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廖伟 阳贻红 +1 位作者 严章林 廖永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6-67,共2页
将211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105例和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组(B组)106例,治疗随访3 a,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2、24和3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 将211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105例和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组(B组)106例,治疗随访3 a,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2、24和3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为(37.01±1.56)mm,明显大于B组的(35.32±1.62)mm,P<0.05。实验终点时,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9.05%,明显低于B组的83.52%(P<0.05)。认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在维持窦性心律和抑制左心房扩大方面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阵发性 胺碘酮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对血脂及血浆内皮素、血栓烷B_2、6-酮前列环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廖伟 廖永玲 施守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84-386,共3页
目的 观察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血浆内皮素 (ET 1)、血栓烷B2 (TXB2 )、6 酮前列环素 (6 酮 PGF1a)水平的影响。方法  9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男 6 7例 ,女 2 5例 ;年龄 36~ 74岁 ,平均 (5 5± 9)岁。服用血脂... 目的 观察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血浆内皮素 (ET 1)、血栓烷B2 (TXB2 )、6 酮前列环素 (6 酮 PGF1a)水平的影响。方法  9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男 6 7例 ,女 2 5例 ;年龄 36~ 74岁 ,平均 (5 5± 9)岁。服用血脂康 12周后 ,比较服药前后的疗效及对ET 1,TXB2 ,6 酮 PGF1a水平的影响 ,并分析血脂与ET 1,TXB2 / 6 酮 PGF1a比值的相互关系。结果 治疗 12周后 ,血清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B10 0 (aPoB10 0 )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 .0 5~ 0 .0 0 1)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升高 (P <0 .0 5 )。血浆ET 1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0 1) ,TXB2 / 6 酮 PGF1a比值在治疗前高于健康人 ,治疗后降低 (P <0 .0 1)。血浆ET 1水平及TXB2 / 6 酮 PGF1a比值下降均与血清TG、TC、LDC C水平的下降显著正相关 (r =0 .832~ 0 .96 3,P <0 .0 1~ 0 .0 0 1)。TXB2 / 6 酮 PGF1a比值下降与ET 1水平下降呈显著正相关 (r =0 .987,P <0 .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脂血症者血浆ET 1水平、TXB2 / 6 酮 PGF1a比值增高 ,应用血脂康后 ,除能有效调整血脂水平外 ,同时也降低血浆ET 1水平及TXB2 / 6 酮 PGF1a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内皮素 6—酮前列环素F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1例报告
3
作者 刘铮 黄樱 +1 位作者 彭文杰 廖永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1期3-3,共1页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晕厥发作 频繁发作 软弱无力 肢体抽搐 心内科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