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性外斜视中眼外肌分子表达与病理组织形态变化的研究
1
作者 周小瑞 王志斌 底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斜视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眼外肌肌力失衡,视轴偏斜的一种眼科常见疾病。共同性外斜视是斜视的主要类型,疾病的形成被认为与遗传、眼调节功能异常、双眼解剖异常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以使双眼视轴保持平行,促进立体视功... 斜视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眼外肌肌力失衡,视轴偏斜的一种眼科常见疾病。共同性外斜视是斜视的主要类型,疾病的形成被认为与遗传、眼调节功能异常、双眼解剖异常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以使双眼视轴保持平行,促进立体视功能的恢复与建立。目前共同性外斜视的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病因学研究。文章对近年来共同性外斜视眼外肌中异常分子表达和病理学形态变化的研究情况做一总结,从分子及病理层面对共同性外斜视形成的病因进行分析,以期为疾病预防与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文章围绕电镜下病理组织学变化,重链蛋白、卫星细胞、钙黏蛋白、生长因子等对眼外肌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外斜视 眼外肌病理 肌源性因素 蛋白表达 视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晶 郑坤 +1 位作者 底煜 赵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306-1306,共1页
0引言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眼底病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将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肘正中静脉,利用装有特殊的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真实记录下眼底循环的动态过程,以及荧光素在组织中扩散的形态和... 0引言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眼底病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将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肘正中静脉,利用装有特殊的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真实记录下眼底循环的动态过程,以及荧光素在组织中扩散的形态和部位.为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患者对FFA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有效的护理指导能减少检查的不良影响,保证FFA检查的成功,现将护理指导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护理指导 不良反应 眼底病检查 紧张恐惧心理 荧光素钠 肘正中静脉 眼底照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在弱视患者眼底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媛 王雪 +2 位作者 王月 王月霞 底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86-2089,共4页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部疾病,如未进行及时的矫正与治疗,将对儿童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或丧失。弱视的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集中于中枢学说与外周学说,既往传统观念认为弱视患者眼底无...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部疾病,如未进行及时的矫正与治疗,将对儿童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或丧失。弱视的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集中于中枢学说与外周学说,既往传统观念认为弱视患者眼底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迅速发展,作为一种便捷、直观的眼科检查手段,其安全无创、非接触性及快速清晰的优点,使OC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弱视患者的视网膜检查,弱视患者眼底结构存在的异常解剖学结构也逐渐被发现,为弱视的外周学说发病机制提供一定佐证和依据,对弱视的检查、治疗评估和预后也起到一定作用,本文对OCT技术对弱视患者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及血管密度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视网膜厚度 脉络膜厚度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底煜 陆岩 +3 位作者 王爱媛 杨飏 杨宏伟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172-1175,共4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尤其是伴有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毛细血管发育异常化的双侧性眼病,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和增生性视网膜病变,重者可以引起视网膜脱离而导致永久性失明。近年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尤其是伴有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毛细血管发育异常化的双侧性眼病,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和增生性视网膜病变,重者可以引起视网膜脱离而导致永久性失明。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进步,早产儿成活率逐渐增加,相应ROP发生率也呈增加趋势。由于其后果严重,对患儿及其家庭造成巨大伤害,ROP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ROP的确切病因仍未明确,真正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亦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从ROP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三方面对其新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0nm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 被引量:7
5
作者 底煜 归东海 +3 位作者 聂庆珠 盖春柳 杨宏伟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15-516,共2页
目的:探讨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3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后随访3mo,分析术后眼压、疼痛感、视力、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期间全部患者眼痛症状均缓解... 目的:探讨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3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后随访3mo,分析术后眼压、疼痛感、视力、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期间全部患者眼痛症状均缓解。术前平均眼压为50.42±2.50mmHg,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15.95±4.19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光凝术后2眼(6.7%)视力提高,24眼(80.0%)视力无变化,4眼(13.3%)视力下降。术后前房渗出12眼(40.0%),前房积血3眼(10.0%),玻璃体积血1眼(3.3%),药物治疗后消失。结论: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能显著降低眼压,减少患者痛苦,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0nm激光 睫状体光凝 难治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视网膜电图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底煜 周雅丽 +2 位作者 赵芳 郑坤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1347-1349,共3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global electroretinogram,ERG)、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及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 目的: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global electroretinogram,ERG)、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及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RP患者组15例30眼和正常对照组15例30眼进行全视野ERG,mfERG与OCT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P患者组全视野ERG显示b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且b波振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mfERG各环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3~5环的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RP患者组OCT显示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G可有效评价RP患者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的功能,RP患者OCT断层扫描像与其已知的视网膜病变特点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全视野视网膜电图 多焦视网膜电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微型引流器植入联合深层巩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被引量:5
