和3.85%,且不同质量流量下压缩机的等熵效率和压比均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离心压缩机 多参数优化 KRIGING模型 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级配混凝土/玄武岩界面直接拉伸断裂研究
2
作者 张亚洲 钟红 +1 位作者 李德玉 涂劲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6-276,共11页
【目的】以建在基岩上的混凝土坝建基面地震稳定分析为背景,开展全级配混凝土/玄武岩界面静动态断裂试验研究。【方法】试验采取含预制裂缝的圆柱体复合试件承受直接拉伸的形式。在地震荷载典型应变率范围内考虑两种加载速率,其中应变率... 【目的】以建在基岩上的混凝土坝建基面地震稳定分析为背景,开展全级配混凝土/玄武岩界面静动态断裂试验研究。【方法】试验采取含预制裂缝的圆柱体复合试件承受直接拉伸的形式。在地震荷载典型应变率范围内考虑两种加载速率,其中应变率10^(-3)/s为动态加载,应变率10^(-6)/s作为准静态加载。测得了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据此计算全级配混凝土/玄武岩界面的断裂参数,结合数值模拟得到了断裂韧度。【结果】研究表明:准静态加载下复合试件沿预制裂缝扩展,而动态加载下试件在扩展过程中向玄武岩中含天然斜裂缝位置偏转。【结论】相比于准静态加载,复合试件在动态荷载作用下有更高的断裂参数。而与全级配混凝土对比,复合试件在准静态加载下的断裂参数显著降低。通过本次研究,可为全级配混凝土/玄武岩界面准静态和动态作用下的断裂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直接拉伸断裂 全级配混凝土/玄武岩界面 位移外推法 试验-数值耦合法 变形 混凝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塑性黏土地层泥水盾构停机引起的地表塌陷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亚洲 闵凡路 +2 位作者 孙涛 史海岭 李东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41-1147,共7页
扬州瘦西湖隧道采用泥水盾构穿越全断面硬塑性黏土地层,施工停机后多次出现地表塌陷事故。利用室内试验研究硬塑性黏土浸水条件下的崩解、软化特性,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该工程地表塌陷的原因,进一步讨论此类破坏发生的过程,据此提出泥... 扬州瘦西湖隧道采用泥水盾构穿越全断面硬塑性黏土地层,施工停机后多次出现地表塌陷事故。利用室内试验研究硬塑性黏土浸水条件下的崩解、软化特性,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该工程地表塌陷的原因,进一步讨论此类破坏发生的过程,据此提出泥水盾构在全断面硬塑性黏土地层施工时地表塌陷的预防措施。研究表明:泥水盾构停机使开挖面硬塑性黏土在泥水浸润下发生崩解、软化,使开挖面上方形成局部孔洞;随着时间延长,局部孔洞逐渐向上发展直至地表,最终形成地面局部塌陷。泥水盾构在硬塑性黏土地层施工时,应当避免停机;当必须停机时,应尽量缩短停机时间,避开建筑地段,同时加强地面监测,必要时应在开挖面上方地层进行注浆加固,防止坍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瘦西湖隧道 泥水盾构 硬塑性黏土 停机 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泥水处理及全线路废弃土再利用技术 被引量:46
4
作者 张亚洲 夏鹏举 +3 位作者 魏代伟 姜腾 陈喜坤 陆帅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9-1233,共5页
利用泥水盾构修建隧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泥浆和废弃土,如何经济环保地进行泥浆和废弃土处理成为工程面临的一大难题。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为背景,针对该地质条件下泥水处理的难点,通过合理的泥水场地布置和设备选型,并采用针对... 利用泥水盾构修建隧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泥浆和废弃土,如何经济环保地进行泥浆和废弃土处理成为工程面临的一大难题。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为背景,针对该地质条件下泥水处理的难点,通过合理的泥水场地布置和设备选型,并采用针对不同地层的配浆试验、分离设备的选择性使用等措施,实现了泥浆的高效、高质供给,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根据泥水盾构前后掘进所穿越地质条件的差异,通过废弃黏土和废弃黏土泥浆配制盾构掘进用泥浆、废弃粉细砂用作壁后注浆材料以及废弃卵砾石和碎岩用于混凝土骨料等技术,实现了全线路废弃土的再利用,不仅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废弃土带来的占地、污染等环境问题,为泥水盾构全线路施工中泥水处理和废弃土再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 泥水盾构 泥水处理 废弃土 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泥水盾构下穿民房建筑群沉降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亚洲 王善高 闵凡路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9-964,共6页
