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医学成像技术及工作人员的放射性防护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文豹 顾虹 康宇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6期272-272,共1页
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以及生物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独立学科。核医学成像技术与超声成像技术、X线CT(X-CT)技术、核磁共振成像(MR... 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以及生物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独立学科。核医学成像技术与超声成像技术、X线CT(X-CT)技术、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当今医学诊断的四大影像技术,在临床诊疗中均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超声、X-CT、MRI所获得的影像基本为解剖结构成像,图像清晰。而核医学成像是以核素示踪技术为基础,以组织吸收功能的差异为诊断依据,以放射性浓度为重建变量,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探针和显像剂、示踪剂引入机体后,探测并记录引入体内靶组织或靶器官的放射性示踪剂发射的γ射线,并以影像的方式显示出来。不仅可以显示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提供有关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和受体密度的信息,甚至是分子水平的化学信息,因此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这也是核医学成像最有特色之处。近年来,由于同时反映功能代谢和解剖形态的新型核医学显像仪器的问世,将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和正电子反射型断层仪(PET)即SPECT/CT,PET/CT,改写了传统的核医学影像由于引入放射性及仪器分辨率的限制不能提供病变细微结构的历史,这是核医学功能代谢显像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成像技术 放射性防护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工作人员 核医学显像仪器 SPECT CT 超声成像技术 核素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放射性废物处理 被引量:3
2
作者 顾虹 郝玉梅 康宇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9期251-251,共1页
核医学的各项检查跟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紧密相关,放射性核素经过一定时间的衰变,将产生一定的放射性废物,如何采用合理而有效的措施处理好放射性废物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核医学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作一综述。
关键词 核医学 放射性废物 分类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伴生气中CO_(2)和轻烃的纯膜分离新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春威 刘瑛 +4 位作者 孙晓 梁全胜 王涛 李鹤 康宇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5,共8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大量用于驱油并伴随原油采出的CO_(2)和轻烃(C_(2)~C_(5))被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不符合CO_(2)驱油环保理念,回收CO_(2)和高附加值的轻烃势在必行。为此,通过分析某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区...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大量用于驱油并伴随原油采出的CO_(2)和轻烃(C_(2)~C_(5))被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不符合CO_(2)驱油环保理念,回收CO_(2)和高附加值的轻烃势在必行。为此,通过分析某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区建成后伴生气组分的变化,优选聚乙烯胺膜、聚二甲基硅氧烷膜针对伴生气中的CO_(2)和轻烃开展室内分离试验,采用PROⅡ软件对伴生气分离整体流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开展了流程优化设计和装置试制,确定了膜技术分离油田伴生气中CO_(2)和轻烃的适用性,并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CCUS示范区CO_(2)的注入,CO_(2)对地层中的轻烃组分具有一定的萃取作用,并导致其含量逐渐上升,需要回收被采出至地面的CO_(2)和高附加值的轻烃;②聚乙烯胺膜对CO_(2)具有强促进传递作用,CO_(2)浓度、温度、湿度为主要影响因素,CO_(2)两级分离率可达到96%;③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对轻烃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碳值越高选择性越好,压力比、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分离率最高可达70%;④聚乙烯胺和聚二甲基硅氧烷2种膜均具有优异的长期运行稳定性,印证了膜法分离CO_(2)和轻烃的能力;⑤试制膜分离撬装装置600 h现场试验装置运行稳定,分离效果和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数据基本吻合。