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碳氮储量垂直分布
被引量:
31
1
作者
弓文艳
陈丽华
郑学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57,164,共7页
以辽东大伙房水库周边防护林典型林分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林、落叶松林、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林分土壤剖面上有机碳、全氮、有机碳储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
以辽东大伙房水库周边防护林典型林分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林、落叶松林、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林分土壤剖面上有机碳、全氮、有机碳储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4种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逐渐降低;4种林分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落叶松林(24.16g/kg)>刺槐林(23.07g/kg)>针阔混交林(16.06g/kg)>油松林(15.76g/kg);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刺槐林(5.23g/kg)>落叶松林(4.57g/kg)>油松林(3.45g/kg)>针阔混交林(2.42g/kg);C/N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落叶松林(7.36)>针阔混交林(6.51)>油松林(4.67)>刺槐林(4.57);4个林分0-40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大小为落叶松林(112.94t/hm^2)>刺槐林(107.40t/hm^2)>针阔混交林(105.42t/hm^2)>油松林(89.89t/hm^2);4种林分土壤pH无明显差别,各土层土壤pH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4种林分土壤容重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1.73g/cm^3)>油松(1.65g/cm^3)>落叶松(1.64g/cm^3)>刺槐(1.56g/cm^3)。4个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互相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C/N之间则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在针阔混交林中,土壤容重、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pH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存在线性数量关系,而其他纯林则没有这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全氮
C/N
有机碳储量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水源涵养功能的辽东防护林体系健康评价
被引量:
11
2
作者
郑学良
陈丽华
+3 位作者
李洪洋
涂志华
弓文艳
张雪琪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2-110,共9页
科学评价林分健康状况能够为功能导向型防护林经营提供重要依据。以大伙房水库防护林森林健康调查数据和实际情况为基础,确定"系统活力-组织结构-系统恢复力-水源涵养"4方面作为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的准则层框架,并选取了17项...
科学评价林分健康状况能够为功能导向型防护林经营提供重要依据。以大伙房水库防护林森林健康调查数据和实际情况为基础,确定"系统活力-组织结构-系统恢复力-水源涵养"4方面作为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的准则层框架,并选取了17项指标,构成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综合指数法分别计算不同林分健康综合指数(H),并按照优质、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疾病5个等级,对5种典型防护林(落叶松林、红松林、油松林、刺槐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健康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大伙房水库水源涵养防护林平均健康综合指数为5. 77,处于亚健康状态;15块样地分别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3种状态,数量分别为7块、5块和3块。2)对于不同林分来讲,森林健康综合指数排序为天然次生林(7. 29)>刺槐林(6. 67)>红松林(5. 88)>油松林(5. 79)>落叶松林(3. 21),其中:天然次生林健康状况最好,林分结构、林下枯落物、林地土壤性能等方面都明显占优,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和涵养水源能力;刺槐林同样处于健康等级,尤其在系统活力、水源涵养方面表现突出;红松、油松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向健康林分转化的空间;落叶松健康状况明显较差,需采取措施改善其森林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水源涵养
综合指数法
健康评价
大伙房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伙房水库流域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
被引量:
38
3
作者
涂志华
范志平
+6 位作者
孙学凯
弓文艳
张雪琪
郑学良
王琼
王善祥
秦依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为了研究大伙房水库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以流域内3种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泡法、环刀法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枯落物蓄积量为23.20~39.11t/hm^2,表现为...
