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弃塑料微波热解回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廖启军 李绍元 +3 位作者 马文会 祖钰博 申鲁亚 施姜豪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0,共6页
从废弃塑料热解产物入手,综述了近年来催化剂辅助微波热解技术在废弃塑料回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阐述了微波热解机制、催化裂解机理以及催化剂辅助微波热解技术工艺参数对废弃塑料热解产物的影响,并对未来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废弃塑料 催化 微波 热解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分散颗粒Li1.2Ni0.2Mn0.6O2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启军 向延鸿 +3 位作者 段文杰 吴贤文 何则强 熊利芝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93-2598,共6页
以乙酸盐和一水合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电池纳米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所得产物为结晶度良好、离子混排程度低的纯相结构材料;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所得材料为纳... 以乙酸盐和一水合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电池纳米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所得产物为结晶度良好、离子混排程度低的纯相结构材料;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所得材料为纳米颗粒(颗粒直径均在300 nm以内),且具有圆形或者正六边形形状结构,表面光滑,粒度分布均匀。研究了高温焙烧温度对Li_(1.2)Ni_(0.2)Mn_(0.6)O_2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重点探讨了结构形貌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850℃和900℃时,材料的形貌结构更好,电化学性能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基 烧结温度 溶胶凝胶法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Li1.2Ni0.2Mn0.6O2正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改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文杰 江友良 +5 位作者 刘赛求 廖启军 向延鸿 吴贤文 熊利芝 何则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70-1876,共7页
采用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富锂锰基Li1.2Ni0.2Mn0.6O2正极材料,并将其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与传统溶胶凝胶法合成的材料进行比较。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通过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的Li1.2Ni0.2Mn0.6O2粉末阳离子混排... 采用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富锂锰基Li1.2Ni0.2Mn0.6O2正极材料,并将其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与传统溶胶凝胶法合成的材料进行比较。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通过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的Li1.2Ni0.2Mn0.6O2粉末阳离子混排程度更低,冷冻干燥工艺的参与可以改善晶体结构。扫描电镜(SEM)照片分析表明,与溶胶凝胶样品相比较,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样品的颗粒团聚程度较低。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的材料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除此之外,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EIS)结果表明,冷冻干燥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的Li1.2Ni0.2Mn0.6O2电荷转移电阻低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材料,增强了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 正极材料 冷冻干燥 溶胶凝胶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杂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Ni0.2Mn0.6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杨陈 向延鸿 +6 位作者 章顺坤 龙博 陈经玲 唐淑敏 唐欢 廖启军 田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9-634,共6页
本文以醋酸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富锂锰基固溶体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研究Co掺杂后对Li1.2Ni0.2-x/2Mn0.6-x/2CoxO2(x=0,0.01,0.02,0.05)材料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和SEM测试表明:Co掺杂后样品结构未... 本文以醋酸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富锂锰基固溶体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研究Co掺杂后对Li1.2Ni0.2-x/2Mn0.6-x/2CoxO2(x=0,0.01,0.02,0.05)材料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和SEM测试表明:Co掺杂后样品结构未发生改变,均属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Co掺杂能改善材料的倍率性能,提高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其中,x=0.02的材料Li1.2Ni0.19Mn0.59Co0.02O2具有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05 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由未掺杂的的217 m Ah·g-1提升至332.6 m Ah·g-1;0.1 C下经4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71.6 m Ah·g-1,保持率为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 正极材料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A6基因的变异p.Asn1322Ser与ABCA7基因的变异p.Cys1988Phe与抵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
5
作者 蒋丹华 许婷婷 +5 位作者 黎福成 廖启军 赵强 刘瑞虹 刘劲松 王一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1-808,共8页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通过筛选99例理论上为"乙肝易感个体"及90例理论上为"乙肝抵抗个体"的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报道了乙肝病毒受体基因SLC10A1的变异p.Ser267Phe与携带者对乙肝有更高的抵抗性相关。本研究旨在进...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通过筛选99例理论上为"乙肝易感个体"及90例理论上为"乙肝抵抗个体"的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报道了乙肝病毒受体基因SLC10A1的变异p.Ser267Phe与携带者对乙肝有更高的抵抗性相关。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深度挖掘这些个体的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鉴定以前未知的其他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抵抗性相关的新基因及突变。【方法】从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数据中筛选导致编码蛋白改变的单核苷酸变异和小的插入缺失;选择在"乙肝抵抗"组中显著性升高的遗传变异;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易感-抵抗"组间关联性分析,对在"易感-抵抗"组中有显著差异(P<0.05)的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研究及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的结构分析。【结果】本研究在两个ABC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ABCA6和ABCA7基因区域内各发现一个错义突变,分别是p.Asn1322Ser(c.3965A>G,rs2302134)和p.Cys1988Phe(c.5963G>T,rs142573667),二者均在"乙肝抵抗"组显著性升高,表明突变携带者对乙肝有更强的抵抗性(p.Asn1322Ser:P=0.0187,OR=0.59;p.Cys1988Phe:P=0.0099,OR=0.07)。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两个突变导致的氨基酸改变全发生在跨物种保守的氨基酸中,且两个突变都发生于野生型蛋白的ABC转运蛋白结构域内,SIFT预测均为对野生型蛋白功能有大的影响的变异。结构学分析显示,ABCA6的p.Asn1322Ser突变影响了野生型蛋白的ATP结合功能;ABCA7的p.Cys1988Phe突变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二硫键的形成,并可能干扰相邻β-折叠片结构,从而破坏野生蛋白的正常功能。【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两个以前未报道过的基因及其变异,ABCA6的p.Asn1322Ser突变和ABCA7的p.Cys1988Phe突变,与携带者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更高的抵抗性相关。这为进一步阐明宿主的遗传背景在乙肝中的作用及机理提供了新的数据。我们的结果同样证明,对极端性状个体进行外显子组测序可以有效地阐明复杂疾病的遗传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人类ABC转运蛋白 全外显子组测序 单核苷酸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