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 被引量:32
1
作者 廖华萍 张士胜 +4 位作者 朱彩红 周颖明 孙悦 石海云 王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823-825,共3页
目的:评价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56例56眼,采用氩离子激光眼科治疗仪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光斑直径50~100μm,曝光时间0.1s,激光能量100~200mW,需全视网... 目的:评价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56例56眼,采用氩离子激光眼科治疗仪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光斑直径50~100μm,曝光时间0.1s,激光能量100~200mW,需全视网膜光凝者在黄斑格栅样光凝完成后再进行,随访3~18mo,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变化情况。结果:在56眼中,视力改善37眼(66.1%),视力不变14眼(25.0%),视力下降5眼(8.9%);黄斑水肿完全消退31眼(55.4%),黄斑水肿好转21眼(37.5%),黄斑水肿不变甚至加重4眼(7.1%)。结论:早期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有助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消退,能有效保存甚至提高患眼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格栅样光凝 氩离子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7
2
作者 廖华萍 王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537-542,共6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疾病,常因严重的并发症致视力下降甚至盲目,到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眼科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致力研究的方法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疾病 视力 RVO 视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络脏腑之相关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廖华萍 郑美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197-199,共3页
《黄帝内经》记载丰富的经络脏腑理论,如经脉篇、脏腑篇,传统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精气神、津液、经络、脏腑等,而在所有经典理论中,经络脏腑之间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沟通内外,调整虚实,抗御病邪、联系局部与整体,可反应人体的生... 《黄帝内经》记载丰富的经络脏腑理论,如经脉篇、脏腑篇,传统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精气神、津液、经络、脏腑等,而在所有经典理论中,经络脏腑之间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沟通内外,调整虚实,抗御病邪、联系局部与整体,可反应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脏腑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血管瘤增殖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廖华萍 张士胜 王玲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50-154,共5页
视网膜血管瘤增殖是近年来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的一类新型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它起源于黄斑旁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并能不断增殖,向后突破入视网膜下间隙,最终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吻合。本文对视网膜血管瘤增殖的分期、临床表... 视网膜血管瘤增殖是近年来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的一类新型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它起源于黄斑旁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并能不断增殖,向后突破入视网膜下间隙,最终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吻合。本文对视网膜血管瘤增殖的分期、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血管瘤增殖 视网膜内新生血管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视网膜脉络膜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士胜 李贵仁 +1 位作者 廖华萍 王康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以及抗TNF-α单克隆抗体(TNF-α mAb)对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近交系大鼠30只制作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F344→Lou),随机等分入移植治疗组(每日结膜下注射0.5g/L抗T...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以及抗TNF-α单克隆抗体(TNF-α mAb)对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近交系大鼠30只制作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F344→Lou),随机等分入移植治疗组(每日结膜下注射0.5g/L抗TNF-α mAb 0.1mL)和移植模型组(结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分别检测术后3,7d及发生排斥反应时大鼠外周血清中TNF-α的水平,并观察移植角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植片存活情况。结果:角膜移植术后早期各组大鼠血清TNF-α浓度均有升高,与移植治疗组相比,移植模型组升高速度更快,水平更高(P<0.05);但当发生排斥反应时,二者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模型组大鼠植片存活时间为10.2±1.9d,而抗体治疗组平均13.8±2.2d,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NF-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动态检测外周血TNF-α浓度有助于预测、诊断排斥反应。应用抗TNF-αmAb治疗可部分延长植片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排斥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克隆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9、TIMP-3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士胜 廖华萍 +4 位作者 张雷 朱彩红 张琼 王玲 王康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500-1503,共4页
目的:研究MMP-9及TIMP-3 mRNA在实验性小鼠CNV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CNV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810nm)对C57BL/6J小鼠视网膜进行照射(120mW,75μm,0.1s)以诱导CNV形成,分别于激光后1,3d;1,2,4wk取出眼球... 目的:研究MMP-9及TIMP-3 mRNA在实验性小鼠CNV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CNV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810nm)对C57BL/6J小鼠视网膜进行照射(120mW,75μm,0.1s)以诱导CNV形成,分别于激光后1,3d;1,2,4wk取出眼球,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图象分析对MM-9、TIMP-3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MMP-9、TIMP-3 mRNA表达在CNV形成过程中均有一动态过程,MMP-9 mRNA水平1,2,4wk>3d>1d(P<0.05),而TIMP-3mRNA表达3d;1,2,4wk>1d(P<0.05)。结论:MMP-9与TIMP-3 mRNA表达变化的失衡促使基质降解作用的发挥,在CNV的形成中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 脉络膜新生血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源性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峰 王玲 +1 位作者 廖华萍 4张士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972-974,共3页
目的:探讨脂源性炎症因子TNF-α,IL-6及IL-18在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模拟人类膳食结构的长期高脂肪饮食24wk加小剂量STZ注射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8只,并以正常饮食组健康大鼠8只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 目的:探讨脂源性炎症因子TNF-α,IL-6及IL-18在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模拟人类膳食结构的长期高脂肪饮食24wk加小剂量STZ注射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8只,并以正常饮食组健康大鼠8只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TNF-α,IL-6及IL-18蛋白及mRNA在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变化,并应用病理图像系统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TNF-α,IL-6及IL-18蛋白和mRNA在2型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均呈阳性表达;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其平均灰度、平均吸光度以及积分吸光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NF-α,IL-6及IL-18在2型DM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脂源性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眼科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士胜 廖华萍 王康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338-341,共4页
高压氧治疗是许多急慢性疾病的首选或辅助治疗方法。已有大量证据表明,高压氧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及黄斑囊样水肿、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翼状胬肉手术后巩膜溶解坏死等眼病安全有效。而对另外一些眼部疾病... 高压氧治疗是许多急慢性疾病的首选或辅助治疗方法。已有大量证据表明,高压氧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及黄斑囊样水肿、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翼状胬肉手术后巩膜溶解坏死等眼病安全有效。而对另外一些眼部疾病,也初步显示了其潜在治疗作用。但是,高压氧治疗也有一些全身及眼部副作用,而对于高压氧治疗的确切疗效以及新适应证的筛查也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 治疗机制 眼科疾病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分析仪测量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士胜 廖华萍 +6 位作者 张静 姚文琴 戴南平 叶盛 董世奇 廉井财 王康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近视患者角膜中央最薄点厚度,并探讨与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的差异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预行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的近视患者150例(300眼),分别采用Pentacam系统及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 目的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近视患者角膜中央最薄点厚度,并探讨与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的差异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预行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的近视患者150例(300眼),分别采用Pentacam系统及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最薄点厚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entacam、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得的中央角膜最薄点厚度平均值分别为(543.7±26.3)μm、(539.2±27.4)μm,二者高度相关(r=0.97,P=0.0001)。Pentacam测得角膜厚度值偏厚,二者差值平均(4.4±7.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4,P=0.0001),该差值与A型超声测量角膜厚度值、年龄有关(P=0.0001),而与屈光度、性别、角膜直径、角膜曲率等无关。结论 Pentacam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厚度值略高于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尽管二者有很好的协同性,但相互间还不能完全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系统 超声测厚仪 角膜厚度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