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子簋盖铭文》及其相关问题考释 被引量:2
1
作者 延娟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54,共6页
在辨析前贤观点的基础上,联系《秦武公钟铭文》与《史记》的相关记载,推断《秦子簋盖铭文》中的秦子应该是出子。铭文中的"姬"姓女子与《秦武公钟铭文》中的"王姬"系同一人,她是宪公的正夫人、出子的生母。出子被... 在辨析前贤观点的基础上,联系《秦武公钟铭文》与《史记》的相关记载,推断《秦子簋盖铭文》中的秦子应该是出子。铭文中的"姬"姓女子与《秦武公钟铭文》中的"王姬"系同一人,她是宪公的正夫人、出子的生母。出子被称做子,既不属于子爵称子,也不属于"公侯在丧日子",而是秦国特定政治环境下的产物。由这件簋盖铭文可以推断其他几件秦子器亦为出子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子簋盖铭文》 秦子 王姬 出子 秦子器 春秋早期 秦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鼓文与田猎文学的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延娟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74,共5页
田猎类赋是汉大赋中重要的一类。前入论述这类赋的渊源,都归结到《诗经·小雅》中的《车攻》、《吉日》二诗。但是从《车攻》、《吉日》到大赋之间是如何过渡的,却少有论及。事实上,秦石鼓文是二者中间很重要的一环,在二者之间起了... 田猎类赋是汉大赋中重要的一类。前入论述这类赋的渊源,都归结到《诗经·小雅》中的《车攻》、《吉日》二诗。但是从《车攻》、《吉日》到大赋之间是如何过渡的,却少有论及。事实上,秦石鼓文是二者中间很重要的一环,在二者之间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秦国对西周文化的吸收以及秦国尚武好战的社会风俗是石鼓文产生的深层原因,石鼓文创作时期秦国的社会背景是石鼓文产生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鼓文 田猎 《秦风》 田猎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晏子春秋》幽默、诙谐的语言特征及其成因
3
作者 延娟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2-156,共5页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末期齐国贤相晏婴言行的一部先秦古籍,书中语言呈现出幽默、诙谐的特征。晏子形象的幽默是对美的赞颂张扬,齐景公形象的滑稽则是对丑的嘲讽揶揄。这种美学特征的形成,除了晏子机智、诙谐、豁达的性格,其客观原因...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末期齐国贤相晏婴言行的一部先秦古籍,书中语言呈现出幽默、诙谐的特征。晏子形象的幽默是对美的赞颂张扬,齐景公形象的滑稽则是对丑的嘲讽揶揄。这种美学特征的形成,除了晏子机智、诙谐、豁达的性格,其客观原因在于他处于庸君谀臣的夹缝地位,在不同场合斗争的需要,同时,也深受齐国开放、乐观、多智风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子春秋》 幽默诙谐 美学特征 齐国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晏子春秋》的民间传说特点
4
作者 延娟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93,共6页
《晏子春秋》是一部先秦典籍,流传到汉代后,经过了后人,如刘向等人的整理,带有了文人加工的痕迹,但是书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章节内容来源于民间。因为,情节有明显的简单化和完美化的倾向,体现出真实性与传奇性的统一,类似于民间传说。书... 《晏子春秋》是一部先秦典籍,流传到汉代后,经过了后人,如刘向等人的整理,带有了文人加工的痕迹,但是书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章节内容来源于民间。因为,情节有明显的简单化和完美化的倾向,体现出真实性与传奇性的统一,类似于民间传说。书中重言重意章节,更是情节变异性的体现,这是晏子故事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子春秋》 真实性 传奇性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诸子学理论探略
5
作者 延娟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5-172,共8页
《汉书·艺文志》以尊经为基础,建构了汉代的诸子学理论。其将学术派别与图书分类相结合,既使得各学派的内涵更加清晰,同时也使每部著作有了明确的学派归属,利于图书的分类和著录。《汉书·艺文志》还反映了诸子各学派的发展源... 《汉书·艺文志》以尊经为基础,建构了汉代的诸子学理论。其将学术派别与图书分类相结合,既使得各学派的内涵更加清晰,同时也使每部著作有了明确的学派归属,利于图书的分类和著录。《汉书·艺文志》还反映了诸子各学派的发展源流,以及不同学派之间的异同与融合情况,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它也存在学术分派界限不清、概念使用混乱的弊端;“以经观子”“融子入经”的学术体系建构方式、对诸子各学派源流的认识等则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诸子学派 “以经观子” 图书分类 思想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