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石油焦与煤混烧特性及动力学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廖正祝
田红
-
机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2013年第6期71-75,84,共6页
-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2012010010448)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B03090001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博士启动项目(512119)
-
文摘
以石油焦与煤的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TG-DTG-DSC联用实验技术对混合试样进行了燃烧热重实验。分析了混烧特性曲线,计算了各个燃烧特性指数,并采用差减微分法Freeman-Carroll计算了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各混合试样均只出现一个位于高温区段的DTG曲线峰和方向向下的DSC曲线的热量释放峰,混合试样的燃烧过程主要是高温阶段焦炭的着火燃烧过程;混合试样S2,S3及S5热量释放相对较少且不集中,燃烧时间长且不完全;混合试样S4及S6的热量释放集中且时间短,燃烧释放的热量相对较多;烟煤含量最多的混合试样S6的着火特性、燃尽特性指数及综合燃烧特性参数均高于其它混合试样以及石油焦的各个相应值,且试样S6的可燃特性指数也大于石油焦的可燃特性指数;混合试样活化能均小于石油焦燃烧的活化能,混合试样比石油焦更易着火燃烧;只要石油焦与煤的混合比例适当,石油焦掺烧烟煤后的燃烧特性优于石油焦单独燃烧特性,此为解决石油焦难以单独燃烧利用提供了方法。
-
关键词
石油焦
煤
燃烧
动力学
热重试验
-
Keywords
petroleum coke
coal
combustion
kinetics
thermogravimetric experiment
-
分类号
TE99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TD849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
-
题名粤西地区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
机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1-646,共6页
-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10010448)
广东省科技计划(2011B03090001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博士启动资助项目(512119)
-
文摘
以粤西地区生物质稻草、玉米秆、玉米芯、荔枝条及龙眼枝为研究对象,采用TG-DSC实验技术和差减微分法Freeman-Carroll,对其热解特性曲线和机理进行分析并计算热解特性参数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试样稻草、荔枝条及龙眼枝均出现1个明显DTG峰,玉米芯出现3个明显DTG峰;玉米秆的半纤维素热解生成的"活性中间产物"再次以几乎相等的热解速率(即等DTG值)发生二次热解生成气体析出,导致在其2个DTG峰之间出现1个近似水平平滑的肩状峰;玉米芯、荔枝条及龙眼枝在高温热解区段出现DSC吸热峰;玉米秆低温段的挥发分初始析出温度、峰值温度以及半峰温度宽度均最小;草本类生物质较木质类生物质易于热分解;玉米秆和玉米芯热解的质量变化所占比例、挥发分综合释放特性指数、活化能及频率因子均随热解温度区段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特性参数
动力学
热重实验
-
Keywords
biomass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parameters
kinetics
thermogravimetry experimentation
-
分类号
TK1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
-
题名生物质碳烟颗粒物生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 3
-
-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
机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3期7-15,共9页
-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2012010010448)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1B030900011)
-
文摘
介绍了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碳烟颗粒物的生成机理,主要包括生物质碳烟的各种生成路径,生物质碳烟生成的中间产物多环芳烃,以及中间产物多环芳烃生成碳烟,多环芳烃、反应气氛、反应压力及反应温度等对碳烟颗粒物生成的影响,生物质金属离子对碳烟生成及碳烟的成长过程等影响。总结了现有生物质碳烟生成机理研究的不足,并对碳烟中间产物,碳烟一次、二次生成机理以及影响碳烟生成量的各种因素等进行系统研究;采用量子化学理论、矩方法以及激光检测试验等方法来研究生物质碳烟的生成机理,并可借鉴燃煤碳烟生成机理及柴油碳烟生成机理的研究方法及试验等;从生物质碳烟生成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机制、成核演变理论、影响机制及试验方面等,并从化学反应和工程热物理的角度,深入研究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碳烟颗粒物的生成机理与碳烟核成长演变行为,得到合理的生物质碳烟生成机理,为控制并减少雾霾环境影响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
关键词
生物质
碳烟
生成机理
研究进展
-
Keywords
biomass
soot
form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progress
-
分类号
TK1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生物质与油页岩混合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5
- 4
-
-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
机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93-97,50,共6页
-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2012010010448)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1B03090001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博士启动资助项目(512119)
-
文摘
