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英国病人》看迈克尔·翁达杰悬念叙事的建构与艺术特色
1
作者 庞好农 沈萍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3-99,共7页
《英国病人》是2018年“金布克奖”获奖小说。迈克尔·翁达杰在这部作品中,通过层级性建构、嵌入性建构和含混性建构等多维叙事策略,展现了悬念与情节建构之间的内在关联,凸显了悬念叙事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在翁达杰的笔下,分解... 《英国病人》是2018年“金布克奖”获奖小说。迈克尔·翁达杰在这部作品中,通过层级性建构、嵌入性建构和含混性建构等多维叙事策略,展现了悬念与情节建构之间的内在关联,凸显了悬念叙事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在翁达杰的笔下,分解式悬念和顶针式悬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呈现了悬念层级性建构的叙事特色。误会式悬念、倒装式悬念、切入式悬念和映衬式悬念嵌入小说的情节发展之中,看似独立分散,实则相互交织,与具体情节紧密融合、互为依托。所指含混、意图含混和矛盾含混则从不同维度增强了情节发展的张力和趣味性,为读者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病人》 迈克尔·翁达杰 悬念叙事 建构风格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克莱《屠场》中的人性之恶与伦理反思
2
作者 庞好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4-93,F0003,共11页
《屠场》从物化之恶、平庸之恶和无良人格之恶等方面描写了美国20世纪初经济转型时期的种种丑恶现象,引起美国社会各界关注食品安全和劳资问题。辛克莱从政商关系、劳资关系和情感关系三个方面揭露了系统力量之下的物化之恶,抨击了政治... 《屠场》从物化之恶、平庸之恶和无良人格之恶等方面描写了美国20世纪初经济转型时期的种种丑恶现象,引起美国社会各界关注食品安全和劳资问题。辛克莱从政商关系、劳资关系和情感关系三个方面揭露了系统力量之下的物化之恶,抨击了政治腐败、政商勾结和垄断资本对美国劳动者基本人权和人格尊严的践踏,然后,他从工贼、体力从业者和房地产经纪人等的不良行为,探究了平庸之恶的反文明性、反社会性和反伦理性。最后,妒忌型无良人格、贪财型无良人格和贪色型无良人格在危害人们生存环境的过程中暴露出以害人为乐的丑恶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普顿·辛克莱 《屠场》 物化之恶 平庸之恶 无良人格之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笔中的悬念与悬念中的伏笔:评莫里森《柏油娃娃》 被引量:6
3
作者 庞好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26,共5页
莫里森在《柏油娃娃》里主要采用了"开篇即悬"、"篇中设悬"和"篇尾仍悬"三类悬念写作策略,使悬念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产生的认知性情感迁移具有正向和负向两个发展方向,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该小说中的悬... 莫里森在《柏油娃娃》里主要采用了"开篇即悬"、"篇中设悬"和"篇尾仍悬"三类悬念写作策略,使悬念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产生的认知性情感迁移具有正向和负向两个发展方向,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该小说中的悬念及伏笔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成分;它们交融互补、相辅相成,构成了复杂多变、完整严密的叙事网络;各自在自己的结点上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使小说结构成为一个表达作者创作理念和小说主题的完美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柏油娃娃》 悬念 伏笔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机器、社会“熵”增与多维时空——评威尔斯《时间机器》之科幻遐想 被引量:6
4
作者 庞好农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9,共6页
H.G.威尔斯在《时间机器》里打破了牛顿确立的一成不变的时间观,重新对时间的特质进行考究,大胆设想出可在时空中任意穿行的时间机器,把多维空间的无限性引入文学创作,以科幻遐想的方式展示人类的梦想和未来。他的作家想象力超越了当时... H.G.威尔斯在《时间机器》里打破了牛顿确立的一成不变的时间观,重新对时间的特质进行考究,大胆设想出可在时空中任意穿行的时间机器,把多维空间的无限性引入文学创作,以科幻遐想的方式展示人类的梦想和未来。他的作家想象力超越了当时和现在的科学研发能力,巧妙地把时间机器的构造和运行简约化、模糊化、神秘化。物理学中的"熵"增理论对解读威尔斯小说的社会观和人文批判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该小说所蕴含的哲理具有时代穿越性、地域穿越性和学科穿越性,对激发文学创作和物理学研究的时空想象力也具有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威尔斯 《时间机器》 “熵”增 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与生存张力:解析赖特《局外人》 被引量:6
