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双功能超声在诊断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常爱林 毛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8期648-650,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双功能超声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并利用脉冲多普勒对动脉血管狭窄处及狭窄前的血流信号进行测量,同时测量... 目的:探讨彩色双功能超声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并利用脉冲多普勒对动脉血管狭窄处及狭窄前的血流信号进行测量,同时测量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通过测量颈内动脉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将二者血流速度相比较并进行分析,同时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通过狭窄处血管面积的变化所测的狭窄程度相对照,共检出62支颈内动脉狭窄,其中5支颈内动脉血管腔内血栓形成。二者相结合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和94%。结论:彩色双功能超声在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双功能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常爱林 王春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异位妊娠 诊断价值 2004年 2001年 二维超声 CDFI 临床资料 住院患者 病理检查 面色苍白 休克症状 失血性 附件炎 盆腔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并注射尿激酶治疗多房分隔型肺炎旁胸腔积液 被引量:3
3
作者 辛兆芹 李永杰 +4 位作者 赵庆华 张改英 白霞 常爱林 李晓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37-38,共2页
对32例多房分隔型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果退热时间、胸腔积液吸收时间、住院天数均较采用常规治疗者(30例)明显缩短;胸膜肥厚度、肺功能指标改善显著。认为本法可动态观察纤维素降解情况及抽液... 对32例多房分隔型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果退热时间、胸腔积液吸收时间、住院天数均较采用常规治疗者(30例)明显缩短;胸膜肥厚度、肺功能指标改善显著。认为本法可动态观察纤维素降解情况及抽液的最佳时间、过程;可增加抽液量、改善肺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肺炎旁胸腔积液 尿激酶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庆华 李新 +5 位作者 付广文 辛兆芹 白霞 李晓君 张改英 常爱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8期824-826,共3页
目的: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选取5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 目的: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选取5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检测血胰岛素抵抗(IR-HOM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1%)与IR-HOMA呈负相关(r=-0.243,P=0.030)。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早期即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高频超声 内皮功能 肱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肠套叠33例误诊原因分析
5
作者 常爱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112-112,132,共2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肠套叠误诊原因,并探讨降低婴幼儿肠套叠误诊率与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和治愈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4年1月~2007年12月共诊治97例婴幼儿肠套叠患者,发现其中33例误诊,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97例婴幼儿肠... 目的:分析婴幼儿肠套叠误诊原因,并探讨降低婴幼儿肠套叠误诊率与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和治愈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4年1月~2007年12月共诊治97例婴幼儿肠套叠患者,发现其中33例误诊,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97例婴幼儿肠套叠病例中,误诊33例,误诊率为34.0%。33例误诊病种分别为:急性阑尾炎5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急性菌痢10例,急性胃肠炎6例,肠寄生虫病3例,过敏性腹型紫癜2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胆道蛔虫病1例。在33例误诊患儿中,因误诊失治,死亡6例,误诊死亡率为18.2%。结论:婴幼儿肠套叠较常见,若能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合理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如因误诊而延误正确治疗,病死率较高。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增强责任心,提高诊断水平,充分掌握婴幼儿生理和患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特点。采取细致、科学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尽量防止和减少误诊病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肠套叠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