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浸渍过程中Ce^(3+)的扩散与吸附及其对CeO_2/MgAl_2O_4·xMgO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蒋文斌 张万虹 +1 位作者 朱玉霞 达志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9,共7页
考察了过量浸渍液浸渍过程中Ce3+的负载规律与机理及其对CeO2/镁铝尖晶石SOx转移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过程中镁铝尖晶石载体负载Ce3+是一个动态的过程,CeO2的负载量w(CeO2)取决于载体与浸渍液的性质。Ce3+向载体孔内的扩散与吸... 考察了过量浸渍液浸渍过程中Ce3+的负载规律与机理及其对CeO2/镁铝尖晶石SOx转移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过程中镁铝尖晶石载体负载Ce3+是一个动态的过程,CeO2的负载量w(CeO2)取决于载体与浸渍液的性质。Ce3+向载体孔内的扩散与吸附减少了CeO2的堵孔现象,改善了CeO2分散的均匀性,提高了SOx转移剂的硫转移性能。提出了过量浸渍液浸渍过程中Ce3+的负载机理:Ce3+的负载是一个扩散与化学吸附相结合的复杂过程,其中镁铝尖晶石载体孑L表面裸露的“-O-Mg-体相”结构中的O2-充当了吸附活性中心的作用。载体孔表面裸露的“-O-Mg-体相”结构选择性地吸附孔内介质中正电性的Ce3+,致使孔内介质与浸渍液间形成Ce3+浓度梯度,使浸渍液中的Ce3+不断扩散迁入载体孔内并被吸附,导致载体w(CeO2)增加和浸渍液中Ce3+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转移剂 镁铝尖晶石 浸渍 扩散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的硫转移剂物化性质及脱硫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杰潇 张万虹 +2 位作者 宋海涛 田辉平 李家兴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8-554,共7页
常规方法制备的RFS-1硫转移剂MgO含量较低且磨损指数较差,采用铈化合物全部加入成胶过程的方法制备的RFS-2及采用铈化合物全部加入浸渍过程的方法制备的RFS-3硫转移剂在提高MgO含量的前提下保证了催化剂的抗磨损性能,并采用XRF、XRD、DT... 常规方法制备的RFS-1硫转移剂MgO含量较低且磨损指数较差,采用铈化合物全部加入成胶过程的方法制备的RFS-2及采用铈化合物全部加入浸渍过程的方法制备的RFS-3硫转移剂在提高MgO含量的前提下保证了催化剂的抗磨损性能,并采用XRF、XRD、DTA、BET、XPS、SEM、TEM等分析手段及FCC再生烟气脱硫性能评价实验对3种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硫转移剂进行表征和性能考察。结果表明:RFS-3为MgAl 2O 4表面负载金属CeO 2且富集MgO的结构、镁铝尖晶石晶体结晶保留度高,具有较为优良的热稳定性、孔道结构及表面、体相元素分布状态;具有较好催化剂外观形貌,且催化剂球形度好、破损黏联少;烟气脱硫效果最好,吸附时间500 s之内烟气SO 2体积分数最低,且烟气脱硫效果及性能保留时间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转移剂 镁铝尖晶石 氧化铈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液回用对分子筛及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杰潇 田辉平 +1 位作者 张万虹 李家兴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3-67,共5页
使用催化剂及分子筛制备过程产生的滤液作为交换介质,制备分子筛并对其进行XRF,XRD,BET,DTA表征,以该分子筛作为活性组元制备催化裂化催化剂并与常规催化剂进行活性稳定性及裂化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使用回用滤液交换分子筛并没有使分... 使用催化剂及分子筛制备过程产生的滤液作为交换介质,制备分子筛并对其进行XRF,XRD,BET,DTA表征,以该分子筛作为活性组元制备催化裂化催化剂并与常规催化剂进行活性稳定性及裂化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使用回用滤液交换分子筛并没有使分子筛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孔道结构发生变化,但减少了原材料的损失及新鲜水的加入量;采用回用滤液作为分子筛交换介质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及裂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液 回用 分子筛 催化剂 裂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善青 朱玉霞 +2 位作者 许明德 王振波 张万虹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59-860,共2页
考察了含有L酸活性组分的催化裂化催化剂的降硫性能,并且考察了催化剂的氢转移能力及裂化活性对降低汽油硫含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含有L酸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具有一定的降硫效果,随着L酸活性组分含量的增加,降硫率逐渐增加,当L酸活性组分含... 考察了含有L酸活性组分的催化裂化催化剂的降硫性能,并且考察了催化剂的氢转移能力及裂化活性对降低汽油硫含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含有L酸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具有一定的降硫效果,随着L酸活性组分含量的增加,降硫率逐渐增加,当L酸活性组分含量达到一定值后,降硫速率缓慢;选择具有较高氢转移活性和裂化活性的催化剂,有利于降低汽油的硫含量,并且产物分布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硫 L酸活性组分 氢转移活性 催化裂化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