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态种植模式的铁皮石斛品质特征分析
1
作者 孙健 张民达 +5 位作者 张文霞 熊晖 李振皓 徐靖 康传志 王志安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不同生长时间铁皮石斛的农艺性状、主要化学成分累积特征,以及抗炎、抗氧化活性,明确不同生长环境下铁皮石斛的产量和品质差异。方法:测定大棚种植、杉木附生和花岗岩石壁附生3个典型种植模式下的铁皮...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不同生长时间铁皮石斛的农艺性状、主要化学成分累积特征,以及抗炎、抗氧化活性,明确不同生长环境下铁皮石斛的产量和品质差异。方法:测定大棚种植、杉木附生和花岗岩石壁附生3个典型种植模式下的铁皮石斛假鳞茎中甘露糖、总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法和抗氧化能力法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评价抗炎活性。结果:大棚种植2年的铁皮石斛与4年生仿野生种植石斛单丛产量均为33 g左右(以干品计);浸出物,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总黄酮、总酚含量随铁皮石斛假鳞茎生长时间增加而显著增加。仿野生种植的4年生铁皮石斛鳞茎浸出物、黄酮和多酚质量分数较高,多糖质量分数较低;花岗岩石壁附生4年生铁皮石斛的总黄酮和总酚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6.28、13.41 mg·g^(-1)。铁皮石斛抗氧化能力随生长时间增加而提高,其抗氧化活性有升高的趋势,与较短生长时间的铁皮石斛比较,多年生仿野生种植的铁皮石斛清除DPPH·、ABTS^(+)·的活性可以提高1倍左右。铁皮石斛抗炎特征与种植模式相关,大棚种植样品的抗炎活性较好。结论:多年生仿野生铁皮石斛在浸出物、黄酮和多酚的积累,以及抗氧化活性方面有显著优势,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杉木附生模式优于大棚种植、花岗岩石壁附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种植模式 品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生态种植主要模式类型特征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思奇 吴得华 +4 位作者 王红阳 祝纪童 杨野 郭兰萍 康传志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2-13,共12页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是中药资源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阐述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依据生态位理论、系统层次和区域分布3个维度对现有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分类进行了梳理,并综合考虑中药材原始生...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是中药资源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阐述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依据生态位理论、系统层次和区域分布3个维度对现有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分类进行了梳理,并综合考虑中药材原始生境、伴生植物、土地利用类型、田间管理方式等因素,将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分为农田生态种植模式、林药生态种植模式(包括林下中药材种植模式和林木中药材种植模式)、仿野生栽培和野生抚育模式、设施栽培模式(包括荫棚、大棚、温室等设施内的种植模式)四大类。从注重实地调研、加强规划布局、丰富产业链条、加强示范推广4个方面提出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的发展建议,旨在为因地制宜地实践、推广、丰富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促进中药产业绿色、永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生态种植 种植模式 林下种植 仿野生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术生态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3
作者 曹梅玉 张成才 +7 位作者 朱寿东 王升 闫滨滨 万修福 吕朝耕 孙楷 康传志 张燕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苍术是临床常用中药,野生资源匮乏,目前多为人工种植。其种植模式主要分为大田单作和生态种植,生态种植主要包括粮药间套作、荒坡地种植、林下种植。从经济效益、活性成分含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对不同种植模式进行比较发现,... 苍术是临床常用中药,野生资源匮乏,目前多为人工种植。其种植模式主要分为大田单作和生态种植,生态种植主要包括粮药间套作、荒坡地种植、林下种植。从经济效益、活性成分含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对不同种植模式进行比较发现,与大田单作比较,苍术-玉米间作、荒坡地种植和林下种植的苍术中苍术醇、β-桉叶醇、苍术酮、苍术素含量之和分别提高了94%、59%、93%,投入产出比分别降低至0.36、0.44、0.33;采用生态种植模式的苍术药材品质好、经济效益高、综合优势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生态种植 间作 荒坡地种植 林下种植 拟境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种植系统多元性特点及综合效益分析
4
作者 陈小莉 毛欣颖 +8 位作者 丁宇 王悦 康传志 王祥辉 陈田 方磊 郭兰萍 付晓 周洁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山东平邑是金银花的道地产区,该区域多山地丘陵,具有典型的岱崮地貌特征。自古以来,平邑先民在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岱崮地貌上创造了金银花和山楂间作的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经历了野生期、庭院栽培期和规模化生产期3个阶段... 山东平邑是金银花的道地产区,该区域多山地丘陵,具有典型的岱崮地貌特征。自古以来,平邑先民在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岱崮地貌上创造了金银花和山楂间作的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经历了野生期、庭院栽培期和规模化生产期3个阶段,具有适应性、多功能性、动态性及复合性的多元性特点,逐渐与粮、果、药等形成间作套种的复合种植系统,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该系统的演化历史、多元性特点、模式类型及综合效益进行综述,以期为相似地形地貌区域的金银花生态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山楂 复合种植系统 多元性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组学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新疆紫草差异成分
