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遵义市城区用地扩张与景观生态风险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延相东 苏晓毅 +2 位作者 王永庶 董草 余哲修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7-154,共8页
以遵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ArcGIS 10.2软件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借助城市扩张强度指数,研究1998—2018年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变化特征;通过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其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特征;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199... 以遵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ArcGIS 10.2软件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借助城市扩张强度指数,研究1998—2018年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变化特征;通过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其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特征;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1998—2018年遵义市城区建设用地扩张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20年间研究区城市建设用地呈现快速扩张,其中2013—2018年扩张速度最快,扩张主要沿着正北、正东、东南和西南方向扩张;(2)20年间,随着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遵义市的景观生态风险值降低,低生态风险区面积逐年增多;(3)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和景观生态风险两者回归系数平均值逐年降低,两者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且负相关逐渐增强。研究结果为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量化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扩张 景观生态风险 耦合关系 扩张强度 遵义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延相东 苏晓毅 +2 位作者 王永庶 余哲修 梁珊珊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基于1998-2018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和目视修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遥感影像解译,运用景观面积转移矩阵和景观格指数,对遵义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8年,遵义市中心城区农田主要转换为道路交通和... 基于1998-2018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和目视修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遥感影像解译,运用景观面积转移矩阵和景观格指数,对遵义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8年,遵义市中心城区农田主要转换为道路交通和城乡人居及工矿用地,林地主要转换为农田、城市公园绿地和城乡人居及工矿用地;研究区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持续增加,斑块形状越来越简单,土地利用越来越丰富,其不定性的信息含量也越大,斑块逐渐呈现均匀分布的空间特征。人口增加、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是遵义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本研究可为遵义市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开发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转移矩阵 遵义市 遥感 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山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永庶 唐岱 +3 位作者 延相东 李升星 余哲修 吴亮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106,共10页
基于2001—2019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通过监督分类、目视修正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遥感影像解译,构建景观面积转移矩阵,运用景观格局指数、驱动力分析和FLUS模型,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和模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 基于2001—2019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通过监督分类、目视修正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遥感影像解译,构建景观面积转移矩阵,运用景观格局指数、驱动力分析和FLUS模型,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和模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9年,研究区农田主要转为城乡人居及工矿用地,林地主要转为农田,水体主要转为城市公园绿地;研究区整体景观破碎化愈发严重,各景观类型之间连通性降低,景观呈现分散发展,最具优势的农田优势性逐渐降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是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城乡人居及工矿用地主要向北部和东部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驱动力 FLUS模型 保山市 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尺度的保山市中心城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永庶 唐岱 +3 位作者 延相东 李升星 余哲修 吴亮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7,共8页
以保山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划分的生态评价网格,应用分离度指数(LDI)、最大斑块占比(LPI)和香浓多样性指数(SHDI)分析保山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特征,从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2001-2019年保山市中心城区进行生态安全研究... 以保山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划分的生态评价网格,应用分离度指数(LDI)、最大斑块占比(LPI)和香浓多样性指数(SHDI)分析保山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特征,从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2001-2019年保山市中心城区进行生态安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9年,保山市中心城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在研究区东部表现最为明显;研究区中部和南部的优势斑块受到外界持续干扰,最大斑块面积持续减小;城市化进程中,研究区土地利用越来越丰富,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呈均衡化趋势分布,主要表现为生产空间逐渐转为生活空间。研究区生态安全属性持续降低:其中Ⅱ级生态安全区面积减少最多,净减少15 261.73 hm^(2);Ⅲ级生态安全区面积增加最多,净增加9 439.52 hm^(2);生态安全在Ⅴ级以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由西部逐渐向东部、南部和北部扩散,表现出由单一团状向多团状趋势发展。研究区在2019年首次出现生态安全状态重警区域,说明该区域内部生态系统结构发展极不合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格 景观指数 生态安全评价 保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赫 延相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1-177,共7页
以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2011年、2016年和2021年3期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在1 km×1 km网格尺度下,对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景观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针对研究区提出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方向及建议。结果表... 以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2011年、2016年和2021年3期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在1 km×1 km网格尺度下,对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景观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针对研究区提出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方向及建议。结果表明:2011—2021年,研究区斑块数量(NP)、聚集度指数(AI)和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3个景观指数在1 km×1 km网格尺度下均呈现出“内、中2环+1外带”的分布形式。“内环”斑块破碎度逐渐降低,呈聚集状态,景观类型单一;“中环”斑块呈分散状态,景观类型丰富;“外带”斑块呈大小穿插块状,景观类型较为丰富。2011—2021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渐下降趋势,低生态服务价值网格逐年增多,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部老城区,研究期末高生态服务价值网格仅零星存在,说明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侵占生态用地是导致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呼和浩特市 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滇池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空间管控研究
6
作者 徐慧琳 延相东 王爱芸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基于2004—2022年多尺度滇池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分别在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滇池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明确生态空间保护的着力点,进而划定滇池流域生态保护分... 基于2004—2022年多尺度滇池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分别在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滇池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明确生态空间保护的着力点,进而划定滇池流域生态保护分区并提出相应空间管控措施。结果表明:2004—2022年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大量生态用地转向非生态用地,其中以大量农田流向城市建设用地为主。2004—2022年由于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和频繁的人类活动,滇池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其中以2004—2010年滇池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最快。将滇池流域划分为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生态保护协调区和生态保护功能区,并根据不同生态分区制定相应空间管控措施。研究成果可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管控 滇池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