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年快乐
1
作者 延星 《山西农机》 2006年第1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新年快乐》 延星 文学作品 散文 随笔 中国 当代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者视角下混合学习中师生互动策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范荣 王燕 +1 位作者 延星 刘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43-46,共4页
混合学习是多种学习方式的融合,由于其固有的属性,导致混合学习中教学内容组织、学习活动及师生互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混合学习中的师生互动包括教师与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助学者的互动、学习者与助学者的互动,其... 混合学习是多种学习方式的融合,由于其固有的属性,导致混合学习中教学内容组织、学习活动及师生互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混合学习中的师生互动包括教师与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助学者的互动、学习者与助学者的互动,其互动策略是:明确主体角色定位,帮促职能发挥;设计破冰活动,营造良性互动氛围;制定互动评价标准,及时反馈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学习 师生互动 互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力发电的煤电厂低碳经济优化调度 被引量:2
3
作者 邵文才 延星 +3 位作者 李鹏 张涛 孙锋 马君华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3年第4期428-436,共9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推动了电力系统降碳脱碳,传统煤电厂同时面临着碳排放成本上升的压力和新能源涌入电力市场的挑战。因此,建立煤电的运行成本模型和风电的投资成本模型,以典型日总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燃煤-风力发电系统的日前...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推动了电力系统降碳脱碳,传统煤电厂同时面临着碳排放成本上升的压力和新能源涌入电力市场的挑战。因此,建立煤电的运行成本模型和风电的投资成本模型,以典型日总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燃煤-风力发电系统的日前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求解得出最大典型日总收益和最佳优化调度方案。旨在通过投资风电的方式帮助煤电厂降低碳排放量和度电成本,提高煤电的市场竞争力。对比分析煤电单独供电、风电优先输出与煤电-风电优化协同出力3种情景的收益与成本,发现煤电-风电优化协同出力情景相比煤电单独供电情景减少了32.59%的煤耗量和32.68%的碳排放量,增加收益35.33万元,收益涨幅约20.43%,相比风电优先输出情景减少了25.67%的爬坡量。该优化调度方案通过协调煤电和风电的出力关系,使煤电、风电优势互补,提升了发电系统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优化调度 度电成本 综合效益 煤电-风电优化协同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与水利结合模式探索——以南水北调西线光伏天河工程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魏琦 白保华 +2 位作者 何继江 延星 缪雨含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2,共7页
在国家“3060”双碳能源战略背景下,南水北调工程为西部地区探索碳中和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碳排放,在碳约束下,水利工程应规划与部署减碳方案。南水北调作为世界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东线和中线工... 在国家“3060”双碳能源战略背景下,南水北调工程为西部地区探索碳中和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碳排放,在碳约束下,水利工程应规划与部署减碳方案。南水北调作为世界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东线和中线工程一期方案已实施,西线工程的方案尚在论证与优化中。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例,提出将能源与水利结合的创新模式,即光伏天河工程模式。光伏天河工程是将光伏阵列布设于西线工程的水渠水面及防护带地面上,从而形成规模宏大的带状光伏电站。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全长超过2300 km,除去隧道沟渠等部分,假设可铺设光伏面板的渠道长1000 km,水面外加两侧防护带宽度,光伏天河总体安装面积达到120 km^(2)。以每平米铺设120 W光伏面板进行计算,西线工程沿线可安装光伏14.4 GW。光伏天河系统每年发电量约1.87×10^(9)kW·h,节约标煤约2.30×10^(6)t,减少将近6.03×10^(6)t的CO_(2)排放量,有助于西线工程的整体减排降碳。以1 MW光伏装机为基准,光伏工程的投资回收年限为14 a,通过低息贷款和技术革新可缩短投资回收期。提出两点政策建议:一是,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在规划时应考虑将调水与能源结合,在渠道全线布设光伏阵列搭建光伏天河;二是,沿西线节点建立规模不等的地面和漂浮式光伏电站及抽水蓄能电站,形成若干水光互补绿色能源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水利光伏 绿色电力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新能源资产交易体系与平台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津 马君华 +2 位作者 王波 延星 王磊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2年第6期593-601,共9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资产交易量的迅猛增长,人们对新能源资产交易方式、交易周期、交易风险和可信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现有新能源产业链和生态圈以及新能源资产交易系统平台的状况,对可再生资产交易体系进行研究,对交易的参与方、交易流... 随着可再生能源资产交易量的迅猛增长,人们对新能源资产交易方式、交易周期、交易风险和可信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现有新能源产业链和生态圈以及新能源资产交易系统平台的状况,对可再生资产交易体系进行研究,对交易的参与方、交易流程、规则以及支撑技术进行了系统性梳理,提出基于区块链的新能源资产交易体系建设思路,给出新能源资产交易的业务流程和要求,对新能源资产交易推进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点进行了阐述。该研究旨在推进科研、产业、金融以及监管等环节对新能源体系的协同构建,解决新能源资产交易平台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新能源资产便捷化流通提供有效的系统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区块链 资产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