5
作者 叶雨 康传志 +6 位作者 张际昭 邱远金 赵亚琴 王升 李晓瑾 王果平 樊丛照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2期248-257,I0001-I0006,共16页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不同产地新疆紫草代谢产物差异性,为新疆紫草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产地新疆紫草药材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并根据特征峰和数据库匹配鉴定化学成分;采用多元统计分析...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不同产地新疆紫草代谢产物差异性,为新疆紫草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产地新疆紫草药材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并根据特征峰和数据库匹配鉴定化学成分;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新疆紫草药材化学成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从不同产地新疆紫草中共鉴定出840个化合物,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262个显著差异代谢物,包括黄酮类53个、生物碱52个、萜类47个、酚及酚酸类24个、脂肪酰类7个、香豆素类6个等;不同产地的新疆紫草检测出相同化合物703个,其中醌类物质、酰胺类和氨基酸衍生物等化合物在2种不同测定模式下均有检出且相对含量较高,酰胺类化合物芥酸酰胺相对含量最高,氨基酸衍生物L-脯氨酸次之。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分布在12条代谢途径中,包括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嘌呤代谢途径、泛酸和辅酶A(CoA)生物合成、氨酰tRNA生物合成、嘧啶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通路等。结论:不同产地新疆紫草代谢产物存在明显差异,左旋紫草素、绿原酸、山柰酚等12个化合物可作为不同产地新疆紫草代谢差异标记物,可为新疆紫草品质评价、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紫草 液相色谱-质谱法 差异代谢物 非靶向组学 化学计量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玉米间作促进苍术根际养分吸收利用的原因 被引量:3
6
作者 曹梅玉 张有 +7 位作者 闫滨滨 万修福 孙楷 康传志 王红阳 吕朝耕 张燕 郭兰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9-320,共12页
与玉米间作能够缓解苍术连作障碍,而养分条件变化是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苍术||玉米间作对苍术根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为期2年的苍术||玉米间作根际不同分隔处理的田间试验,共设置了4种处理:苍术单作(A)、苍术||玉米间作... 与玉米间作能够缓解苍术连作障碍,而养分条件变化是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苍术||玉米间作对苍术根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为期2年的苍术||玉米间作根际不同分隔处理的田间试验,共设置了4种处理:苍术单作(A)、苍术||玉米间作不隔膜(AI)、苍术||玉米间作隔尼龙膜(AN)和苍术||玉米间作隔塑料膜(AP),分别测定了苍术生物量和4种挥发油成分含量,苍术根茎氮磷钾含量,根际土壤pH、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因子含量。结果发现,AI和AN处理的苍术根茎鲜重均高于A和AP,且AI与A和AP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苍术4种挥发油含量均表现为AI和AN高于A和AP,其中AI的β-桉叶醇含量分别比A和AP显著高128.4%和205.6%(P<0.05),AI和AN的苍术素含量比A和AP显著提高75.0%~875.0%(P<0.05);相比A和AP,AI和AN的苍术根茎4种挥发油成分总含量显著提高82.8%~210.3%(P<0.05),表明苍术||玉米间作的地下根际互作对促进苍术根茎生物量和挥发油积累有重要作用。AI和AN比A和AP苍术根际土壤pH下降0.4%~6.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3.5%~48.1%;AI的苍术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比A和AP显著提高32.8%和36.2%(P<0.05),AN的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51.5%和46.7%(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苍术酮主要与苍术根茎氮磷钾含量和根际土壤氮磷钾含量呈正相关,而苍术素主要与根茎钾含量呈正相关。与A和AP相比,AI苍术磷吸收效率分别提高23.4%和30.0%(P<0.05);AI和AN的氮和钾利用效率比A显著提高131.3%~222.2%(P<0.05)。综上可知,苍术||玉米间作体系中,与无根际互作(A和AP)相比,地下根际互作效应(AI和AN)可提高苍术根际酸化水平,活化土壤氮磷钾,促进苍术根茎养分吸收利用,进而提高苍术产量,同时影响苍术根茎挥发油积累。本研究揭示了苍术||玉米间作地下根际作用是促进苍术根际养分吸收利用的重要因素,为药用植物生态多样性种植模式推广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玉米间作 挥发油 根茎生物量 养分吸收 根际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加工方式对天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皓迪 康传志 +1 位作者 杨亚玲 刘大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0,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加工方式对天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加工方式处理的天麻进行差异成分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测定天麻素等6...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加工方式对天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加工方式处理的天麻进行差异成分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测定天麻素等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通过高分辨质谱裂解规律,确定在不同加工方式处理的天麻中,主要差异成分为天麻素类和巴利森苷类的6种化合物。