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松多酚与真菌多糖联合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乃珣 尹红力 +3 位作者 赵鑫 刘冉 于美汇 王振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4-111,共8页
本文比较了红松多酚(PKP)与黑木耳多糖(AAP)和灵芝孢子多糖(GLP)单一、联合使用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的作用。采用Chou-Talaly联合指数方法分析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并对单一和联合使用的清除效果、联合指数(CI)、等效应图和剂量减少指... 本文比较了红松多酚(PKP)与黑木耳多糖(AAP)和灵芝孢子多糖(GLP)单一、联合使用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的作用。采用Chou-Talaly联合指数方法分析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并对单一和联合使用的清除效果、联合指数(CI)、等效应图和剂量减少指数(DRI)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单独使用红松多酚、黑木耳多糖、灵芝孢子多糖的IC50值分别为72.01μg/m L、2.49 mg/m L、0.93 mg/m L,联合使用红松多酚和黑木耳多糖与红松多酚和灵芝孢子多糖(质量比为1∶3)后,IC50值分别为185.20和237.83μg/m L。联合指数分析表明,从清除率10%到97%,红松多酚和黑木耳多糖的联合指数都小于1;等效应图显示联合使用红松多酚和黑木耳多糖使用剂量降低。剂量减少指数分析显示,从清除率5%到97%,红松多酚和黑木耳多糖的剂量减少指数都大于1,以上结果红松多酚和灵芝孢子多糖均表现不一致。说明红松多酚和黑木耳多糖之间存在协同清除ABTS自由基效应,但红松多酚和灵芝孢子多糖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多糖 红松多酚 联合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离子和还原剂对落叶松松塔原花青素热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乃珣 郭庆启 王振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2期7463-7466,共4页
[目的]研究落叶松松塔原花青素的热稳定性,建立原花青素变化的动力学模型。[方法]以落叶松松塔为原料,通过添加几种食品中常见的金属离子(Mg2+、Zn2+、Fe2+)和还原剂(NaHSO3),探讨了落叶松松塔中原花青素的热稳定性和降解情况。[结果]M... [目的]研究落叶松松塔原花青素的热稳定性,建立原花青素变化的动力学模型。[方法]以落叶松松塔为原料,通过添加几种食品中常见的金属离子(Mg2+、Zn2+、Fe2+)和还原剂(NaHSO3),探讨了落叶松松塔中原花青素的热稳定性和降解情况。[结果]Mg2+、Zn2+或Fe2+的存在不利于原花青素的热稳定性,其降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5.01、27.88、21.60 kJ/mol,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744 4);NaHSO3的存在会提高原花青素的热稳定性,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656 3),其降解活化能为36.36 kJ/mol。并建立起几种条件下的原花青素的降解动力学模型,通过验证表明模型与实测值拟合程度好。[结论]该研究为落叶松松塔原花青素保质期和残留率的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松塔 原花青素 热降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蛋白酶解工艺的优化及酶解液对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庆启 张乃珣 +2 位作者 王群 王莎 何福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70-174,共5页
以玉米麸质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对中性蛋白酶酶解玉米蛋白的条件进行优化并建立回归模型,得到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4h、酶与底物比1.25%、酶解pH 6.95、料液比1:23(m/V),此工艺条件下的水解度预测值为16.51%,水解度实测值为(16... 以玉米麸质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对中性蛋白酶酶解玉米蛋白的条件进行优化并建立回归模型,得到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4h、酶与底物比1.25%、酶解pH 6.95、料液比1:23(m/V),此工艺条件下的水解度预测值为16.51%,水解度实测值为(16.38±0.11)%。在最优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玉米蛋白酶解液对乙醇脱氢酶的激活率为(21.23±0.17)%,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蛋白酶解液中的丙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中性蛋白酶 水解 响应面 乙醇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剂提取黑木耳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婷婷 王振宇 +3 位作者 尹红丽 刘冉 张乃珣 安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8期5951-5953,共3页
