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负载下实现高效率的DC-DC转换器芯片设计 被引量:9
1
作者 常昌远 谭春玲 +2 位作者 姚建楠 邹一照 魏同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首先讨论了DC-DC转换器的功率损耗源,根据重载情况下PWM控制效率高而轻载情况下PFM控制效率高的特点,提出了全负载下实现PWM/PFM自动切换以降低功耗、提高电源效率的控制方法.将相加模式PWM、跳周期和限流相结合的PFM整合于一个系统中,... 首先讨论了DC-DC转换器的功率损耗源,根据重载情况下PWM控制效率高而轻载情况下PFM控制效率高的特点,提出了全负载下实现PWM/PFM自动切换以降低功耗、提高电源效率的控制方法.将相加模式PWM、跳周期和限流相结合的PFM整合于一个系统中,使整个系统高效协调地工作,并在较大的负载变化范围内均具有高效率的优点.系统采用0.5μm CMOS工艺实现,对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正常工作,成功实现了PWM/PFM的自动切换,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宽度调制 脉冲频率调制 PWM/PFM自动切换 DC—DC转换器 全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PWM/PFM自动切换的DC-DC芯片 被引量:6
2
作者 常昌远 姚建楠 +2 位作者 谭春玲 邹一照 时龙兴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3-436,共4页
提出一种可根据负载变化在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和脉冲频率调制(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FM)两种工作模式间自动切换的降压DC-DC芯片的设计法,推导出临界切换状态下的负载电流值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PW... 提出一种可根据负载变化在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和脉冲频率调制(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FM)两种工作模式间自动切换的降压DC-DC芯片的设计法,推导出临界切换状态下的负载电流值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PWM/PFM自动切换的DC-DC芯片.该系统在较大的负载变化范围内均具有较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PFM自动切换 切换阈值电流 DC-DC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相位噪声LC压控振荡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3
作者 常昌远 王绍权 +1 位作者 陈瑶 余东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2-1057,共6页
基于TSMC 0.35μm CMOS工艺,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用于锁相环(PLL)频率合成器中的低相位噪声LC压控振荡器.这种压控振荡器采用互补交叉耦合差分结构,利用开关电容阵列技术增大频率调谐范围,并结合大滤波电容、二次谐波谐振滤波网络、开关电... 基于TSMC 0.35μm CMOS工艺,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用于锁相环(PLL)频率合成器中的低相位噪声LC压控振荡器.这种压控振荡器采用互补交叉耦合差分结构,利用开关电容阵列技术增大频率调谐范围,并结合大滤波电容、二次谐波谐振滤波网络、开关电容阵列和偏置滤波网络来降低相位噪声.采用TSMC 0.35μm CMOS工艺完成前仿真、版图设计与后仿真,芯片面积为1 285.3μm×1 162.7μm.流片测试结果显示,LC压控振荡器的频率调谐范围为1.558~2.065 GHz,调谐范围高达28%,中心频率处的相位噪声为-133.3 dBc/Hz@1 MHz,综合性能指数为-183.3 dBc/Hz.由此表明,所设计的压控振荡器具有比较优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压控振荡器 相位噪声 开关电容阵列 CM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ck型DC-DC变换器中单输入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4
作者 常昌远 陈瑶 +1 位作者 黄金峰 王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9-233,共5页
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用于数字控制DC-DC变换器的模糊控制算法——单输入模糊控制算法.通过在算法中引入符号距离法,将常规模糊控制算法中的2个输入简化为单个输入,从而使相应的模糊规则条数明显减少.在此基础上,采用FPGA设计了单输入模糊... 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用于数字控制DC-DC变换器的模糊控制算法——单输入模糊控制算法.通过在算法中引入符号距离法,将常规模糊控制算法中的2个输入简化为单个输入,从而使相应的模糊规则条数明显减少.在此基础上,采用FPGA设计了单输入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系统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在输入电压为2.7~3.5 V、输出电压为0.8~1.5 V的Buck型DC-DC开关变换器中,系统的建立时间小于150 ms,稳态误差小于10 mV.与常规模糊控制器相比,这种单输入模糊控制器具有设计、调节和硬件实现简单等优势,因而有望在数字控制DC-DC变换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输入模糊控制器 常规模糊控制器 数字DC-DC变换器 场编程门阵列(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频PFM控制模式的升压式DC-DC变换器 被引量:4
5
作者 常昌远 陈瑶 +1 位作者 李俊 朱铭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1-705,共5页