所有加工处理中,使用1 g/L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后再蒸制断生的天麻样品,其总有效成分含量最高,为42.76 mg/g;随着焦亚硫酸钠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各组样品的总有效成分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煮制断生处理的添加剂质量浓度大于6 g/L后,二氧化硫残留量可能超过限值标准,且巴利森苷类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转化。【结论】在天麻不同产地加工方式中,适当的添加剂可以减少有效成分损失,且蒸制优于煮制断生。加工时,应尽量减少天麻药材与水分的直接接触,及时断生。研究结果阐明了加工方式对天麻品质的影响,从药材品质和安全性的角度为天麻产地加工的质量把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有效成分 产地加工 亚硫酸盐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生态农业与几种相关现代农业及GAP的关系 被引量:72
8
作者 郭兰萍 吕朝耕 +6 位作者 王红阳 康传志 王升 万修福 张小波 何雅莉 黄璐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10期1179-1188,共10页
本文梳理了生态农业、生态种植、中药生态农业、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生态农业模式、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等几个概念,分析了几种与生态农业相类似的现代农业的区别与联系,包括有机农业、自然农法、生物农业、可持续农业、绿色农业、无公... 本文梳理了生态农业、生态种植、中药生态农业、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生态农业模式、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等几个概念,分析了几种与生态农业相类似的现代农业的区别与联系,包括有机农业、自然农法、生物农业、可持续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重点从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两个方面,比较了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及无公害农业,发现:(1)无论是从产地环境还是农业投入品来看,有机农业的标准要求都高于绿色农业,更高于无公害农业。无公害农业对环境的要求低于中药材GAP的要求,无公害农业遵循的是生产合格产品对环境和投入品最低要求,而非优质产品标准;(2)中药生态农业追求"天地人药合一",其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和投入品的管控与有机产品相当。因此在真正合乎规范的操作中,虽然不以认证为目的,但中药生态农业产品在安全上已达到有机产品要求;(3)中药生态农业具有"顺境出产量,逆境出品质"的特点,中药生态农业在满足中药材安全,保障中药材质量的基础上,才追求产量。这一点与一般有机农业通常主要关注产品的安全和产量不同;(4)中药材GAP对栽培环境空气、土壤和灌溉水的要求均达到了有机产品和中药生态农业的要求,但对生产中农药、化肥的管理仅达到无公害农业的要求。提出中药材GAP应鼓励模拟中药材原始生境的"拟境栽培",并借鉴国际通行的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质量管理思路和技术体系,从而全面实现中药农业的"有序、有效、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生态种植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 有机农业 绿色农业 无公害农业 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的评估 被引量:44
9
作者 康传志 王升 +9 位作者 黄璐琦 吕朝耕 王晓 周涛 韩邦兴 周洁 刘伟 周利 蒋靖怡 郭兰萍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10期1189-1194,共6页
生态农业具有安全、有效、有序、可持续的特点,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中药生态农业起步较晚,各地生态种植模式和技术虽然很多,但缺少评估指标和方法,不能科学评判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此,本文首先提出了中药... 生态农业具有安全、有效、有序、可持续的特点,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中药生态农业起步较晚,各地生态种植模式和技术虽然很多,但缺少评估指标和方法,不能科学评判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此,本文首先提出了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的评估原则,包括科学实用性原则、整体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然后从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构建了中药材生态种植评估指标体系,并针对每一评估指标给出相应的评估方法,为行业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中药材生态种植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生态种植 模式及技术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太子参栽培资源现状及药材品质的探讨 被引量:27
10
作者 康传志 周涛 +2 位作者 江维克 肖承鸿 郭兰萍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7期542-546,共5页
对全国太子参药材资源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太子参资源从北向南五大栽培产区种植状况的变迁趋势,并对其商品药材现状和质量评价进行探讨。分析了太子参药材在栽培选址、质量评价标准及规范栽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产地适宜性区划、... 对全国太子参药材资源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太子参资源从北向南五大栽培产区种植状况的变迁趋势,并对其商品药材现状和质量评价进行探讨。分析了太子参药材在栽培选址、质量评价标准及规范栽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产地适宜性区划、化学成分与指纹图谱评价以及合理施肥、采收加工等栽培管理建议,为全国太子参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资源现状 质量评价 生产布局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皮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邓爱平 方文韬 +10 位作者 谢冬梅 张悦 方成武 康传志 吕朝耕 岳媛 康利平 南铁贵 赵玉洋 郭兰萍 詹志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6期739-752,共14页
