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京城郊麻栎林坡面土壤体积含水率与侧向流对降雨响应
被引量:
12
1
作者
吴胡强
邵永昌
+4 位作者
庄义琳
张金池
韩诚
刘鑫
庄家尧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3-689,共7页
为了研究森林涵养水源机制,选择南京城郊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采用ECH20土壤含水率检测系统在坡面0M00CHI深土壤5,15,30,40,60,100CHI等6个深度层次进行土壤水分定位监测,分析了小雨、中雨、大雨条件下南京城郊麻栎林地各...
为了研究森林涵养水源机制,选择南京城郊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采用ECH20土壤含水率检测系统在坡面0M00CHI深土壤5,15,30,40,60,100CHI等6个深度层次进行土壤水分定位监测,分析了小雨、中雨、大雨条件下南京城郊麻栎林地各层次土壤水分变异过程,分析各土壤层次体积含水率的变化过程对降雨强度响应曲线,得到5cm和15cm层次土壤水分变化与降雨量变化有良好的同步性,在降雨量6.8mm,11.8mm和36.8mm时5cm和15cm层次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1.48%和2.10%,5.21%和5.72%,7.55%和7.85%;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同步性逐渐下降,在中雨和大雨中土壤含水量的峰值会延迟1~2小时,在小雨下无变化。在降雨强度0-4.0mm·h^-1,土壤含水率自表层到30cm变异幅度增大,5cm,15cm和30cm层次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1.48%,2.10%和2.90%;降雨强度12~30mm·h^-1,土壤含水率自表层到60cm层次变异幅度降低特征,5,15,30,40和60C[II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8.01%,7.85%,6.39%,5.96%和2.63%,而100cm层次土壤含水率却变异幅度显著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达到8.97%。在2011-2012年中研究的3场降雨量为6.8cm,16.2cm和36cm中,在降雨强度0~60.0mm·h^-1。区间,0~60cm层次土壤水含水率的增加量显著高于降雨量,无地表径流发生,最大侧向流分别为2.1mm·h^-1,2.4mm·h^-1。和28.7mm·h^-1,呈非饱和下渗现象。研究了在小、中、大降雨强度下,0~1.00m深度土壤垂直坡面上各层次侧向流对降雨强度响应的变化曲线,揭示了林地侧向流对各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麻栎林
土壤体积含水率
降雨强度
侧向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京城郊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异规律
被引量:
5
2
作者
汪春林
张金池
+4 位作者
庄义琳
周姣
韩诚
刘鑫
庄家尧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1-918,共8页
选择南京市城郊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草地,分别在地下土壤5,15,30am深度埋设土壤水分探头,在2.0 m高度处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所有数据按照15 min间隔连续记录.研究了降雨间隔期不同植被土壤水分变异...
选择南京市城郊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草地,分别在地下土壤5,15,30am深度埋设土壤水分探头,在2.0 m高度处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所有数据按照15 min间隔连续记录.研究了降雨间隔期不同植被土壤水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受植物根系和凋落物影响,相应层次间土壤体积含水量差异很大.草地相应层次土壤年平均体积含水量显著(P=0.05)低于毛竹林相应层次,有凋落物覆盖的毛竹林0~40 cm土壤年平均含水量比草地多9.12%,提高43.41%.②土壤含水量年平均变异系数在各土地利用类型内均和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毛竹林:R^2=0.77;草地:R^2=0.986 4)负相关,草地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变动为8.70%~16.80%,毛竹林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变动为13.9%~16.4%,下限显著高于草地,波动幅度小,表明毛竹林地土壤具有显著高于草地的水分涵养能力,适合作为水源涵养林建设林种.③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降雨间隔期呈指数显著(R^2>0.9)相关关系消退.利用不同季节不同层次间土壤含水率指数模型,可以预测森林抗旱能力并依次作出经营管理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土壤学
毛竹林
草地
土壤含水量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三角地区杉木林降雨再分配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韩诚
张金池
+3 位作者
庄义琳
顾哲衍
刘鑫
庄家尧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430,共7页
对长三角地区丰水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大气降雨量、穿透雨量以及树干径流量进行了定位观测,利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得出林冠截留量。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降雨再分配的主要因子为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分别分析了降雨量与穿...