为了改善系统在宽负载范围内的整体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频脉冲频率调制(PFM)控制模式的升压式DC-DC变换器.首先,选定2个固定的频率.通过检测负载的变化,使得变换器在轻载或重载时工作于其中的1个频率下,而中载时则通过选择2个频率的... 为了改善系统在宽负载范围内的整体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频脉冲频率调制(PFM)控制模式的升压式DC-DC变换器.首先,选定2个固定的频率.通过检测负载的变化,使得变换器在轻载或重载时工作于其中的1个频率下,而中载时则通过选择2个频率的不同组合来稳定输出电压,提高全载效率.继而设计了一个双频振荡器电路模块.整个芯片设计基于0.5μm CMOS工艺,并在Cadence工具中完成模拟仿真和版图设计.流片芯片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整个负载范围内的转换效率高于75%,最大输出电流可达300 mA,芯片的实际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因此,采用这种控制方法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全载效率,所得变换器可望具有良好的电磁干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PFM 升压式DC-DC变换器 全载效率 E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波的函数叠加逼近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常昌远 骆璇 +1 位作者 缪炳友 魏同立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研究了脉搏波的形成机理 ,并根据波形变化规律 ,采用函数叠加逼近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脉搏波的特征参量 .初步临床应用表明 ,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晰、直观。
关键词 脉搏波 函数叠加逼近 动脉硬化 心血管疾病 脉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100 型血氧饱和度测定仪的研制 被引量:5
7
作者 常昌远 赵宁 魏同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E100型血氧饱和度测定仪的研制常昌远赵宁魏同立(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南京210096)血氧饱和度(SaO2)是反映全身氧合状况的重要生理参数.尤其对危重病人,连续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可早期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低血氧症,以... E100型血氧饱和度测定仪的研制常昌远赵宁魏同立(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南京210096)血氧饱和度(SaO2)是反映全身氧合状况的重要生理参数.尤其对危重病人,连续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可早期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低血氧症,以避免因缺氧造成的损害乃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氧饱和度 医疗监测仪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动态补偿、高稳定性的LDO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常昌远 王青 +1 位作者 杨敏 赵荣飞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0-184,共5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动态补偿、高稳定性的LDO。针对LDO控制环路稳定性随负载电流变化的特点,给出一种新颖的动态补偿电路。这种补偿电路能很好地跟踪负载电流的变化,从而使控制环路的稳定性几乎与负载电流无关。设计采用CSMC 0.5μm标准C...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动态补偿、高稳定性的LDO。针对LDO控制环路稳定性随负载电流变化的特点,给出一种新颖的动态补偿电路。这种补偿电路能很好地跟踪负载电流的变化,从而使控制环路的稳定性几乎与负载电流无关。设计采用CSMC 0.5μm标准CMOS工艺,利用Cadence的EDA工具完成电路设计、版图绘制和流片测试,最终芯片面积为400μm×650μm。设计的LDO工作电压为3.5~6.5 V,输出电压为3.3 V。结果表明,在提供100mA负载电流情况下电压差为200 mV,负载瞬态变化时最大输出电压过冲为100 mV,由电源电压变化和负载变化引起的输出电压误差分别为0.003%/V和0.005%/A,电源抑制比低频时为80 dB,1 kHz时为50 dB,整个电路的静态电流约为34μA。上述结果表明该LDO达到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补偿 高稳定性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氧饱和度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常昌远 魏同立 《电子器件》 EI CAS 1999年第4期275-281,共7页
本文采用无创光谱技术分析光通过人体指尖组织的传输特性,提出了改进的无创在体监测血氧饱和度的数学模型。着重研究了血氧监测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措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并用本系统进行了在体测试,结果... 本文采用无创光谱技术分析光通过人体指尖组织的传输特性,提出了改进的无创在体监测血氧饱和度的数学模型。着重研究了血氧监测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措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并用本系统进行了在体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氧饱和度 无创光谱技术 手指尖 在体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血氧饱和度传感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常昌远 魏同立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33-438,共6页
分析了光通过人体组织的传输特性,提出了无创在体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原理和方法. 基于这种方法,研制了无创血氧饱和度传感系统. 临床使用表明,本传感系统与传统的血气分析仪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到0.984.