目的:重新制订牡丹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采用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产地及市场药材商品调查,梳理当前市场牡丹皮药材规格等级现状,提炼牡丹皮商品分级的规律及核心要素,针对这些划分要素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 目的:重新制订牡丹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采用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产地及市场药材商品调查,梳理当前市场牡丹皮药材规格等级现状,提炼牡丹皮商品分级的规律及核心要素,针对这些划分要素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所收集的多批次样品进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比较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对牡丹皮质量影响较小,直径与多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分布于皮部的芍药苷等小分子成分含量呈负相关,但幅度有限。结论:通过揭示不同划分要素所致的牡丹皮药材内在质量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牡丹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即按产地划分为“凤丹皮”与“其他产区”两个规格,其他产区又根据去皮与否划分为“刮丹皮”和“连丹皮”两个规格,各规格项下又按照直径和长度分为不同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商品规格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 多糖 丹皮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分析不同产地黄连中39种无机元素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利 康利平 +4 位作者 郝庆秀 郭兰萍 康传志 王升 杨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2期265-274,285,共11页
目的:建立黄连中3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分析方法,为黄连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波高压消解法对样品进行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样品中3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分析... 目的:建立黄连中3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分析方法,为黄连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波高压消解法对样品进行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样品中3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分析方法符合测定要求,67批次样品中K、Mg、Mn、Zn、Fe 5种元素的平均含量最高,稀土元素的含量则普遍较低。各产地黄连在遗传距离为10时,表现出了较好的产地聚集性特征。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结果可靠,适用于黄连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微波消解 无机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中农药残留在水煎及研粉吞服两种用药方式下溶出转移情况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婉珍 吕朝耕 +6 位作者 康传志 王升 周良云 周利 蒋靖怡 李佳兴 郭兰萍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6期729-733,共5页
目的:考察水煎及粉末直接服用两种用药方式下人参中残留农药的溶出情况,为中药材农残风险评估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6批人参饮片中70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进而以有检出的7种农药腐霉利、六氯苯、五氯硝... 目的:考察水煎及粉末直接服用两种用药方式下人参中残留农药的溶出情况,为中药材农残风险评估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6批人参饮片中70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进而以有检出的7种农药腐霉利、六氯苯、五氯硝基苯、毒死蜱、乐果、马拉硫磷、亚胺硫磷为指标,对人参水煎液及加入人参粉末反应后的人工胃肠液中的农残溶出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腐霉利、六氯苯和五氯硝基苯3种农药在水煎液及人工胃肠液中均有检出,溶出率分别为腐霉利0.92%、11.46%,六氯苯0.42%、4.95%,五氯硝基苯0.02%、1.76%,其余农药则均未能检测到。结论:煎煮和研粉吞服两种日常用药方式下,人参中农药残留均只有少量溶出,溶出率均低于12%。特别是在水煎这种最普遍的中药使用方式下,3种残留农药溶出率均低于1%,提示在中药材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时应充分考虑中药材使用方式的特殊性,与一般食品相区别。本研究以人参为例,对两种用药方式下中药材农残溶出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中药材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提供思路与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残 人参 水煎液 人工胃肠液 溶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因子的山东太子参生态适宜区划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边丽华 康传志 +2 位作者 许子欣 周洁 王晓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68-75,共8页