对长三角地区丰水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大气降雨量、穿透雨量以及树干径流量进行了定位观测,利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得出林冠截留量。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降雨再分配的主要因子为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分别分析了降雨量与穿透雨、树干径流、林冠截留之间的关系,以及降雨强度与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2012年4月至9月长三角地区杉木林外降雨累计470.7 mm,研究区以小雨量、低强度的降雨事件为主,杉木林内累计穿透雨量344.1 mm,占降雨量的73.1%,树干径流总量10.3 mm,占降雨量的2.2%,林冠截留量达到116.3mm,占降雨量的24.7%。建立了降雨量、降雨强度与杉木林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林冠截留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利用拟合出的方程,可得出杉木林形成穿透雨的最小雨量为0.9 mm,形成树干径流的最小雨量为4.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长三角地区
杉木
穿透雨
树干径流
林冠截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孪生飞云江流域防洪“四预”应用建设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智洋
李春晋
+4 位作者
任明磊
赵丽平
夏志昌
李昶
庄义琳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
飞云江作为浙江独流入海的主要江河之一,易发生流域性大洪水,针对飞云江流域洪涝潮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共享不充分、洪水预报调度能力不足、工程联合调度能力不强等难点痛点,开展数字孪生飞云江流域防洪“四预”应用建设研究。通...
飞云江作为浙江独流入海的主要江河之一,易发生流域性大洪水,针对飞云江流域洪涝潮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共享不充分、洪水预报调度能力不足、工程联合调度能力不强等难点痛点,开展数字孪生飞云江流域防洪“四预”应用建设研究。通过搭建多源数据融合、统一治理的数据底板,构建降雨—产流—汇流—演进—风险研判全流域洪水耦合模型,研发以历史暴雨洪水为核心的知识平台,打造飞云江流域防洪“四预”应用。在防御2023年“杜苏芮”等台风暴雨期间,滚动开展洪水预报,及时发布预警,实现多种调度方案预演,快速形成处置预案,打通防洪减灾工作各个环节,实现由经验防御向智慧防御转变,为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数字孪生流域防洪应用建设提供先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流域
防洪“四预”
预报调度一体化
飞云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1—2016年喀斯特断陷盆地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
3
5
作者
庄义琳
周金星
+2 位作者
吴秀芹
曹建华
章维鑫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7-184,共8页
【目的】探究喀斯特断陷盆地2001-2016年间植被变化的空间趋势特征,并量化关键驱动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程度和贡献概率,为石漠化地区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avitzky?Golay(SG)滤波重构后的2001-2016年MODIS NDVI时间序列为...
【目的】探究喀斯特断陷盆地2001-2016年间植被变化的空间趋势特征,并量化关键驱动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程度和贡献概率,为石漠化地区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avitzky?Golay(SG)滤波重构后的2001-2016年MODIS NDVI时间序列为数据源,采用Theil?Sen Median(TS)趋势分析和CMK检验获取断陷盆地年均NDVI值的空间趋势特征,利用Netica软件构建贝叶斯网络(BBN)模型,量化植树造林面积、岩性、海拔等驱动因子对断陷盆地年均NDVI变化的影响程度和贡献概率。【结果】2001-2016年间,断陷盆地年均NDVI显著上升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中部宣威和六盘水及青藏高原东南缘盐源地区,显著下降的区域主要为横断山脉中段木里县、南段米易以及云贵高原中部昆明和玉溪地区;关键驱动因子对年均NDVI变化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植树造林面积>海拔>温度>人口密度>坡度>土地利用>岩性;植树造林面积越大,植被改善概率越大,植被改善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植树造林面积>150 km2的范围;海拔小于1 845 m区域的植被改善概率明显变大,而高于1 845 m的区域植被改善的概率明显变小;增温显著的区域植被改善概率更低;人口密度和NDVI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105~210人·km-2人口密度范围是植被改善概率变大的重点区域;坡度越低,植被改善越明显,并集中分布于0°~6°坡度较缓地区;从岩性来看,纯喀斯特区和亚喀斯特区植被恢复效果较好。【结论】喀斯特断陷盆地大部分地4%的区域植被显著改善,10造林面积是引起植被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海拔和温度等自然要素;因植树造林等生态项目主要实施在石漠化地区,因此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改善要优于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对植被改善概率较低的地区,如高海拔地区和坡度较陡的地区,建议以自然修复模式为主;对于植被恢复的集中分布区,如植树造林面积较大地区和坡度较缓地区,植被改善明显,但后期应加强植被保护力度;由于气候和人工干扰强烈,增温显著和人口较密集地区植被退化的概率大,需格外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喀斯特
断陷盆地
石漠化
驱动因子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多目标协同的地区级智慧水利建设研究与实践
6
作者
陈智洋
李昶
庄义琳
《水利信息化》
2025年第2期71-76,共6页
为解决温州地区级智慧水利建设过程中软件系统多、数据孤岛多、数据不共享、业务不协同等问题,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梳理核心业务,采用以数据治理为核心的统一构架、迭代升级已有系统、制定规范标准等措施,构建完成温州市水利“1+6...