5
作者 庞好农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5期73-79,共7页
赖特的《局外人》讲述了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空间迁移和空间重构等方面的故事,其笔下的城市空间成为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有机统一体。他借助于"公众空间"、"职场空间"、"空间重构"等概念界说... 赖特的《局外人》讲述了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空间迁移和空间重构等方面的故事,其笔下的城市空间成为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有机统一体。他借助于"公众空间"、"职场空间"、"空间重构"等概念界说了城市空间的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展现了非裔美国城市自然主义小说的空间诗学。赖特从城市空间迁移、生死空间迁移和种族空间迁移三个方面描写了芝加哥和纽约的城市空间里黑人和白人对自身身份的困惑和迷茫,同时还揭示了空间变换后的身份焦虑感和惶恐感。在社会空间视角导向下,赖特展现了因空间重构而产生的道德伦理危机,显示出热爱生活和国家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赖特 《局外人》 城市空间 生存张力 道德伦理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查德·赖特笔下非洲裔美国人的他者身份 被引量:5
6
作者 庞好农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33,共5页
理查德.赖特在文学作品里揭示了白人种族主义者构建非洲裔美国人他者身份的本质、动机与结构方式。白人否认黑人的公民身份,把黑人当牲口对待;其目的就是为了贬低黑人、获取黑人的廉价劳动力。白人社会关于严禁混血的规定加剧黑人他者... 理查德.赖特在文学作品里揭示了白人种族主义者构建非洲裔美国人他者身份的本质、动机与结构方式。白人否认黑人的公民身份,把黑人当牲口对待;其目的就是为了贬低黑人、获取黑人的廉价劳动力。白人社会关于严禁混血的规定加剧黑人他者身份的危机,并且以三种私刑迫害黑人,剥夺和践踏黑人的人权和公民权。美国黑人的他者身份引起和恶化了黑人的男性危机,使美国黑人男性丧失了与白人女性的性爱人权。白人种族主义者的行为是反人类、反文明、反社会的暴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赖特 混血 私刑 身份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家》探析莫里森笔下的心理创伤书写 被引量:5
7
作者 庞好农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6期66-72,共7页
莫里森在《家》里把心理创伤书写的视角转向朝鲜战争、亲情荒原和种族歧视。"创伤后应激障碍"使战争创伤受害者遭受再体验、回避反应和高警觉的精神折磨;亲情创伤是亲情荒原形成的基础;种族创伤必然会加剧美国社会白人和黑人... 莫里森在《家》里把心理创伤书写的视角转向朝鲜战争、亲情荒原和种族歧视。"创伤后应激障碍"使战争创伤受害者遭受再体验、回避反应和高警觉的精神折磨;亲情创伤是亲情荒原形成的基础;种族创伤必然会加剧美国社会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仇恨和种族冲突,导致人性在生存危机和社会危机中的异化。莫里森披露了美国黑人在种族歧视环境里的挫折和磨难,探究了引起黑人心理创伤的致因,彰显了黑人妇女互助精神的重要性。她的心理创伤书写图解了精神病理学和社会伦理学的创伤理论,展现了其小说叙事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家》 心理创伤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萨伏伊《异域》的心象叙事 被引量:2
8
作者 庞好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9,共6页
萨伏伊在《异域》里采用了心象叙事,揭示了美国黑白混血儿的双重意识冲突和生存危机中的心理张力。据心象信息的加工深度,该小说所描写的心象可划分为遗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心象叙事与文本主题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视觉遗觉表... 萨伏伊在《异域》里采用了心象叙事,揭示了美国黑白混血儿的双重意识冲突和生存危机中的心理张力。据心象信息的加工深度,该小说所描写的心象可划分为遗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心象叙事与文本主题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视觉遗觉表象、听觉遗觉表象和地域遗觉表象都是种族主义社会环境里人们的病态心理反应;记忆表象是哲理与心性相结合的艺术典范。形象性记忆表象、概括性记忆表象和可操作性记忆表象所营造的意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无意识想象表象和有意识想象表象揭示了美国种族主义社会环境里的心理扭曲和人性之恶。萨伏伊笔下的心象叙事蕴涵着厚重的人文主义精神,抒发了黑人作家所领悟到的生命真谛,并将之融化于民族精神,寄内心情怀于各种心象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德·萨伏伊 《异域》 心象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津巴多人性观视阈下的性恶景观——评奥弗德的《白脸》 被引量:2
