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进的残余力向量法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1
作者 康哲民 雷能忠 祖庆芝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69,共7页
残余力向量法是结构损伤识别中常用的方法,复杂结构中单元数量较多而损伤位置较少,容易造成无关变量增多,进而导致计算量过大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残余力向量法用于结构的损伤识别。该方法利用刚度联系向量与残余力向量之... 残余力向量法是结构损伤识别中常用的方法,复杂结构中单元数量较多而损伤位置较少,容易造成无关变量增多,进而导致计算量过大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残余力向量法用于结构的损伤识别。该方法利用刚度联系向量与残余力向量之间线性相关的特性,以向量投影值作为损伤定位的影响系数,初步筛选出结构可能出现损伤的单元范围。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残余力向量对应的线性方程组,根据顺序主子式不为零的条件,对线性方程组进行行初等变换,再根据单元的数量保留前n维线性方程,通过求解该方程组的代数解可得到该结构单元的刚度损伤参数。以简支梁为例的数值模拟表明,本文方法可减少无关单元变量的计算,降低残余力向量的维度并且具有较好的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力向量法 损伤识别 线性相关 刚度联系矩阵 抗噪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范数点的响应面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夏雨 康哲民 +2 位作者 张泽俊 刘靖 罗臻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0-806,共7页
针对传统的响应面法难以实现大范围精度近似,可靠度计算效率和精度偏低的问题,本文从可靠度指标的几何意义入手,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范数点的改进响应面方法。该方法在响应面上的最小范数点附近选取新的试验点,再对这些样本点进行二次多项... 针对传统的响应面法难以实现大范围精度近似,可靠度计算效率和精度偏低的问题,本文从可靠度指标的几何意义入手,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范数点的改进响应面方法。该方法在响应面上的最小范数点附近选取新的试验点,再对这些样本点进行二次多项式插值校正,从而构建出更加逼近极限状态方程的响应面形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的精度。另一方面,本文引入了一种双重收敛准则进行判断性评估,能够有效地节省迭代的过程,提高计算效率。最后,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最小范数点 二次插值 结构可靠度 选点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纯形寻优的响应面可靠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夏雨 康哲民 +2 位作者 龙嘉欣 罗殝 刘靖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结构可靠度计算常采用经典的响应面法拟合隐式功能函数或高维功能函数,而对于强非线性功能函数的实际工程问题,尽管其能够计算出结构可靠度的结果,但此时多项式响应面的拟合精度不够,很容易造成不收敛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响应... 结构可靠度计算常采用经典的响应面法拟合隐式功能函数或高维功能函数,而对于强非线性功能函数的实际工程问题,尽管其能够计算出结构可靠度的结果,但此时多项式响应面的拟合精度不够,很容易造成不收敛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响应面法与单纯形寻优的思路进行结合来探求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本文利用单纯形算法对每次迭代的验算点进行优化;再以优化后的设计验算点为中心进行取样,利用响应面法循环迭代计算;最后,沿着真实响应面逐渐逼近最终的验算点。该方法能够解决高维非线性的隐式极限状态方程可靠度计算收敛性的问题,可以提高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具有一定的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可靠度 响应面 单纯形 验算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保基金社会化实现途径的评述 被引量:3
4
作者 康哲民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5-36,共2页
社会化是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经济基础,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保基金的角度,对社保基金社会化的实现途径逐一进行评述。认为一切有益于强化基金管理、拓宽投资渠道、化解社会风险、提高盈利能力的措... 社会化是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经济基础,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保基金的角度,对社保基金社会化的实现途径逐一进行评述。认为一切有益于强化基金管理、拓宽投资渠道、化解社会风险、提高盈利能力的措施和办法,都是基金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险制度 个人所得税 彩票 国有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ional order nonlinear dynamics modeling of air spring
5
作者 Zhemin Kang Shaofang Wen +2 位作者 Jing Chen Yongjun Shen Yunfei Liu 《Chinese Physics B》 2025年第6期377-383,共7页
The air spring is a non-metallic spring device that utilizes the deformation of flexible materials and the compression of air to generate restoring force, achieving vibration damping and buffering effects. It features... The air spring is a non-metallic spring device that utilizes the deformation of flexible materials and the compression of air to generate restoring force, achieving vibration damping and buffering effects. It features height adjustment and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isolation. Air springs exhibit significant viscoelastic and memory characteristics. Traditional dynamic models of air springs are complex and unable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ir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fractional calculus theory to study them. Through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ir springs, test data are analyzed to obtain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 fractional-order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of the air spring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identified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data are fitted to verify the model's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spring experimental study fractional calculu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