为解决温州地区级智慧水利建设过程中软件系统多、数据孤岛多、数据不共享、业务不协同等问题,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梳理核心业务,采用以数据治理为核心的统一构架、迭代升级已有系统、制定规范标准等措施,构建完成温州市水利“1+6+X+Y”智慧水利体系,横向协同气象、生态环境、应急等部门的数据及业务,纵向协同打通省水利厅“九龙联动治水”和各县市区水利局的数据和业务,多目标建成包含水灾害防御、水资源保障、水事务监管、水发展规划、河湖库保护、水政务协同六大核心业务20余项子应用于一体的温州市水平台。研究成果在防汛防台、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等水利业务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管理效益,建设思路、方法、框架、技术和路径,可为国内其他各级水行政部门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水利
多目标协同
核心业务梳理
水平台
地区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京城郊麻栎林坡面土壤体积含水率与侧向流对降雨响应
被引量:
12
1
作者
吴胡强
邵永昌
庄义琳
张金池
韩诚
刘鑫
庄家尧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3-68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70663
201104055-1)
+1 种基金
江苏省林学优势学科资助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文摘
为了研究森林涵养水源机制,选择南京城郊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采用ECH20土壤含水率检测系统在坡面0M00CHI深土壤5,15,30,40,60,100CHI等6个深度层次进行土壤水分定位监测,分析了小雨、中雨、大雨条件下南京城郊麻栎林地各层次土壤水分变异过程,分析各土壤层次体积含水率的变化过程对降雨强度响应曲线,得到5cm和15cm层次土壤水分变化与降雨量变化有良好的同步性,在降雨量6.8mm,11.8mm和36.8mm时5cm和15cm层次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1.48%和2.10%,5.21%和5.72%,7.55%和7.85%;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同步性逐渐下降,在中雨和大雨中土壤含水量的峰值会延迟1~2小时,在小雨下无变化。在降雨强度0-4.0mm·h^-1,土壤含水率自表层到30cm变异幅度增大,5cm,15cm和30cm层次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1.48%,2.10%和2.90%;降雨强度12~30mm·h^-1,土壤含水率自表层到60cm层次变异幅度降低特征,5,15,30,40和60C[II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8.01%,7.85%,6.39%,5.96%和2.63%,而100cm层次土壤含水率却变异幅度显著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达到8.97%。在2011-2012年中研究的3场降雨量为6.8cm,16.2cm和36cm中,在降雨强度0~60.0mm·h^-1。区间,0~60cm层次土壤水含水率的增加量显著高于降雨量,无地表径流发生,最大侧向流分别为2.1mm·h^-1,2.4mm·h^-1。和28.7mm·h^-1,呈非饱和下渗现象。研究了在小、中、大降雨强度下,0~1.00m深度土壤垂直坡面上各层次侧向流对降雨强度响应的变化曲线,揭示了林地侧向流对各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麻栎林
土壤体积含水率
降雨强度
侧向流
Keywords
forest hydrology
Quercus acutissimaforest
VSWC
rainfall intensity
lateral flow
分类号
S715.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京城郊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异规律
被引量:
5
2
作者
汪春林
张金池
庄义琳
周姣
韩诚
刘鑫
庄家尧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实验室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1-91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70663)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专项(201104005)
江苏省高等学校林学优势学科建设项目(164010641)
文摘
选择南京市城郊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草地,分别在地下土壤5,15,30am深度埋设土壤水分探头,在2.0 m高度处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所有数据按照15 min间隔连续记录.研究了降雨间隔期不同植被土壤水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受植物根系和凋落物影响,相应层次间土壤体积含水量差异很大.草地相应层次土壤年平均体积含水量显著(P=0.05)低于毛竹林相应层次,有凋落物覆盖的毛竹林0~40 cm土壤年平均含水量比草地多9.12%,提高43.41%.②土壤含水量年平均变异系数在各土地利用类型内均和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毛竹林:R^2=0.77;草地:R^2=0.986 4)负相关,草地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变动为8.70%~16.80%,毛竹林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变动为13.9%~16.4%,下限显著高于草地,波动幅度小,表明毛竹林地土壤具有显著高于草地的水分涵养能力,适合作为水源涵养林建设林种.③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降雨间隔期呈指数显著(R^2>0.9)相关关系消退.利用不同季节不同层次间土壤含水率指数模型,可以预测森林抗旱能力并依次作出经营管理预案.