为了充分利用油页岩和生物质,以生物质和油页岩按照不同质量比的混合试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G-DSC联用技术进行了热重实验,分析了热解过程特性曲线并计算热解特性参数,采用差减微分法计算了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混合试样DTG曲线分别在低温段及高温段出现2个峰,前者主要是生物质的纤维素及半纤维素挥发分的热解析出,后者主要为油页岩热解析出挥发分;随混合试样中油页岩含量逐渐增多,热解后期逐渐出现因油页岩无机盐热分解吸热过多而出现DSC曲线吸热峰;混合试样低温段挥发分析出量及挥发分综合释放特性指数均大于高温段的值;生物质含量最高的混合试样(生物质与油页岩的质量比为4∶1)的挥发分初始析出温度最低,其挥发分最大释放速度的峰值及挥发分综合释放特性指数均最大;生物质含量较多的混合试样低温段活化能大于高温段活化能的值,油页岩含量较多的混合试样低温段活化能低于高温段的值。
-
关键词
生物质
油页岩
热解
动力学
热重实验
-
Keywords
biomass
oil shale
pyrolysis
kinetics
thermogravimetry experiment
-
分类号
TK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能]
-
-
题名煤、油页岩和石油焦混烧特性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2
- 5
-
-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
机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60-64,68,共6页
-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2012010010448)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1B030900011)
-
文摘
为了充分利用劣质燃料油页岩和难以利用的高硫石油焦,以煤、劣质燃料油页岩及高硫燃料石油焦的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差热的试验方法和差减微分法,对其混烧特性曲线和混烧特性机理进行分析,计算出试样各种燃烧特性参数及燃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煤、油页岩、石油焦的质量比为1∶6∶3的混烧试样S7的DTG曲线先后出现挥发分的析出着火燃烧峰和剩余固定碳的着火燃烧峰;煤、油页岩、石油焦的质量比为6∶3∶1的混烧试样S4的可燃特性指数及着火特性指数均大于油页岩及石油焦的值,而且混合试样的燃尽指数均大于煤及石油焦的值,同时,混合样品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均大于油页岩的值;试样S4的活化能最小,该混合试样的燃烧反应最容易进行。只要煤、油页岩及石油焦混合比例适当,其混合燃烧特性将优于油页岩及石油焦单独的燃烧特性。
-
关键词
煤
油页岩
石油焦
混烧特性
动力学
-
Keywords
coal
oil shale
petroleum coke
co-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kinetics
-
分类号
TQ534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
-
题名生物质与石油焦混烧热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
机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4-279,共6页
-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10010448)
广东省科技计划(2011B03090001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博士启动资助项目(512119)
-
文摘
以生物质荔枝条与石油焦的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TG-DTG-DSC联用实验技术和差减微分法Freeman-Carroll,对其混烧特性曲线和混烧机理进行分析,计算各种燃烧特性指数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混烧试样S1、S2的DTG曲线出现2个峰,S3、S4及S5的DTG曲线出现3个峰,并在位于其第2、3峰之间的DSC曲线出现1个向上的吸热峰;随着荔枝条含量的增大,试样的可燃特性指数、着火特性指数、燃尽特性指数及综合燃烧特性指数逐渐增大,且混燃逐渐呈3种着火燃烧模型,即:低温段的均相着火、中温段的均相-多相联合着火、高温段的多相着火;同一试样的低温段反应级数高,高温段反应级数低,中温段反应级数最低;混烧中需加强中温阶段的热量供给。
-
关键词
生物质
石油焦
燃烧
动力学
热重试验
-
Keywords
biomass
petroleum coke
combustion
kinetics
thermogravimetry experimentation
-
分类号
TK1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
-
题名锅炉集箱工艺特性参数化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
机构
茂名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锅炉制造》
2005年第3期38-41,共4页
-
文摘
论述了锅炉集箱工艺特性参数化的定义,特性参数数据的分析和建立,以及锅炉集箱工艺特性参数化的实现过程,指出该方法是一种高速度、高质量、规范化的工艺设计方法,同时真正体现了基于数据库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的特点。
-
关键词
锅炉集箱
工艺
特性参数化
实现
数据库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
Keywords
boiler header truly
technics
characteristic parametrizing
realization
-
分类号
TK22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
-
题名油页岩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
- 8
-
-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
机构
茂名学院
-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64,共5页
-
文摘
摘要:在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上对油页岩的着火、稳定燃烧、燃尽特性等燃烧特性进行详细地试验方案分析,同时提出了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运行的特点。根据拟做试验方案进行试验研究,可以测试出油页岩的燃烧特性,为油页岩CFB锅炉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以及大型化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油页岩
燃烧特性
试验方案
-
Keywords
Coal tar
Emulsion
Combustion
Saving energy and protecting environment
-
分类号
TK22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
-