7
作者 底煜 聂庆珠 +1 位作者 高殿文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探讨Ex-press微型引流器植入联合深层巩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01/11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4例30眼,施行Ex-press微型引流器(P-50)植入联合深层巩膜切除术。术后随访12mo,分析术前及术后疼痛感、眼压、视... 目的:探讨Ex-press微型引流器植入联合深层巩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01/11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4例30眼,施行Ex-press微型引流器(P-50)植入联合深层巩膜切除术。术后随访12mo,分析术前及术后疼痛感、眼压、视力、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眼痛症状均缓解。术前平均眼压为51.15±2.60mmHg,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15.11±2.51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有提高者8眼,无显著改变者22眼。术后前房出血2眼(7%),1wk后出血吸收。结论:Ex-press微型引流器植入联合深层巩膜切除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降低眼压,减少患者痛苦,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微型引流器植入术 深层巩膜切除 难治性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眼内炎 被引量:3
8
作者 底煜 张轶欧 +3 位作者 杨飏 杨宏伟 陆岩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783-1784,共2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眼内炎患者30例30眼,观察其玻璃体细菌、真菌培养结果,经玻璃体切除后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观察其眼部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及眼部并发症。结果:其中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眼内炎患者30例30眼,观察其玻璃体细菌、真菌培养结果,经玻璃体切除后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观察其眼部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及眼部并发症。结果:其中29眼(97%)控制了炎症,无视网膜脱离等眼底并发症,保留了眼球。1眼(3%)术后发展为全眼球炎而行眼球摘除。19眼(63%)视力比术前提高,7眼(23%)视力无变化,4眼(13%)视力比术前下降。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能够有效治疗眼内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玻璃体切除 万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视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底煜 归东梅 +1 位作者 杨宏伟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336-338,共3页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0例60眼CSC患者,随机分成激光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每组各30例30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与mfER...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0例60眼CSC患者,随机分成激光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每组各30例30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与mfERG的变化,随访6mo。结果:激光治疗组无1例复发,1mo后视力治疗有效率92.35%。药物治疗组1mo后视力治疗有效率49.58%,复发率13.33%。激光治疗组mfERG显示2~4环的反应密度均高于药物治疗组,N1波潜伏期在4环、P1波潜伏期在3~5环与药物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SC早期应用激光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视功能,阻止病情恶化,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7和VEGF在缺氧时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底煜 陈晓隆 王爱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CC族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7,CCR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缺氧状态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endothelial cell,RE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 目的:探讨CC族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7,CCR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缺氧状态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endothelial cell,RE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分别在常氧和低氧环境中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对照组和治疗组。低氧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LF2000)介导转染空载体质粒和CCR7siRNA表达质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三组RF/6A内CCR7、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低氧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比较及治疗组较正常对照组和低氧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均为P<0.05);低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F/6A内CCR7、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tCCR7蛋白=3.38,tVEGF蛋白=4.75,tCCR7 mRNA=4.27,t VEGFmRN A=5.34,均为P<0.05),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蛋白=0.71,rmRNA=0.83,均为P<0.05)。治疗组CCR7和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低氧对照组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缺氧时REC中CCR7可上调VEGF的表达,CCR7-VEGF信号途径在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具有潜在功能,CCR7siRNA有望成为防治RNV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族趋化因子受体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新生血管 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N1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底煜 张轶欧 +1 位作者 杨飏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131-2134,共4页
