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程缓冲区溢出攻击及防护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之刚 周宁 +2 位作者 牛霜霞 莫坚松 刘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11期80-84,共5页
介绍了Linux系统下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和shellcode具体实现方法。阐述了远程shellcode从C代码到机器码的编写过程,并从成功率角度对攻击方法进行了分析。利用red hat9.0上的漏洞程序对shellcode进行了测试。对缓冲区溢出常用的防护措施进... 介绍了Linux系统下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和shellcode具体实现方法。阐述了远程shellcode从C代码到机器码的编写过程,并从成功率角度对攻击方法进行了分析。利用red hat9.0上的漏洞程序对shellcode进行了测试。对缓冲区溢出常用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远程shellcode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区溢出 远程shellcode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半脆弱零水印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桑军 张之刚 向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93-95,164,共4页
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半脆弱零水印技术。首先在宿主图像中随机选择像素点,然后利用神经网络构建所选择像素点与其3×3邻域像素之间的关系,并与二值水印图像进行异或运算得到水印检测密钥,作为所构造的零水印。由于仅从宿主图... 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半脆弱零水印技术。首先在宿主图像中随机选择像素点,然后利用神经网络构建所选择像素点与其3×3邻域像素之间的关系,并与二值水印图像进行异或运算得到水印检测密钥,作为所构造的零水印。由于仅从宿主图像中抽取特征构造水印,而没有向图像中嵌入信息,避免了嵌入水印所导致的图像变形。该技术可以用于图像真实性、完整性认证,并可定位篡改发生的位置,且对于JPEG图像压缩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零水印 半脆弱 图像认证 篡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智能终端中嵌入式软件系统的测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威 张之刚 吕卓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108-112,共5页
介绍了嵌入式智能终端在电网中的应用和开展嵌入式软件系统测试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嵌入式软件系统测试的基本过程和智能终端的嵌入式测试方法,对全数字模拟测试、交叉测试和测试环境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提出了对电网智能终端嵌入式系统... 介绍了嵌入式智能终端在电网中的应用和开展嵌入式软件系统测试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嵌入式软件系统测试的基本过程和智能终端的嵌入式测试方法,对全数字模拟测试、交叉测试和测试环境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提出了对电网智能终端嵌入式系统测试的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智能终端 安全性 嵌入式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体和语义规则的信息系统安全域划分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宁 张之刚 +2 位作者 马建伟 牛霜霞 莫坚松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3-108,共6页
伴随着信息化全面建设,越来越多的信息化系统运用于各行各业,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和国家带来信息化时代的便捷性与优越性,但是同时随之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针对于信息系统领域的安全域划分方法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显... 伴随着信息化全面建设,越来越多的信息化系统运用于各行各业,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和国家带来信息化时代的便捷性与优越性,但是同时随之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针对于信息系统领域的安全域划分方法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了基于语义万维网技术和本体论技术的安全域划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针对于信息系统安全领域的本体,并且运用于实际案例中,完成技术方案的实际运用效果测试,实现为安全测评人员提供更方便的信息系统评级划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域划分 本体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kRank:一种网络风险传播分析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之刚 常朝稳 +1 位作者 韩培胜 侯湘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2-138,共7页
通过研究网络风险传播途径和规律,提出一种RiskRank网络风险传播分析方法。通过计算网络节点间相似关系和临近关系,以构建网络风险传播图谱,并基于随机游走方法迭代计算网络风险传播模型,以动态分析网络风险传播过程并量化评估网络风险... 通过研究网络风险传播途径和规律,提出一种RiskRank网络风险传播分析方法。通过计算网络节点间相似关系和临近关系,以构建网络风险传播图谱,并基于随机游走方法迭代计算网络风险传播模型,以动态分析网络风险传播过程并量化评估网络风险程度,最后采用密度聚类算法识别高风险簇,通过隔离高风险簇以控制安全态势。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RiskRank网络风险传播模型的准确率为97.4、精度为98.1%、召回率为8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风险评估 风险传播图谱 随机游走 密度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