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MPAQ分光光度法测定岩石中微量铀 被引量:8
1
作者 应敏 陈贻文 +2 位作者 张晓敏 周瑜芬 黄小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9-64,共6页
研究了新试剂5-(4-二甲氨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DMPAQ)与铀(Ⅵ)的显色反应。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和pH7.0—9.0缓冲介质中,铀(Ⅵ)与DMPAQ形成稳定的1∶2配合物,最大吸... 研究了新试剂5-(4-二甲氨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DMPAQ)与铀(Ⅵ)的显色反应。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和pH7.0—9.0缓冲介质中,铀(Ⅵ)与DMPAQ形成稳定的1∶2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15nm,摩尔吸收系数κ=5.6×103m2/mol,铀的含量在0—2.0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在适量的CyDTA存在下,大多数常用离子不干扰测定。经TBP萃取色层分离后,本法用于岩石中微量铀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氨基苯偶氮 羟基喹啉 分光光度法 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数-多波长线性回归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锰钴锌 被引量:7
2
作者 应敏 张晓敏 +1 位作者 徐务农 贾长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15,共2页
研究了以5-Br-PADAP为显色剂,导数-多波长线性回归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锰、钴、锌。在pH 9.2的氯化铵-氨水和乳化剂OP介质中,锰、钴和锌与5-Br-PADAP发生较灵敏的显色反应。在波长560~574nm范围内每隔2nm进行导数-多波长线性回归,方法... 研究了以5-Br-PADAP为显色剂,导数-多波长线性回归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锰、钴、锌。在pH 9.2的氯化铵-氨水和乳化剂OP介质中,锰、钴和锌与5-Br-PADAP发生较灵敏的显色反应。在波长560~574nm范围内每隔2nm进行导数-多波长线性回归,方法应用于大米、面粉和啤酒中的锰、钴、锌同时测定,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PADAP 吸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试剂Ⅱ负载树脂同时分离富集铜和银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应敏 贾长生 +1 位作者 张晓敏 刘英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456-457,共2页
研究了硝酸介质中铜、银在铋试剂Ⅱ负载树脂上的分配性质,试验了五种流洗剂对铜、银的洗脱行为。确定了同时分离富集痕量铜和银的条件,用于矿石、水样中的铜、银分离,结果满意。
关键词 铋试剂 负载树脂 分离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PHQ与钴(Ⅱ)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应敏 李永忠 汪青梅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147-152,共6页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5-(对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P-CPHQ)与钴(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存在下及pH4.8~5.8缓冲介质中,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5-(对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P-CPHQ)与钴(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存在下及pH4.8~5.8缓冲介质中,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ε=7.96×104Lmol-1cm-1,含钴量在0~14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本法直接测定了维生素B12和自来水中钴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反应 P-CPHQ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6-二溴邻胂酸偶氮苯)-8-羟基喹啉的合成及与Ni(Ⅱ)显色反应的研究
5
作者 应敏 张晓敏 +1 位作者 赵清明 梁倩芳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389-392,共4页
本文介绍了5-(4.6-二波邻肿酸偶氮苯)-8-羟基喹啉(DBAAQ)的合成,研究了在TritonX-100存在下DBAAQ与Ni ̄(2+)的显色反应,考察了二十多种离子对Ni ̄(2+)的测定干扰情况,用于钢铁中微量... 本文介绍了5-(4.6-二波邻肿酸偶氮苯)-8-羟基喹啉(DBAAQ)的合成,研究了在TritonX-100存在下DBAAQ与Ni ̄(2+)的显色反应,考察了二十多种离子对Ni ̄(2+)的测定干扰情况,用于钢铁中微量镍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显色反应 羟基喹啉 偶氮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技术在杜仲黄酮提取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1
6
作者 陈伟 刘青梅 +2 位作者 杨性民 郁志芳 应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85-288,共4页