9
作者 庞好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2,共6页
奥弗德在《白脸》里描写了美国种族主义社会的深层意识和欲望冲动,探测同时代作家未曾触及的阴暗角落,揭示了种族歧视文化如何使黑人变成精神"奴隶"的主体性生产过程。该小说在创作手法上顺应了自我暴露和自我悲哀的城市自然... 奥弗德在《白脸》里描写了美国种族主义社会的深层意识和欲望冲动,探测同时代作家未曾触及的阴暗角落,揭示了种族歧视文化如何使黑人变成精神"奴隶"的主体性生产过程。该小说在创作手法上顺应了自我暴露和自我悲哀的城市自然主义文学传统,强化了性恶书写的色彩。从津巴多的人性观来看,奥弗德在这部小说里对人性善与人性恶的交织描写凸显了美国社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复杂种族形势和黑人社区的内在问题,展示了系统力量之下的人性之恶、情境力量之下的人性之恶和个体力量之下的人性之恶。奥弗德关于人性之恶的描写和主题阐释极大地提升了美国黑人城市自然主义作品的文学价值,其主题寓意与20世纪2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作品相比,的确前进了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鲁斯温·奥弗德 《白脸》 菲利普·津巴多 人性之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德《飞往加拿大》戏说语境的悖论与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好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里德在《飞往加拿大》中所采用的戏说手法是对历史史实和传统文本的一种颠覆、批判和否定,从而使封闭的史实趋向开放,将意义从单一封闭的话语中解放出来,蕴涵更显丰富;故事情节在悖论的反复迭起中更接近实际生活,更能揭示历史和事件的... 里德在《飞往加拿大》中所采用的戏说手法是对历史史实和传统文本的一种颠覆、批判和否定,从而使封闭的史实趋向开放,将意义从单一封闭的话语中解放出来,蕴涵更显丰富;故事情节在悖论的反复迭起中更接近实际生活,更能揭示历史和事件的本质。人生戏说中的语言幽默和情感快乐强化了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悖论,折射出人生哲理的深邃和作家洞察力的精妙。里德的戏说策略有助于揭示悖论、反思过去、修正谬误,驳斥黑人作品精神价值含量稀少的谬论,从而在艺术审美形态良性融合的基础上全面提升黑人作品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德 《飞往加拿大》 戏说 悖论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拯救自我:《五号屠场》在当下的启示
11
作者 庞好农 刘敏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2,共4页
库特·冯内古特的和平主义思想、虚无主义观念和宿命论信仰弥漫在《五号屠场》的各个层面。他通过对战争、人际交往、时间旅行和外星奇遇等场景的描写阐释了战争与正义、物质与爱情、外星人视阈与人类窘境等方面的关系,抨击了人类... 库特·冯内古特的和平主义思想、虚无主义观念和宿命论信仰弥漫在《五号屠场》的各个层面。他通过对战争、人际交往、时间旅行和外星奇遇等场景的描写阐释了战争与正义、物质与爱情、外星人视阈与人类窘境等方面的关系,抨击了人类的残忍、自私和贪婪,给我们以人生启迪,引导我们重新审视现代的社会和世界。如果人类世界一天没有停止重复《五号屠场》所提及到的悲剧,冯内古特的启示对人类世界的告诫和警示就一天不会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特·冯内古特 《五号屠场》 启示 反战 特拉尔法马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的异化与“人格”的归化:评L.L.嫏德《子夜追踪》的女性观
12
作者 庞好农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78,共5页
嫏德在《子夜追踪》里构建了女性主宰一切的玄异世界,彻底颠覆了女权主义的传统观念。她一方面渲染"女性"的异化描写,把男性边缘化、局外化和隐身化,把争取性别平等斗争中反对的东西作为女性的追求目标;另一方面,在弱化男性... 嫏德在《子夜追踪》里构建了女性主宰一切的玄异世界,彻底颠覆了女权主义的传统观念。她一方面渲染"女性"的异化描写,把男性边缘化、局外化和隐身化,把争取性别平等斗争中反对的东西作为女性的追求目标;另一方面,在弱化男性功能及其重要性的同时,使女性"人格"在追求狼性法则的过程中越来越归化入男性范畴。嫏德把女同性恋者双性化,使"女性"的异化和"人格"的归化之路在后现代小说领域里焕发出奇彩,同时也反映了当代女权主义者在争取女性人权斗争中的窘境和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嫏德 《子夜追踪》 女权主义 异化 归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虎》中的印度式幽默叙事
