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不能抑制无镁人工脑脊液诱发大鼠海马切片产生的癫癎样放电
1
作者 常燕燕 宫新伟 +3 位作者 龚海庆 张溥明 梁培基 陆钦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32-1337,1342,共7页
目的通过与抗癫癎药物丙戊酸(VPA)的作用比较,探讨姜黄素对癫癎样放电活动有无直接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多电极记录系统记录无镁人工脑脊液(ACSF)诱发大鼠海马切片产生的癫癎样放电。成功诱导出癫癎样放电后,加入100μmol/L姜黄素或3 mmo... 目的通过与抗癫癎药物丙戊酸(VPA)的作用比较,探讨姜黄素对癫癎样放电活动有无直接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多电极记录系统记录无镁人工脑脊液(ACSF)诱发大鼠海马切片产生的癫癎样放电。成功诱导出癫癎样放电后,加入100μmol/L姜黄素或3 mmol/L丙戊酸,观察其对癫癎样放电的作用。结果无镁ACSF持续灌流15 min左右,多电极阵列上可记录到海马各区域的癫癎样放电。100μmol/L姜黄素对癫癎样放电的放电频率、持续时间、传播速度等均无明显影响(P>0.05)。3 mmol/L VPA能使癫癎样放电的放电频率降低(P<0.05),逆行方向的传播速度降低(P<0.05)。结论 100μmol/L姜黄素对无镁ACSF诱发的大鼠海马切片的癫癎样放电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样放电 多电极阵列 姜黄素 丙戊酸 海马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态充电需求的城市公共充电桩选址决策模型
2
作者 王志成 徐金辰 +1 位作者 常燕燕 巴天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为科学发展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公共充电桩的建设选址优化展开研究.首先,考虑充电行为与停车行为的强关联性,提出静态充电需求的概念.其次,结合城市停车设施分布与安全间距要求,确定备选点位集合,并构建选址优化模型,在实现满足... 为科学发展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公共充电桩的建设选址优化展开研究.首先,考虑充电行为与停车行为的强关联性,提出静态充电需求的概念.其次,结合城市停车设施分布与安全间距要求,确定备选点位集合,并构建选址优化模型,在实现满足周边需求的同时,适应中心城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规律,实现投建主体的收益最大化.再次,通过引入Voronoi图,平均划分备选点位之间服务范围的空间叠加,简化原模型的约束条件,并设计“两阶段”算法,降低原问题可行域维度,提升求解迭代效率.最后,以沈阳市三环内的城市核心区为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静态充电需求的城市公共充电桩选址决策模型可通过优先在静态充电需求旺盛的区域布局城市公共充电桩,其在给定参数下,与传统的P-中心模型和集覆盖模型相比,充电收益可提升12.7%以上,充电服务覆盖范围更广,可以更好地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引导城市交通绿色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共充电桩 选址模型 静态充电需求 VORONOI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滨水地区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沈阳“一河两岸”开发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石国琦 赵一哲 +2 位作者 刘威 常燕燕 宋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5-40,共6页
城市的滨水地区作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要素,需要优质的交通支撑其空间可达性、景观愉悦性及城市缝合性。文章通过总结沈阳浑河"一河两岸"交通规划经验,提出滨水道路空间、滨水开敞空间及线性水域空间交通特征及规划实践要点,以... 城市的滨水地区作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要素,需要优质的交通支撑其空间可达性、景观愉悦性及城市缝合性。文章通过总结沈阳浑河"一河两岸"交通规划经验,提出滨水道路空间、滨水开敞空间及线性水域空间交通特征及规划实践要点,以期实现交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地区 滨水道路 滨水慢道 跨河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携能通信的线性迭代定位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冯人海 常燕燕 +1 位作者 葛磊蛟 杨爱超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1-417,共7页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无电磁干扰、成本低且绿色低碳,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将VLC系统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结合在一起,可实现可见光携能通信.因此针对电网中高压输电线路的巡检问题,对点对多点(单光源多接收机)的...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无电磁干扰、成本低且绿色低碳,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将VLC系统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结合在一起,可实现可见光携能通信.因此针对电网中高压输电线路的巡检问题,对点对多点(单光源多接收机)的VLC进行研究,通过收集可见光信号携带的能量可实现信息与能量的同时传输,基于接收功率和接收机的相对位置,提出三角定位算法.为提高计算速率实现实时定位,根据泰勒公式和隐函数存在定理并引入时间变量,进一步提出线性迭代定位算法.此外,针对信道模型中噪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进行在线去噪,实现光源定位算法的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线性迭代算法只有固定开销,测量次数不会影响其计算速度,测量误差可以控制在6 cm范围之内;经在线去噪后,90%的数据点测量误差可控制在5 cm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能量 接收功率 线性迭代定位 隐马尔可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