大直径泥水盾构下穿民房建筑群时沉降控制严格,风险较大。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S线大直径泥水盾构下穿保健村民房建筑群为背景,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对盾构施工主要影响区的范围和沉降量进行理论预测,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理论预测结果对... 大直径泥水盾构下穿民房建筑群时沉降控制严格,风险较大。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S线大直径泥水盾构下穿保健村民房建筑群为背景,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对盾构施工主要影响区的范围和沉降量进行理论预测,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理论预测结果对该范围内民房进行分类监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研究盾构施工对民房建筑群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沉降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数值分析能够较好地预测盾构施工的影响范围及沉降量,可用于指导房屋沉降监测;盾构施工控制不当使得地表产生不均匀沉降、民房发生倾斜和裂缝等问题,通过控制支护压力、调整施工速度和壁后注浆等施工参数,并及时对地层进行注浆加固,有效地控制了地面沉降,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民房 沉降 FLAC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地层泥水盾构停机时开挖面破坏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以扬州瘦西湖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亚洲 朱伟 +2 位作者 陈健 闵凡路 史海岭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9-555,共7页
为解决扬州瘦西湖隧道泥水盾构在膨胀性黏土地层停机时开挖面失稳和地面塌陷的问题,采用膨胀试验和崩解试验,研究下蜀黏土的膨胀特性和崩解特性。利用现场实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和论证膨胀性黏土地层停机时地表塌陷的原因:泥浆持... 为解决扬州瘦西湖隧道泥水盾构在膨胀性黏土地层停机时开挖面失稳和地面塌陷的问题,采用膨胀试验和崩解试验,研究下蜀黏土的膨胀特性和崩解特性。利用现场实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和论证膨胀性黏土地层停机时地表塌陷的原因:泥浆持续渗透引起开挖面前方土体膨胀、崩解和剥落是导致开挖面失稳的原因;开挖面的失稳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泥浆渗透阶段、开挖面前方土体膨胀崩解阶段和开挖面上方土体塌落阶段、塌落发展到地表形成地表塌陷阶段。提出控制盾构掘进参数、多次短停、适当提高泥水支护压力和适当增加泥浆密度、黏度等防止泥水盾构在膨胀性黏土地层停机时开挖面破坏的措施,并指导现场施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瘦西湖隧道 泥水盾构 膨胀性黏土 盾构停机 开挖面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春、夏季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张亚洲 金海卫 +1 位作者 朱增军 潘国良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9-397,共9页
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对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28°30'~30°45'N、121°30'~123°15'E)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数量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调查海域共鉴定... 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对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28°30'~30°45'N、121°30'~123°15'E)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数量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77种,属18个大类,其中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类群。春、夏季间无共同优势种,春季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拟细浅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假磷虾(Pseudeuphausia)幼体;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软拟海樽(Dolioletta gegenbauri)和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季节变化均极显著(P<0.001),春季丰度介于8.80~581.19 cfu/m3之间,平均丰度为164.48 cfu/m3;夏季平均丰度介于15.09~1102.07 cfu/m3之间,平均丰度为352.47 cfu/m3;春季生物量介于3.76~569.50 mg/m3之间,生物量为140.16 mg/m3;夏季平均生物量介于16.35~1603.09 mg/m3之间,平均生物量为442.73 mg/m3。春、夏季节间群落结构指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体数、种类数、多样度、丰富度和均匀度差异均极显著(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丰度 生物量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局部故障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亚洲 石林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6,共4页
在前人所建立的模型基础上,引入了滚动体的随机滑动和周期性变化的振动传递函数,并综合考虑了静态载荷分布和故障点的位置,建立了滚动轴承局部故障的随机振动数学模型。模型使用MATLAB语言编程实现,并通过给其混入噪声进行故障诊断试验... 在前人所建立的模型基础上,引入了滚动体的随机滑动和周期性变化的振动传递函数,并综合考虑了静态载荷分布和故障点的位置,建立了滚动轴承局部故障的随机振动数学模型。模型使用MATLAB语言编程实现,并通过给其混入噪声进行故障诊断试验,验证了该模型在轴承故障机理分析和故障诊断方面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模型 故障诊断 随机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含氮杯芳烃的合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亚洲 刘丽梅 +1 位作者 臧树良 陈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3-17,共5页