本文在微波单因素浸提的基础上,采取L9(34)正交优化试验,以探讨微波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杜仲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200W,乙醇浓度为50%,液料比为1:30,提取时间10min。... 本文在微波单因素浸提的基础上,采取L9(34)正交优化试验,以探讨微波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杜仲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200W,乙醇浓度为50%,液料比为1:30,提取时间10min。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杜仲微波浸提的主要因素为乙醇浓度,其次是提取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为A2B3C2D3,即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25min,料液比1:30,微波功率400W。此时总黄酮含量为0.7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总黄酮 微波法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锡化合物为中性载体的高选择性硫氰酸根离子电极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志强 宋小平 +3 位作者 袁若 应敏 沈国励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49,共3页
使用硫氰化银与硫化银作膜活性物质的固态硫氰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由于受卤素离子如Cl-、Br-和I-干扰很大而限制了应用.以钴(Ⅲ)卟啉或维生素B12衍生物为载体的电极对SCN-有较高的选择性[1,2],使SCN-选择电... 使用硫氰化银与硫化银作膜活性物质的固态硫氰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由于受卤素离子如Cl-、Br-和I-干扰很大而限制了应用.以钴(Ⅲ)卟啉或维生素B12衍生物为载体的电极对SCN-有较高的选择性[1,2],使SCN-选择电极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许多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电极 硫氰酸根 三基锡酸盐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肾穿刺造瘘减少(轻)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利朝 胡卫列 +3 位作者 邓志雄 姚华强 张娟 应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0期916-917,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肾穿刺造瘘减少或减轻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的作用。方法2007年3月~2008年5月选择100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单号为对照组(n=50),单纯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双号为实验组(n=5... 目的探讨术前肾穿刺造瘘减少或减轻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的作用。方法2007年3月~2008年5月选择100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单号为对照组(n=50),单纯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双号为实验组(n=50),术前2d行患侧肾穿刺造瘘术后再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最高体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和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最高体温(37.8±0.5)℃显著低于对照组(38.6±0.5)℃(t=-8.000,P=0.000),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6±0.2)d与对照组(2.8±0.4)d相比显著缩短(t=-18.974,P=0.000),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2.7±0.4)d显著短于对照组(4.1±0.6)d(t=-13.728,P=0.000),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3.6±0.6)d显著短于对照组(5.2±0.7)d(t=-12.271,P=0.000),住院费用(0.86±0.15)万元显著少于对照组(0.95±0.11)万元(t=-3.421,P=0.000)。结论术前肾穿刺造瘘对伴有肾积水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减少或减轻术后感染及降低医疗费用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穿刺造瘘 输尿管镜 术后感染 输尿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谷核废物玻璃的性质介绍
9
作者 应敏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81-284,300,共5页
本文介绍了西谷核度物玻璃的组成、氧化还原状态、玻璃固化的冷却速率及浸出水等,对核废物玻璃稳定性的影响。描述了核废物玻璃的液相线温度、密度、转化温度、电阻率、热扩散系数等物理化学性质。
关键词 玻璃 核废物玻璃 稳定性 物理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氨基钴酞菁膜修饰电极对甲巯咪唑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晓敏 任春生 应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3,共6页
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聚四氨基钴酞菁(CoTAPc)膜修饰电极(p_CoTAPcCME)对甲巯咪唑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在pH=2的缓冲溶液中,与未修饰玻碳电极(GC)相比,甲巯咪唑在p_CoTAPcCME(GC基体)上的氧化峰电位(Vpa)负移220mV左右,峰电流(Ipa)变为... 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聚四氨基钴酞菁(CoTAPc)膜修饰电极(p_CoTAPcCME)对甲巯咪唑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在pH=2的缓冲溶液中,与未修饰玻碳电极(GC)相比,甲巯咪唑在p_CoTAPcCME(GC基体)上的氧化峰电位(Vpa)负移220mV左右,峰电流(Ipa)变为原来的3倍多;还原峰电位(Vpc)正移大约223mV,峰电流(Ipc)几乎变为裸电极时的6倍。同时,p_CoTAPcCME对甲巯咪唑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有很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还原 四氨基钴酞菁(CoTAPc) 甲巯咪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米酒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青梅 杨性民 +2 位作者 陈伟 郁志芳 应敏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1-34,共4页
