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矿物溶解再沉淀过程研究综述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富杰
齐有强
弓昊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58,共19页
溶解再沉淀过程可促进矿物-流体之间充分的反应,使一些元素再次迁移富集,在许多地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聚焦离子束透射电镜(FIB-TEM)、纳米二次离子质谱仪(Nano-SIMS)等制样观测及精细分析技术的发展,矿物界面化学研究...
溶解再沉淀过程可促进矿物-流体之间充分的反应,使一些元素再次迁移富集,在许多地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聚焦离子束透射电镜(FIB-TEM)、纳米二次离子质谱仪(Nano-SIMS)等制样观测及精细分析技术的发展,矿物界面化学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已有研究证实,在低温、溶剂存在的条件下,溶解再沉淀过程相对于固体扩散是更高效的物质交换机制。本文回顾了溶解再沉淀过程的研究历史,综述了近20年来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矿物相(硅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矿物及氧化物、硫化物等)中主要鉴别结构特征、元素迁移富集规律及主要观测分析手段,系统总结了溶解再沉淀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再沉淀过程
交代反应
成矿作用
矿物相
界面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苏栖霞山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S-C-O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
5
2
作者
弓昊天
齐有强
+2 位作者
高剑峰
吕串
闵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9-793,共15页
为揭示江苏栖霞山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对取自该矿床两个深钻孔的岩芯样品进行了电子探针及S、C、O稳定同位素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矿化早期的磁铁矿具有Ag-Pb-Zn热液矿床特征;不同成矿期的闪锌矿中的Fe含量有从成矿早期...
为揭示江苏栖霞山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对取自该矿床两个深钻孔的岩芯样品进行了电子探针及S、C、O稳定同位素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矿化早期的磁铁矿具有Ag-Pb-Zn热液矿床特征;不同成矿期的闪锌矿中的Fe含量有从成矿早期到晚期逐渐降低的趋势,暗示成矿是一降温过程。同位素分析样品采用微钻取样,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铅锌硫化物的δ^34S值为-4.44‰~7.22‰,表明硫主要为岩浆来源;围岩中硫化物的δ^34S值较矿石的δ^34S值要小,结合地层中存在沉积型黄铁矿,推测部分硫来自地层。脉石矿物的C、O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期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晚期方解石脉的C、O同位素更接近岩浆范围,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热液与围岩的反应强度降低。栖霞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热液,温度、围岩性质是制约矿质沉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山铅锌矿
成矿物质来源
微钻取样
S-C-O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矿物溶解再沉淀过程研究综述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富杰
齐有强
弓昊天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58,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273074,41973049)
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A类项目。
文摘
溶解再沉淀过程可促进矿物-流体之间充分的反应,使一些元素再次迁移富集,在许多地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聚焦离子束透射电镜(FIB-TEM)、纳米二次离子质谱仪(Nano-SIMS)等制样观测及精细分析技术的发展,矿物界面化学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已有研究证实,在低温、溶剂存在的条件下,溶解再沉淀过程相对于固体扩散是更高效的物质交换机制。本文回顾了溶解再沉淀过程的研究历史,综述了近20年来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矿物相(硅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矿物及氧化物、硫化物等)中主要鉴别结构特征、元素迁移富集规律及主要观测分析手段,系统总结了溶解再沉淀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溶解再沉淀过程
交代反应
成矿作用
矿物相
界面化学
Keywords
the dissolution and reprecipitation process
replacement reaction
mineralization
mineral phases
interface chemistry
分类号
P595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571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苏栖霞山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S-C-O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
5
2
作者
弓昊天
齐有强
高剑峰
吕串
闵康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9-793,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2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3049,40903018)。
文摘
为揭示江苏栖霞山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对取自该矿床两个深钻孔的岩芯样品进行了电子探针及S、C、O稳定同位素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矿化早期的磁铁矿具有Ag-Pb-Zn热液矿床特征;不同成矿期的闪锌矿中的Fe含量有从成矿早期到晚期逐渐降低的趋势,暗示成矿是一降温过程。同位素分析样品采用微钻取样,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铅锌硫化物的δ^34S值为-4.44‰~7.22‰,表明硫主要为岩浆来源;围岩中硫化物的δ^34S值较矿石的δ^34S值要小,结合地层中存在沉积型黄铁矿,推测部分硫来自地层。脉石矿物的C、O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期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晚期方解石脉的C、O同位素更接近岩浆范围,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热液与围岩的反应强度降低。栖霞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热液,温度、围岩性质是制约矿质沉淀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栖霞山铅锌矿
成矿物质来源
微钻取样
S-C-O同位素
Keywords
the Qixiashan Pb-Zn deposit
ore-forming materials source
micro-drilling for sampling
S-C-O isotope
分类号
P618.4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矿物溶解再沉淀过程研究综述
李富杰
齐有强
弓昊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江苏栖霞山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S-C-O同位素证据
弓昊天
齐有强
高剑峰
吕串
闵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