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为军 白书欣 +1 位作者 吴文健 江大志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1年第3期18-20,共3页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探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综合素质好...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探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HIC绝缘不锈钢基片的研制
2
作者 张为军 堵永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1期335-337,共3页
以1Cr17不锈钢作基材,研制可直接丝网印刷、烧成于不锈钢基材表面的介质浆料,制备出绝缘不锈钢基片。研究了绝缘不锈钢基片的电性能、工艺性能以及机械热冲击性能。
关键词 不锈钢 介质浆料 基片 电性能 工艺性能 机械热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共烧基板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娟 堵永国 +1 位作者 张为军 周文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16,共5页
LTCC是现代微电子封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性能优良而广泛应用于高速、高频系统。LTCC基板材料的性能决定封装的质量,材料的研究在LTCC的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LTCC基板材料可分为两大类:玻璃/陶瓷和微晶玻璃。概述了各类基板材料的组... LTCC是现代微电子封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性能优良而广泛应用于高速、高频系统。LTCC基板材料的性能决定封装的质量,材料的研究在LTCC的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LTCC基板材料可分为两大类:玻璃/陶瓷和微晶玻璃。概述了各类基板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方面的情况,并介绍了各类材料研究的进展,指出了基板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CC 基板 微晶玻璃 玻璃/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芦玉峰 堵永国 +5 位作者 肖加余 张为军 胡君遂 唐珍兰 吴剑锋 王跃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4-639,643,共7页
以钡长石(BaAl2Si2O8)为主晶相的BaO-Al2O3-SiO2(BAS)系微晶玻璃具有高的耐热温度、机械强度,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碱蚀能力,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与多种热、机械增强材料都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而且,单斜钡长石的电绝缘和介电性能... 以钡长石(BaAl2Si2O8)为主晶相的BaO-Al2O3-SiO2(BAS)系微晶玻璃具有高的耐热温度、机械强度,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碱蚀能力,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与多种热、机械增强材料都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而且,单斜钡长石的电绝缘和介电性能良好。因此,BAS系微晶玻璃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和功能陶瓷材料均有相当多的应用。本文在评述BAS系微晶玻璃的不同制备工艺、加速六方钡长石→单斜钡长石晶型转变的不同手段与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BAS系微晶玻璃作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多种应用,指出了国内外的研究差距,并作出了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钡长石 制备 形核 晶型转变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高聚物夹层阻尼板的阻尼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堵永国 杨广 +2 位作者 张为军 张家春 黄维湘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4-37,共4页
本文在制备出金属/高聚物夹层阻尼板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夹层阻尼板损耗因子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和阻尼层厚度等对阻尼板损耗因子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在直流接触器中,将衔铁进行了阻尼处理。
关键词 夹层阻尼板 阻尼特性 振动 金属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PbO_3/Ag复合体系大功率厚膜电阻浆料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银锐明 堵永国 +1 位作者 张为军 芦玉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6-369,共4页
提出以BaPbO3/Ag复合体系作为功能相制备低成本大功率厚膜电阻浆料的思想,研究Ag含量、峰值烧结温度对厚膜电阻电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并从导电机理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厚膜电阻 方阻 电阻温度系数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Ti_xO_y-TiC_x-Ti_5Si_3/微晶玻璃抗氧化涂层
7
作者 郑晓慧 堵永国 +3 位作者 肖加余 张为军 周文渊 芦玉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6-81,共6页
提出一种用于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Cf/SiC)的成本低、工艺简单的复合抗氧化涂层:采用熔盐渗金属法在Cf/SiC表面制备钛金属化层,在其上通过涂覆烧结法获得MgO-Al2O3-SiO2(MAS)微晶玻璃层。通过立体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 提出一种用于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Cf/SiC)的成本低、工艺简单的复合抗氧化涂层:采用熔盐渗金属法在Cf/SiC表面制备钛金属化层,在其上通过涂覆烧结法获得MgO-Al2O3-SiO2(MAS)微晶玻璃层。通过立体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涂层的形貌、成分和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静态氧化法测试其在1000℃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结构相对致密,主要成分为:TixOy-TiCx-Ti5Si3/微晶玻璃;涂层具有过渡、封孔、阻碳、自愈合、阻氧、抗挥发的功能;带有复合涂层的Cf/SiC在1000℃保温12h,热冲击12次后,涂层保持致密无裂纹,单位面积失重为0.0039g/cm2,强度保留率为99.3%,有效提高Cf/SiC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熔盐渗金属法 微晶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面不锈钢/微晶玻璃层状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
