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有机垃圾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廖银章 刘晓风 刘克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7-343,共7页
用先好氧后厌氧发酵、两步发酵和高固体浓度发酵三种方法对城市有机垃圾厌氧产甲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具有启动快,产气量高,处理周期短等优点。而直接采用厌氧发酵,由于挥发酸大量积累,启动困难,产气量少。采用两步法发酵可显著... 用先好氧后厌氧发酵、两步发酵和高固体浓度发酵三种方法对城市有机垃圾厌氧产甲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具有启动快,产气量高,处理周期短等优点。而直接采用厌氧发酵,由于挥发酸大量积累,启动困难,产气量少。采用两步法发酵可显著提高挥发酸和甲烷产量,还能提高城市固体废物的生物降解率。Ts在20%~50%以下时高固体浓度发酵能正常产甲烷,最终pH和挥发酸均正常。在此范围内随着Ts的增大甲烷产量逐渐减少。Ts浓度在50%时产甲烷量大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甲烷 垃圾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酚类的厌氧消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廖银章 李安明 +1 位作者 刘克鑫 刘晓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用苯酚厌氧消化瓶中的发酵液为接种物,研究了邻、间甲酚,邻、对、间苯二酚,邻、间苯三酚,β-萘酚,2,4-二硝基苯酚和五氯苯酚10种酚类厌氧消化情况。培养10周后,通过测定酚的消失和气体中甲烷含量来确定这些酚被降解成甲烷,还是抑制厌氧... 用苯酚厌氧消化瓶中的发酵液为接种物,研究了邻、间甲酚,邻、对、间苯二酚,邻、间苯三酚,β-萘酚,2,4-二硝基苯酚和五氯苯酚10种酚类厌氧消化情况。培养10周后,通过测定酚的消失和气体中甲烷含量来确定这些酚被降解成甲烷,还是抑制厌氧消化过程。当浓度为50mg/l时,邻、对、间苯二酚,邻、间苯三酚,β-萘酚,完全被降解并有甲烷产生,邻、间甲酚降解了48.5%和41.5%。浓度为100mg/l时,邻、对、间苯二酚也完全被降解并产生甲烷,邻、间苯三酚、β-萘酚分别降解了98.4%、89.8%和91.2%,而邻、间甲酚无明显变化。2,4-二硝基苯酚和五氯苯酚抑制产甲烷,浓度越高,抑制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苯酚 厌氧消化 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降解苯酚产甲烷的研究
3
作者 廖银章 李安明 +1 位作者 刘克鑫 刘晓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9-145,共7页
在厌氧条件下,用苯酚驯化、富集后的微生物降解苯酚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苯酚浓度为114—250mg/l时,完全降解需5—14天,平均每天降解19—28mg/l;浓度为300—500mg/l时,完全降解需22—38天,平均每天降解13—16mg/l。每进一次含酚培养液... 在厌氧条件下,用苯酚驯化、富集后的微生物降解苯酚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苯酚浓度为114—250mg/l时,完全降解需5—14天,平均每天降解19—28mg/l;浓度为300—500mg/l时,完全降解需22—38天,平均每天降解13—16mg/l。每进一次含酚培养液的产气量比对照高3—10倍,甲烷含量高12.5倍,二氧化碳高5.8倍。 厌氧降解苯酚的最适温度为30—35℃、pH为7.0—7.5,添加0.1%的蛋白胨能促进苯酚的厌氧降解。苯酚浓度在100—800mg/l时均能被降解;浓度为1200和1600mg/l时苯酚不能被降解。 苯酚厌氧降解产甲烷的中间产物主要是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降解 苯酚 甲烷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化物对苯酚和废水中酚类厌氧降解产甲烷的影响
4
作者 廖银章 李安明 刘克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用分批培养法研究了氰化物对苯酚、煤气废水中的酚厌氧降解和产甲烷的影响,测定了含不同浓度氰化物培养液中酚的降解和甲烷的产生。结果表明,降解酚的菌对氰化物的影响比较敏感,随着氰化物浓度的增加,酚降解时间增长。含氰化物为0、2.5... 用分批培养法研究了氰化物对苯酚、煤气废水中的酚厌氧降解和产甲烷的影响,测定了含不同浓度氰化物培养液中酚的降解和甲烷的产生。结果表明,降解酚的菌对氰化物的影响比较敏感,随着氰化物浓度的增加,酚降解时间增长。含氰化物为0、2.5、5、10、20、40mg/l的产甲烷培养管的气相中,甲烷含量都在74%以上,说明氰化物浓度从2.5—40mg/l时对产甲烷菌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物 苯酚 废水 酚类 厌氧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甲烷杆菌PD-1的分离及其生理性状
5
作者 廖银章 李安明 刘克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08-412,共5页
