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的不同气候区传统民居知识图谱
1
作者 廖翕 赵越 秦翠翠 《工程与建设》 2024年第5期999-1002,1006,共5页
为揭示不同气候区传统民居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本文以1990—2020年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不同气候区传统民居的1593篇文献为数据源,通过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气候区传统民... 为揭示不同气候区传统民居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本文以1990—2020年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不同气候区传统民居的1593篇文献为数据源,通过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气候区传统民居领域的研究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奠基阶段(1990—2001年)、发展阶段(2002—2016年)、深入阶段(2017年至今)。刘加平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是该领域最大的作者合作子网,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形成了最大的机构合作子网。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其已收录了198篇文献,占该领域文献总量的12.43%。该领域的热点关键词为地域性、空间形态、设计策略等,而气候设计、传统村落与空间形态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缘聚型城中村民间信仰空间演变研究——以深圳市湖贝旧村为例
2
作者 李景磊 廖翕 左桂琴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9期185-188,共4页
以深圳市湖贝旧村这一潮汕人聚居城中村的信仰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人类学、人文地理学、建筑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田野调查,指出因为本地人迁出,并经过大量外来潮汕租户在此长时间的工作生活,湖贝旧村的信仰空间重心转移... 以深圳市湖贝旧村这一潮汕人聚居城中村的信仰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人类学、人文地理学、建筑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田野调查,指出因为本地人迁出,并经过大量外来潮汕租户在此长时间的工作生活,湖贝旧村的信仰空间重心转移、结构重构,虽然具有很强的临时性和随意性,但展现出远比本地宗祠这一重要乡村文化空间更加鲜活的状态。文章指出在城中村这种移民租住空间发生信仰空间的再造与重构,要有三个必要条件:一定数量的文化共同体、相对自由的空间环境和较长的时间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族群 聚居 城中村 信仰空间 湖贝旧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建筑遗产视野下西安“易俗社”价值研究
3
作者 王新文 廖翕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2期37-40,共4页
始自19世纪初的民族危机,由五口通商所带来的外部世界的冲击,一方面使中国社会不再是一个稳态的封闭经济体,转而进入一个急剧转型中的开放体系;另一方面,随着被迫开放并参与全球竞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逐渐起步,中国社会处于大转型中... 始自19世纪初的民族危机,由五口通商所带来的外部世界的冲击,一方面使中国社会不再是一个稳态的封闭经济体,转而进入一个急剧转型中的开放体系;另一方面,随着被迫开放并参与全球竞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逐渐起步,中国社会处于大转型中。建筑是时代的产物,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俗社 建筑遗产 封闭经济 五口通商 剧院建筑 近现代建筑 古调独弹 文物建筑 中国现代建筑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遗产视野下西安影剧院建筑初探
4
作者 廖翕 王新文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2期43-45,共3页
20世纪初,随着民主社会的确立,地处西北内陆的古城西安也逐渐出现了新的道路体系、新的居住建筑、工业建筑等,而且随之出现了满足人们公共文化生活所需的新的建筑类型,如影剧院建筑。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与容器,城市影剧院建筑的兴起与发... 20世纪初,随着民主社会的确立,地处西北内陆的古城西安也逐渐出现了新的道路体系、新的居住建筑、工业建筑等,而且随之出现了满足人们公共文化生活所需的新的建筑类型,如影剧院建筑。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与容器,城市影剧院建筑的兴起与发展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一座城市现代化转型的历程。从这个意义来看,21世纪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城市建筑遗产的视角来重新梳理西安影剧院建筑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遗产 城市遗产 建筑理论 居住建筑 西北内陆 工人俱乐部 现代化转型 文化生活 历史城市 易俗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