13
作者 庞好农 沈萍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印度小说家阿拉文德·阿迪加在《白虎》里把印度文化与文学幽默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印度式幽默叙事,从冷幽默、反讽幽默和达克效应幽默三个方面揭示印度社会的风土人情和道理伦理状况。阿迪加笔下的言辞反讽幽默、命运... 印度小说家阿拉文德·阿迪加在《白虎》里把印度文化与文学幽默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印度式幽默叙事,从冷幽默、反讽幽默和达克效应幽默三个方面揭示印度社会的风土人情和道理伦理状况。阿迪加笔下的言辞反讽幽默、命运反讽幽默和戏剧反讽幽默展现了反讽与幽默的内在关联,风趣地表达了印度社会的人性主题。此外,阿迪加从虚幻优越感、虚荣、高估自我和不可靠叙述等方面描写了达克效应的非理性所形成的印度式幽默叙事,呈现了印度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文德·阿迪加 《白虎》 印度式幽默 叙事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意识层之死水微澜:从《倘若比尔街能说话》看鲍德温的心理叙事策略
14
作者 庞好农 《外语与翻译》 2013年第2期48-55,共8页
在《倘若比尔街能说话》中,Baldwin采用心理叙事策略来探讨人的心理潜质和潜意识心理的生成或变化,使意识流、回忆和梦幻相互交织在一起,能动地展现人物心理的变化形态。Baldwin所揭示的黑人潜意识层里的死水微澜不仅折射了作家在美... 在《倘若比尔街能说话》中,Baldwin采用心理叙事策略来探讨人的心理潜质和潜意识心理的生成或变化,使意识流、回忆和梦幻相互交织在一起,能动地展现人物心理的变化形态。Baldwin所揭示的黑人潜意识层里的死水微澜不仅折射了作家在美国种族主义社会里的个人记忆与心灵体验,而且还反映了黑人种族在美国所遭受的社会阉割和生存危机。该小说中所蕴含的艺术真实性,不仅仅是提炼于现实的生存情境,更是人类本真的自然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MES BALDWIN 《假若比尔街能说话》 心理叙事 意识流 梦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叙述的后现代写实性——《摩拉瓦河畔之夜》的叙事特色
15
作者 庞好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5-93,112,F0003,共11页
彼得·汉德克在《摩拉瓦河畔之夜》里从文本建构、设问解惑和所指含混等方面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元叙述,展现了小说对后现代写实性的反传统性和创新性。小说文本建构的写实性主要表现在复调的仿真性、旅程的串联性和画外音的补充性,揭... 彼得·汉德克在《摩拉瓦河畔之夜》里从文本建构、设问解惑和所指含混等方面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元叙述,展现了小说对后现代写实性的反传统性和创新性。小说文本建构的写实性主要表现在复调的仿真性、旅程的串联性和画外音的补充性,揭示了人在大千世界中隐身于世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汉德克采用了自问自答、自否式设问和自问无答的叙事方式建构小说里设问策略与写实求真的内在关联。他的含混叙事策略还从地方所指含混、人物所指含混和物体所指含混等方面来体现小说情节发展的张力,凸显元小说的叙事特征,展现含混手法中朦胧性和不确定性的艺术魅力,使文本叙事摆脱了传统写实的桎梏,获得了后现代性的叙事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汉德克 《摩拉瓦河畔之夜》 元叙述 后现代 写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去》探析哈米德笔下的难民心路历程 被引量:2
16
作者 庞好农 刘敏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91,共5页
哈米德在《西去》里从战争、逃亡和虚无等方面描写了难民问题给平民造成的严重精神创伤,揭示战争造成的社会危机对个人命运的颠覆。经济恐慌、场景恐慌和生存恐慌是战争恐惧的外在表现形式,展现了战争给城市经济、公共设施和生存环境带... 哈米德在《西去》里从战争、逃亡和虚无等方面描写了难民问题给平民造成的严重精神创伤,揭示战争造成的社会危机对个人命运的颠覆。经济恐慌、场景恐慌和生存恐慌是战争恐惧的外在表现形式,展现了战争给城市经济、公共设施和生存环境带来的巨大灾害,揭露了交战双方践踏人权、草菅人命的暴行。哈米德笔下的"魔幻之门"不是平民逃离战乱的福音之门,而是一种"诗化的逃离"。个人情感、国家归属感和宗教信仰等方面虚无感的形成表明战乱和恶劣生存环境会扭曲人性和毁灭社会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津·哈米德 《西去》 战争恐惧 难民危机 人生虚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被掩埋的巨人》探析石黑一雄笔下的悬念“景观” 被引量:2
17