从厌氧降解苯酚产甲烷发酵波中分离出一株甲酸甲烷杆菌PD-1。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细胞单个、两个或多个成链状,单细胞大小为0.4—0.5×2.75—5.0μm,在琼脂培养基表面上菌落呈圆形,37℃培养10天左右菌落小而... 从厌氧降解苯酚产甲烷发酵波中分离出一株甲酸甲烷杆菌PD-1。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细胞单个、两个或多个成链状,单细胞大小为0.4—0.5×2.75—5.0μm,在琼脂培养基表面上菌落呈圆形,37℃培养10天左右菌落小而呈灰白色,14天后直径达2毫米呈谈黄色。利用80%H_2+20%CO_2和甲酸盐产生甲烷,不利用乙酸盐、甲醇、甲胺类,生长不需要瘤胃液、酵母膏、胰蛋白胨和维生素,但添加其中一种时对生长有刺激作用。最适生长温度为40℃,最适生长pH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甲酸甲烷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硫酸预处理玉米秸秆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闫志英 姚梦吟 +5 位作者 李旭东 刘晓风 袁月祥 廖银章 李娜 李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110,共7页
对稀硫酸预处理玉米秸秆优化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考察温度、时间、稀硫酸质量分数、固液质量比和玉米秸秆粒度5个单因素对预处理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以戊糖得率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方程... 对稀硫酸预处理玉米秸秆优化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考察温度、时间、稀硫酸质量分数、固液质量比和玉米秸秆粒度5个单因素对预处理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以戊糖得率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得到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水解温度120℃,水解时间75 min,稀硫酸质量分数1.0%,固液质量比1∶15,玉米秸秆颗粒为40目。此条件下,理论预测戊糖得率为65.018%,试验验证戊糖得率为64.37%,与预测值接近,说明预测模型可靠性较高,可应用于稀酸预处理条件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稀硫酸 戊糖得率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有机垃圾厌氧干发酵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刘晓风 廖银章 刘克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在20—50%TS浓度下,采用厌氧消化污泥作接种物,TS量与接种物量之比为10:1,可保证有机垃圾厌氧消化过程正常进行。这时垃圾的生物降解量、产沼气量和产甲烷量均随TS浓度的增高而降低。TS浓度为50%时降低幅度最大... 在20—50%TS浓度下,采用厌氧消化污泥作接种物,TS量与接种物量之比为10:1,可保证有机垃圾厌氧消化过程正常进行。这时垃圾的生物降解量、产沼气量和产甲烷量均随TS浓度的增高而降低。TS浓度为50%时降低幅度最大。产甲烷过程、挥发酸量和每克TS和VS的产气量均与TS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垃圾 干发酵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对污染物湿沉降过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陶豫萍 吴宁 +4 位作者 罗鹏 易绍良 刘兵 张桥英 廖银章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9,23,共5页
研究了四川乐山市沙湾区德胜钢铁公司附近的马尾松林、香樟林这两种森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以及土壤渗透水的污染物离子浓度并和裸地相对比,以期了解这3种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过滤作用。研究结果如下:①大气降水的SO42... 研究了四川乐山市沙湾区德胜钢铁公司附近的马尾松林、香樟林这两种森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以及土壤渗透水的污染物离子浓度并和裸地相对比,以期了解这3种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过滤作用。研究结果如下:①大气降水的SO42-、NO3-、Cl-和F-浓度分别为30.36 mg/L,3.56 mg/L,1.41 mg/L,0.75 mg/L,表明SO2是该区的最主要酸性污染物质。②马尾松、香樟林群落的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中污染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大气降水,表明森林对大气污染物具有显著的截留作用。马尾松林的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污染物离子的总量高于香樟林,表明马尾松林对酸性污染物质的截留作用高于香樟林。③两种林型的土壤渗滤水的污染物质含量比起树干径流有比较明显下降,这表明土壤对酸性污染物具有明显的截持和吸附作用。④对输入和输出不同生态系统的污染物各离子含量比较,并与裸地相对照发现,森林生态系统均对污染物起到了明显的拦截和积蓄作用。综上,森林生态系统对酸沉降具有明显的过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大气污染物 湿沉降 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白腐菌Y10产漆酶培养基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姚梦吟 刘晓风 +3 位作者 袁月祥 闫志英 廖银章 贺蓉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19,共5页