结论认为,采用纯膜法分离油田伴生气中的CO_(2)和轻烃投资低、能耗低,节能环保,具备长期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聚乙烯胺膜 聚二甲基硅氧烷膜 油田伴生气 膜法分离 CO_(2)分离 烃类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油井伴生气处理工艺的关键物性参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晓 张春威 +3 位作者 刘瑛 梁全胜 康宇龙 刘文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基于某CO_(2)驱油区井口伴生气的长期检测数据,对伴生气组分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了在CO_(2)逐步见气过程中伴生气相图的偏移规律及热值变化规律,模拟计算了伴生气短距离管输的沿程压力、温度和密度,并研究了关键管输工艺参数随CO_(2... 基于某CO_(2)驱油区井口伴生气的长期检测数据,对伴生气组分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了在CO_(2)逐步见气过程中伴生气相图的偏移规律及热值变化规律,模拟计算了伴生气短距离管输的沿程压力、温度和密度,并研究了关键管输工艺参数随CO_(2)含量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伴生气气液两相区随CO_(2)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当伴生气中CO_(2)含量低于40%(x)时可用于站场供热和发电;含CO_(2)伴生气的注入压力需达到10MPa,可避免伴生气进入气液两相区;伴生气短距离管输时,CO_(2)含量的增加可引起伴生气输送沿程压差降低、温差和密度增加,且组分较轻时CO_(2)含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伴生气 相图分析 热值 管输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检查患者的放射防护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增 顾虹 康宇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2期243-244,共2页
核医学工作是一种直接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开放型操作的放射性技术,放射性核素显像时根据检查需要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物引入患者体内,标记化合物将参与人体的代谢转化过程,通过一定方式采集标记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信息,... 核医学工作是一种直接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开放型操作的放射性技术,放射性核素显像时根据检查需要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物引入患者体内,标记化合物将参与人体的代谢转化过程,通过一定方式采集标记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信息,然后将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或重建获得所需要的定位、定量和定性的结果,最后得出临床诊断。核医学工作中存在射线危害的条件,因此,必须重视放射性卫生防护,重视放射性卫生防护的要求既能保护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及其后代和公众的健康安全,又能有利于促进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及放射性公众的顺利进行,所以接受核医学检查患者的放射性防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检查 放射性核素标记物 放射防护 患者 放射性核素显像 标记化合物 放射工作人员 医学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放射性药品的检验及使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增 顾虹 康宇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8期253-254,共2页
核医学的放射性药品的临床应用于1958年左右,那时国家卫生部药政局还没有将它纳入药品管理范围。1961年开始研制放射性药品,《医用同位素试制任务书》,也是在国家卫生部与科委的共同努力下下达完成的。1965年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的参与... 核医学的放射性药品的临床应用于1958年左右,那时国家卫生部药政局还没有将它纳入药品管理范围。1961年开始研制放射性药品,《医用同位素试制任务书》,也是在国家卫生部与科委的共同努力下下达完成的。1965年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的参与指导下,制定了碘化钠I131和32P磷酸钠溶液的卫生部标准。自1974年,放射性药品只有卫生部标准和国家标准这两种形式,并且成为部管药品由国家药政管理局审批,其下属机构没有参与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药品 核医学 国家卫生部 卫生部标准 检验 药政管理 医用同位素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80 CO_(2)注气管柱腐蚀特征分析
7
作者 白艳伟 康宇龙 陈龙龙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95-196,87,共3页