8
作者 杨娟 堵永国 +2 位作者 芦玉峰 郑晓慧 张为军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0,共4页
设计制备了与1Cr17和0Cr18Ni9不锈钢匹配的CaO-Al2O3-SiO2(CAS)系和BaO-Al2O3-SiO2(BAS)系微晶玻璃,研究了微晶玻璃的各项理化性能。利用流延法制备微晶玻璃生带,以此制备符合曲面不锈钢/微晶玻璃层状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相关性能进... 设计制备了与1Cr17和0Cr18Ni9不锈钢匹配的CaO-Al2O3-SiO2(CAS)系和BaO-Al2O3-SiO2(BAS)系微晶玻璃,研究了微晶玻璃的各项理化性能。利用流延法制备微晶玻璃生带,以此制备符合曲面不锈钢/微晶玻璃层状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相关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制备的玻璃经850℃、30min热处理后可形成线胀系数与对应不锈钢匹配的微晶玻璃,且具有适宜弯曲强度和较低介电常数、介质损耗;由此制备的曲面不锈钢/微晶玻璃层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结合强度和抗热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形天线 不锈钢/微晶玻璃复合材料 微晶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与Nb合金的连接 被引量:4
9
作者 梁赤勇 堵永国 +2 位作者 张为军 郑晓慧 芦玉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48,52,共5页
利用熔盐反应法在Cf/SiC复合材料表面锆金属化的基础上,用TiCuZrN i非晶钎焊箔实现Cf/SiC复合材料与Nb合金钎焊连接。研究发现Cf/SiC复合材料表面Zr金属化层主要的物相为Zr、Zr3O、ZrC和Zr2Si;钎料对Zr金属化层的润湿性良好,钎料中活性... 利用熔盐反应法在Cf/SiC复合材料表面锆金属化的基础上,用TiCuZrN i非晶钎焊箔实现Cf/SiC复合材料与Nb合金钎焊连接。研究发现Cf/SiC复合材料表面Zr金属化层主要的物相为Zr、Zr3O、ZrC和Zr2Si;钎料对Zr金属化层的润湿性良好,钎料中活性元素Ti向Cf/SiC复合材料一侧明显扩散并发生化学反应,实现了钎料与Cf/SiC复合材料的良好键合,并且可以深入Cf/SiC复合材料孔隙形成"钉扎"效应;接头剪切强度达124 MPa,750℃热冲击5次后剪切强度达70 MPa;断裂部分发生在Cf/SiC复合材料与钎料界面处,部分位于Cf/SiC复合材料近缝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熔盐反应 金属化 钎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表面熔盐反应法锆金属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赤勇 堵永国 +3 位作者 张为军 郑晓慧 芦玉峰 周文渊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6,共5页
利用熔盐热歧化反应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f/S 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锆金属化层。研究反应时间对金属化层形貌、物相、厚度的影响,分析S iC/Zr的界面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锆金属化层优先在S iC区域生成,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在C纤维... 利用熔盐热歧化反应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f/S 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锆金属化层。研究反应时间对金属化层形貌、物相、厚度的影响,分析S iC/Zr的界面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锆金属化层优先在S iC区域生成,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在C纤维区域生成,当反应时间达到3h时,金属化层覆盖完全;金属化层主要物相为Zr,Zr3O,ZrC和Zr2S i;金属化层的生成受固相中Zr,S i,C等元素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熔盐 锆金属化层 反应时间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陶瓷纳米复合材料在电介质储能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巍 梁日然 +6 位作者 杨玲妮 赵盼盼 陈兴宇 毛海军 刘卓峰 白书欣 张为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2,共11页
电介质电容器因其极高的功率密度,近年来在工业生产、基础科研、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电介质电容器较低的能量密度导致其体积普遍较大,难以满足未来器件的小型化需求。聚合物-陶瓷复合电介质材料可以... 电介质电容器因其极高的功率密度,近年来在工业生产、基础科研、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电介质电容器较低的能量密度导致其体积普遍较大,难以满足未来器件的小型化需求。聚合物-陶瓷复合电介质材料可以将陶瓷材料的高介电常数与聚合物材料的高击穿场强联合起来,进而有望获得优异的储能特性。当前,发展具有高储能密度的聚合物-陶瓷复合电介质材料对于未来实现电介质电容器的小型化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纳米填料调控、聚合物-陶瓷界面优化和多层复合结构设计三个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目前聚合物-陶瓷复合电介质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纳米填料的维度、尺寸、种类和多级结构,表面修饰改性和构筑核壳结构等界面优化方法以及三明治结构和梯度结构等多层复合结构设计对复合电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击穿场强和储能密度的影响规律,分析探讨了复合电介质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其储能特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最后,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挑战和不足,指出选用新型二维纳米填料、提升能量存储效率、采取多方式协同优化策略以及构筑相应的电容器件将是该领域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电介质 能量存储 填料调控 界面优化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稳定型BaTiO_(3)基复合钙钛矿型介质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丰麟 张为军 +1 位作者 毛海军 白书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9,共7页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是最为重要的片式无源器件之一。