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卡夫卡书简日记选 书简篇
- 1
-
-
作者
廷芳
黎奇
-
出处
《出版广角》
1997年第1期64-67,共4页
-
文摘
卡夫卡视写作为“巨大的幸福”,却并不把当作家作为他追求的目的。因此,对于他,什么样的体裁是不大在乎的,只要能宣泄他那“庞大的内心世界”。无怪乎在《卡夫卡全集》中又出现一个奇观:社交圈子并不大的卡夫卡,其书信之多几达五分之二,其中给两位情人的情书又占一半以上。这里选译的自然只能是凤毛麟角。就人数论只有三人:他的终身至友 M·勃罗德和他先后相爱过的两位情人。三人中,收信最多的是第一个情人菲莉斯·鲍威尔,达527封之多,德文版共八百多页。但以感情投入之热烈、真挚看,当推他晚年致密伦娜·耶申斯卡的18万字情书,它们是卡夫卡爱情的最后绝唱,具有很高的文学、文献价值。故这里的选择以这部分书简为重点。卡夫卡书简除了感情投入这一主要特点外,一个次要特点是落款简略,一般都不写地点,署名常用一个缩写字母。尤其是致密伦娜的信,因属“偷情”性质,一般都不写日期和地名,也很少署名。
-
关键词
卡夫卡
写作
书简
作家
感情投入
鲍威尔
生活中
幸福
黑暗
致密
-
分类号
I52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日记篇
- 2
-
-
作者
廷芳
黎奇
-
出处
《出版广角》
1997年第1期68-68,共1页
-
文摘
在现代主义作家那里,美学和哲学往往是融而为一的。对于卡夫卡,写作固然是他“庞大的内心世界”“向外部巨大推进”的审美需要,也是他思考人生、研究生活的强大手段。这就决定了他的日记的特色:不是生活的“流水账”,而是他的作品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在他的创作旺盛期(1912年)即将到来的时候,从1910年开始他决心坚持写日记,直到1923年即去世的前一年,写了共约45万字(汉译文)之多。这些文字都是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生命燃烧的忠实记录,读之无不为其真实性所感动。如果说,卡夫卡的书信文学性多于文献性,那么他的日记则是文献性多于文学性。
-
关键词
卡夫卡
内心世界
写日记
写作期
文学性
作品
房间
父亲
现代主义作家
审美需要
-
分类号
I52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断想篇
- 3
-
-
作者
廷芳
黎奇
-
出处
《出版广角》
1996年第6期31-33,共3页
-
文摘
卡夫卡是个哲人式的作家,思想上勤于思考,艺术上追求创新使他一生都处于极度紧张的生活当中。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察世界”,以智者的卓见洞悉当今人类生存的“异化”处境,成了他作为作家的根本使命。因此,他除了给我们留下众多的想象性作品即小说以外,还为我们留下不少思考性的记录,其中贯穿着他那悖论性的思维方式,读来格外耐人寻味,富有启迪意义。卡夫卡的那八本所谓《八开本笔记簿》主要是用来记载这方面的思考成果的,但它们只包括1917至1918年,其他时间写的除散失的以外,均见于后来勃罗德为其收集和保存的“笔记和散页中的断简残篇”中。欲窥全豹请见中译本《卡夫卡全集》第五卷《随笔集》。
-
关键词
卡夫卡
世界
思考
怀疑
必要性
生活中
上帝
心灵
作家
痛苦
-
分类号
I52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