关键词 血氧饱和度 传感系统 无创在体监测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WB的D/A数模转换器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昌远 赵宁 刘正军 《现代电子技术》 2004年第9期87-88,共2页
阐述了 D/A转换器的仿真原理 ,给出了 T形电阻网络 D/A转换器仿真模型的构造方法 ,并采用 EWB进行了系统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关键词 电子工作台 D/A转换器 仿真 T形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PWM/PFM自动切换的同步整流DC-DC芯片的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昌远 姚建楠 +2 位作者 邹一照 谭春玲 魏同立 《通信电源技术》 2007年第2期46-48,共3页
设计了一种降压式PWM/PFM自动切换的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芯片,对其结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用0.5μmn阱CMOS工艺进行模拟验证。Hspice模拟结果表明在输出负载电流为1mA,输入电源电压为3.6V,温度为25C时,纹波电压为10mV,静态电... 设计了一种降压式PWM/PFM自动切换的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芯片,对其结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用0.5μmn阱CMOS工艺进行模拟验证。Hspice模拟结果表明在输出负载电流为1mA,输入电源电压为3.6V,温度为25C时,纹波电压为10mV,静态电流只有56.7μA,而待机工作模式下静态电流小于0.01μA,效率高达90%。体现其具有低功耗、低纹波、高效率的优点,且该变换器可工作在2~6V电源电压范围,可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PWM/PFM自动切换 同步整流 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LDO的BiCMOS带隙基准
13
作者 常昌远 赵宁 刘正军 《电子器件》 CAS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基准源的改进带隙基准.该电路采用0.6μm BiCMOS工艺实现,用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由于没有使用运算放大器以及非线性补偿技术,因此,该基准电路结构简单,面积小,电源电压为2.5 V时功耗低达12.5μW。在-40~125℃温度范... 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基准源的改进带隙基准.该电路采用0.6μm BiCMOS工艺实现,用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由于没有使用运算放大器以及非线性补偿技术,因此,该基准电路结构简单,面积小,电源电压为2.5 V时功耗低达12.5μW。在-40~125℃温度范围内温度系数为22.2×10-6/℃,线性调整率为0.01%/V。当外接0.47μF的滤波电容后,在1 kHz频率时电源抑制比为135 dB,在200 Hz和100 kHz频率时噪声功率谱密度分别为7.4 V/Hz和6.7 pV/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CMOS带隙基准 低压差稳压器 运算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相加电流模式的DC-DC转换器的研究
14
作者 常昌远 李弦 谭春玲 《电子器件》 CAS 2008年第6期1840-1843,共4页
给出了相加电流模式控制的DC-DC转换器的小信号模型,讨论了控制环路的频率补偿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采用电流相加模式的DC-DC转换器电路,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该DC-DC电路响应时间小于40μs,输出精度为20 mV,表明其具有动态响应快... 给出了相加电流模式控制的DC-DC转换器的小信号模型,讨论了控制环路的频率补偿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采用电流相加模式的DC-DC转换器电路,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该DC-DC电路响应时间小于40μs,输出精度为20 mV,表明其具有动态响应快、输出精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加电流模式 PWM控制环路 动态响应 传递函数 DC-DC转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离散小波变换的原理与硬件实现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孟军 魏同立 +1 位作者 吴金 常昌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42-847,共6页
针对日益进步的图像变换编码技术 ,对目前已经纳入MPEG 4和JPEG2 0 0 0编码标准的采用离散小波变换进行数字图像编码的原理与硬件实现进行了综述介绍 .在分析小波变换快速算法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近 1 0年来所提出的各种离散小波变换... 针对日益进步的图像变换编码技术 ,对目前已经纳入MPEG 4和JPEG2 0 0 0编码标准的采用离散小波变换进行数字图像编码的原理与硬件实现进行了综述介绍 .在分析小波变换快速算法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近 1 0年来所提出的各种离散小波变换硬件实现的典型结构 ,在硬件资源与处理速度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对于变换后的系数量化 ,总结了几种基于嵌入式零树小波编码的算法 ,比较其峰值信噪比和编码时间 .相较于离散余弦变换进行图像编码 ,采用离散小波变换在压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理 硬件实现 图像编码 离散小波变换 量化 数字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配控制的非线性补偿带隙基准电路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金 聂卫东 +2 位作者 常昌远 渠宁 李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7-922,共6页