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为原料,在无水三氯化铝存在下,与苯酚发生脱烷基化反应合成了杯[4]芳烃。再以杯[4]芳烃与对氨基苯磺酸为原料,通过偶合反应合成了5,11,17,23-四[(对磺基苯基)偶氮]-杯[4]芳烃,再利用锡-盐酸还原得到5,11,17,23-四氨... 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为原料,在无水三氯化铝存在下,与苯酚发生脱烷基化反应合成了杯[4]芳烃。再以杯[4]芳烃与对氨基苯磺酸为原料,通过偶合反应合成了5,11,17,23-四[(对磺基苯基)偶氮]-杯[4]芳烃,再利用锡-盐酸还原得到5,11,17,23-四氨基-杯[4]芳烃盐酸盐。合成的化合物通过热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对合成的各化合物分析。利用该方法合成杯[4]芳烃铵的盐酸盐收率高,成本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芳烃 水溶性 合成 偶氮 还原 杯芳烃铵盐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自组织无线窄带通信技术在光伏发电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孙伟 张亚洲 王小渝 《数字通信世界》 2025年第2期67-69,共3页
在比较分析当前用于光伏电站数据采集无线通信方式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各种无线通信方式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将分布式自组织无线窄带通信技术应用于光伏电站的方案,该方案能够很好解决现有通信方式存在的问题,在多个项目中应用效果表明... 在比较分析当前用于光伏电站数据采集无线通信方式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各种无线通信方式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将分布式自组织无线窄带通信技术应用于光伏电站的方案,该方案能够很好解决现有通信方式存在的问题,在多个项目中应用效果表明,该组网技术能够满足光伏电站数据采集实时传输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窄带自组网 逆变器 光伏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都市圈地区水域保护体系研究
11
作者 沙鹏 张亚洲 +3 位作者 赵美玲 卢妍 夏熙 刘鹏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4期122-124,161,共4页
为有力推进全省水域保护,构筑典型示范样板,选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吴江区作为研究区域。研究提出“摸清底数—明确布局—提出措施—制定方案—形成特色”的水域保护方法,制定了符合示范区实际的水域保护途径。研究首次构建了具有示范... 为有力推进全省水域保护,构筑典型示范样板,选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吴江区作为研究区域。研究提出“摸清底数—明确布局—提出措施—制定方案—形成特色”的水域保护方法,制定了符合示范区实际的水域保护途径。研究首次构建了具有示范区特色的水域保护体系,检验了水域保护体系和途径的可操作性,可为全省水域保护与治理提供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示范区 水域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发射度和亮度的测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亚洲 李传胪 席晓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1年第1期43-49,共7页
介绍了用多孔板—荧光屏与双孔准直器—Rogowski线圈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强流脉冲电子束发射度与亮度的实验研究工作。利用摄像机及图象数据微机处理系统,实现了实时测量。对国防科技大学的81—7M—O1强流脉冲电子束进行了实际测量,得到... 介绍了用多孔板—荧光屏与双孔准直器—Rogowski线圈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强流脉冲电子束发射度与亮度的实验研究工作。利用摄像机及图象数据微机处理系统,实现了实时测量。对国防科技大学的81—7M—O1强流脉冲电子束进行了实际测量,得到了其非规一化的边发射度为361cm·mrad,亮度为1283A·cm^(-2)·rad^(-2)的初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发射度 亮度 多孔板 准直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的防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亚洲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6年第4期42-43,共2页
桥头跳车现象是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一大病害,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处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同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论证了利用复合地基理论来综合处理桥头跳车的可行性。
关键词 桥头跳车 复合地基 桥头搭板 差异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爆炸下全尺寸钢筋混凝土墙的毁伤特性研究
14
作者 张亚洲 石广豪 +1 位作者 贾鑫 黄正祥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1,79,共8页