题名CFB锅炉环形集箱的制造工艺
- 9
-
-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
机构
茂名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
文摘
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环形集箱的结构特点,依据其特殊的结构制定出整体的制造工艺方案。然后详细论述了上部和下部环形集箱的工艺流程和主要的工艺措施,并提出制造精度的控制方法、筒身加工和整体装配工装的设计,为大型循环流化锅炉旋风分离器环形集箱的制造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
关键词
环形集箱
工艺方案
工艺流程
工装设计
CFB锅炉
-
Keywords
ring header
technology project
technology flow
mould design
CFBB
-
分类号
TK229.6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
-
题名锅炉汽包捲制筒节的制造工艺研究
- 10
-
-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
机构
茂名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4,共3页
-
文摘
根据锅炉汽包捲制筒节的制造工艺顺序,详细论述了筒节的划线、气割、捲制、纵缝的组装和焊接、校圆及热处理等工序,指出了每步工序的关键技术和经验数据,为相似锅炉汽包捲制筒节的制造工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
关键词
汽包
筒节
拷制
工艺
-
Keywords
boiler drum
shell ring
roll manufacture
technics
-
分类号
TK22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
-
题名锅炉汽包压制筒节的制造工艺
- 11
-
-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
机构
茂名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锅炉制造》
2007年第2期46-49,共4页
-
文摘
由于大容量电站锅炉汽包的壁较厚,所以在汽包筒节制造时常采用压制成两个半圆瓦片再焊接而成的方法。本文根据锅炉汽包压制筒节的制造工艺顺序,详细论述了筒节瓦片的下料、气割、加热、压制成型以及成型瓦片的测定、配对、纵缝的加工和组装等工序,给出了制造工序的相关技术经验及数据,为相似汽包压制筒节的制造提供了借鉴。
-
关键词
汽包筒节
瓦片
压制
工艺
电站
锅炉
-
Keywords
drum shell ring
tile
pressed manufacture
technology
-
分类号
TK22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
-
题名锅炉汽包封头的制造工艺
- 12
-
-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
机构
茂名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锅炉制造》
2007年第4期48-52,共5页
-
文摘
根据锅炉汽包热压封头的制造工艺顺序,详细论述了常用热压封头的展开尺寸的计算、划线、气割、热压以及成形后封头的划线加工和封头管接头管孔的加工及装配等工序,指出了相关工序的关键技术和经验数据,为相似锅炉汽包热压封头的制造工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
关键词
热压
封头
制造
工艺
-
Keywords
heat pressed
head
manufacture
technology
-
分类号
TK22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
-
题名煤化工VOCs吸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4
- 13
-
-
作者
廖正祝
田红
-
机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5-168,共14页
-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2012010010448)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1B030900011)。
-
文摘
煤化工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气体成分复杂且有毒有害,为了避免煤化工VOCs及其光化学产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通过分析VOCs气体的排放控制及处理技术,指出煤化工VOCs吸附技术是可以控制VOCs排放、回收吸附材料及回收有价值VOCs的经济、有效的VOCs去除技术。通过分析煤化工VOCs吸附的物理与化学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解吸附的过程与方法,对常用的吸附材料的改性研究及发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比不同吸附装置的结构、吸附特点及优缺点,将煤化工VOCs吸附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组合实际工程应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展望了吸附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有吸附材料的结构特性、表面化学性质及亲疏性热稳定性等物理化学特性,被吸附物质VOCs的分子特性、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吸附质之间的相互竞争、吸附环境等;物理吸附过程包括外表面传值吸附阶段、内部表面扩散阶段、不同孔径孔隙之间的平衡阶段;吸附剂微孔提供了主要的吸附位点,而中孔及大孔则增强了VOCs的扩散通道。吸附材料经过适当改性具有优异的VOCs吸附能力;采用H2O2浸渍法改性可提高活性炭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吸附能力增强;采用具有强氧化性的浓硫酸等改性使活性炭表面具有含氧基团,增强活性炭对氮的吸附能力;用碱性氢氧化物改性的活性炭增加了比表面积,用酸改性可增加表面官能团,用KOH活化可获得更好的孔隙率。需要针对VOCs种类、浓度、流量及排放量等特性选择适合的吸附装置。吸附技术是控制煤化工VOCs排放和回收有价值VOCs再利用的经济、有效且具有前景的技术,可与其他技术组合处理VOCs气体,进行有利用价值VOCs气体的回收利用,实现VOCs废气排放达标。吸附技术未来研究重点是吸附材料改性(或定向改性)、新型改性方法及新型吸附材料研究、高效低成本吸附装置研究、多组分吸附质同时脱除研究,并提出了多组分VOCs吸附及解吸附的复合吸附装置研究思路。
-
关键词
煤化工
VOCS
吸附机理
材料改性
吸附技术
-
Keywords
coal chemical industry
VOCs
adsorption mechanism
material modification
adsorption technology
-
分类号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Q520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