随着电子系统应用领域逐渐拓展,MLCC被要求在更高工作温度和更宽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性能,因此迫切需要温度稳定型MLCC介质材料。BaTiO_(3)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价格低廉...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是最为重要的片式无源器件之一。随着电子系统应用领域逐渐拓展,MLCC被要求在更高工作温度和更宽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性能,因此迫切需要温度稳定型MLCC介质材料。BaTiO_(3)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价格低廉、环保无毒等优点,是最受关注的MLCC介质材料之一。但纯BaTiO_(3)难以满足温度稳定型MLCC对介质材料介温稳定性的要求,且因BaTiO_(3)居里温度的固有限制,单独对BaTiO_(3)改性通常难以提升其高温段的介温稳定性,无法满足X8R或X9R标准。因此,利用Bi(M)O_(3)、(Bi_(0.5)Na_(0.5))TiO_(3)、K_(0.5)Na_(0.5)NbO_(3)与CaCu_(3)Ti_(4)O_(12)等同样具有钙钛矿型结构的化合物与BaTiO_(3)形成固溶体,构建BaTiO_(3)基复合钙钛矿型介质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掺杂改性,已成为获取温度稳定型介质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温度稳定型BaTiO_(3)基复合钙钛矿型介质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复合钙钛矿 温度稳定型介质材料 多层陶瓷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iO_3/PVDF复合材料的制备与介电性能研究
13
作者 张建中 华叶 +1 位作者 刘卓峰 张为军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91-92,95,共3页
采用二次沉淀法制备了BaTiO3粉体,通过XRD和SEM对于粉体进行表征,采用模压法制备了BaTiO3/PVDF介电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产物BaTiO3的团聚程度降低;Ti4+浓度影响BaTiO3中BaCO3杂质含量;BaTiO3... 采用二次沉淀法制备了BaTiO3粉体,通过XRD和SEM对于粉体进行表征,采用模压法制备了BaTiO3/PVDF介电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产物BaTiO3的团聚程度降低;Ti4+浓度影响BaTiO3中BaCO3杂质含量;BaTiO3粉体体积分数为50%时,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最优;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和BaTiO3粉体粒径有关,BaTiO3粉体粒径在100 nm时,介电常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3 PVDF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i_(1-x)Ce_(x)O_(3)陶瓷结构特性与介电性能的实验研究及第一性原理计算
14
作者 汪丰麟 毛海军 +3 位作者 曹艳 席丽丽 白书欣 张为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0-141,共12页
BaTiO_(3)具有高介低损、廉价环保的优点,但其介电常数在相变温度附近发生非线性变化的特性限制了其在宽温稳定型电容器领域的应用。为改善BaTiO_(3)的介温特性,本工作利用固相合成法制备BaTi_(1-x)Ce_(x)O_(3)(x=0~0.20)陶瓷,在BaTiO_... BaTiO_(3)具有高介低损、廉价环保的优点,但其介电常数在相变温度附近发生非线性变化的特性限制了其在宽温稳定型电容器领域的应用。为改善BaTiO_(3)的介温特性,本工作利用固相合成法制备BaTi_(1-x)Ce_(x)O_(3)(x=0~0.20)陶瓷,在BaTiO_(3)的B位(Ti位)引入Ce掺杂,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不同Ce掺杂量对陶瓷相演变、缺陷状态、微观形貌与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探究掺杂改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所有陶瓷样品中,Ce元素均以Ce 4+形式完全进入B位。随着Ce掺杂量的增加,BaTi_(1-x)Ce_(x)O_(3)陶瓷的室温结构由四方/赝立方共存结构转变为正交/四方结构,再转变为赝立方相结构。由于Ce 4+与Ti 4+的离子半径差异,Ce掺杂使得陶瓷的晶格常数上升,导致局部晶格畸变与铁电结构长程有序度的降低,引起能带结构、态密度与电荷密度分布的变化,并诱发Ba空位与Ti空位的生成。相较纯BaTiO_(3)陶瓷而言,Ce掺杂使得陶瓷的平均晶粒尺寸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规律,而陶瓷的致密度则逐渐上升。BaTi_(1-x)Ce_(x)O_(3)陶瓷的峰值介电常数随Ce掺杂量上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其介电常数峰值温度在x=0~0.08成分区间内由122℃缓慢下降至112℃,而在x=0.08~0.20区间内快速下降至-3℃。具有x≥0.06取值的BaTi_(1-x)Ce_(x)O_(3)陶瓷表现出弥散相变的介电行为,而x=0.20陶瓷具有弛豫铁电体的典型特征,室温介电常数3258.38(10 kHz),|Δεr/εr25℃|≤22%的温度区间为-60~87℃,介温稳定性符合EIA X5S标准。由此可见,B位Ce掺杂可以有效改善BaTiO_(3)介电常数在变温环境中的稳定性,这将为研发宽温范围内具有稳定介电性能的介质材料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B位掺杂 结构特性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某特大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15
作者 林王剑 张为军 程爱明 《山西建筑》 2009年第30期96-98,共3页
分析了某特大深基坑工程的特点,介绍了该特大深基坑支护体系的结构选型及设计,论述了该基坑工程的土方开挖,综合分析表明该工程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均取得了成功,既保证了基坑及周边安全,又降低了综合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
关键词 基坑 复杂环境 组合式支护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