作者 庞好农 刘敏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89,112,共6页
石黑一雄在《被掩埋的巨人》里从整体式悬念、顶针式悬念和切入式悬念等角度展现了事件悬念与小说情节的内在关联,从倒装式悬念、分解式悬念和情景反讽式悬念创新性地展现了人物的身份,使读者对小说人物的认知从迷惘到清晰,从局部到整体... 石黑一雄在《被掩埋的巨人》里从整体式悬念、顶针式悬念和切入式悬念等角度展现了事件悬念与小说情节的内在关联,从倒装式悬念、分解式悬念和情景反讽式悬念创新性地展现了人物的身份,使读者对小说人物的认知从迷惘到清晰,从局部到整体,从宏观到微观。其误会式悬念、映衬式悬念和豹尾式悬念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多维性和趣味性,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在一定社会语境里的情绪、心态和思维演绎。作者的一系列悬念极大地增添了该小说的艺术魅力,使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凸显了文不尽、谜不解的叙述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被掩埋的巨人》 事件悬念 身份悬念 人际关系悬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下铁道》探析怀特黑德笔下恶的内核与演绎 被引量:5
18
作者 庞好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0-145,共6页
《地下铁道》是科尔森·怀特黑德拨正错误历史的一次文学尝试,揭露了美国建立伊始便存在的恶和美国文明的创伤。这部小说从法律地位、道德伦理和生存权等方面描写美国南方黑人的生存窘境,揭示了种族极权主义在南方奴隶制社会里的根... 《地下铁道》是科尔森·怀特黑德拨正错误历史的一次文学尝试,揭露了美国建立伊始便存在的恶和美国文明的创伤。这部小说从法律地位、道德伦理和生存权等方面描写美国南方黑人的生存窘境,揭示了种族极权主义在南方奴隶制社会里的根本恶及其表现形式。怀特黑德展现了人在特定环境、盲从心理和私欲的作用下所犯的平庸之恶,认为施恶者也难逃个人应负的道德责任和历史责任。他还通过善恶交织现象的描写,再现了美国种族极权主义社会环境里恶的各种表现形式,凸显了人性的复杂性,抨击了奴隶制对人性的扭曲和对人类文明的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森·怀特黑德 《地下铁道》 根本恶 平庸之恶 善恶交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箭》探析阿契贝笔下的伊博式幽默叙事 被引量:1
19
作者 庞好农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神箭》采用伊博式幽默叙事,从反讽幽默、热幽默和冷幽默等角度展现了伊博人在英国殖民统治尼日利亚时期的艰难岁月,揭露了英国殖民者无视伊博人尊严、践踏伊博人人权的暴行。阿契贝创造性地使用了言辞反讽幽默、命运反讽幽默和戏剧反... 《神箭》采用伊博式幽默叙事,从反讽幽默、热幽默和冷幽默等角度展现了伊博人在英国殖民统治尼日利亚时期的艰难岁月,揭露了英国殖民者无视伊博人尊严、践踏伊博人人权的暴行。阿契贝创造性地使用了言辞反讽幽默、命运反讽幽默和戏剧反讽幽默,凸显了伊博人的思维特色和性格特征。此外,他通过政治幼稚类热幽默、文化冲突类热幽默、假借神意类热幽默和伊博习俗类热幽默,揭示了伊博人的社会习俗和白人殖民者对伊博文明的侵蚀和破坏。他还通过在内斗俱损、坏人得势和自欺欺人方面的伊博式冷幽默揭示伊博人所经历的殖民危机和生存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努阿·阿契贝 《神箭》 伊博式幽默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叙事进程理论视阈下《弗兰肯斯坦》的叙事特色 被引量:1
20
作者 庞好农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1-107,共7页
申丹教授提出的双重叙事进程理论为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提供了新的阐释和解读视角。本文将悬念、戏剧反讽和误会等叙事策略作为切入点,探究《弗兰肯斯坦》的双重叙事进程特色。雪莱首先在显性叙事进程中设置了关于弗兰... 申丹教授提出的双重叙事进程理论为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提供了新的阐释和解读视角。本文将悬念、戏剧反讽和误会等叙事策略作为切入点,探究《弗兰肯斯坦》的双重叙事进程特色。雪莱首先在显性叙事进程中设置了关于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人品悬念,然后在隐性叙事进程中揭示谜底。此外,她还从戏剧反讽的角度展现了显性叙事进程和隐性叙事进程中“怪物”这一科研成果的失败与成功,揭示了废品不“废”的科幻奇迹。该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建构中以误会性描写为显性叙事进程,同时还用叙事暗流的方式揭露真相,修正或颠覆显性叙事进程中的不实描写,揭示“以貌取人”和“以地位取人”等歧视性思维方式的非理性和荒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 双重叙事进程 叙事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