在一阶线性补偿基准非线性温度特性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基准电路内部可控非线性失调电压实现高阶补偿的方法,即利用3路互偏结构代替传统基准电路中的2路自偏置结构,在宽温度范围内,理想状态下的基准温度系数相比一阶线性补偿明显降低... 在一阶线性补偿基准非线性温度特性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基准电路内部可控非线性失调电压实现高阶补偿的方法,即利用3路互偏结构代替传统基准电路中的2路自偏置结构,在宽温度范围内,理想状态下的基准温度系数相比一阶线性补偿明显降低.与其他类型的分段高阶补偿相比,基于失配补偿的带隙基准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工艺稳定性更好.基于CSMC 0.18μmCMOS工艺完成了该基准电路的MPW验证,在-20~120℃温度范围内,基准温度系数的测试结果最低为6.2×10-6/℃.基于理论与实测结果误差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电阻修调以及面积功耗折中方面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隙基准 失配误差 非线性补偿 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T-LCD显示驱动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夏炎 吴金 +2 位作者 常昌远 郭振东 魏同立 《电子器件》 CAS 2001年第4期346-350,共5页
总结了近年来 TFT- LCD显示技术的进步 ,在介绍 TFT- LCD显示原理和驱动技术的同时 。
关键词 TFT-LCD 显示驱动 液晶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DC-DC变换器的过流保护电路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邹一照 常昌远 谭春玲 《电子器件》 EI CAS 2006年第2期354-356,共3页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DC-DC变换器的过流保护电路。对其结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用0.5μm n阱CMOS工艺进行模拟验证,HSPICE模拟结果表明,该电路结构简单,限流准确,抗干扰能力强,对电源电压和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限流值漂移具有较强的抑制...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DC-DC变换器的过流保护电路。对其结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用0.5μm n阱CMOS工艺进行模拟验证,HSPICE模拟结果表明,该电路结构简单,限流准确,抗干扰能力强,对电源电压和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限流值漂移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在3~6V的电源电压和-40~85℃的温度范围内,限流值最大漂移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 过流保护 电流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N-CD显示驱动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振东 常昌远 +2 位作者 吴金 夏炎 魏同立 《电子器件》 CAS 2001年第4期338-345,共8页
液晶显示器件以优异的特性在显示技术中异军突起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 LCD主流产品之一 STN- LCD的显示原理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 STN-
关键词 STN-LCD 显示驱动技术 液晶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BiCMOS过温保护电路 被引量:7
20
作者 谭春玲 常昌远 邹一照 《电子器件》 CAS 2006年第2期357-359,364,共4页
在分析现有过温保护电路的基础上,针对它们电路结构复杂、功耗较高、工作电压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用于集成电路内部的采用BiCMOS工艺的过温保护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功耗较低、工作电压低、抗干扰能力强,对温度的迟滞特性避免了热振荡对... 在分析现有过温保护电路的基础上,针对它们电路结构复杂、功耗较高、工作电压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用于集成电路内部的采用BiCMOS工艺的过温保护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功耗较低、工作电压低、抗干扰能力强,对温度的迟滞特性避免了热振荡对芯片带来的危害。采用0.6μmBiCMOS工艺的HSPICE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对因电源电压、和工艺参数变化而引起的温度迟滞特性的漂移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温保护电路 BICMOS PTAT电流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