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冻贮藏时间对骆驼肉肌原纤维蛋白及其热诱导凝胶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郑增拓 康乐天 +1 位作者 孟和毕力格 吉日木图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0-68,共9页
研究冷冻贮藏时间对骆驼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及其热诱导凝胶功能特性的影响。以骆驼肉MP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冷冻贮藏(-20℃)时间(0、30、60、90、150 d)下骆驼肉MP及其热诱导凝胶的功能和结构特性,分析MP在冷... 研究冷冻贮藏时间对骆驼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及其热诱导凝胶功能特性的影响。以骆驼肉MP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冷冻贮藏(-20℃)时间(0、30、60、90、150 d)下骆驼肉MP及其热诱导凝胶的功能和结构特性,分析MP在冷冻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MP的溶解性显著下降(P<0.05),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P<0.05),羰基含量显著上升(P<0.05),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显著下降(P<0.05),二级结构从有序的α-螺旋向无序的无规卷曲转变,Zeta电位值和平均粒径显著增大(P<0.0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在30 d时条带最多,随后进一步发生肽的降解和大分子聚集。此外,MP凝胶的保水性和白度也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微观结构孔隙增大。以上结果表明,冷冻贮藏过程中蛋白质的氧化和变性导致MP功能特性的显著退化,进而影响骆驼肉的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肉 冷冻贮藏 肌原纤维蛋白 热诱导凝胶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对绵羊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及瘤胃细菌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康乐天 王威皓 +6 位作者 刘婷 张台武 赵欣 翟茂琴 李军 靳烨 段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0-319,共10页
瘤胃细菌在绵羊骨骼肌脂肪酸沉积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精氨酸对绵羊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和瘤胃细菌组成的影响,探究瘤胃细菌变化与脂肪酸沉积之间的关系,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绵羊补饲精氨酸后瘤胃细菌组成和肌肉脂肪酸... 瘤胃细菌在绵羊骨骼肌脂肪酸沉积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精氨酸对绵羊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和瘤胃细菌组成的影响,探究瘤胃细菌变化与脂肪酸沉积之间的关系,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绵羊补饲精氨酸后瘤胃细菌组成和肌肉脂肪酸谱的变化,建立两者间的关联性。选取16只健康且体质量相近的3月龄绵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精氨酸组(基础饲粮+1%精氨酸),进行9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精氨酸组绵羊的背膘厚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的亮度(L^(*))值、黄度(b^(*))值及剪切力值均显著减小(P<0.05),红度(a^(*))值显著增加(P<0.05)。精氨酸组背最长肌十五烷酸、十七烷酸和十七碳烯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二十四碳烯酸、α-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氨酸组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宏基因组分析显示,补充精氨酸显著提高了瘤胃中梭菌属、月形单胞菌属、瘤胃球菌属和密螺旋体属的丰度(P<0.05),降低了丁酸弧菌属、副拟杆菌属、解琥珀酸菌属、甲烷短杆菌属和Butyrivibrio proteoclasticus的丰度(P<0.05)。此外,精氨酸组瘤胃中丁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关联性分析显示,丁酸弧菌属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饱和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肪酸含量对肉的色泽和pH值有较大的影响。综上所述,精氨酸通过降低瘤胃氢化菌的数量,减少氢化的发生,促进肉中有益脂肪酸沉积,进而改善羊肉品质。研究结果为今后通过饲粮营养干预靶向调控瘤胃细菌提高羊肉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控制 精氨酸 脂肪酸谱 瘤胃生物氢化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瘤胃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威皓 段艳 +6 位作者 王宏迪 窦露 刘婷 康乐天 孙立娜 敖特恒格日乐 靳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5-1094,共10页
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放牧和舍饲)对苏尼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健康的3月龄苏尼特羊24只,平均体重为(20.16±1.56)kg,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羊。对照组(舍饲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放牧组)采食天... 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放牧和舍饲)对苏尼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健康的3月龄苏尼特羊24只,平均体重为(20.16±1.56)kg,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羊。对照组(舍饲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放牧组)采食天然牧草。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苏尼特羊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胸围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2)舍饲组苏尼特羊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3)舍饲组的背最长肌亮度(L*)值、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值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背最长肌pH24 h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4)与放牧饲养相比,舍饲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上,舍饲显著提高了瘤胃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瘤胃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舍饲显著提高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理研菌科_RC9_肠道群属(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和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_2)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舍饲降低了苏尼特羊的瘤胃菌群多样性,改善了育肥增重效果和屠宰性能,提高了苏尼特羊背最长肌的剪切力和蒸煮损失率,但劣化了羊肉的加工品质和食用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瘤胃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脂肪酸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威皓 窦露 +6 位作者 康乐天 王宏迪 段艳 苏琳 赵丽华 武海峰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9,共9页
为探究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脂肪酸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选取体况良好、体质量为(28.85±2.01)kg的3月龄小尾寒羊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和丁酸梭菌组(饲喂基础日粮+丁酸梭菌(5 g/d),丁酸梭菌活菌数为5×... 为探究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脂肪酸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选取体况良好、体质量为(28.85±2.01)kg的3月龄小尾寒羊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和丁酸梭菌组(饲喂基础日粮+丁酸梭菌(5 g/d),丁酸梭菌活菌数为5×10^(8)CFU/g),进行为期90 d的饲喂试验,屠宰后取瘤胃液进行宏基因组分析,采集背最长肌并利用气相色谱、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等方法测定羊肉食用品质、脂肪酸组成和脂肪酸代谢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饲喂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羊肉的亮度(L^(*)值)、红度(a^(*)值)、pH24 h值、肌内脂肪质量分数(P<0.05),显著降低了羊肉的剪切力(P<0.05)。丁酸梭菌组背最长肌中棕榈酸和硬脂酸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油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qPCR分析结果显示饲喂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的基因表达量(P<0.05)。宏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饲喂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瘤胃中厚壁菌门、梭菌属和纤维杆菌属的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丁酸弧菌属和副拟杆菌属的丰度(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中瘤胃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和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丁酸梭菌能够改变小尾寒羊瘤胃微生物组成,提高SREBP-1C、SCD、PPARγ和ACC基因表达量,促进机体脂肪酸沉积,进而改善小尾寒羊肉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小尾寒羊 肉品质 脂肪酸组成 脂肪代谢基因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