为了研究大伙房水库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以流域内3种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泡法、环刀法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枯落物蓄积量为23.20~39.11t/hm^2,表现为刺槐天然次生林>油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且阔叶林枯落物半分解层蓄积量大于未分解层,而针叶林则相反。(2)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为50.24~109.19t/hm^2,有效拦蓄量为41.70~90.71t/hm^2,均表现为刺槐天然次生林>油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刺槐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层持水功能较好。(3)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分别在浸水10,8h基本达到饱和,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R2>0.91);枯落物在浸水1h内吸水速率变化最大,4h左右吸水速率明显减缓,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2>0.93)。(4)3种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均值变化范围为1.10~1.25g/cm^3,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27.96%~30.19%,土壤有效持水量变化范围为21.11~29.39t/hm^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层持水能力表现为刺槐天然次生林>油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2>0.90)。综合3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文功能表明刺槐天然次生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较强,建议在该流域加强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伙房水库流域
枯落物层
土壤层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碳氮储量垂直分布
被引量:
31
1
作者
弓文艳
陈丽华
郑学良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57,164,共7页
基金
林业生态科技工程子课题项目"三北地区防护林体系结构定向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D07B03)
文摘
以辽东大伙房水库周边防护林典型林分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林、落叶松林、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林分土壤剖面上有机碳、全氮、有机碳储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4种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逐渐降低;4种林分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落叶松林(24.16g/kg)>刺槐林(23.07g/kg)>针阔混交林(16.06g/kg)>油松林(15.76g/kg);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刺槐林(5.23g/kg)>落叶松林(4.57g/kg)>油松林(3.45g/kg)>针阔混交林(2.42g/kg);C/N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落叶松林(7.36)>针阔混交林(6.51)>油松林(4.67)>刺槐林(4.57);4个林分0-40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大小为落叶松林(112.94t/hm^2)>刺槐林(107.40t/hm^2)>针阔混交林(105.42t/hm^2)>油松林(89.89t/hm^2);4种林分土壤pH无明显差别,各土层土壤pH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4种林分土壤容重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1.73g/cm^3)>油松(1.65g/cm^3)>落叶松(1.64g/cm^3)>刺槐(1.56g/cm^3)。4个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互相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C/N之间则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在针阔混交林中,土壤容重、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pH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存在线性数量关系,而其他纯林则没有这种关系。
关键词
有机碳
全氮
C/N
有机碳储量
垂直分布
Keywords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C/N
organic carbon in soil profiles
vertic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水源涵养功能的辽东防护林体系健康评价
被引量:
11
2
作者
郑学良
陈丽华
李洪洋
涂志华
弓文艳
张雪琪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海南大学林学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2-110,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三北’地区防护林体系结构定向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D07B03)。
文摘
科学评价林分健康状况能够为功能导向型防护林经营提供重要依据。以大伙房水库防护林森林健康调查数据和实际情况为基础,确定"系统活力-组织结构-系统恢复力-水源涵养"4方面作为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的准则层框架,并选取了17项指标,构成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综合指数法分别计算不同林分健康综合指数(H),并按照优质、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疾病5个等级,对5种典型防护林(落叶松林、红松林、油松林、刺槐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健康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大伙房水库水源涵养防护林平均健康综合指数为5. 77,处于亚健康状态;15块样地分别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3种状态,数量分别为7块、5块和3块。2)对于不同林分来讲,森林健康综合指数排序为天然次生林(7. 29)>刺槐林(6. 67)>红松林(5. 88)>油松林(5. 79)>落叶松林(3. 21),其中:天然次生林健康状况最好,林分结构、林下枯落物、林地土壤性能等方面都明显占优,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和涵养水源能力;刺槐林同样处于健康等级,尤其在系统活力、水源涵养方面表现突出;红松、油松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向健康林分转化的空间;落叶松健康状况明显较差,需采取措施改善其森林健康状况。
关键词
防护林
水源涵养
综合指数法
健康评价
大伙房水库
Keywords
shelterbelt
water conservation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health assessment
Dahuofang Reservoir
分类号
S718.55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伙房水库流域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
被引量:
38
3
作者
涂志华
范志平
孙学凯
弓文艳
张雪琪
郑学良
王琼
王善祥
秦依婷
机构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生态环境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3,共7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07B030102)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2473)
+2 种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重点项目(L2017LZD005)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4XJJ-014
2016XJJ-048)
文摘
为了研究大伙房水库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以流域内3种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泡法、环刀法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枯落物蓄积量为23.20~39.11t/hm^2,表现为刺槐天然次生林>油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且阔叶林枯落物半分解层蓄积量大于未分解层,而针叶林则相反。(2)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为50.24~109.19t/hm^2,有效拦蓄量为41.70~90.71t/hm^2,均表现为刺槐天然次生林>油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刺槐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层持水功能较好。(3)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分别在浸水10,8h基本达到饱和,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R2>0.91);枯落物在浸水1h内吸水速率变化最大,4h左右吸水速率明显减缓,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2>0.93)。(4)3种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均值变化范围为1.10~1.25g/cm^3,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27.96%~30.19%,土壤有效持水量变化范围为21.11~29.39t/hm^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层持水能力表现为刺槐天然次生林>油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2>0.90)。综合3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文功能表明刺槐天然次生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较强,建议在该流域加强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和恢复。
关键词
大伙房水库流域
枯落物层
土壤层
水文效应
Keywords
Dahuofang Watershed
litter layer
soil layer
hydrological effects
分类号
S715.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碳氮储量垂直分布
弓文艳
陈丽华
郑学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水源涵养功能的辽东防护林体系健康评价
郑学良
陈丽华
李洪洋
涂志华
弓文艳
张雪琪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伙房水库流域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
涂志华
范志平
孙学凯
弓文艳
张雪琪
郑学良
王琼
王善祥
秦依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