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步行友好街道界面连续性特征研究——以30个欧洲街道样本为例
1
作者
康善之
叶宇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0期45-52,共8页
打造步行友好的街道空间属于城市设计领域的核心议题,与居民的生活品质紧密关联。20世纪以来,学界已对此进行诸多探讨,并就优质街道的特征形成了定性的共识,明确强调了街道界面连续性的重要性,但定性描述的模糊性仍然会给城市设计者带...
打造步行友好的街道空间属于城市设计领域的核心议题,与居民的生活品质紧密关联。20世纪以来,学界已对此进行诸多探讨,并就优质街道的特征形成了定性的共识,明确强调了街道界面连续性的重要性,但定性描述的模糊性仍然会给城市设计者带来困扰。对此,文章从街道界面密度和街道界面平齐参数两个指标切入,整理30个欧洲地区的步行友好街道样本,对其街道界面的连续性进行精确的描述与统计分析,并对这些步行友好街道界面的特征及其随历史时期演进的规律进行定量的总结。研究发现:随历史时期推移,步行友好街道界面密度存在下降趋势,但仍普遍高于75.00%,而街道界面平齐参数则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当代城市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友好
街道界面
连续性
量化分析
欧洲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城市科学视角下的街道微更新技术探索——以上海南汇新城古棕路提升研究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康善之
陈晓雨
+3 位作者
黄成成
李晶
闫瑾
叶宇
《新建筑》
2023年第6期52-57,共6页
人本视角的街道微更新依赖于对空间特征与市民需求的精准分析,而传统的分析方法在信度和效度上有提升空间。研究响应我国城市设计转型需求,提出了一个基于新技术的街道微更新策略框架。该框架整合了大、小数据,一方面立足客观视角,基于...
人本视角的街道微更新依赖于对空间特征与市民需求的精准分析,而传统的分析方法在信度和效度上有提升空间。研究响应我国城市设计转型需求,提出了一个基于新技术的街道微更新策略框架。该框架整合了大、小数据,一方面立足客观视角,基于LBS数据、航拍影像、点评数据等对街道中的人群行为和设施进行评估;另一方面立足主观视角,基于皮电活动(EDA)、皮肤电导(SC)、肌电(EMG)及眼动追踪等监测技术测度的数据对街道使用者的空间感知进行测度,进而实现自上而下与具身循证相结合的空间品质审计,以支持精细化的设计导控。本研究在古棕路对上述策略框架开展了示范性应用,尝试为街道微更新实践探索具有可推广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视角
街道微更新
多源数据
具身循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步行友好街道界面连续性特征研究——以30个欧洲街道样本为例
1
作者
康善之
叶宇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出处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0期45-52,共8页
文摘
打造步行友好的街道空间属于城市设计领域的核心议题,与居民的生活品质紧密关联。20世纪以来,学界已对此进行诸多探讨,并就优质街道的特征形成了定性的共识,明确强调了街道界面连续性的重要性,但定性描述的模糊性仍然会给城市设计者带来困扰。对此,文章从街道界面密度和街道界面平齐参数两个指标切入,整理30个欧洲地区的步行友好街道样本,对其街道界面的连续性进行精确的描述与统计分析,并对这些步行友好街道界面的特征及其随历史时期演进的规律进行定量的总结。研究发现:随历史时期推移,步行友好街道界面密度存在下降趋势,但仍普遍高于75.00%,而街道界面平齐参数则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当代城市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步行友好
街道界面
连续性
量化分析
欧洲街道
Keywords
pedestrian-friendly
street interface
continuity
quantitative analysis
European street
分类号
TU984.5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城市科学视角下的街道微更新技术探索——以上海南汇新城古棕路提升研究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康善之
陈晓雨
黄成成
李晶
闫瑾
叶宇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出处
《新建筑》
2023年第6期52-5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834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8055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2120230444)。
文摘
人本视角的街道微更新依赖于对空间特征与市民需求的精准分析,而传统的分析方法在信度和效度上有提升空间。研究响应我国城市设计转型需求,提出了一个基于新技术的街道微更新策略框架。该框架整合了大、小数据,一方面立足客观视角,基于LBS数据、航拍影像、点评数据等对街道中的人群行为和设施进行评估;另一方面立足主观视角,基于皮电活动(EDA)、皮肤电导(SC)、肌电(EMG)及眼动追踪等监测技术测度的数据对街道使用者的空间感知进行测度,进而实现自上而下与具身循证相结合的空间品质审计,以支持精细化的设计导控。本研究在古棕路对上述策略框架开展了示范性应用,尝试为街道微更新实践探索具有可推广性的新方法。
关键词
人本视角
街道微更新
多源数据
具身循证
Keywords
human-oriented perspective
street micro-renewal
multi-source data
evidence-based
分类号
TU984.11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步行友好街道界面连续性特征研究——以30个欧洲街道样本为例
康善之
叶宇
《住宅科技》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城市科学视角下的街道微更新技术探索——以上海南汇新城古棕路提升研究为例
康善之
陈晓雨
黄成成
李晶
闫瑾
叶宇
《新建筑》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