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苯基马来酰亚胺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揭元萍 袁振文 廖本仁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5-417,420,共4页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苯胺为原料,采用混酸为催化剂,一锅法制得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通过对混酸催化剂的组成、投料比、加料方式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实验得出的最佳条件是:顺丁烯二酸酐和苯胺的最佳投料比为1.2∶1、浓硫...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苯胺为原料,采用混酸为催化剂,一锅法制得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通过对混酸催化剂的组成、投料比、加料方式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实验得出的最佳条件是:顺丁烯二酸酐和苯胺的最佳投料比为1.2∶1、浓硫酸与对甲基苯磺酸混酸催化剂的最佳组成为1∶1、滴加时间为1 h,使得产品收率达到93%以上,纯度>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苯基马来酰亚胺 混酸催化剂 一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合成3,4-二氟苯腈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伟领 兰红丽 +2 位作者 宋芬 施险峰 廖本仁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7-50,共4页
以3,4-二氯苯腈为原料,采用相转移催化合成了3,4-二氟苯腈。考察了不同相转移催化剂、物质的量比、温度、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N-双(二甲胺基)亚甲基)-氯化亚铵盐为最优催化剂,反应体系水含量控制在0.05%以下,在投料比为n(3,4... 以3,4-二氯苯腈为原料,采用相转移催化合成了3,4-二氟苯腈。考察了不同相转移催化剂、物质的量比、温度、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N-双(二甲胺基)亚甲基)-氯化亚铵盐为最优催化剂,反应体系水含量控制在0.05%以下,在投料比为n(3,4-二氯苯腈)∶n(KF)∶n(催化剂)=1∶3∶0.1,140℃反应3h,190℃反应5h,3,4-二氯苯腈转化率为99%,产物3,4-二氟苯腈的收率为81%,纯度为99%。相比于先前的报道,本工艺使用新颖的N-烷基共轭季铵盐催化剂,采用分段升温法,明显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有效减少了脱卤、聚合、焦化等副反应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了3,4-二氟苯腈的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二氯苯腈 3 4-二氟苯腈 相转移催化 氟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酚AF的含氟聚酰亚胺单体合成 被引量:1
3
作者 施险峰 廖本仁 詹家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3,71,共3页
以双酚AF为起始原料,分别合成了含氟聚酰亚胺单体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和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该两种产品的合成工艺均适合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双酚AF 合成 2 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 2 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1 1 1 3 3 3-六氟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法拆分高精氨酸对映体
4
作者 钱柯君 廖本仁 顾慧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2-314,共3页
以L-苯丙氨酸-铜(Ⅱ)络合物作为流动相的手性添加剂,提出了高精氨酸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选用Waters Atlantis C_(18)色谱柱,流动相为pH 2.8的含0.71mmol·L^(-1)L-苯丙氨酸-0.351mmol·L^(-1)硫酸铜的甲醇-水(20+80... 以L-苯丙氨酸-铜(Ⅱ)络合物作为流动相的手性添加剂,提出了高精氨酸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选用Waters Atlantis C_(18)色谱柱,流动相为pH 2.8的含0.71mmol·L^(-1)L-苯丙氨酸-0.351mmol·L^(-1)硫酸铜的甲醇-水(20+80)溶液,紫外检测波长为200nm,进样量20μL,流量为0.5 mL·min^(-1)时,高精氨酸对映体得到良好的分离,分离度达到1.8。L-高精氨酸和D-高精氨酸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分别在2.00~72.05mg·L^(-1)和3.00~60.23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达到1.0mg·L^(-1)和1.5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手性添加剂 对映体拆分 高精氨酸 L-苯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