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野外昆虫来源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及生活史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廖模祥 刘吉平 +2 位作者 郝娟 张国平 李丽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将从湖南蚕区野外昆虫菜粉蝶(Pieris rapae)、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lineata)分离到的2种微孢子虫感染家蚕,观察微孢子虫的寄生组织、生活史以及原代微孢子虫与在蚕体侵染繁殖的第1代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作为探讨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与... 将从湖南蚕区野外昆虫菜粉蝶(Pieris rapae)、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lineata)分离到的2种微孢子虫感染家蚕,观察微孢子虫的寄生组织、生活史以及原代微孢子虫与在蚕体侵染繁殖的第1代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作为探讨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与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关系的病原生物学依据之一。用Giemsa染色镜检观察的结果显示,2种来源的微孢子虫可在家蚕幼虫体内全面寄生,在中肠、丝腺、马氏管、脂肪体、生殖腺、肌肉组织、气管丛等组织中均能检出。电子显微镜观察2种来源的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并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比较,结果显示在家蚕体内继代的源自菜粉蝶和桑尺蠖的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特征与Nb基本一致,孢子壁由3层组成,极体分为前后2部分,极丝同型,核成对出现,核形不规则,核膜双层,粗面内质网附含大量的核糖体,孢子后部有后极泡。2种来源的微孢子虫在家蚕体内的发育过程较为相似,所有时期的核都成对出现,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发育周期分别为72、9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菜粉蝶 桑尺蠖 家蚕 继代孢子 寄生组织 生活史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昆虫来源微孢子虫与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廖模祥 刘吉平 +2 位作者 张国平 李飞鸣 李丽蓉 《中国蚕业》 2011年第1期17-20,23,共5页
通过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发生率调查、疫区桑叶浸渍消毒对比试验和微孢子虫的形态观察等试验研究表明,湖南省蚕种生产中发生的家蚕微粒子病与野外昆虫的微孢子虫交叉感染密切相关,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已成为湖南省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最主... 通过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发生率调查、疫区桑叶浸渍消毒对比试验和微孢子虫的形态观察等试验研究表明,湖南省蚕种生产中发生的家蚕微粒子病与野外昆虫的微孢子虫交叉感染密切相关,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已成为湖南省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最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野外昆虫 微孢子虫 交叉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廖模祥 刘吉平 +5 位作者 张国平 孟繁利 贾孟周 谈顺友 林高堂 向生刚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7期139-142,共4页
对菜粉蝶和桑尺蠖2种危害湖南省蚕桑生产较严重的昆虫微孢子虫进行了研究,结果探明在湖南省部分蚕区发生的菜粉蝶微粒子病自然发生率为46.7%,桑尺蠖微粒子病自然发生率为15.8%。将2种微孢子虫收集后做进一步实验,得知菜粉蝶微孢子虫对... 对菜粉蝶和桑尺蠖2种危害湖南省蚕桑生产较严重的昆虫微孢子虫进行了研究,结果探明在湖南省部分蚕区发生的菜粉蝶微粒子病自然发生率为46.7%,桑尺蠖微粒子病自然发生率为15.8%。将2种微孢子虫收集后做进一步实验,得知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性强、胚种传染性较弱、致病力极弱,对家蚕的饲养成绩影响极小;桑尺蠖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性特别强、胚种传染性极弱、致病力也非常弱,对家蚕的饲养成绩基本没有影响。目前在湖南省蚕桑生产中发现的微孢子虫与典型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存在显著差异,为昆虫感染而来的异型微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昆虫微孢子虫 病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培育蚕蛹虫草的蓖麻蚕品种和蛹虫草菌株筛选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俊 张晓 +5 位作者 颜新培 廖模祥 钱何英 李刚 张月华 李一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2-869,共8页
用4个蓖麻蚕品种的5龄4天幼虫和4株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培育蚕蛹虫草,以蓖麻蚕感染僵化率、出草率以及蚕蛹虫草中腺苷、虫草素、喷司他丁含量为指标,筛选最佳培育蚕蛹虫草的蓖麻蚕品种和蛹虫草菌株组合。结果显示,相同品... 用4个蓖麻蚕品种的5龄4天幼虫和4株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培育蚕蛹虫草,以蓖麻蚕感染僵化率、出草率以及蚕蛹虫草中腺苷、虫草素、喷司他丁含量为指标,筛选最佳培育蚕蛹虫草的蓖麻蚕品种和蛹虫草菌株组合。结果显示,相同品种的蓖麻蚕幼虫接种不同蛹虫草菌株后僵化率差异极显著,接种后240 h接种H71菌株的僵化率最高为94.33%;不同品种蓖麻蚕接种相同蛹虫草菌株的僵化率差异显著,接种后240 h B2品种的僵化率最高为88.00%;不同试验组均获得正常子实体,平均出草率变幅为80.75%~90.45%,其中H71菌株接种B2品种的出草率最高,为94.64%;各试验组间蚕蛹虫草的子实体和僵蚕中虫草素、喷死他丁、腺苷含量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其中H22菌株接种B2品种所产生的子实体中喷司他丁和虫草素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8.07 mg/g和8.45 mg/g,H71菌株接种B21品种所产生的子实体中腺苷含量最高,质量分数为5.24 mg/g;不同试验组僵蚕中虫草素、喷死他丁和腺苷含量均极显著(P<0.01)低于蚕蛹虫草子实体中的含量,其中H22菌株接种B21品种试验组僵蚕中的喷司他丁、虫草素和腺苷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0.39 mg/g、2.67 mg/g和1.10mg/g。