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白腐菌Y10产漆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元素、氨三乙酸(NTA)和藜芦醇(VA)是影响漆酶酶活的3个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 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白腐菌Y10产漆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元素、氨三乙酸(NTA)和藜芦醇(VA)是影响漆酶酶活的3个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即白腐菌Y10产漆酶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0.00 g/L、酒石酸铵0.50 g/L、大量元素296.50 ml/L、微量元素100.00 ml/L、NTA1.40 g/L、VA 5.00 mmol/L、吐温-80加入量为0.10%,在该优化培养基中漆酶酶活达5 282.56 U/L,约为优化前的23倍,其实验值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菌 漆酶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发酵外源添加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何荣玉 刘晓风 +3 位作者 袁月祥 闫志英 廖银章 李旭东 《中国沼气》 2007年第5期8-10,31,共4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利用沼气发酵外源添加物以提高沼气产量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和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外源添加物 产气量 沼气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37
11
作者 冯栩 廖银章 李旭东 《印染》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48-51,共4页
对国内外印染废水生物治理中好氧法、厌氧法及其联合处理技术的应用和进展作了综述;总结了国内外生物强化技术的发展,包括微生物的纯培养和复合培养技术,以及微生物的固定技术;展望了生物处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染整 废水处理 生物处理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有机垃圾处理过程中主要生理群的微生物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万波 廖银章 +1 位作者 李安明 刘克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7-254,共8页
分别采用直接厌氧和先好氧后厌氧方法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并以稀释法和相应的培养基,用最大可能数量(MPN)法计算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在直接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有机酸大量积累,最高浓度达35765PPM,日平均产... 分别采用直接厌氧和先好氧后厌氧方法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并以稀释法和相应的培养基,用最大可能数量(MPN)法计算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在直接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有机酸大量积累,最高浓度达35765PPM,日平均产气量只有25.15ml,一般厌氧异养细菌、氨化细菌、产氢产酸细菌比先好氧后厌氧法高,产甲烷细菌比先好氧后厌氧法低210倍。在先好氧后厌氧发酵过程中,在好氧末期挥发酸浓度达9160PPM,在厌氧阶段,挥发酸中的乙酸、丁酸逐渐下降,而丙酸在发酵的前7天有所上升,日平均产气量为169ml;在厌氧阶段,氨化细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产氢产酸细菌有缓慢下降趋势,产甲烷细菌在发酵 14天后才开始下降,纤维素分解菌呈缓慢上升趋势。用先好氧后厌氧方法处理城市有机垃圾能防止挥发性有机酸的大量积累,使厌氧发酵启动加快,可提高产气率,缩短发酵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有机垃圾 处理 生理群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细胞去除废水中硝态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闫志英 廖银章 李旭东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5,59,共3页
