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盐水池塘中国对虾与尼罗罗非鱼混养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靳翠丽 王吉桥 +1 位作者 庞璞敏 于静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0-286,共7页
1999年 6~ 9月 ,利用 6个面积为 0 1hm2 的井盐水池塘研究了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与尼罗罗非鱼 (Orecohromisniloticus)投饵混养的理论和技术。结果表明 ,罗非鱼选择性地滤食大型浮游生物 ,使池水溶氧量增加 ,促进了对虾的生... 1999年 6~ 9月 ,利用 6个面积为 0 1hm2 的井盐水池塘研究了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与尼罗罗非鱼 (Orecohromisniloticus)投饵混养的理论和技术。结果表明 ,罗非鱼选择性地滤食大型浮游生物 ,使池水溶氧量增加 ,促进了对虾的生长 ,提高了饲料和空间的利用率。对虾与罗非鱼的密度分别为 1 5 0 0 0 0尾 /hm2 和 1 0 0 0尾 /hm2 时 ,对虾的生产力为 1 2 9g/(m2 ·d) ,成活率达 61 7% ,产量为 5 5 0kg/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养 中国对虾 水质 尼罗罗非鱼 井盐水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对食物的选择性、摄食量及摄食节律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吉桥 庞璞敏 +1 位作者 于静 王湘燕 《水利渔业》 2000年第4期6-7,共2页
利用网箱和差减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幼蟹对沙蚕、贝肉、鱼和虾等几种饵料的选择性、摄食量及摄食节律。结果表明 ,幼蟹对这几种食物的选择性由强至弱依次为 :沙蚕 >贝肉 >虾 >鱼 ;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 ;每天在傍晚至 2 0∶... 利用网箱和差减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幼蟹对沙蚕、贝肉、鱼和虾等几种饵料的选择性、摄食量及摄食节律。结果表明 ,幼蟹对这几种食物的选择性由强至弱依次为 :沙蚕 >贝肉 >虾 >鱼 ;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 ;每天在傍晚至 2 0∶0 0时出现一个摄食高峰。讨论了幼蟹的食物选择性与驯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解 食物 选择性 摄食量 摄食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种苗静水土池塘培育技术研究 Ⅱ-水质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庞璞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10,共5页
1998年4月~6月利用总面积19hm2的6口池塘比较研究了水质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低时,幼体变态所需的时间长,累积温度(日平均水温×变态所... 1998年4月~6月利用总面积19hm2的6口池塘比较研究了水质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低时,幼体变态所需的时间长,累积温度(日平均水温×变态所需的天数)高;溶氧大于5mg/L,提高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关键是处理好饵料和水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幼体 池塘 人工繁殖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种苗土池培育技术研究Ⅰ-Ⅰ期溞状幼体的适宜密度 被引量:2
4
作者 庞璞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共3页
在6口海水土池(计1.9hm2)中分别按下列密度(万/m3)布苗:3,4,5,3,4和0.27,比较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Ⅰ期氵蚤状幼体(Z1)的密度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 在6口海水土池(计1.9hm2)中分别按下列密度(万/m3)布苗:3,4,5,3,4和0.27,比较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Ⅰ期氵蚤状幼体(Z1)的密度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1的密度为4万/m3时,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大眼幼体密度占Z5密度的%;21.6%)和成活率(大眼幼体的密度占Z1密度的%;2.4%)及产量(42kg/hm2)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溲状幼体 池塘 人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种苗静水土池塘培育技术研究Ⅲ——室内育苗和土池育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庞璞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23,共3页
用1000m3水体的室内育苗池和6口海水土池塘(计19hm2)培育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苗,比较两种河蟹人工繁殖技术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经35天培育表明,土池培育1kg大眼幼体可获利20... 用1000m3水体的室内育苗池和6口海水土池塘(计19hm2)培育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苗,比较两种河蟹人工繁殖技术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经35天培育表明,土池培育1kg大眼幼体可获利2063元,比室内育苗获利(393元)高42倍;产出投入比(207)比室内育苗(133)高4577%。若采用土池育河蟹苗,每年至少可以少排放各种化学药物42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土池育苗 经济效益 人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