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来源优质(异)陆地棉资源主要数量性状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莉 阿同古丽.吾斯曼 +2 位作者 库尔班.牙生 曲延英 李卫平 《中国棉花》 2012年第10期24-27,共4页
对不同来源的63个高品质陆地棉的14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并聚类,前5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0.0%,分别代表子指、铃重、比强度、铃数、纤维整齐度、纤维细度等。根据这63个种质资源前5个公因子的得分值,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将其聚... 对不同来源的63个高品质陆地棉的14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并聚类,前5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0.0%,分别代表子指、铃重、比强度、铃数、纤维整齐度、纤维细度等。根据这63个种质资源前5个公因子的得分值,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将其聚为9类,并由此预测出11个可做亲本的种质,为指导优质陆地棉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数量性状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中棉所57主要经济性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莉 阿同古丽.吾斯曼 +2 位作者 吐尔逊.吐依洪 库尔班.牙生 李卫平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2,共3页
对2009年新引杂交棉品种中棉所57不同铃位主要经济性状在遗传变异、遗传典型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中部和上部内围铃的铃重,特别是增加中部和下部外围铃的有效成铃数,是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 杂交棉中棉所57 经济性状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数量性状因子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3
作者 王莉 阿同古丽.吾斯曼 +2 位作者 库尔班.牙生 李卫平 曲延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9-598,共10页
【目的】为指导优质陆地棉常规育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63个高品质陆地棉资源(即纤维长度30 mm、以上比强度31 cN/tex以上、马克隆值3.7~4.2)的14个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并聚类,对其纤维品质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前5个公因子... 【目的】为指导优质陆地棉常规育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63个高品质陆地棉资源(即纤维长度30 mm、以上比强度31 cN/tex以上、马克隆值3.7~4.2)的14个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并聚类,对其纤维品质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前5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0.0%,分别代表籽指、铃重、比强度、铃数、纤维整齐度、纤维细度等陆地棉的主要特征,并根据这63个品种(系)的前5个公因子的得分值,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将其聚为9类,其中大铃优质、早熟性、高衣分上表现好的分别是Ⅸ、Ⅷ、Ⅵ类。【结论】通过因子分析聚类以及稳定性评价后最终预测出12个较理想的亲本,即贝尔斯诺、Acala1517-77、Acala1517-70、巴州5628、SI2、霍皮卡尔、MO-78-344、117169-6、新陆中9号、巴州6501、长绒67-12和新培育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数量性状 因子分析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2,4-D除草剂环境胁迫筛选陆地棉品种资源
4
作者 王莉 阿同古丽.吾斯曼 库尔班.牙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531-17532,共2页
[目的]为抗除草剂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在棉田喷施2,4-D除草剂造成药害,在受害后的棉田筛选抗2,4-D的棉花品种。[结果]DPX系列陆地棉品种(DPX109、DPX114、DPX120、DPX160)对2,4-D除草剂的耐、抗性较好,喷药后其生物学性状... [目的]为抗除草剂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在棉田喷施2,4-D除草剂造成药害,在受害后的棉田筛选抗2,4-D的棉花品种。[结果]DPX系列陆地棉品种(DPX109、DPX114、DPX120、DPX160)对2,4-D除草剂的耐、抗性较好,喷药后其生物学性状、叶型、叶色、花冠大小无明显变化,单铃重和衣分明显增加,且生育后期植株长势稳健、吐絮正常,未出现早衰、纤维马克隆值过高、纤维长度明显缩短等现象。喷药后晚熟彩色棉品种ASI在花铃期出现返青现象。[结论]DPX系列品种是很好的耐、抗2,4-D除草剂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D除草剂 陆地棉资源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中棉所57号F_1和F_2代产量构成及纤维品质性状空间分布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莉 阿同古丽.吾斯曼 +2 位作者 李卫平 赵翔 库尔班.牙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258-22261,22308,共5页
[目的]旨在进一步明确该杂交棉F2代与F1代相比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下降趋势和程度,为更好地发掘和利用F2代杂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南疆广适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57号的F1和F2代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分取6个铃位,按... [目的]旨在进一步明确该杂交棉F2代与F1代相比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下降趋势和程度,为更好地发掘和利用F2代杂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南疆广适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57号的F1和F2代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分取6个铃位,按照《棉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其进行农艺经济性状与纤维品质的调查、鉴定和评价,最终对F1和F2代杂交种进行产量比较。[结果]在铃重、衣分和子指空间分布上,F2代比F1代丰产株型的竞争优势略有减弱;纤维品质表现上,也有F2代分离造成的下降趋势,但均没有达显著性差异。[结论]最终皮棉产量,F2代则以22.5万株/hm2高密度种植为最高,F1代以18.0万株/hm2种植密度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产量构成 纤维品质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