在单因素发酵研究的基础上,采取L9(34)正交优化试验,以探讨杜仲粉添加量、酒曲添加量、前发酵温度和后发酵温度对杜仲米酒中有效成分黄酮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米酒曲添加量0.3%、杜仲粉添加量8%、前发酵温度20~25℃、后发酵温... 在单因素发酵研究的基础上,采取L9(34)正交优化试验,以探讨杜仲粉添加量、酒曲添加量、前发酵温度和后发酵温度对杜仲米酒中有效成分黄酮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米酒曲添加量0.3%、杜仲粉添加量8%、前发酵温度20~25℃、后发酵温度15~20℃为最适发酵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杜仲米酒中有效成分黄酮的主要因素为前发酵温度、其次是米酒曲添加量、杜仲粉添加量、后发酵温度;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A1B2C2D2,即米酒曲添加量0.2%,杜仲粉添加量6%,前发酵温度25℃,后发酵温度20℃。通过验证实验,总黄酮含量为222.8μg/mL,酒精度12.6%vol。方差分析表明,杜仲粉添加量、酒曲添加量、前发酵温度和后发酵温度对杜仲米酒中有效成分黄酮的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酒 杜仲米酒 总黄酮 酒曲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显色剂2,6-二溴-4羧基苯偶氮重氮氨基苯偶氮苯与Cd(Ⅱ)显色反应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光辉 乐长高 应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452-454,共3页
研究了新合成显色剂2,6-二溴-4-羧基苯偶氮重氮氨基苯偶氮苯(BCADAB)理化性质及其与Cd(Ⅱ)的高灵敏显以反应。在Triton X-100存在下,于pH11.2的氨水-氯化铵缓冲介质中,镉与该试剂生成1:2稳... 研究了新合成显色剂2,6-二溴-4-羧基苯偶氮重氮氨基苯偶氮苯(BCADAB)理化性质及其与Cd(Ⅱ)的高灵敏显以反应。在Triton X-100存在下,于pH11.2的氨水-氯化铵缓冲介质中,镉与该试剂生成1:2稳定的橙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25nm处,Cd(Ⅱ)在0-18μg/25ml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4×10^-5,以硫代硫酸钠-酒石铵为掩蔽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ADAB 显色反应 合成 分析 显色剂 三氮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剂4-(2-苯并咪唑偶氮)-间苯二酚与铀(Ⅵ)显色反应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晓敏 应敏 曹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69-72,共4页
研究了新显色剂4-(2-苯并咪唑偶氮)-间苯二酚(BIAR)在TritonX-100存在下与铀(Ⅵ)的显色反应,在pH8.0的三乙醇胺缓冲介质中,试剂与铀(Ⅵ)形成2+1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处,表观... 研究了新显色剂4-(2-苯并咪唑偶氮)-间苯二酚(BIAR)在TritonX-100存在下与铀(Ⅵ)的显色反应,在pH8.0的三乙醇胺缓冲介质中,试剂与铀(Ⅵ)形成2+1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16×104L·mol-1·cm-1。铀量在0~3.2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经TBP萃取色层分离后,用于岩石矿物中微量铀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BIAR 咪唑偶氮 显色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氨基铜酞菁(CuTAPc)在金电极上成膜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春生 张晓敏 应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技术对四氨基铜酞菁 (CuTAPc)在金电极上的聚合成膜过程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扫描速度、溶剂、支持电解质及单体浓度对其成膜过程的影响 ,同时考察了该聚合膜分别在非水溶液和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技术对四氨基铜酞菁 (CuTAPc)在金电极上的聚合成膜过程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扫描速度、溶剂、支持电解质及单体浓度对其成膜过程的影响 ,同时考察了该聚合膜分别在非水溶液和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及稳定性 ,其中借助EQCM重点讨论了在这些过程中溶液中的离子在膜中传输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循环伏安法 四氨基铜酞菁 成膜过程 离子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显色剂5-(对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与U(Ⅵ)的显色反应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永忠 应敏 龙现富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研究了新显色剂5-(对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与U(Ⅵ)的显色反应条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PH4.0-6.0缓冲介质中,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ε=4.39×10^4,... 