通过对常用的聚乙烯醇-硼酸固定化方法优化改进,有效解决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推广应用中所面临的机械强度小、易破碎、发胀粘连和带气上浮等问题。对包埋固定化反硝化菌与未包埋反硝化菌处理含硝态氮的废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通过对常用的聚乙烯醇-硼酸固定化方法优化改进,有效解决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推广应用中所面临的机械强度小、易破碎、发胀粘连和带气上浮等问题。对包埋固定化反硝化菌与未包埋反硝化菌处理含硝态氮的废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固定化反硝化菌在不适宜的pH值、温度和有氧条件下均比未包埋菌具有明显的耐受性,表现出良好的反硝化特性,并且能和硝化细菌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单级生物脱氮,总氮去除率达到52%,因而在处理含氮废水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聚乙烯醇 反硝化 硝态氮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与猪粪混合发酵产沼气及其细菌解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月祥 廖银章 +3 位作者 刘晓风 闫志英 曾李乐 李旭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71-1977,共7页
以总固体1:1的玉米秸秆和猪粪为混合原料,采用10L厌氧反应器进行批式全混中温沼气发酵,并利用454焦磷酸测序法测定混合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变化。结果表明:预处理玉米秸秆和猪粪混合沼气发酵启动迅速,在笫4天达到产气高峰,容积产... 以总固体1:1的玉米秸秆和猪粪为混合原料,采用10L厌氧反应器进行批式全混中温沼气发酵,并利用454焦磷酸测序法测定混合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变化。结果表明:预处理玉米秸秆和猪粪混合沼气发酵启动迅速,在笫4天达到产气高峰,容积产气率为1.17L/(L·d),46d原料沼气产率为356.55mL/gVS。该混合发酵系统中共有23~27门细菌,其中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发酵期内的Shannon指数在4.88~5.53之间,说明发酵期内细菌多样性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猪粪 混合发酵 沼气 454焦磷酸测序 细菌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微生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方芳 龙腾锐 +1 位作者 郭劲松 廖银章 《中国沼气》 2005年第1期7-12,共6页
本文对缺氧生物滤池常温下处理城市污水的微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器稳态运行条件下,微生物量沿填料层深度的垂直梯度明显;反应器内有机物降解主要遵循厌氧降解途径,参与降解过程的各类群微生物之间呈现良好的代谢平衡;硫... 本文对缺氧生物滤池常温下处理城市污水的微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器稳态运行条件下,微生物量沿填料层深度的垂直梯度明显;反应器内有机物降解主要遵循厌氧降解途径,参与降解过程的各类群微生物之间呈现良好的代谢平衡;硫酸盐还原菌不对产甲烷菌形成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生物滤池 产甲烷菌 有机物降解 微生物特性 厌氧降解 反应器 缺氧 处理 代谢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矿渣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朝琼 严平 +2 位作者 魏敏 李旭东 廖银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5504-5506,共3页
通过野外采集土样及测定,研究了攀枝花矿渣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比,矿渣场土壤微生物参数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微生物呼吸速率减弱,生物量降低,生理生态参数Cmic/Corg下降,qCO2值明显升高;脱氢酶活... 通过野外采集土样及测定,研究了攀枝花矿渣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比,矿渣场土壤微生物参数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微生物呼吸速率减弱,生物量降低,生理生态参数Cmic/Corg下降,qCO2值明显升高;脱氢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反映出的微生物学特征可作为矿渣场土壤环境质量变异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酸碱嗜热产甲烷菌的分离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亚东 袁月祥 +6 位作者 闫志英 廖银章 刘晓风 贺蓉娜 张洪森 官家发 朱联碧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51-1256,共6页