针对典型民用高层建筑物中的钢筋混凝土墙,对足尺寸的钢筋混凝土墙进行不同装药量的接触爆炸试验研究。通过3次接触爆炸试验,观察钢筋混凝土墙在不同装药量下的局部破坏模式和破坏特征,分析装药量对钢筋混凝土墙局部毁伤效应的影响;通... 针对典型民用高层建筑物中的钢筋混凝土墙,对足尺寸的钢筋混凝土墙进行不同装药量的接触爆炸试验研究。通过3次接触爆炸试验,观察钢筋混凝土墙在不同装药量下的局部破坏模式和破坏特征,分析装药量对钢筋混凝土墙局部毁伤效应的影响;通过矫正之后的数值仿真模型对钢筋混凝土墙爆炸毁伤区域尺寸、钢筋的变形情况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墙毁伤区域尺寸与炸药质量的立方根成线性关系;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钢筋混凝土墙毁伤区域尺寸均有减小;钢筋混凝土墙毁伤区域中压缩坑、贯穿坑毁伤程度受钢筋的影响较小,随着混凝土墙体中钢筋强度和直径的增加,崩落坑的尺寸出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墙 接触爆炸 毁伤分析 数值计算 毁伤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切桩过程中刀盘荷载变化特征
15
作者 李兴高 崔伦萌 +4 位作者 方应冉 郭易东 张长顺 张亚洲 魏驰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59-64,共6页
依托南京地铁十号线盾构切桩工程,采用PFC3D数值方法,建立了盾构刀盘切削桩基及地层模型,标定了离散单元法中黏土、混凝土和钢筋等结构的微观参数,探究了盾构切削桩基刀盘荷载变化特征,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1)通过数值实验标... 依托南京地铁十号线盾构切桩工程,采用PFC3D数值方法,建立了盾构刀盘切削桩基及地层模型,标定了离散单元法中黏土、混凝土和钢筋等结构的微观参数,探究了盾构切削桩基刀盘荷载变化特征,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1)通过数值实验标定了黏土、混凝土和钢筋的微观参数,所建立的刀盘切削桩基模型,很好的呈现了钢筋笼与混凝土的损伤断裂过程。(2)仿真的推力和扭矩与实测数据变化趋势一致,扭矩大小较为吻合,推力数值略小于实测数据,这是由于仿真中忽略了盾壳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力。(3)随着切桩的不断推进,刀盘与桩基的接触面积增大,刀盘推力、扭矩和不平衡力的均值和波动区间范围均增大。(4)切削桩基主筋和箍筋时,存在较多的异常荷载峰值,这些异常峰值来源于刀具与钢筋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切桩 离散单元法 参数标定 桩基损伤 刀盘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性及含水率的岩石声波传播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54
16
作者 陈旭 俞缙 +3 位作者 李宏 蔡燕燕 张亚洲 穆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27-2533,共7页
利用智能声波仪对红砂岩、大理岩和花岗岩试样在干燥及饱和条件下进行了声波纵波透射试验,研究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速度特征,同时利用傅里叶变换及小波变换研究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波形、波幅衰减规律、波谱特征。结果表明:(1)红砂岩、大... 利用智能声波仪对红砂岩、大理岩和花岗岩试样在干燥及饱和条件下进行了声波纵波透射试验,研究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速度特征,同时利用傅里叶变换及小波变换研究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波形、波幅衰减规律、波谱特征。结果表明:(1)红砂岩、大理岩和花岗岩在饱和状态下的纵波波速比其在干燥状态下略高。(2)岩石纵波速度受到岩石的致密程度、孔隙度、密度及硬度的影响。(3)在同样的激发信号下,饱水的砂岩、大理岩、花岗岩岩样声波信号能量集中在低频部分较多,而干燥岩样声波信号能量集中在高频部分较多。(4)饱水的3种岩样声波信号能量衰减较快,尾波不发育;干燥的3种岩样声波信号能量衰减较慢,尾波较发育。(5)穿过岩石的声波信号的波速、波形的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及时-频域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岩石内部的孔隙及微裂隙的发育情况和岩石含水情况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声波 频谱 傅里叶变换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模型和谱峭度法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18
17
作者 石林锁 沈金伟 +1 位作者 张亚洲 牛武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7-260,共4页
自回归(AR)模型是平稳信号分析的重要工具,利用峭度最大原则确定AR模型最优阶次,然后利用此AR模型对滚动轴承故障信号进行预处理,剔除可线性预测的平稳成分,得到的残余分量中理论上只包含了噪声信号和信号的非平稳部分,从而降低了后期... 自回归(AR)模型是平稳信号分析的重要工具,利用峭度最大原则确定AR模型最优阶次,然后利用此AR模型对滚动轴承故障信号进行预处理,剔除可线性预测的平稳成分,得到的残余分量中理论上只包含了噪声信号和信号的非平稳部分,从而降低了后期数据分析难度。谱峭度对于非平稳信号非常敏感,它可以将非平稳信号从噪声中检测出来,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对滚动轴承故障进行诊断,实验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AR模型 峭度 谱峭度 Wigner—Ville分布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开达 周永东 +7 位作者 朱文斌 蒋日进 王洋 李鹏飞 周珊珊 张亚洲 张洪亮 胡翠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3-380,共8页
