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小浪底水库1#滑坡体变形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应敬浩 陈东亮 +1 位作者 阴国胜 李松海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2-54,共3页
1# 滑坡体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近坝库段规模最大的滑坡 ,其稳定问题对于小浪底工程的正常运行关系重大 .根据勘探资料 ,对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 ,并用计算程序对其稳定性做了评价 。
关键词 黄河 小浪底水库 滑坡 变形特征 稳定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坝址区岸坡变形体中反迭瓦构造的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应敬浩 符新阁 +1 位作者 王贵军 孙万里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16-118,共3页
在小浪底坝址区岸坡变形体中,普遍存在着反迭瓦倾倒变形现象,其发育情况常随岸坡变形性质的不同而异.通过对反迭瓦构造变形机理的分析,总结其变形规律,以期正确认识岸坡变形的成因及特点,为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反迭瓦 滑坡 倾倒变形体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东明段大堤纵向裂缝防治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沈细中 应敬浩 孟献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针对黄河东明段标准化堤防一期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多处纵向裂缝,通过开展试验,采用非饱和渗流、非饱和流固耦合、湿化变形、有限元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堤防裂缝的成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研究表明:①本研究采用的... 针对黄河东明段标准化堤防一期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多处纵向裂缝,通过开展试验,采用非饱和渗流、非饱和流固耦合、湿化变形、有限元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堤防裂缝的成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研究表明:①本研究采用的分析参数符合实际情况,分析方法合理,评价标准可行,研究成果可供标准化堤防建设及类似工程防治裂缝时参考;②标准化堤防建设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与运行管理;③对已出现裂缝的堤段,可采取锥探压力灌浆、开挖回填等措施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裂缝 堤防 东明河段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主要山地灾害 被引量:1
4
作者 符新阁 杨伟 +1 位作者 应敬浩 屈龙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22-125,共4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较为发育.分析了工程区主要山地灾害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深入研究了山地灾害存在和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泥石流的活动具有很...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较为发育.分析了工程区主要山地灾害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深入研究了山地灾害存在和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泥石流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崩塌、滑坡的发生也具有季节性,随着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崩塌、滑坡发生的频度会更高,危害更大;在区域上,达曲、杜柯河崩塌、泥石流最为发育,其次是泥曲;杜柯河、玛柯河滑坡最为发育.西线工程的建设可能诱发新的山地灾害,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了解并掌握山地灾害的诱因及分布规律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人为山地灾害的发生,降低山地灾害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灾害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时空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利枢纽北岸水源地供水量计算与评价
5
作者 朱雪凌 阴国胜 +1 位作者 应敬浩 谷书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8-39,共2页
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的完工,6台发电机组陆续投入生产发电,机组冷却用水量将达到3000m3/h。虽然黄河北岸供水工程的设计供水量为5000m3/h,但由于截流后黄河改道、近年来黄河来水量减小、黄河携带泥沙淤积和供水滩地地下水长期开... 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的完工,6台发电机组陆续投入生产发电,机组冷却用水量将达到3000m3/h。虽然黄河北岸供水工程的设计供水量为5000m3/h,但由于截流后黄河改道、近年来黄河来水量减小、黄河携带泥沙淤积和供水滩地地下水长期开采等因素,原供水滩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源地的供水量能否满足机组发电要求是影响电站经济效益的一个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水利枢纽 水源地 供水量 计算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区黄土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东亮 应敬浩 阴国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9-51,共3页
通过调查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区黄土滑坡的基本地质条件 ,分析了穿黄工程区黄土滑坡的成因机制 。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穿黄工程区 黄土 滑坡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的“多层DTM”模型在东苗家滑坡的应用
7
作者 余运华 李筱艳 +1 位作者 徐国刚 应敬浩 《岩土工程技术》 2000年第4期230-233,237,共5页
从边坡“多层 DTM”模型的概念出发,以东苗家滑坡为例,详细介绍了滑坡体“多层 DTM”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滑坡几何层分析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数字地形模型 多层DTM模型 边坡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