为了对山东太子参生长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划分同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本研究利用Surfer 7.0软件对气候主导因子和气候限制因子的月平均值进行空间插值,利用ArcGIS 8.1软件建立太子参道地性组分(多糖、环肽A、环肽B等)的空间分布模型,最终利... 为了对山东太子参生长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划分同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本研究利用Surfer 7.0软件对气候主导因子和气候限制因子的月平均值进行空间插值,利用ArcGIS 8.1软件建立太子参道地性组分(多糖、环肽A、环肽B等)的空间分布模型,最终利用ArcGIS制图输出功能完成太子参地理分布模式的构建和生长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显示,多糖与太子参环肽A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生境适宜度、海拔分别呈极显著(P<0.01)、显著(P<0.05)负相关,与1月平均气温、9月平均气温和昼夜温差月均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太子参环肽A含量与年均温变化范围和昼夜温差月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生境适宜度和12月平均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太子参环肽B含量与4月平均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11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海拔显著负相关(P<0.05)。明确了适宜太子参生长的最优生境,确定其最适宜种植区主要集中在烟台市牟平区东部,威海市的文登区、荣成市和乳山市东部,青岛市东南部,济南市西南部和泰安市北部,及临沂市的蒙阴县和临沭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山东省 生态因子 生态适宜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23
15
作者 万修福 杨野 +5 位作者 康传志 王升 王铁霖 王瑞杉 韩邦兴 郭兰萍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8期1311-1318,共8页
通过梳理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类型和概念,总结了林草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认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具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缓解耕地“非粮化”紧张局面、扶贫脱困效果显著的优势,指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存在生态优先原则有待进一... 通过梳理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类型和概念,总结了林草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认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具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缓解耕地“非粮化”紧张局面、扶贫脱困效果显著的优势,指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存在生态优先原则有待进一步落实、生态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有待完善、道地药材意识有待加强的问题,建议开展适宜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适宜性区划研究、开展适宜中药材的种质资源收集和新品种选育研究、研发适宜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小型机械、加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开展林草中药材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绿色发展研究,促进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生态种植 中药材 拟境栽培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来源陈皮中38个无机元素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政 郭秀芝 +7 位作者 周利 吴统选 王升 康传志 万修福 郭兰萍 张燕 杨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7期1204-1212,共9页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建立同时测定陈皮中38个无机元素的方法,为陈皮质量评价及优质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消解,利用ICP-MS对陈皮中38个无机元素进行定量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主成分分...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建立同时测定陈皮中38个无机元素的方法,为陈皮质量评价及优质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消解,利用ICP-MS对陈皮中38个无机元素进行定量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构建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陈皮来源的鉴别。结果:测定了不同来源的36批陈皮中38个无机元素的含量,其中K、Ca、Mg和Fe元素平均含量较高,分别为8509.26、3480.20、610.93、145.35 mg·kg^(-1),而Be、Eu、Dy、Ho和Er等元素平均含量较低,均小于0.01 mg·kg^(-1),部分批次未检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Y、Pr、Nd、Gd、Dy、Er、Mg和K是陈皮的特征元素;BP神经网络模型可鉴别不同来源陈皮样品,检验集正确率为91.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结果可靠,适用于陈皮中无机元素的测定,可为陈皮药材的质量控制、品种选育及综合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无机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微波消解 主成分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化研究现状与思路探讨 被引量:29
17
作者 吕朝耕 康传志 +4 位作者 周良云 杨光 李振皓 马忠华 郭兰萍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6期748-752,共5页