研究了新显色剂5-(对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与U(Ⅵ)的显色反应条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PH4.0-6.0缓冲介质中,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ε=4.39×10^4,,含U(Ⅵ)量在0-5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结合TBP萃淋树脂分离富集,并以CyDTA、KF联合掩蔽,方法适用于岩石矿物中痕量铀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光度法 偶氮类试剂 CPH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异体阴茎移植患者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青 汪君 +2 位作者 白莹 应敏 李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9B期64-65,共2页
临床上阴茎的离断性损伤时有发生,多由刑事纠纷、自伤或者意外性事故引起。如果阴茎的离断组织保存较好,可以行阴茎离断再植术治疗。但是若离断组织较差,往往导致阴茎残端小。虽有报道采用阴茎延长术或阴茎再造术治疗,仍然难以满足... 临床上阴茎的离断性损伤时有发生,多由刑事纠纷、自伤或者意外性事故引起。如果阴茎的离断组织保存较好,可以行阴茎离断再植术治疗。但是若离断组织较差,往往导致阴茎残端小。虽有报道采用阴茎延长术或阴茎再造术治疗,仍然难以满足排尿及性生活的要求,给患者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巨大创伤。我科2005年9月尝试采用人异体阴茎移植治疗阴茎缺如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阴茎 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氨基镍酞菁膜修饰电极对甲巯咪唑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春生 廖海平 +2 位作者 余清 张晓敏 应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聚四氨基镍酞菁膜修饰电极(p—NiTAPc/GCE)对甲巯咪唑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在pH=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与未修饰玻碳电极(GCE)相比,甲巯咪唑在p-NiTAPc/GCE上的氧化峰电位(E[a)负移157mV左右,... 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聚四氨基镍酞菁膜修饰电极(p—NiTAPc/GCE)对甲巯咪唑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在pH=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与未修饰玻碳电极(GCE)相比,甲巯咪唑在p-NiTAPc/GCE上的氧化峰电位(E[a)负移157mV左右,氧化峰电流(Ipa)变为原来的2.6倍多,在2.0×10-5~1.0×10-3mol·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在909/6以上,同时,p—NiTAPc/GCE对甲巯咪唑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有很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四氨基镍酞菁 甲巯咪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在色谱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建国 朱霞萍 +1 位作者 范杰平 应敏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3-77,共5页
综述了环糊精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
关键词 环糊精 薄层色谱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水中可溶性硫酸盐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跃明 应敏 +2 位作者 孟凡桂 田钾新 罗忠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77-281,共5页
通过研究有机试剂对CrO2 - 4 的增感效应和SO2 - 4 与BaCrO4悬浊液定量沉淀置换反应的条件 ,提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水中可溶性硫酸盐的方法。加入适量的有机试剂 ,使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SO2 - 4 的最低检出浓度为 0 .0 6mg... 通过研究有机试剂对CrO2 - 4 的增感效应和SO2 - 4 与BaCrO4悬浊液定量沉淀置换反应的条件 ,提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水中可溶性硫酸盐的方法。加入适量的有机试剂 ,使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SO2 - 4 的最低检出浓度为 0 .0 6mg·L- 1 。采用离心装置分离沉淀 ,操作快速简便。用于温泉水样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有机试剂 增感效应 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二氮席夫碱冠醚DTDC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晓敏 谢宗波 应敏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335-338,共4页
设计了三条路线合成了席夫碱冠醚 2 ,3:10 ,11-二苯并 -1,12 ,15 -三氧杂 -5 ,8-二氮 -2 ,3 :4,5 :8,9:10 ,11-十七环四烯 (DTDC) ,并通过红外、紫外、伏安法等手段对产品的性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设计的路线都是可行的 ,且具有简便。
关键词 三氧二氮席夫碱冠醚 DTDC 合成 试剂 实验 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