从垃圾填埋场分离得到一株嗜热产甲烷菌RY3。该菌株具有优良的耐酸碱性能,其生长pH范围为5.5~10.5,最适生长pH为6.0~8.0。菌株RY3为革兰氏阳性,长杆状,多数单生,不运动;菌落浅黄色,形状近圆形;利用H_2+CO_2或甲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生长,... 从垃圾填埋场分离得到一株嗜热产甲烷菌RY3。该菌株具有优良的耐酸碱性能,其生长pH范围为5.5~10.5,最适生长pH为6.0~8.0。菌株RY3为革兰氏阳性,长杆状,多数单生,不运动;菌落浅黄色,形状近圆形;利用H_2+CO_2或甲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生长,不利用乙酸盐,对氯霉素非常敏感。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55~65℃,最适NaCl浓度为0~2%。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定为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autotrophicus。添加RY3菌液与仅添加厌氧污泥作为接种物相比一周内可使达到最大产甲烷速率所需时间缩短2/3,甲烷总产量提高约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 产甲烷菌 耐酸碱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废液沼气发电工程技术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闫志英 刘晓风 +2 位作者 Tong Boitin 廖银章 袁月祥 《中国沼气》 2008年第4期27-29,37,共4页
本文从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运行状况以及效益分析等方面对坦桑尼亚世界上第一个剑麻废液沼气发电示范工程进行了技术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全混式厌氧发酵(CSTR)两级工艺,每天可消纳TS为6%-8%剑麻废液60m^3,产气1500m^3,发电2250... 本文从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运行状况以及效益分析等方面对坦桑尼亚世界上第一个剑麻废液沼气发电示范工程进行了技术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全混式厌氧发酵(CSTR)两级工艺,每天可消纳TS为6%-8%剑麻废液60m^3,产气1500m^3,发电2250kwh,户有机肥(沼液和沼渣)60t。运行表明,利用酸性剑麻废液进行沼气发电是切实可行的,该项目的成功对解决剑麻废液污染,实现剑麻的综合利用具良好的示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废液 沼气发电 工艺流程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NG-1厌氧中温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安明 杨俊昌 +1 位作者 廖银章 刘克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7-42,共6页
从以象草为发酵基质,滞留期为20天,发酵器运转九个月的甲烷发酵液中分离出一株NG-1中温、厌氧纤维素分解细菌。该菌在纤维素琼脂滚管上的菌落呈圆形,中间薄,边缘厚,不透明,边缘不规则。在纤维素琼脂滚管上培养7天以后产生褐色素。革兰... 从以象草为发酵基质,滞留期为20天,发酵器运转九个月的甲烷发酵液中分离出一株NG-1中温、厌氧纤维素分解细菌。该菌在纤维素琼脂滚管上的菌落呈圆形,中间薄,边缘厚,不透明,边缘不规则。在纤维素琼脂滚管上培养7天以后产生褐色素。革兰氏染色阴性,不运动,单细胞轻微弯曲,偶尔出现短链。具有末端球形芽孢,最适生长温度35℃,最适生长pH6.9。发酵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产生氢、二氧化碳、醋酸及微量丙酸、乙醇。DNA(脱氧核糖核酸)的G+C摩尔百分含量为32.6—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NG-1 纤维素 细菌 鉴定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WP-1甲烷螺菌的分离及其生理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安明 杨俊昌 +1 位作者 廖银章 刘克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2-36,共5页
从处理石灰法造纸废液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发酵液中分离出一株WP-1甲烷螺菌。该菌琼脂表面菌落呈深浅相交表面条纹状结构,即具有典型的羽毛状结构,有表面蔓延生长倾向。菌株WP-1的菌落呈浅棕黄色。细胞呈杆状,细长,微弯曲,有形成链状的倾... 从处理石灰法造纸废液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发酵液中分离出一株WP-1甲烷螺菌。该菌琼脂表面菌落呈深浅相交表面条纹状结构,即具有典型的羽毛状结构,有表面蔓延生长倾向。菌株WP-1的菌落呈浅棕黄色。细胞呈杆状,细长,微弯曲,有形成链状的倾向,不运动。细胞0.6-0.8×4-5.6μm,有短杆2.4μm,长杆菌可达7.2—8μm。革兰氏染色不定,无芽孢。利用H_2+CO_2,甲酸盐产甲烷。不利用醋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螺菌 WP-1 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