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英国病人》看迈克尔·翁达杰悬念叙事的建构与艺术特色 |
庞好农
沈萍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5 |
0 |
|
2
|
辛克莱《屠场》中的人性之恶与伦理反思 |
庞好农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5 |
0 |
|
3
|
伏笔中的悬念与悬念中的伏笔:评莫里森《柏油娃娃》 |
庞好农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4
|
时间机器、社会“熵”增与多维时空——评威尔斯《时间机器》之科幻遐想 |
庞好农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5
|
城市空间与生存张力:解析赖特《局外人》 |
庞好农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7 |
6
|
|
6
|
理查德·赖特笔下非洲裔美国人的他者身份 |
庞好农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7
|
从《家》探析莫里森笔下的心理创伤书写 |
庞好农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6 |
5
|
|
8
|
论萨伏伊《异域》的心象叙事 |
庞好农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9
|
津巴多人性观视阈下的性恶景观——评奥弗德的《白脸》 |
庞好农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0
|
里德《飞往加拿大》戏说语境的悖论与反思 |
庞好农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1
|
拯救自我:《五号屠场》在当下的启示 |
庞好农
刘敏杰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2
|
“女性”的异化与“人格”的归化:评L.L.嫏德《子夜追踪》的女性观 |
庞好农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3
|
《白虎》中的印度式幽默叙事 |
庞好农
沈萍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潜意识层之死水微澜:从《倘若比尔街能说话》看鲍德温的心理叙事策略 |
庞好农
|
《外语与翻译》
|
2013 |
0 |
|
15
|
元叙述的后现代写实性——《摩拉瓦河畔之夜》的叙事特色 |
庞好农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4 |
0 |
|
16
|
从《西去》探析哈米德笔下的难民心路历程 |
庞好农
刘敏杰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7
|
从《被掩埋的巨人》探析石黑一雄笔下的悬念“景观” |
庞好农
刘敏杰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8
|
从《地下铁道》探析怀特黑德笔下恶的内核与演绎 |
庞好农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19
|
从《神箭》探析阿契贝笔下的伊博式幽默叙事 |
庞好农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20
|
双重叙事进程理论视阈下《弗兰肯斯坦》的叙事特色 |
庞好农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