[目的]对不同溶剂提取的黑木耳多糖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黑木耳为原料,提取出3种不同溶性的黑木耳多糖,通过黑木耳多糖对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来评价3种不同溶剂提取的黑木耳多糖的抗... [目的]对不同溶剂提取的黑木耳多糖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黑木耳为原料,提取出3种不同溶性的黑木耳多糖,通过黑木耳多糖对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来评价3种不同溶剂提取的黑木耳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研究表明,3种溶剂提取的黑木耳多糖对自由基都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不同溶剂提取的黑木耳多糖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且水提黑木耳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优于其他2种。[结论]研究可为人们寻求高效的抗氧化的功能性食品和药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多糖 抗氧化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黑木耳多糖的硫酸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婷婷 王振宇 +2 位作者 尹红力 刘冉 张乃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263-266,共4页
[目的]优化黑木耳多糖的硫酸化工艺。[方法]用硫酸法对黑木耳多糖进行硫酸化修饰,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修饰条件中反应时间(A)、反应温度(B)和反应试剂配比(正丁醇∶浓硫酸)(C)3个因素对产物的硫酸基取代度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 [目的]优化黑木耳多糖的硫酸化工艺。[方法]用硫酸法对黑木耳多糖进行硫酸化修饰,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修饰条件中反应时间(A)、反应温度(B)和反应试剂配比(正丁醇∶浓硫酸)(C)3个因素对产物的硫酸基取代度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试验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0-28℃、反应时间为0.5-2.5 h、反应试剂配比(正丁醇∶浓硫酸)为1∶2-1∶4范围内,3个因素与产物平均取代度(Y)的回归模型为Y=0.54-0.011A-0.008 8B-0.017C+0.029A×B-0.044A×C+0.010B×C-0.11A2-0.021B2-0.13C2;F检验证明模型拟合较好,可以用于量化控制条件;3个因素对取代度的影响程度为C〉A〉B,并且各因素之间交互影响显著。[结论]对黑木耳多糖进行硫酸化修饰可提高其硫酸化程度,从而增加黑木耳多糖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 黑木耳多糖 硫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电场技术萃取黑木耳多糖工艺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苗春瑞 王振宇 +5 位作者 李婷婷 尹红力 刘冉 梁薇薇 于美慧 张乃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2期11488-11491,11495,共5页
[目的]寻求一种新型的萃取黑木耳多糖的工艺。[方法]以强电场技术萃取黑木耳多糖,首先探讨了单因素电场强度、脉冲频率、料液比、电极间距、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然后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黑木耳多糖得率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目的]寻求一种新型的萃取黑木耳多糖的工艺。[方法]以强电场技术萃取黑木耳多糖,首先探讨了单因素电场强度、脉冲频率、料液比、电极间距、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然后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黑木耳多糖得率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研究表明,在料液比1∶50 g/ml、时间2 h条件下,采用强电场萃取黑木耳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电场强度1.9 kV、脉冲频率2 300Hz、电极间距3 mm,在此工艺下黑木耳多糖的得率为14.79%。[结论]强电场萃取技术用于黑木耳多糖是可行的,并且可为强电场萃取技术用于活性成分提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多糖 强电场 响应面法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多糖与三价铬螯合工艺 被引量:4
7
作者 尹红力 王振宇 +3 位作者 梁薇薇 李婷婷 刘冉 张乃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830-4833,4866,共5页
[目的]优化黑木耳多糖和三价铬螯合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考察黑木耳多糖与三价铬的质量比、螯合时间、三价铬的初始浓度3个因素对其螯合率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响应面分析,优化黑木耳多糖与三价铬... [目的]优化黑木耳多糖和三价铬螯合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考察黑木耳多糖与三价铬的质量比、螯合时间、三价铬的初始浓度3个因素对其螯合率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响应面分析,优化黑木耳多糖与三价铬的螯合工艺。[结果]试验表明,木耳多糖与三价铬的最佳螯合工艺条件为:木耳多糖与三价铬的质量比为2.2∶1,螯合时间6.18 h,三价铬的初始浓度为5.96 mg/ml,在该条件下螯合率为41.56%。[结论]应用响应面法所得到的黑木耳多糖-铬(Ⅲ)螯合物的合成工艺参数是可行的,可为黑木耳多糖与三价铬螯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多糖 三价铬 螯合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