中药配方颗粒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由于其剂量小、使用方便等特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家食药总局曾下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从多个角度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提出要求,转变管理方式,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将进入新的... 中药配方颗粒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由于其剂量小、使用方便等特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家食药总局曾下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从多个角度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提出要求,转变管理方式,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标准的建立是中药配方颗粒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的必要前提,而当前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试点多年仍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标准化成为当前中药配方颗粒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现状与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要求,对进一步开展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化研究的思路进行探讨,为中药配方颗粒相关标准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标准化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期菘蓝和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谭宇萍 董宏然 +4 位作者 杨健 唐金富 康传志 张瑜 黄璐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9期1282-1286,共5页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时期菘蓝及不同悬浮培养时间毛状根中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研究其累积变化规律,为菘蓝的采收和菘蓝毛状根体系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菘蓝叶片、根及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时期菘蓝及不同悬浮培养时间毛状根中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研究其累积变化规律,为菘蓝的采收和菘蓝毛状根体系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菘蓝叶片、根及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结果:菘蓝叶片中未检测到直铁线莲宁B;在整个生育期内,菘蓝根中直铁线莲宁B动态累积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含量在生长100 d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含量随悬浮培养时间持续增加,在20 d达到5.40 mg·g^(-1),超过根中最大含量。结论:整个生长周期内,菘蓝和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累积变化呈一定规律性,原植物中直铁线莲宁B在九月下旬产量达到最大;毛状根在10~20 d期间直铁线莲宁B含量增长处于生长对数期,20 d后即超过原植物的最大含量,说明菘蓝毛状根体系是研究直铁线莲宁B生物合成的理想体系,也可为后续利用菘蓝毛状根体系大量制备直铁线莲宁B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毛状根 生长期 直铁线莲宁B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淫羊藿开花结实及种子休眠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闫滨滨 崔欣萍 +5 位作者 万修福 康传志 王升 孙嘉惠 杨健 张燕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2期376-382,共7页
针对药用淫羊藿开花结实与种子休眠特性等问题,从开花结实特性、时空与环境因素等对开花结实的影响、种子休眠特性及解除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从药用淫羊藿开花结实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快速高效打破种子休眠技... 针对药用淫羊藿开花结实与种子休眠特性等问题,从开花结实特性、时空与环境因素等对开花结实的影响、种子休眠特性及解除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从药用淫羊藿开花结实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快速高效打破种子休眠技术研究、良种选育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药用淫羊藿植物结实率与种子发芽率的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淫羊藿 开花结实 种子休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粉末粒度分布与其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锬 王升 +8 位作者 田壮 尚兴朴 李鹏英 吕朝耕 康传志 万修福 周利 郭兰萍 王瑞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8期1456-1462,共7页
目的:通过粉体粒度分析客观准确地表征甘草质量。方法:通过粒度分析仪测定甘草粉体的粒度分布,并分析了粒度分布特性与甘草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甘草粉末粒度分布与甘草有效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即50.00~200.00μm分布越... 目的:通过粉体粒度分析客观准确地表征甘草质量。方法:通过粒度分析仪测定甘草粉体的粒度分布,并分析了粒度分布特性与甘草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甘草粉末粒度分布与甘草有效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即50.00~200.00μm分布越少,500.00~1000.00μm及更高的粒径范围内分布越多,甘草质量越好。可见粉末粒径在50.00~200.00、500.00~1000.00μm的分布与甘草质量直接相关。结论:采用粒度分析仪检测甘草粉末粒度分布,进而表征甘草品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规范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激光衍射 粒度分布 药材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