为明确CO_(2)注入试验区N80注气管柱腐蚀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理化性能检测实验对两注气井CO_(2)注气管柱的化学成分、拉伸性能、冲击性能、金相组织、硬度等进行了检测,通过腐蚀检测实验对典型腐蚀或失效管段表面和截面腐蚀特征进行了表... 为明确CO_(2)注入试验区N80注气管柱腐蚀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理化性能检测实验对两注气井CO_(2)注气管柱的化学成分、拉伸性能、冲击性能、金相组织、硬度等进行了检测,通过腐蚀检测实验对典型腐蚀或失效管段表面和截面腐蚀特征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腐蚀产物种类。实验结果表明:N80注气管柱理化性能满足工程需要;注气后转注水是造成注气管柱严重腐蚀或失效的主要原因;腐蚀产物主要为FeCO_(3),符合典型的CO_(2)腐蚀产物特征;高Cl^(-)浓度地层水加速了注气管柱的局部腐蚀。因此,在后续的CO_(2)注入过程中,需采用合适的缓蚀剂或其他防腐措施,以保障CO_(2)安全稳定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80注气管柱 局部腐蚀 腐蚀失效 碳捕集与封存 CO_(2)驱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赤拟谷盗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吕建华 黄宗文 +1 位作者 史雅 康宇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分别在自然变温(室温,作为对照)、25、30、35℃和相对湿度(75±5)%条件下研究了重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雌虫产卵量及生命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赤拟谷盗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显著影响。在25~35... 分别在自然变温(室温,作为对照)、25、30、35℃和相对湿度(75±5)%条件下研究了重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雌虫产卵量及生命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赤拟谷盗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显著影响。在25~35℃温度范围内,赤拟谷盗卵、幼虫、蛹及整个世代发育历期均随处理温度升高而缩短,每雌产卵量均随处理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赤拟谷盗种群趋势指数均大于1,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赤拟谷盗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世代平均周期(T)、种群加倍时间(Dt)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拟谷盗 生长发育 繁殖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空间热处理杀虫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吕建华 张豫麒 康宇龙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5-150,共6页
结构空间热处理杀虫技术是将粮食储藏空仓、粮食及食品加工场所等结构空间环境温度升高到50~60℃,并保持该温度24~36 h以杀死其中存在的害虫的技术。结构空间热处理杀虫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杀虫效率高、无农药残留等优点,在北美洲、欧洲... 结构空间热处理杀虫技术是将粮食储藏空仓、粮食及食品加工场所等结构空间环境温度升高到50~60℃,并保持该温度24~36 h以杀死其中存在的害虫的技术。结构空间热处理杀虫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杀虫效率高、无农药残留等优点,在北美洲、欧洲和澳洲已被广泛应用于杀灭空仓、粮食和食品加工场所中的害虫。在实施热处理杀虫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内热量分布不均匀,某些部位可能达不到杀死害虫所需要的高温,影响杀虫效果。本文综述了结构空间热处理杀虫技术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实施方法、技术要求以及优缺点等,为今后高效实施结构空间热处理杀虫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热处理杀虫 溴甲烷替代技术 杀虫效果 储粮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控温处理防治害虫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建华 张豫麒 康宇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43,共7页
高温控温处理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杀虫效率高、无残留等优点,已经用于商品闪热处理、检疫热处理防治害虫。但是高温控温处理可能会存在破坏商品质量,热量分布不均导致热利用效率较低,不能有效杀灭商品以及工厂中的害虫等问题。本文综述... 高温控温处理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杀虫效率高、无残留等优点,已经用于商品闪热处理、检疫热处理防治害虫。但是高温控温处理可能会存在破坏商品质量,热量分布不均导致热利用效率较低,不能有效杀灭商品以及工厂中的害虫等问题。本文综述了高温控温处理方法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讨论了高温控温处理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控温杀虫 物理防治 害虫 溴甲烷替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粮环境中米象发生与CO2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育濮 吕建华 +1 位作者 王殿轩 康宇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82,共6页