关键词
生态学
土壤学
毛竹林
草地
土壤含水量
土地利用类型
Keywords
ecology
soil science
bamboo forest
grassland
daily average soil VWC
land use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三角地区杉木林降雨再分配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韩诚
张金池
庄义琳
顾哲衍
刘鑫
庄家尧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430,共7页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目(201104005-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70663)
江苏省高等学校林学优势学科建设项目(164010641)
文摘
对长三角地区丰水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大气降雨量、穿透雨量以及树干径流量进行了定位观测,利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得出林冠截留量。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降雨再分配的主要因子为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分别分析了降雨量与穿透雨、树干径流、林冠截留之间的关系,以及降雨强度与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2012年4月至9月长三角地区杉木林外降雨累计470.7 mm,研究区以小雨量、低强度的降雨事件为主,杉木林内累计穿透雨量344.1 mm,占降雨量的73.1%,树干径流总量10.3 mm,占降雨量的2.2%,林冠截留量达到116.3mm,占降雨量的24.7%。建立了降雨量、降雨强度与杉木林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林冠截留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利用拟合出的方程,可得出杉木林形成穿透雨的最小雨量为0.9 mm,形成树干径流的最小雨量为4.1 mm。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长三角地区
杉木
穿透雨
树干径流
林冠截留
Keywords
forest hydrology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throughfall
stemflow
canopy interception
分类号
S715.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孪生飞云江流域防洪“四预”应用建设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智洋
李春晋
任明磊
赵丽平
夏志昌
李昶
庄义琳
机构
温州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
温州市水文管理中心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
基金
浙江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RB2204,RC2464)。
文摘
飞云江作为浙江独流入海的主要江河之一,易发生流域性大洪水,针对飞云江流域洪涝潮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共享不充分、洪水预报调度能力不足、工程联合调度能力不强等难点痛点,开展数字孪生飞云江流域防洪“四预”应用建设研究。通过搭建多源数据融合、统一治理的数据底板,构建降雨—产流—汇流—演进—风险研判全流域洪水耦合模型,研发以历史暴雨洪水为核心的知识平台,打造飞云江流域防洪“四预”应用。在防御2023年“杜苏芮”等台风暴雨期间,滚动开展洪水预报,及时发布预警,实现多种调度方案预演,快速形成处置预案,打通防洪减灾工作各个环节,实现由经验防御向智慧防御转变,为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数字孪生流域防洪应用建设提供先行示范。
关键词
数字孪生流域
防洪“四预”
预报调度一体化
飞云江流域
Keywords
digital twin basin
“Four Preventions”forflood control
integrated forecast-scheduling
Feiyun River Basin
分类号
TV87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TP391.9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1—2016年喀斯特断陷盆地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
3
5
作者
庄义琳
周金星
吴秀芹
曹建华
章维鑫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云南建水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7-184,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500/2016YFC05025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080)
文摘