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以H22菌株接种B2品种培育的蚕蛹虫草,具有较高的喷司他丁和虫草素药用生产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菌株 蓖麻蚕品种 喷司他丁 僵化率 出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种保护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廖模祥 贾孟周 林高堂 《广东蚕业》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以传统的保种技术为基础,依照蚕卵生理发育规律,结合生产实际,对蚕种保种技术进行探索和创新,是今后蚕种顺利进入市场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对保种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蚕种保护技术 中改早短期冷藏浸酸 超短期冷藏 春用品种 黑种冷藏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用家蚕品种湖·滨×明·光的选育 被引量:4
6
作者 贾孟周 向生刚 +1 位作者 颜新培 廖模祥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28,共4页
采用杂交、回交、系统分离育种方法,育成了适合长江流域夏秋蚕饲养的家蚕新品种湖.滨×明.光。经实验室多年夏秋季饲养鉴定,新品种的虫蛹率与对照品种9.芙×7.湘相仿,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种,万蚕收茧量16.73 kg,万蚕茧层量3.... 采用杂交、回交、系统分离育种方法,育成了适合长江流域夏秋蚕饲养的家蚕新品种湖.滨×明.光。经实验室多年夏秋季饲养鉴定,新品种的虫蛹率与对照品种9.芙×7.湘相仿,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种,万蚕收茧量16.73 kg,万蚕茧层量3.947 kg,分别比对照种提高15.5%和28.4%;一粒茧丝长1153.5 m,解舒丝长932.5 m,分别比对照种增长210.5 m和166.5 m。该品种具有强健好养、产量高、茧丝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湖·滨×明·光 夏秋用 强健性 多丝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蚕品种洞、庭、碧、波的种性维持
7
作者 廖模祥 向生刚 《四川蚕业》 2000年第4期34-36,共3页
一个新品种育成后,要使之世代延续,不断发挥其优良性状,关键就是要如何维持其种性。洞庭×碧波是我所新育成具有全面优良的斑纹全限性四元杂交夏秋用品种,因其好养、易繁、茧丝质优,受到种场、丝厂、农村的普遍欢迎,已表现出... 一个新品种育成后,要使之世代延续,不断发挥其优良性状,关键就是要如何维持其种性。洞庭×碧波是我所新育成具有全面优良的斑纹全限性四元杂交夏秋用品种,因其好养、易繁、茧丝质优,受到种场、丝厂、农村的普遍欢迎,已表现出良好的推广趋势。怎样才能保持新品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成 种性维持 蚕品种 新品种 茧丝质 秋用品种 优良性状 农村 才能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控制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措施
8
作者 廖模祥 张国平 雷语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63-65,共3页
桑园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交叉感染已成为当前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养蚕环境净化入手,提出了生产环境净化、桑叶全程洗消、桑园病虫害的控制等一系列实用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传染和交叉感染,... 桑园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交叉感染已成为当前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养蚕环境净化入手,提出了生产环境净化、桑叶全程洗消、桑园病虫害的控制等一系列实用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传染和交叉感染,减少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病 养蚕环境净化 消毒 桑叶全程洗消 桑园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应蚕种市场探索蚕种保护新技术
9
作者 廖模祥 《中国蚕业》 2002年第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蚕种 产品市场 蚕种保护 蚕种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蚕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繁利 向生刚 +1 位作者 谈顺友 廖模祥 《中国蚕业》 2004年第4期51-53,共3页
蚕桑丝绸业不仅是我国传统的创汇产业,而且是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在很多省份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且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蚕丝业在湖南省曾一度占有一定地位,后由于农民种养自主权的加大,粮... 蚕桑丝绸业不仅是我国传统的创汇产业,而且是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在很多省份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且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蚕丝业在湖南省曾一度占有一定地位,后由于农民种养自主权的加大,粮棉油种植业的冲突,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加之本省后期加工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市场因素等诸多原因出现了滑坡.由于近几年全省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蚕丝市场价格稳中有升,蚕桑生产科技推广力度加大,湖南的蚕桑业又呈现出恢复性的增长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业现状 产业 湖南 加工体系 农产品结构 创汇 丝绸业 恢复性 省份 蚕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桑园预警监测,控制微粒子病食下传染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国平 廖模祥 《广东蚕业》 2011年第3期15-17,共3页
