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学遗风与词法本位:章士钊“甲寅文体”的传统底色
1
作者 常方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5,共12页
在文学史的叙述中,章士钊的“甲寅文体”被称作“政论文”“逻辑文”“欧化的古文”,这些指称侧重从清末民初古典文章发生新变的角度揭示章文的写作特点。事实上,章士钊的文学观念深受章太炎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汲取了墨学和《论衡》等... 在文学史的叙述中,章士钊的“甲寅文体”被称作“政论文”“逻辑文”“欧化的古文”,这些指称侧重从清末民初古典文章发生新变的角度揭示章文的写作特点。事实上,章士钊的文学观念深受章太炎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汲取了墨学和《论衡》等传统学术思想资源,和近代西洋逻辑学存在目的悖反的倾向。在文学实践方面,章士钊倡导子学笔体的名家之文,并依托《甲寅》施行复归诸子之文的文体实验。伴随本土修辞学的兴起,章士钊奉行以词法为本位的文法修辞,展现了古典文学固有的修辞技巧。探究以章士钊“甲寅文体”为代表的应用类古文在新旧之间的变与不变,或为重新审视中国古典文章的杂文学属性提供更加本土化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士钊 《甲寅》 甲寅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话的虚词批评与近代文章学的新诠 被引量:11
2
作者 常方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23,共11页
唐宋古文家有意识地在行文中凸显虚词的修辞技巧,使得虚词批评成为传统文章学理论的重要一环。在清代虚词阐释研究中,修辞派侧重从文气层面阐发虚词的修辞意义,其与训诂派的分化彰显治学取径的不同。在充分认知西学分科而治的前提下,近... 唐宋古文家有意识地在行文中凸显虚词的修辞技巧,使得虚词批评成为传统文章学理论的重要一环。在清代虚词阐释研究中,修辞派侧重从文气层面阐发虚词的修辞意义,其与训诂派的分化彰显治学取径的不同。在充分认知西学分科而治的前提下,近代文章学尝试以整体性理论思路揭示古典散文特点,将虚词的修辞因素融入语法分析,虚词不仅是文章散文化、笔体化的重要特征,也成为"文气论"范畴的具象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 文话 近代文章学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付费的媒介演进与文化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常方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媒介演进催动知识社会化方式的更新,为知识付费产品和服务的热潮创造了技术条件:三阶秩序和交互界面让知识还原到无序状态,知识付费得以充分发挥“长尾效应”,集结兴趣社群,通过议题设置的民主程序,实现用户和公共文化的双向建构。借由... 媒介演进催动知识社会化方式的更新,为知识付费产品和服务的热潮创造了技术条件:三阶秩序和交互界面让知识还原到无序状态,知识付费得以充分发挥“长尾效应”,集结兴趣社群,通过议题设置的民主程序,实现用户和公共文化的双向建构。借由深度场景化和知识碎片化的传播实践,知识付费营造出一系列文化身份的区隔性指征,构造文化资本外溢和下移的幻象,制造情境消费的景观秀场。媒介演进形势下的新型知识付费带来的文化影响,主要包括建立起以标签化为核心的全新知识分类体系、舒缓用户群体的心理焦虑和决策压力、潜藏价值导向风险和挤占公众闲暇时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演进 知识付费 公共文化 文化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永朴文论思想的师法与新变——以《国文学》和《文学研究法》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常方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47,共4页
从桐城殿军姚永朴的两部文论著作《国文学》和《文学研究法》考察其文论思想在承续桐城派同时发生的新变,主要得出三个结论:从崇古文、抑骈文转变为主张诗赋一家、骈散同源;借助曾国藩的文论思想为过渡,将姚鼐关于文章风格的"阴阳... 从桐城殿军姚永朴的两部文论著作《国文学》和《文学研究法》考察其文论思想在承续桐城派同时发生的新变,主要得出三个结论:从崇古文、抑骈文转变为主张诗赋一家、骈散同源;借助曾国藩的文论思想为过渡,将姚鼐关于文章风格的"阴阳刚柔"说扩充为内涵更为丰富的"文境"说;重点强调了先前桐城派所忽略的文章与时代的关系,提出文章要"切世"、"匡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永朴 《国文学》 《文学研究法》 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体文的文章学传统与近代传记文学的分殊
5
作者 常方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77,共13页
由于清末民初西洋传记文学的传入和译介,传统传体文的文章学传统获得了新的审视和评估。从写作技巧来看,崇尚以史识拣择材料的“尚简”原则为史料的全面占有所取代,“史赞”风格演化为减少主观判断的观察者视角;在语言文字方面,传记古... 由于清末民初西洋传记文学的传入和译介,传统传体文的文章学传统获得了新的审视和评估。从写作技巧来看,崇尚以史识拣择材料的“尚简”原则为史料的全面占有所取代,“史赞”风格演化为减少主观判断的观察者视角;在语言文字方面,传记古文的“义法”难以适应新思想新观念的表达,“活传记”在欧化语体文的基础上尝试树立白话传记的典范;在西洋自传文学的比附下,为生人作传的风气颠覆了传统史法的正则;传统传体文对文学趣味的追求,让步于历史的真实,新传记文学也由此确立了学科归属和在文史之间的坐标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体文 传记 文章学 用晦 生传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