【目的】探究喀斯特断陷盆地2001-2016年间植被变化的空间趋势特征,并量化关键驱动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程度和贡献概率,为石漠化地区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avitzky?Golay(SG)滤波重构后的2001-2016年MODIS NDVI时间序列为数据源,采用Theil?Sen Median(TS)趋势分析和CMK检验获取断陷盆地年均NDVI值的空间趋势特征,利用Netica软件构建贝叶斯网络(BBN)模型,量化植树造林面积、岩性、海拔等驱动因子对断陷盆地年均NDVI变化的影响程度和贡献概率。【结果】2001-2016年间,断陷盆地年均NDVI显著上升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中部宣威和六盘水及青藏高原东南缘盐源地区,显著下降的区域主要为横断山脉中段木里县、南段米易以及云贵高原中部昆明和玉溪地区;关键驱动因子对年均NDVI变化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植树造林面积>海拔>温度>人口密度>坡度>土地利用>岩性;植树造林面积越大,植被改善概率越大,植被改善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植树造林面积>150 km2的范围;海拔小于1 845 m区域的植被改善概率明显变大,而高于1 845 m的区域植被改善的概率明显变小;增温显著的区域植被改善概率更低;人口密度和NDVI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105~210人·km-2人口密度范围是植被改善概率变大的重点区域;坡度越低,植被改善越明显,并集中分布于0°~6°坡度较缓地区;从岩性来看,纯喀斯特区和亚喀斯特区植被恢复效果较好。【结论】喀斯特断陷盆地大部分地4%的区域植被显著改善,10造林面积是引起植被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海拔和温度等自然要素;因植树造林等生态项目主要实施在石漠化地区,因此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改善要优于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对植被改善概率较低的地区,如高海拔地区和坡度较陡的地区,建议以自然修复模式为主;对于植被恢复的集中分布区,如植树造林面积较大地区和坡度较缓地区,植被改善明显,但后期应加强植被保护力度;由于气候和人工干扰强烈,增温显著和人口较密集地区植被退化的概率大,需格外关注。
关键词
NDVI
喀斯特
断陷盆地
石漠化
驱动因子
贝叶斯网络
Keywords
NDVI
Karst
faulted basins
rocky desertification
driving forces
Bayesian Belief Networks
分类号
S719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目标协同的地区级智慧水利建设研究与实践
6
作者
陈智洋
李昶
庄义琳
机构
温州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
出处
《水利信息化》
2025年第2期71-76,共6页
基金
浙江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RB2204,RC2464)。
文摘
为解决温州地区级智慧水利建设过程中软件系统多、数据孤岛多、数据不共享、业务不协同等问题,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梳理核心业务,采用以数据治理为核心的统一构架、迭代升级已有系统、制定规范标准等措施,构建完成温州市水利“1+6+X+Y”智慧水利体系,横向协同气象、生态环境、应急等部门的数据及业务,纵向协同打通省水利厅“九龙联动治水”和各县市区水利局的数据和业务,多目标建成包含水灾害防御、水资源保障、水事务监管、水发展规划、河湖库保护、水政务协同六大核心业务20余项子应用于一体的温州市水平台。研究成果在防汛防台、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等水利业务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管理效益,建设思路、方法、框架、技术和路径,可为国内其他各级水行政部门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智慧水利
多目标协同
核心业务梳理
水平台
地区级
Keywords
intelligent water conservancy
multi-objective collaboration
core business combing
water platform
regional level
分类号
TV213.9 [水利工程]
TV39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京城郊麻栎林坡面土壤体积含水率与侧向流对降雨响应
吴胡强
邵永昌
庄义琳
张金池
韩诚
刘鑫
庄家尧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京城郊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异规律
汪春林
张金池
庄义琳
周姣
韩诚
刘鑫
庄家尧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三角地区杉木林降雨再分配特征
韩诚
张金池
庄义琳
顾哲衍
刘鑫
庄家尧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数字孪生飞云江流域防洪“四预”应用建设研究
陈智洋
李春晋
任明磊
赵丽平
夏志昌
李昶
庄义琳
《水利信息化》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01—2016年喀斯特断陷盆地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庄义琳
周金星
吴秀芹
曹建华
章维鑫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多目标协同的地区级智慧水利建设研究与实践
陈智洋
李昶
庄义琳
《水利信息化》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