为有效恢复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资源,2014年采取增殖放流的生态修复措施,人工增殖放流三疣梭子蟹苗种1 894×10~4尾,并在放流前后实施渔业资源调查和社会调查;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放流前后洞头海域三疣梭子... 为有效恢复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资源,2014年采取增殖放流的生态修复措施,人工增殖放流三疣梭子蟹苗种1 894×10~4尾,并在放流前后实施渔业资源调查和社会调查;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放流前后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资源密度和空间分布变化,并引入内禀增长率来表征自然群体在放流前后的种群扩繁能力,由此推算放流后放流群体所占比例;同时,根据三疣梭子蟹的体长频率分布情况,采用世代分析法估算当年补充群体所占比例,进而推算回捕率和放流经济效益,定量评估增殖放流效果。结果表明:洞头海域放流前后三疣梭子蟹资源密度分别为163和7 974尾/km^2,放流后呈现向周边海域扩散的趋势;三疣梭子蟹当年补充群体占总渔获的61.3%,放流群体占24.2%,放流回捕率为3.30%,当年可形成捕捞量39.6 t,回捕经济效益达158.4×10~4元。综上所述,增殖放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修复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资源、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效果。本研究认为,该海域三疣梭子蟹尚有一定的增殖空间,建议可继续开展该品种的增殖放流,以有效利用该海域的基础生产力,提高渔业捕捞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洞头海域 回捕率 放流效果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随发育的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贺舟挺 张亚洲 +2 位作者 薛利建 金海卫 周永东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0-276,共7页
根据2006年7月~2008年12月采集于东海北部近海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样品,共测定体长在23~157 mm范围内的棘头梅童鱼474 ind,应用卡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随个体发育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根据2006年7月~2008年12月采集于东海北部近海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样品,共测定体长在23~157 mm范围内的棘头梅童鱼474 ind,应用卡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随个体发育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的食物种类夏季出现较多,春季出现较少;91~110 mm体长组出现较多,≤50 mm体长组和>130 mm体长组出现较少。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较高,秋季较低;≤50 mm体长组较低,>130 mm体长组较高,食物多样性指数随体长的增加而升高。卡方检验显示,棘头梅童鱼主要食物种类宽尾刺糠虾(Acanthomysis latiscauda)、中国毛虾(Aceteschinensis)、七星底灯鱼(Myctophum pterotum)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出现频率有极显著的季节变化,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的出现频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宽尾刺糠虾和七星底灯鱼的出现频率随体长的变化极显著,而中国毛虾、中华假磷虾和中华哲水蚤的出现频率随体长的变化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春冬季、夏季和秋季三个时期的食物组成差异显著;体长聚类分两组,即体长>70 mm和≤70mm之间食物组成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发现: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食物的季节变化与该海域饵料生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食物组成随发育的变化符合"最佳摄食理论",其饵料生物种类和大小随棘头梅童鱼体长的增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北部 棘头梅童鱼 食物组成 季节变化 体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水盾构带压开舱时泥浆配制及泥膜形成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闵凡路 姜腾 +1 位作者 魏代伟 张亚洲 《隧道建设》 2014年第9期857-861,共5页
在水下盾构隧道的建设中难免会出现盾构停机进行开舱检修的情况,带压开舱是目前水下隧道开舱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如何调整泥浆使其在开挖面上形成泥膜对开挖面稳定更有利,是工程界极为关注的问题。结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在砾砂地层中... 在水下盾构隧道的建设中难免会出现盾构停机进行开舱检修的情况,带压开舱是目前水下隧道开舱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如何调整泥浆使其在开挖面上形成泥膜对开挖面稳定更有利,是工程界极为关注的问题。结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在砾砂地层中的带压开舱作业,开展泥浆配制及成膜实验研究。提出先以低密度、低黏度的泥浆形成渗透带,再以较高密度、高黏度的泥浆形成泥皮型泥膜的2步调整的泥浆方案,并在现场带压开舱作业中进行了应用,形成了气密性良好的泥膜,保障了开挖面的稳定,对今后类似的泥水盾构开舱时的泥浆配制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隧道 泥水盾构 带压开舱 泥膜 泥浆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