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艺术中拟人化水星神的伊朗反映
1
作者 康马泰 李思飞(译)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9,共9页
文章关注古典艺术和宗教中与行星或异教神祇相关的图像,在经过漫长时间间隔后,又在远离其发源地的遥远国度重新出现这一奇特且鲜少被研究的过程。在从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世界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过程中,图案和观念必然要经过波... 文章关注古典艺术和宗教中与行星或异教神祇相关的图像,在经过漫长时间间隔后,又在远离其发源地的遥远国度重新出现这一奇特且鲜少被研究的过程。在从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世界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过程中,图案和观念必然要经过波斯和中亚。学者们在中国著名佛教遗址敦煌发现了“西方风格”(至少从隋唐时代以前,这种风格就开始在中国占星家之间流行起来)的行星神祇的有趣描绘。在这些星神中,水星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因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和波斯的占星家始终将他视为一位男性神祇。然而,在敦煌发现的绘画中,水星却被表现为一位女性,通常手持纸札和毛笔。不能排除这种标志物以及水星的性别模糊性,可能源自美索不达米亚传统,并融入伊朗元素的可能性,而对这些元素的研究仍然存在诸多令人费解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水星 粟特艺术 美索不达米亚 娜娜 蒂什特里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风神与粟特风神的图像互联
2
作者 康马泰 李思飞(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至少从公元6世纪开始,敦煌壁画中就出现了一些借鉴自其他文化环境的图像特征。学者们已经确认敦煌壁画中的一些神灵举在头顶的理想化风巾,可能是经由信仰佛教的犍陀罗或贵霜钱币对希腊罗马艺术的借用和中介而来的。然而,敦煌的风神有时... 至少从公元6世纪开始,敦煌壁画中就出现了一些借鉴自其他文化环境的图像特征。学者们已经确认敦煌壁画中的一些神灵举在头顶的理想化风巾,可能是经由信仰佛教的犍陀罗或贵霜钱币对希腊罗马艺术的借用和中介而来的。然而,敦煌的风神有时会手举一只“风号角”作鼓吹状。鼓吹器具这一特性也出现在希腊艺术中,而且还是中国的风神风伯形象的主要元素。这也是粟特风神维什帕卡的特性之一,但贵霜钱币中的风神如瓦多、韦绍和阿内莫斯却完全没有任何风号角。对敦煌绘画中风神这一有争议的特性进行辨析,并提出中国和粟特艺术中一些可与之对比的有趣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风神 贵霜艺术 粟特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粟特神祗的印度图像研究--考古和文字证据 被引量:4
3
作者 康马泰 李欣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年第4期145-167,共23页
关键词 考古调查 粟特 证据 文字 图像 印度 神祗 乌兹别克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新见非科学出土奢华艺术品:吐蕃统治区域的伊朗图像 被引量:15
4
作者 康马泰 李思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2,共7页
近年来,青海都兰警方追缴了大批被盗的精美文物,目前这些文物大部分收藏在都兰县博物馆和青海藏文化博物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藏存于中国境内外的公共与私人收藏中。2018年警方在都兰的一次行动中缴获了数目可观的金银器,尽管目前尚无法... 近年来,青海都兰警方追缴了大批被盗的精美文物,目前这些文物大部分收藏在都兰县博物馆和青海藏文化博物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藏存于中国境内外的公共与私人收藏中。2018年警方在都兰的一次行动中缴获了数目可观的金银器,尽管目前尚无法确定被盗掘墓葬的精确位置,但基本可以认为这些文物大部分来自青海湖西南几公里处都兰县热水墓群遗址。本文主要讨论这些文物中最富有意趣的刻画有异域人物形象的金银器和装饰有伊朗纹样的纺织品,后者大部分属于类型学上所谓的"赞丹尼奇"(Zandaniji)织物。虽然这些奢华艺术品并非来自科学考古发掘,但对其图像学的研究无疑可为判定其年代和来源地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吐蕃王朝、吐谷浑与中亚(尤其是粟特)的交往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定位吐蕃王朝在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所担当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吐蕃墓 金银器 伊朗图像 “赞丹尼奇”织物 粟特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画像石到敦煌壁画——一种颂扬图像在中国与中亚的流传
5
作者 康马泰 李思飞(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1,共11页
本文提出了敦煌莫高窟晚唐第156窟张议潮出行图与汉代墓葬画像石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是经由7世纪中期粟特阿夫拉西阿卜壁画上的一些共同元素观察到的。尽管这些以狩猎和过桥场景为代表的共同元素只出现在晚唐时期的敦煌,... 本文提出了敦煌莫高窟晚唐第156窟张议潮出行图与汉代墓葬画像石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是经由7世纪中期粟特阿夫拉西阿卜壁画上的一些共同元素观察到的。尽管这些以狩猎和过桥场景为代表的共同元素只出现在晚唐时期的敦煌,但其图像源流可以上溯到中国汉代的墓葬艺术。阿夫拉西阿卜壁画的中国场景中,粟特艺术家可能也复制了一些中国元素,并根据他们自己的审美趣味进行了改动。本文通过对帝王狩猎和过桥场景的分析,论述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中亚壁画在突显王权或颂扬权贵涵义上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156窟 张议潮 粟特艺术 阿夫拉西阿卜壁画 汉画像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