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应月强 史良会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临床实践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中TGF-αTGF-β_1TGF-βRⅠ和TGF-βRⅡ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应月强 周洸 +3 位作者 吴佩 芮景 夏祥厚 陈宜亭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86-88,161,共4页
目的 研究TGF α、TGF β1、TGF βRⅠ和TGF βR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5 6例大肠癌中TGF α、TGF β1、TGF βRⅠ和TGF βRⅡ表达的情况。结果 TGF α和TGF β1在... 目的 研究TGF α、TGF β1、TGF βRⅠ和TGF βR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5 6例大肠癌中TGF α、TGF β1、TGF βRⅠ和TGF βRⅡ表达的情况。结果 TGF α和TGF β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积分高于CDM (cancer distantmucosa ,CDM ) ,P <0 .0 5 ;而TGF βRⅠ和TGF βRⅡ ,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积分低于CAM (cancer adjacentmucosa ,CAM )P <0 .0 5。结论 大肠癌中TGF α、TGF β1、TGF βRⅠ和TGF βRⅡ表达积分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Dukse’分期有关 ,而与肿瘤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对肝脏损害(附42例肝活检分析)
3
作者 应月强 陈世范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7-27,26,共2页
我院1985~1989年,行胆道手术中发现肝脏质地变硬,表面粗糙等异常情况,而做了42例肝活检,经病理证实均有明显损害,为了明瞭胆系感染对肝脏影响,而对本组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9人,女性23人;最大81岁,最小10岁,平... 我院1985~1989年,行胆道手术中发现肝脏质地变硬,表面粗糙等异常情况,而做了42例肝活检,经病理证实均有明显损害,为了明瞭胆系感染对肝脏影响,而对本组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9人,女性23人;最大81岁,最小10岁,平均年龄50.2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1个月,平均病程4.5年。近一年反复发作最多8次以上,最少1次,平均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胆结石 慢性 肝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绷带重叠填压处理骶前静脉丛大出血
4
作者 应月强 陈世范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6-47,共2页
直肠癌根治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骶前静脉丛大出血;本院近年来有3例直肠癌术中并发骶前静脉丛大出血休克。采用明胶海绵、凡士林、纱布和重叠绷带压迫止血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例1 女性,50岁;于1989年11月7日,施行... 直肠癌根治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骶前静脉丛大出血;本院近年来有3例直肠癌术中并发骶前静脉丛大出血休克。采用明胶海绵、凡士林、纱布和重叠绷带压迫止血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例1 女性,50岁;于1989年11月7日,施行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式),手术时因过多的钝性分离骶前筋膜致该筋膜下示血,经缝扎止血,明胶海绵止血和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均失败,明胶海绵与出血创面不粘连,病人血压下降8/3kpa,为了加压止血,在明胶海绵上复压凡士林纱布,外加消毒宽绷带对折后,做成连续方块样,用长钳由会阴部,向上填塞紧压在凡士林纱布上,并在腹部手术组直视指导下,将对折重叠方块纱布依次填好,不留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静脉丛出血 绷带填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与大肠癌
5
作者 应月强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 生物学特性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孔长线结扎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荣胜 唐亮 +3 位作者 杨明 魏金龙 周威 应月强 《肝胆外科杂志》 2015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总结采用三孔长线结扎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4年4月~2015年8月对69例胆囊炎患者采用三孔长线结扎法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LC,体内无钛夹残留,... 目的总结采用三孔长线结扎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4年4月~2015年8月对69例胆囊炎患者采用三孔长线结扎法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LC,体内无钛夹残留,有3例改为四孔法(4.3%),有1例分离胆囊动脉时撕裂肝总管,予缝合。所有患者均无继发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结论三孔长线结扎法行LC是安全、有效的,避免了体内钛夹残留,可供有经验医师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三孔 长线结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腹部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荣胜 唐亮 +3 位作者 周威 魏金龙 杨明 应月强 《肝胆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腹部多脏器联合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5年8月~2015年12月对69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腹部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腹腔镜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在腹部联合手术中应用是安全...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腹部多脏器联合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5年8月~2015年12月对69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腹部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腹腔镜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在腹部联合手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联合手术 腹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邬义德 应月强 糜叶俊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选用细胞角蛋白CK19、细胞角蛋白CK20及CD44v6检测43例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的胃癌周围转移淋巴结453枚。结果 43例胃癌患者中16例有淋巴结微转移(37....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选用细胞角蛋白CK19、细胞角蛋白CK20及CD44v6检测43例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的胃癌周围转移淋巴结453枚。结果 43例胃癌患者中16例有淋巴结微转移(37.2%)。微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且PT3、PT4患者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PT1、PT2患者。低分化程度癌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癌(P<0.05)。微转移检测使28.1%的胃癌重新分期。结论 对常规检查淋巴结为阴性胃癌的微转移检测有助于临床准确分期、指导临床治疗及对预后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微转移 CKL9 CK20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肠内营养治疗胃瘫的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翟方毅 周洸 应月强 《安徽医学》 2000年第3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胃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胃瘫 肠内营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脑室出血外科治疗体会
