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场转型、教育分流与中国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1977-2008)兼论重点中学制度是否应该为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买单 被引量:39
1
作者 庞圣民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5-174,共20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间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愈演愈烈。本文使用CGSS 2008数据,基于梅尔模型,首先从总体上分析了城乡教育不平等的演进过程,结果发现,城乡间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主要肇始于小学升初中和初中升高中两个阶段,而由后者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间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愈演愈烈。本文使用CGSS 2008数据,基于梅尔模型,首先从总体上分析了城乡教育不平等的演进过程,结果发现,城乡间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主要肇始于小学升初中和初中升高中两个阶段,而由后者产生的不平等尤为严重。继而,本文对中学阶段升学过程展开专门分析,发现在"课外补习班市场"发育过程中,受益最大的是就读于非重点初中的城镇子弟,正是这类高中候选人与同样就读于非重点初中的农村子弟在市场转型后升学机会差距的迅速扩大,导致在后续高中升大学阶段,虽然高等教育规模一再扩张,城乡居民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却愈演愈烈。本文还发现,就读于重点中学的城乡子弟间升学机会的不平等并未在市场化后显著增大,因而,本文认为,重点中学制度不应为近年来日益加剧的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中学 市场转型 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收入不平等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8CGSS多分类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永梅 庞圣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59-63,共5页
收入不平等会损伤人们生产积极性,降低经济效率,加剧社会矛盾。文章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简称CGSS)数据,采用多分类分析方法(multipl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简称MCA),对城市样本、农村样本、东... 收入不平等会损伤人们生产积极性,降低经济效率,加剧社会矛盾。文章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简称CGSS)数据,采用多分类分析方法(multipl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简称MCA),对城市样本、农村样本、东部样本、中部样本和西部样本的收入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收入不平等主要存在于城乡内部而非城乡之间,造成城乡内部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区域、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同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收入的影响同时要受到区域变量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区域 户籍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与社会世界的二重性
3
作者 耿松松 庞圣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11,共4页
从孔德创立社会学以来,围绕社会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社会学家一直争论不休。因为它关系到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是社会学发展绕不开的问题。而导致前人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对社会与社会世界没有做出明确的区分,往往以社... 从孔德创立社会学以来,围绕社会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社会学家一直争论不休。因为它关系到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是社会学发展绕不开的问题。而导致前人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对社会与社会世界没有做出明确的区分,往往以社会事实、社会结构或制度等代替,混淆了社会的实质。本文在批判性地总结前人基础上提出社会的本质在于社会世界,社会世界是多重实在,日常生活世界是社会世界的预设前提,它从一开始就是主体间性的世界,社会世界的本质是主体间性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社会世界 社会世界的二重性 主体间性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流动与居留意愿:基于江苏省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庞圣民 吕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10,共8页
使用江苏省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应用多元logit模型和二元logit模型,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的家庭流动特征对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流动是影响人们是否选择在该地继续居留的重要因素,这一变量的影响远大于流动人口的受... 使用江苏省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应用多元logit模型和二元logit模型,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的家庭流动特征对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流动是影响人们是否选择在该地继续居留的重要因素,这一变量的影响远大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流动空间、职业类型和雇佣类型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家庭流动对流动人口是否选择在本地继续居留、居留5~9年、居留10年及以上还是定居的广泛影响上,还表现在这一变量对流动人口居留决策的影响强度上。另外,本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在居留意愿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选择是否定居而非居留年限上。因此,对居留意愿的研究有必要从对流动人口是否打算在本地继续居留或居留多久的考察,转向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流动 居留意愿 定居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双一流”建设政策工具的特征及其与政策目的的契合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庞圣民 李卉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32,共7页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国务院适时推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方案》”)。但要实现政策文本向政策预期目标高效转化,需要科学、合理的政策工具组合结构。本文基于政策工具理论的视角,运用...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国务院适时推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方案》”)。但要实现政策文本向政策预期目标高效转化,需要科学、合理的政策工具组合结构。本文基于政策工具理论的视角,运用文本内容分析和文本计量分析的方法,从政策工具和“双一流”建设要素这两个角度对《方案》所采取的政策工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政策工具较为全面与多样,但政策工具组合结构不尽合理,且从建设要素来看,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未来,政策目标应成为制定“双一流”建设政策时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应根据政策工具的属性与功能,进一步完善政策工具结构,注重政策工具的系统性、互补性与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双一流”政策工具 建设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