为阐明储粮环境中害虫发生与CO2气体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不同含水量的小麦感染不同虫口密度(0、2、5、10、20、30头/kg)米象后储藏环境中CO2气体体积分数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含水量相同的储藏小麦,储藏环境中CO2气体体积分数随虫... 为阐明储粮环境中害虫发生与CO2气体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不同含水量的小麦感染不同虫口密度(0、2、5、10、20、30头/kg)米象后储藏环境中CO2气体体积分数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含水量相同的储藏小麦,储藏环境中CO2气体体积分数随虫口密度的增加和储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对于含水量12%的小麦,初始感染虫口密度为30头/kg的储粮环境中CO2气体体积分数最初为0.413%,在第30天达到最大值为14.777%。对于含水量14%的小麦,初始感染虫口密度为30头/kg的储粮环境中CO2气体体积分数最初为0.720%,在第15天达到最大值为17.197%。本研究结果为今后通过检测CO2体积分数变化来监测粮堆中虫害发生情况提供了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量 米象 虫口密度 CO2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化子坪油区长6油层CO_2驱油与封存潜力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习森 杨红 +6 位作者 陈龙龙 吴波 康宇龙 江绍静 汪杰 汤瑞佳 王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进一步探索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在延长油田化子坪油区长6油层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细管和长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CO_2在长6油层的驱油潜力,从孔喉特征、渗流特征和力学特征三个方面对长4+5盖层的密封性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探索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在延长油田化子坪油区长6油层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细管和长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CO_2在长6油层的驱油潜力,从孔喉特征、渗流特征和力学特征三个方面对长4+5盖层的密封性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模型对CO_2封存潜力进行了分析。CO_2驱油和盖层密封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延长油田化子坪油区长6油层CO_2驱为非混相驱,其在水驱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28.83%,其中微孔隙、小孔隙、中孔隙和大孔隙的驱油效率分别提高33.25%、27.09%、26.71%和23.86%;长4+5盖层主要表现出中-小孔细喉道,束缚水饱和度极高,气相相对渗透率极低,突破压力和抗压强度高的特征,对CO_2地质封存具备良好的密封性。CO_2封存潜力分析结果表明:延长油田化子坪油区长6油层的CO_2有效封存量可达7.43×10~6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油 CO2地质封存 盖层封闭性 长6油层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模型及应用
13
作者 张磊 王永科 +7 位作者 乔向阳 倪军 吴克柳 辛翠平 张涛 康宇龙 许阳 冯婷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6-1155,共10页
采用“井口—井底—产层”的逆向推演思路,首先基于气液两相流井筒压力梯度方程推导产水气井的井底流压解析模型,进而结合定容气驱产水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产水气井的平均地层压力和单井控制储量计算模型,最后以井口最低外输压力为... 采用“井口—井底—产层”的逆向推演思路,首先基于气液两相流井筒压力梯度方程推导产水气井的井底流压解析模型,进而结合定容气驱产水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产水气井的平均地层压力和单井控制储量计算模型,最后以井口最低外输压力为约束条件建立产水气井的稳产时间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的稳产时间计算误差受到实际稳产时间的影响,但计算结果满足气藏开发的实际需求。将稳产时间预测模型应用于产水气井的产量优化,优化后的气井不仅可以满足开发方案的设计要求,而且能够获得更高的内部收益率,优化效果显著,表明模型可以用于优化致密气藏产水气井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井 井底流压 平均地层压力 单井控制储量 稳产时间预测 产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油田不同开发方式油藏CO2驱注采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振杰 赵永攀 +3 位作者 康宇龙 杨红 李剑 王伟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4期46-50,共5页
J油田已经开展了CO2驱矿场试验,但是对于不同开发方式油藏CO2驱注采特征的研究尚未进行。结合油田开发方式及储层物性特征,对不同开发方式油藏CO2驱注入压力变化、地层压力变化及开发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衰竭式开发油藏注入C... J油田已经开展了CO2驱矿场试验,但是对于不同开发方式油藏CO2驱注采特征的研究尚未进行。结合油田开发方式及储层物性特征,对不同开发方式油藏CO2驱注入压力变化、地层压力变化及开发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衰竭式开发油藏注入CO2,注入压力和地层压力均缓慢升高,Q区块地层压力提高约3 MPa,CO2驱油效果见效慢,CO2驱单井日均产油提高了0.12 t;对于注水开发的油藏,CO2驱可以较好地保持储层能量,CO2驱和水驱地层压力基本稳定,CO2驱油效果见效快,Y区块单井日产油提高了0.4 t。J油田不同开发方式油藏CO2驱均可提高原油采收率,以上成果认识,对同类油藏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油田 CO2驱 开发方式 压力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