10
作者 应月强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03-204,共2页
关键词 脑室出血 继发性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镜辅助-纽扣内置肠腔堵压治疗大肠吻合口瘘两例(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亮 陈征 +5 位作者 黄志刚 刘有理 王义文 彭胜建 李志州 应月强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大肠吻合口瘘的新方法。方法:总结本院2009年3月-2010年4月在肠镜辅助下经肛门纽扣内置肠腔,通过原引流管内丝线牵引纽扣使其直接内堵压大肠瘘口处,治疗两例大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结果:随访3-10个月,两例病人大...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大肠吻合口瘘的新方法。方法:总结本院2009年3月-2010年4月在肠镜辅助下经肛门纽扣内置肠腔,通过原引流管内丝线牵引纽扣使其直接内堵压大肠瘘口处,治疗两例大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结果:随访3-10个月,两例病人大便、饮食均正常,原引流口疤痕形成且无压痛。结论:肠镜辅助下纽扣内堵治疗大肠吻合口瘘是一种微创有效且安全可靠的方法,治疗时间短、恢复快,特别适合于中老年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吻合口瘘 肠镜辅助 纽扣内置腔内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生态免疫营养联合生大黄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金龙 唐亮 +2 位作者 周威 杨明 应月强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肠内生态免疫营养与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 目的探讨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肠内生态免疫营养与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患者入院2天内放置液囊空肠营养管至空肠,早期鼻饲生大黄与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剂。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肠道功能恢复较早,且并发症、感染率、住院时间和费用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对SAP患者早期予以鼻饲生大黄与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剂,是安全实用有效的,能有效促进SAP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生态免疫营养 生大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V段胆囊穿刺外引流在特殊人群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志州 唐亮 应月强 《肝胆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选择经皮、经肝V段胆囊穿刺外引流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53例特殊人群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其中应用经皮、经肝V段胆囊穿刺外引流治疗后择期手术22例;未经穿刺引流急诊手术的31例,比...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选择经皮、经肝V段胆囊穿刺外引流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53例特殊人群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其中应用经皮、经肝V段胆囊穿刺外引流治疗后择期手术22例;未经穿刺引流急诊手术的31例,比较2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病人术前临床资料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并发症情况。结果经皮、经肝V段胆囊穿刺外引流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顺利成功置管,患者的腹痛、寒战发热等症状迅速缓解,术后1~3天白细胞均恢复正常。全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出血、胆漏、引流管滑脱等),均择期于1至3月内行胆囊切除术而治愈,无死亡病例。急诊手术治疗组术中出血量50 ml^600 ml,术中行胆囊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1例并发感染性休克、呼吸功能衰竭转ICU后治愈;胆瘘2例,其中1例经引流后自愈,1例再次手术后治愈(术中证实为右肝管损伤);术后并发切口感染4例,经长时间换药后乙级愈合。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经肝V段胆囊穿刺外引流可简单、有效、迅速的达到减压和引流的目的,减少了胆囊坏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让这些特殊患者度过急性期,减少急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人群急性胆囊炎 经皮经肝V段胆囊穿刺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开腹手术后切口裂开处理的再认识(附11例报告)
14
作者 唐亮 李志州 +3 位作者 夏勇 杨明 方锡才 应月强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开腹手术后,腹腔高压切口裂开,腹腔开放膨出肠管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碘伏纱条沿腹壁切口插入腹腔,围成一个形似栅栏圈包装肠管,在肠管与腹壁之间构成一个屏障,于左右结肠旁沟碘伏纱条外放置一根多孔引流管接负... 目的:探讨老年人开腹手术后,腹腔高压切口裂开,腹腔开放膨出肠管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碘伏纱条沿腹壁切口插入腹腔,围成一个形似栅栏圈包装肠管,在肠管与腹壁之间构成一个屏障,于左右结肠旁沟碘伏纱条外放置一根多孔引流管接负压引流;栅栏圈上方置碘伏纱布,开放切口棉垫包裹覆盖,最外层用手术贴膜封闭,多头腹带固定。结果:11例患者均未出现肠瘘,7~9d行确定性关腹,病人痊愈出院。随访1~4年,饮食正常、大便通畅,无切口疝。结论:老年人开腹手术后,切口裂开多伴有腹腔高压。采用损伤控制技术开放腹腔,可有效缓解腹腔高压;碘伏纱条围成的栅栏圈,有良好的虹吸引流和消炎杀菌作用,辅以负压引流有助于确定性关腹,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取材方便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高压切口裂开 腹腔开放肠管包装 负压引流 确定性关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理念下肝段(叶)切除体会
15
作者 唐亮 余亮 +3 位作者 彭胜建 李志州 陈征 应月强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理念指导下,解剖性肝段(叶)切除的意义。方法:采用不阻断肝门血管,在微创理念指导下,按照肝段(叶)解剖,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的12例肝脏肿瘤者,施行了肝段(叶)切除术。结果:12例病人术中出血100~500ml,平均(300&... 目的:探讨微创理念指导下,解剖性肝段(叶)切除的意义。方法:采用不阻断肝门血管,在微创理念指导下,按照肝段(叶)解剖,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的12例肝脏肿瘤者,施行了肝段(叶)切除术。结果:12例病人术中出血100~500ml,平均(300±92)ml。切肝时间30~100min,平均(55±17)min。未出现大出血,术后未发生再出血、胆漏、脓肿病例,术后肝功能5~7d基本恢复正常,平均住院时间为15d。结论:微创理念指导下,沿肝段(叶)解剖切除肿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肝段切除 肝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