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CN1/Cyr61)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特异性抑制CCN1对RN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取C57BL/6J小鼠2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氧组、高氧对照组和CCN1... 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CN1/Cyr61)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特异性抑制CCN1对RN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取C57BL/6J小鼠2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氧组、高氧对照组和CCN1治疗组,每组各50只。高氧对照组和CCN1治疗组分别玻璃体腔内注射空载体质粒和CCN1siRNA表达质粒。ADP酶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CCN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视网膜可见大片无灌注区和大量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25.25±1.26个;23.12±1.16个),CCN1治疗组较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的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8.47±1.15个)明显减少。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较对照组相比,CCN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CCN1治疗组较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显著减弱,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CN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RNV形成密切相关,特异性抑制CCN1能有效抑制RNV的形成,为预防和治疗ROP提供新的思路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RNA干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CYSTEINE-RICH 6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和PEDF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底煜 陆岩 +2 位作者 杨飏 郑坤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80只健康C57BL/6J小鼠进行分组,取对照组(40只)和...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80只健康C57BL/6J小鼠进行分组,取对照组(40只)和高氧组(40只)小鼠眼球作ADP酶视网膜铺片、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计算视网膜新生血管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及检测MMP-2、PEDF蛋白的表达。结果高氧组视网膜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为(32.45±1.34)个,与对照组(1.27±0.20)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45,P<0.05)。高氧组与对照组相比,MMP-2蛋白在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中高表达(P<0.05);PEDF蛋白在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感光细胞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低表达(P<0.05)。两者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85,P<0.05)。结论 MMP-2和PEDF共同维持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r61和VEGF在高氧诱导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底煜 张轶欧 +1 位作者 王爱媛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7,21,共4页
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61,Cyr6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高氧诱导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RNV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61,Cyr6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高氧诱导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RNV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取C57BL/6J小鼠100只,随机分为高氧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RT-PCR法分别检测视网膜Cyr61、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高氧组Cyr61、VEGF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高氧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网膜Cyr61、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tCyr61蛋白=5.35、tVEGF蛋白=6.56、tCyr61 mRNA=4.67、tVEGF mRNA=7.15,均为P<0.05),且Cyr61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蛋白=0.83、rmRNA=0.95,均为P<0.05)。结论 Cyr61-VEGF信号途径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具有潜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剂LY294002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底煜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的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的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形成的影响。方法取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均制备OIR模型。小鼠出氧箱前1 d即鼠龄11 d时实验组玻璃体内注射0.5μL的LY294002,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等体积的PBS。病理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p AKT、VEGF蛋白及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12.53±1.71)个,较对照组(25.31±1.42)个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小鼠p AKT、VEGF的蛋白表达呈弱阳性,阳性细胞的吸光度值(9.12±1.35、13.91±1.49)均较对照组(15.11±2.17、19.72±2.61)明显下降(均为P<0.05);实验组小鼠AKT、VEGF m RNA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 LY294002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可有效抑制小鼠OIR的RNV形成,LY294002有望成为防治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294002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topril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底煜 杨飏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captopril对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7d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和治疗组(30只),置于体积分数75%高氧环境下饲养5d后回到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出氧箱后治疗组每天1次玻璃体腔注射captopril(2.7mL.kg-1),... 目的探讨captopril对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7d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和治疗组(30只),置于体积分数75%高氧环境下饲养5d后回到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出氧箱后治疗组每天1次玻璃体腔注射captopril(2.7mL.kg-1),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液(2.7mL.kg-1),连续5d。2组小鼠均于17d时处死并摘除眼球,采用视网膜铺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计数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并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血管分布规则、分支良好、新生血管密度减少,且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治疗组为(5.39±1.32)个,对照组为(30.43±0.55)个,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染色较对照组减弱。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入captopril能够有效抑制高氧诱导下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captopril有望成为防治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CAPTOPRIL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topril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英文)
