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间煤柱与顺槽“掘-充-留”一体化科学问题与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双明 刘浪 +7 位作者 朱梦博 蔚保宁 庄登登 屈慧升 何伟 邵成成 夏磊 周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91-3315,共25页
我国将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仍将长时间面临煤炭资源保护与煤基固废利用率低的难题。通过创新采掘方法,同时实现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规模化处置煤基固废,为煤炭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在深入调研煤炭... 我国将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仍将长时间面临煤炭资源保护与煤基固废利用率低的难题。通过创新采掘方法,同时实现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规模化处置煤基固废,为煤炭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在深入调研煤炭资源开采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掘-充-留”掘进新工法。从大断面巷道快速掘进、连续高效充填和巷道安全留设3个方面,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系统论述了“掘-充-留”工法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对大断面巷道快速掘进、掘进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等工程难题,凝练了煤岩特性与掘进机截割参数匹配机制、覆岩载荷空间传递机制与围岩变形机理、锚杆/索-顶板相互作用关系及支护机制3个科学难题,构建了以掘进区地质环境超前实时感知、落-装-运煤多工序智能协同作业、钻锚支架随掘随支围岩时效控制和大断面巷道防漏风及通风优化为核心的技术体系;②从大断面巷道承载体系及时构建及其承载性能调控两个方面凝练了连续高效充填的科学问题,包括充填体-煤层-锚杆/索协同承载机制、多元固废基充填材料水化固结机制,明晰充填体物理力学特性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充填空间安全高效搭建、充填材料工作性能调控、充填材料流动-固结感知为核心的连续高效充填关键技术体系,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突破可以为充填材料的原材料优选及配比设计、添加剂开发/选型及工作性能调控、掘进速率及充填步距优化设计、充填体固结监测等提供基础理论依据;③基于巷道安全留设及全生命周期内围岩易断裂、易片帮和易损伤等关键难题,阐述了巷道围岩应力场时空分布特征、巷道变形与损伤演化机制、巷道围岩工程质量监测与稳定性调控理论3个科学问题,形成了以巷道围岩稳定性智能预警、巷道围岩变形控制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体系。开展煤矿“掘-充-留”工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示范,实现固废规模化处置-面间煤柱高效回收-顺槽快速掘进的协同,可以推动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面间煤柱 大断面掘巷 连续充填 巷道留设 “掘-充-留”工法 稳定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庄地区3~#煤层渗透率测井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于腾腾 王延斌 +2 位作者 庄登登 何云超 赵石虎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9-150,共2页
以柿庄地区3~#煤层试井渗透率为基础,结合测井资料,分析了渗透率与泥质含量、煤体结构及有效孔隙度的相关关系,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研究区3~#煤层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研究表明:渗透率与泥质含量呈负相关,与煤体结构及有效孔隙... 以柿庄地区3~#煤层试井渗透率为基础,结合测井资料,分析了渗透率与泥质含量、煤体结构及有效孔隙度的相关关系,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研究区3~#煤层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研究表明:渗透率与泥质含量呈负相关,与煤体结构及有效孔隙度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预测渗透率优于单一元素预测;有利开发区位于该区东北及西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渗透率 多元回归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庄北3~#煤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陶传奇 何云超 庄登登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25,共3页
基于沁水盆地柿庄北区块3~#煤煤层气井测井、钻井地质资料和实验测试数据,查明了区块3#煤煤层含气量分布特征。探讨了煤层埋深、沉积作用、地质构造作用和水动力条件耦合作用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影响。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富集 沉积作用 构造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的煤层气井煤粉产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庄登登 王延斌 +2 位作者 陈彦 张崇瑞 姚永康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6期76-78,共3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为研究对象,引入GSI值对煤体结构做定量表征,再对GSI值与测井参数做相关性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多元回归方程,将未取心井的测井参数代入方程,求出表征煤层煤体结构类型的GSI值,再建立GSI值与煤粉体积分数的... 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为研究对象,引入GSI值对煤体结构做定量表征,再对GSI值与测井参数做相关性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多元回归方程,将未取心井的测井参数代入方程,求出表征煤层煤体结构类型的GSI值,再建立GSI值与煤粉体积分数的相关性模型,实现对煤层气井煤粉产出浓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参数 GSI 煤体结构 煤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