针对昆虫微孢子虫已成为家蚕微粒子病最主要来源之一的现实情况,结合蚕种生产实际,从桑园昆虫预测预报、建立桑园微粒子病预警机制、做好桑园微粒子病防控预案等方面提出了如何做好桑园预警监测,控制微粒子病食下传染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病 昆虫 微孢子虫 桑园预警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鲜家蚕蛹冷藏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丽蓉 廖模祥 +3 位作者 王心果 张晓 李双庆 刘明萱 《中国蚕业》 2019年第2期26-30,33,共6页
为了探寻鲜家蚕蛹冷藏的优势操作模式和最适冷藏时间范围,为鲜家蚕蛹的保鲜提供简便的冷藏模式,以入库时机、冷藏形式和冷藏温度3种条件的不同组合进行不同时间梯度的冷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鲜家蚕蛹的冷藏保鲜效果受冷藏形式影响最大... 为了探寻鲜家蚕蛹冷藏的优势操作模式和最适冷藏时间范围,为鲜家蚕蛹的保鲜提供简便的冷藏模式,以入库时机、冷藏形式和冷藏温度3种条件的不同组合进行不同时间梯度的冷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鲜家蚕蛹的冷藏保鲜效果受冷藏形式影响最大,全茧形式和前期全茧后期裸蛹形式的冷藏保鲜效果均远好于裸蛹形式的冷藏保鲜效果;全茧形式适合用5.0℃相对较高的温度冷藏;化蛹24 h的裸蛹适合用2.5℃相对较低的温度冷藏,而化蛹72 h的裸蛹适合用5.0℃相对较高的温度冷藏。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损耗率不超过25%的冷藏模式:全茧形式,化蛹2~3 d内入库,5.0℃冷藏不超过60 d;前期全茧后期裸蛹形式,化蛹2~3 d内入库,5.0℃冷藏,前期30 d内可以随时削茧再冷藏,后期再续冷藏时间不超过30 d;裸蛹形式,化蛹3 d左右入库,5.0℃冷藏,不超过3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鲜蛹 损耗率 好蛹率 挥发性盐基氮 可食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蚕桑新丝路 发展湖南精细蚕业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建成 李一平 +5 位作者 艾均文 李飞鸣 肖建中 廖模祥 龙唐忠 刘昌文 《蚕学通讯》 2017年第2期43-47,共5页
在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针对湖南省传统蚕桑产业劳动密集性强,产品结构单一,比较效益不高的特点,根据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精细农业发展规划方案,围绕打造多元、生态、高效的精细蚕桑产品生产供应产业链条,指出了湖南省蚕桑发... 在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针对湖南省传统蚕桑产业劳动密集性强,产品结构单一,比较效益不高的特点,根据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精细农业发展规划方案,围绕打造多元、生态、高效的精细蚕桑产品生产供应产业链条,指出了湖南省蚕桑发展思路与目标,明确了多系列蚕桑产品结构及其市场定位,提出了蚕桑产业的优化布局及其产业链建设的重点环节与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蚕桑 精细蚕业 产业链建设 多元蚕业 生态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品种"湖·滨×明·光"原种繁育技术关键
14
作者 林高堂 颜新培 +1 位作者 王明 廖模祥 《中国蚕业》 2005年第1期81-83,共3页
"湖·滨×明·光"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承担湖南省"九·五"科技攻关课题选育组配而成的四元杂交夏秋蚕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9月通过湖南省科技成果现场评议,2003年3月获得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湖·滨×明·光"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承担湖南省"九·五"科技攻关课题选育组配而成的四元杂交夏秋蚕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9月通过湖南省科技成果现场评议,2003年3月获得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湖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该品种具有抗逆性强、好饲养、茧形大、高产稳产、丝多质优、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和南方蚕区及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推广应用,是秋种春养的理想品种之一.目前,湖南、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地已试繁推广一代杂交种5万余张,深受蚕农、丝厂、种场好评.自2001年以来,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已累计繁育该品种原种8500张.现将其原原种品种性状、原种繁育实绩及技术关键综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种繁育 蚕品种 高产稳产 一代杂交种 蚕区 夏秋蚕 技术关键 湖南 蚕桑 科学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蚕新品种湖·滨×明·光的良种繁育与推广
15
作者 姚德球 颜新培 +1 位作者 廖模祥 林高堂 《广东蚕业》 2007年第3期9-12,共4页
湖·滨×明·光是我所承担湖南省“九·五”科技攻关课题育成的四元杂交桑蚕新品种,2003年3月获得湖南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该品种具有抗逆性强、好饲养、茧形大、高产稳产、丝多质优、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高、适应... 湖·滨×明·光是我所承担湖南省“九·五”科技攻关课题育成的四元杂交桑蚕新品种,2003年3月获得湖南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该品种具有抗逆性强、好饲养、茧形大、高产稳产、丝多质优、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和南方蚕区及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推广应用。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我所与湖南省蚕业开发中心共同承担了第六批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项目“桑蚕新品种湖·滨×明·光良种的繁育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种繁育 新品种 桑蚕 科技成果转化 一代杂交种 湖南省 四元杂交 科技攻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