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态势——基于全球专利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靳文婷 廖满生 +1 位作者 黄骥 魏子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0-358,共9页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源,其能量密度直接决定着汽车的续航里程,也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与长远发展。为了解该领域技术的全球发展态势,本文以Innojoy专利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为基础,阐述了全球及中国专利年度申请...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源,其能量密度直接决定着汽车的续航里程,也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与长远发展。为了解该领域技术的全球发展态势,本文以Innojoy专利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为基础,阐述了全球及中国专利年度申请量的演变趋势,对比分析了专利申请主要来源国和主要申请人的专利技术情况,基于IPC技术分类,着重介绍了主要申请人关注的技术主题和实现的技术功效。结果表明:车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全球及中国的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虽然数量最多,但基础专利、核心专利较少,且专利布局主要局限于本土;中国企业在关键技术的掌控上,与日企仍具有差距;改进电池电芯的主要材料、制造工艺和电池模块成组技术是提升能量密度的主要技术路径;能够兼顾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技术是当前研发的薄弱地带也是未来抢占研发先机的关键领域。基于上述分析,对我国在车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专利布局及技术研发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 专利分析 数据挖掘 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硅橡胶餐具中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残留量 被引量:6
2
作者 董犇 张子豪 +8 位作者 曾莹 王晶 钟怀宁 廖满生 刘中勇 陈胜 蔡汶静 李丹 郑建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11-317,共7页
为有效考察食品硅橡胶餐具中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残留量,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同时测定硅橡胶餐具中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方法。对用乙酸乙酯提取后的样品中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以ZB-5HT(15 m×0.25 mm,0.1μm)色谱柱进行... 为有效考察食品硅橡胶餐具中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残留量,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同时测定硅橡胶餐具中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方法。对用乙酸乙酯提取后的样品中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以ZB-5HT(15 m×0.25 mm,0.1μm)色谱柱进行分离,采用电子电离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扫描。结果表明,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的色谱分离效果良好,在0.05~2.5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三甲基三苯基环三硅氧烷、四甲基四苯基环四硅氧烷和五甲基五苯基环五硅氧烷检出限为0.20 mg/kg,其余化合物均为0.05 mg/kg。加标回收率在91.3%~10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5.0%。该方法快速高效、线性范围好,适用于硅橡胶餐具中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食品接触材料 硅氧烷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