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格列汀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廖庆辉 郭中秋 +2 位作者 赖康保 谭娅琴 陈玉华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22-24,36,共4页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组织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CCL4溶液的方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正常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干预组在建立NAFLD大...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组织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CCL4溶液的方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正常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干预组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同时给予维格列汀灌胃。第8周断头处死大鼠,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实时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解偶联蛋白2(UCP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干预组大鼠血清IL-6、TNF-α、ALT、AST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均P<0.05)。病理检查显示,正常组肝小叶结构清晰完整,肝细胞未见明显脂肪变性;模型组肝细胞肿胀,胞质疏散,含脂肪粒,肝细胞核固缩;干预组肝细胞趋于正常,脂肪粒变小。模型组大鼠肝组织UCP2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干预组(均P<0.05)。结论:维格列汀可抑制NAFLD大鼠肝组织UCP2表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格列汀 非酒精性脂肪肝 解偶联蛋白2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对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谭娅琴 杨香菊 +2 位作者 廖庆辉 万新红 陈玉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9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对患者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方法 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感...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对患者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方法 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SCV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硫辛酸能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论α-硫辛酸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可能是通过改善氧化应激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Α-硫辛酸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小鼠NASH的疗效及对肝组织NF-κB活性、TGF-β_1 mRNA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郭中秋 史治宙 +4 位作者 廖庆辉 赖康保 谭娅琴 陈玉华 刘荣火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小鼠肝组织NF-κB活性、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各8只。模型组小鼠以5%CCl4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制作NASH模型;治疗...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小鼠肝组织NF-κB活性、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各8只。模型组小鼠以5%CCl4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制作NASH模型;治疗组造模方法同模型组,同时给予盐酸二甲双胍200 mg/(kg·d)灌胃;对照组正常饮食,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处死各组小鼠,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ALT、AST;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肝组织NF-κB活性;RT-PCR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的TGF-β1mRNA。结果治疗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轻于模型组。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但高于对照组,三组ALT、AST水平相比,P均<0.05。治疗组、模型组、对照组肝组织NF-кB活性值分别为8 493.4±2 365.9、12 243.0±4 052.3、6 049.0±1 793.7,肝组织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5±0.09、0.36±0.10、0.17±0.05,三组相比,P均<0.05。结论二甲双胍可减轻NASH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改善肝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NF-κB活性、下调TGF-β1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动物试验模型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格列汀对T2DM患者抗氧化应激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郭中秋 廖庆辉 +4 位作者 赖康保 史治宙 谭娅琴 陈玉华 王娟 《北方药学》 2015年第5期151-152,共2页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8-羟基脱氧尿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 G)水平的影响,了解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30例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治...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8-羟基脱氧尿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 G)水平的影响,了解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30例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治疗,2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检测血清MDA、SOD和8-Ohd G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MDA和8-OHd 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差异显著;SOD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差异显著。结论:维格列汀能降低T2DM患者MDA、8-OHd G和升高SOD水平,减轻T2DM患者的体内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MDA SOD 8-OHDG 维格列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的预防作用分析
5
作者 廖庆辉 叶璧莹 +2 位作者 程丽师 袁换章 袁柳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8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60例分娩期间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缩宫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宫体或者肌内注射缩宫素治疗,研... 目的探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60例分娩期间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缩宫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宫体或者肌内注射缩宫素治疗,研究组予以宫体或者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状况。结果研究组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后24 h的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下降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患者,不仅能降低产后出血量,同时也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预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春丽 廖庆辉 +1 位作者 董云 卢群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6期16-17,共2页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于妊娠结局及围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 158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孕妇作为观察组, 165例羊水指数(AFI)正常的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宫内检测指标[无应激试验(NST)<8分、羊水污染]及围生儿结局(转儿...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于妊娠结局及围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 158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孕妇作为观察组, 165例羊水指数(AFI)正常的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宫内检测指标[无应激试验(NST)<8分、羊水污染]及围生儿结局(转儿科、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结果两组孕妇NST<8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羊水污染、转儿科、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为75.9%,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的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5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6%,观察组顺产率为4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孕妇接受剖宫产的几率,并同时提高了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影响到围生儿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羊水过少 妊娠结局 围生儿 分娩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头位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待产体位对其分娩结局的临床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朱春丽 廖庆辉 +1 位作者 董云 黄玉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比较自由体位与高臀卧位待产就胎膜早破足月头位衔接孕妇的分娩结局。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6年12月~2017年7月收治的足月头位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6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待产体位分组,对照组(n=33)采用高臀卧位待产,观察组(n=... 目的比较自由体位与高臀卧位待产就胎膜早破足月头位衔接孕妇的分娩结局。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6年12月~2017年7月收治的足月头位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6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待产体位分组,对照组(n=33)采用高臀卧位待产,观察组(n=33)采用自由体位待产,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原因为社会因素、胎心异常及产程延长等;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羊水流出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及分娩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足月头位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而言,自由体位较臀高卧位待产更有利分娩,更有效改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头位衔接 胎膜早破孕妇 自由体位 臀高卧位待产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林艳 廖庆辉 +2 位作者 董云 曾榆婷 朱春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1期184-185,19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孕囊未破裂的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治疗方案,其中选择腹腔镜治疗的有63例,选择开腹手术的有2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孕囊未破裂的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治疗方案,其中选择腹腔镜治疗的有63例,选择开腹手术的有2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52.2±11.4)min,对照组为(60.1±15.7)min;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23.8±17.0)mL,对照组出血量较大(44.5±23.8)mL;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较短,为(4.4±1.5)d,而对照组有(5.7±1.8)d,研究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6.9±6.2)h,对照组(27.8±12.1)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且高于传统开腹手术,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疗效 基层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