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和双孔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佳霖 孙江亭 +1 位作者 荆友斌 张书仁 《北方药学》 2013年第5期93-93,共1页
目的:探讨单孔和双孔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用单孔和双孔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65例病人的血肿大部分消失,3例病人的血肿小部分消失,5例复发(单孔3例、双孔2例)。结论:单孔和双孔颅骨钻... 目的:探讨单孔和双孔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用单孔和双孔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65例病人的血肿大部分消失,3例病人的血肿小部分消失,5例复发(单孔3例、双孔2例)。结论:单孔和双孔颅骨钻孔术均可以使血肿迅速得到消除,临床效果很好,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钻孔引流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2
作者 荆友斌 郭志男 +2 位作者 张书仁 王琦 张建斌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2Z期277-278,共2页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塞的四种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5倒经不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的大面积脑梗塞的病人,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其中,单纯外减压术(AI组)4例,外减压+颞肌贴敷术(A2组)5例,内减压+...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塞的四种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5倒经不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的大面积脑梗塞的病人,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其中,单纯外减压术(AI组)4例,外减压+颞肌贴敷术(A2组)5例,内减压+外减压术(B1组)3例,内减压+外减压+颗肌切除术(B2组)3例。结果:依据GOS预后评分进行预后判断:恢复良好3例(A1组1例,A2组2例),轻残5例(A1组2例,A2组3例),重残3例(A1组1例,BI组1例,B2组1例),植物生存2例(B2组2倒),死亡2例(B1组2例)。结论:外科手术可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手术方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塞 外科手术 内减压 外减压 颡肌贴敷术 颞肌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蛛网膜下腔联合侧脑室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的体会
3
作者 李佳霖 陈大鹏 +1 位作者 张建斌 张书仁 《北方药学》 2013年第3期78-79,共2页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头皮、颅骨、硬脑膜均已开放,许多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并发颅内感染。此种颅内感染常与脑积水、脑水肿、脑膨出等同时存在,相互影响而加重,直接影响患者预后[1]颅内感染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甚至出现死亡...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头皮、颅骨、硬脑膜均已开放,许多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并发颅内感染。此种颅内感染常与脑积水、脑水肿、脑膨出等同时存在,相互影响而加重,直接影响患者预后[1]颅内感染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甚至出现死亡,但传统治疗方法腰穿术,治疗效果差,所以目前需研究一种有效方法。我们选用重型颅内感染4例进行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联合侧脑室引流注药治疗,另4例进行间断腰穿注药治疗作对照,对两组治疗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组治疗方法疗效明显比第二组疗效显著。第一组治疗方法具有颅内压控制平稳、对脑膜刺激小、脑脊液药物浓度高、缩短感染时间等优点,术后恢复快,减少了传统手术中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出现。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颅内感染,应优先考虑腰椎蛛网膜下腔联合侧脑室持续引流和注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蛛网膜下腔引流 注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蛋白酶Pic在迟缓爱德华氏菌侵染鱼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璐 张书仁 孙铂光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7期15-19,共5页
本研究用染色体步移的方法从一株鱼类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TX01中克隆了丝氨酸蛋白酶的一个重要成员Pic基因,并利用缺失突变的方法构建了其基因突变株TXPic。通过比较突变株与野生株侵染大菱鲆及其外周血白细胞和头肾单核细胞的差异,发... 本研究用染色体步移的方法从一株鱼类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TX01中克隆了丝氨酸蛋白酶的一个重要成员Pic基因,并利用缺失突变的方法构建了其基因突变株TXPic。通过比较突变株与野生株侵染大菱鲆及其外周血白细胞和头肾单核细胞的差异,发现TXPic的侵染能力较TX01有明显降低,这表明Pic可能作为毒力因子在迟缓爱德华氏菌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氏菌 丝氨酸蛋白酶Pic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花5号花生矮化密植增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长志 周秋峰 +1 位作者 张书仁 孙拥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23-25,共3页
通过对郑花5号花生进行低、中、高三个密度的矮化试验。结果表明:其株高比对照处理3个相应密度均矮12cm左右,单株结果数分别提高4.55%、15.81%、23.99%;饱果率分别提高产量11.33%、27.90%、50.26%。三个密度的经济系数均在0.6左右,明显... 通过对郑花5号花生进行低、中、高三个密度的矮化试验。结果表明:其株高比对照处理3个相应密度均矮12cm左右,单株结果数分别提高4.55%、15.81%、23.99%;饱果率分别提高产量11.33%、27.90%、50.26%。三个密度的经济系数均在0.6左右,明显高于B处理的相应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依次提高8.01%、12.46%和27.61%。实际荚果产量矮化处理的以高密度(19.5万穴/hm2)最高,中密度(17.25万穴/hm2)次之,分别比低密度(15.00万穴/hm2)高8.28%和3.89%,而对照处理以标准密度(15.00万穴/hm2)最高。矮化处理和密度有显著的连应效果,比对照处理依次增产4.29%、14.94%、2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花5号 花生 矮化密植 增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