16
作者 底煜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探讨Captopril对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7d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和治疗组(30只),置于体积分数750±50mL/L高氧环境下饲养5d后回到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出氧箱后治疗组每天1次玻璃体腔内注射2.7mL/kg... 目的:探讨Captopril对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7d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和治疗组(30只),置于体积分数750±50mL/L高氧环境下饲养5d后回到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出氧箱后治疗组每天1次玻璃体腔内注射2.7mL/kg Captopril,对照组注射9g/L的氯化钠注射液2.7mL/kg,连续5d。两组小鼠均于17d处死并摘除眼球,采用ADP酶视网膜铺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计数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及检测MMP-2、PEDF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血管分布规则、分支良好、新生血管密度减少,且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MMP-2染色较对照组减弱,PEDF染色较对照组增强。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2.7mL/kg Captopril能够有效抑制高氧诱导下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Captopril有望成为防治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CAPTOPRIL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雅丽 底煜 +2 位作者 杨宏伟 杨飏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784-785,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新手术方法,寻求防止初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初发性翼状胬肉15例15眼,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彻底切除翼状胬肉组织,同时从上方取半圆形球结膜行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后随访3~1...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新手术方法,寻求防止初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初发性翼状胬肉15例15眼,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彻底切除翼状胬肉组织,同时从上方取半圆形球结膜行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后随访3~12mo。结果:患者15例15眼均治愈,未见胬肉复发。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结论: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手术,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显微镜 结膜瓣移植 角膜缘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切口推注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岩 底煜 +2 位作者 陈晓隆 刘鹤南 杨宏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推注式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52例52眼,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3.2mm的透明角膜小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折叠人...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推注式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52例52眼,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3.2mm的透明角膜小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并缝合固定于睫状沟,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其中1.0以上8眼,0.6~0.8为18眼,0.4~0.6为16眼,0.4以下10眼。术后1wk;1,3mo视力在0.5以上者分别为33眼(63%)、39眼(75%)、41眼(79%)。术前及术后1wk;1,3mo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86±1.65D,2.09±1.28D,1.92±1.34D和1.77±1.16D,术后各时期与术前的角膜散光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小切口推注式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为治疗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囊支持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安全可靠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巩膜缝线固定术 推注 系统 透明角膜切口 角膜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内异物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雅丽 底煜 +2 位作者 陈晓隆 陈明 聂庆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195-1196,共2页
目的:总结眶内非金属异物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2011年眶内异物患者资料16例,总结临床表现、影像学征象、治疗与随访结果。结果:患者16例中13例接受眶内异物取除术,11例一次手术取出异物及周围腐烂... 目的:总结眶内非金属异物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2011年眶内异物患者资料16例,总结临床表现、影像学征象、治疗与随访结果。结果:患者16例中13例接受眶内异物取除术,11例一次手术取出异物及周围腐烂组织(其中2例眶-颅异物与神经外科合作完成)。术后6mo随访,伤口愈合良好,症状改善,未见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眶内异物病情复杂,处置不当易致诸多并发症。CT为首选检查方法。正确认识病史及临床表现,运用恰当的手术技巧,彻底清除异物,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眶内异物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晓隆 李娟 +1 位作者 底煜 刘鹤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9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治疗组。高糖组和治疗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模型。成模后治疗组给缬沙坦按每天24mg...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9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治疗组。高糖组和治疗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模型。成模后治疗组给缬沙坦按每天24mg.kg-1灌胃,另外两组灌等体积蒸馏水。分别于干预后2周、4周、6周采用ADP酶视网膜铺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及检测视网膜ET-1的表达。结果高糖组6周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周边血管走形迂曲。治疗组6周大鼠视网膜血管走形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组大鼠视网膜ET-1表达在4周、6周时(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60.19±12.95、114.21±22.71)较同期对照组增高,但显著低于同期高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能够降低糖尿病视网膜ET-1的表达,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起延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 缬沙坦 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