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究
1
作者 常乃丹 王磊 +3 位作者 刘金成 任亚超 陈国有 周学刚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5期158-160,共3页
为推进药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在药物制剂、中药学、药物分析3个本科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对专创融合路径进行积极探索,建立“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为推进药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在药物制剂、中药学、药物分析3个本科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对专创融合路径进行积极探索,建立“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课程体系,构建“竞赛演练-科研创新-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为培养适应医药行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药学类专业 专创融合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微丸制备及含量测定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常乃丹 于辉 +1 位作者 彭海生 张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0期60-62,共3页
目的:制备葛根素微丸,建立葛根素微丸中葛根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离心造粒法制备葛根素微丸。HPLC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C18柱,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所制备的微丸产率达80%以... 目的:制备葛根素微丸,建立葛根素微丸中葛根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离心造粒法制备葛根素微丸。HPLC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C18柱,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所制备的微丸产率达80%以上,葛根素含量在0.025~0.50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44%,RSD为1.14%。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葛根素微丸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微丸 离心造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苦苣菜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8
3
作者 白玉华 于辉 +1 位作者 常乃丹 安东政羲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研究日本产草药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然后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日本产的苦苣菜中首次分离鉴定了6种化合... 目的:研究日本产草药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然后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日本产的苦苣菜中首次分离鉴定了6种化合物:羽扇豆醇(lupeol,Ⅰ)、α-香树素(α-amyrin,Ⅱ)、β-香树素(β-amyrin,Ⅲ)、乌索酸(ursonicacid,Ⅳ)、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Ⅴ)和桦木酸(betulinicacid,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菜 三萜 羽扇豆醇 桦木酸 齐墩果酸 乌索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伟丽 王广天 +5 位作者 于辉 常乃丹 梁玲 刘肖莹 李明慧 彭海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8期32-35,共4页
脑胶质瘤的成功治疗是生物医学领域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胶质瘤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每年,大约有13 000例患者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9.3%、3.3%。由于胶质瘤高增殖性、渗透性和浸润性,使得目前常用的... 脑胶质瘤的成功治疗是生物医学领域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胶质瘤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每年,大约有13 000例患者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9.3%、3.3%。由于胶质瘤高增殖性、渗透性和浸润性,使得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均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抗肿瘤药非特异性和非靶向性,药物传递到肿瘤的效率还很低。其次,血脑屏障的存在阻碍了胶质瘤的治疗。因此,寻求一种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纳米技术为胶质瘤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本文讨论了树状大分子纳米粒子和受体调节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对胶质瘤治疗的潜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纳米粒子 纳米技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化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磊 常乃丹 +2 位作者 张笑影 许文麒 白雪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2期56-59,共4页
纤维素是玉米秸秆中的高值成分,其结构与结晶特性是衡量纤维素品质的重要指标,故该文分别采用2种常用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对秸秆进行处理,并用FTIR法、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考察其纤维结构与结晶程度。结果表明:碱化处理都能打破秸秆... 纤维素是玉米秸秆中的高值成分,其结构与结晶特性是衡量纤维素品质的重要指标,故该文分别采用2种常用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对秸秆进行处理,并用FTIR法、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考察其纤维结构与结晶程度。结果表明:碱化处理都能打破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间的氢键,降低木质素含量,增加半纤维素含量,但氢氧化钠碱化处理纤维素含量高于氢氧化钙处理组;去灰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木质素与半纤维含量,增加纤维素的聚合度。FTIR光谱显示,纤维素结构中具有-OH基团,C-O在纤维素纤维Ⅰ和纤维素Ⅱ上有拉伸。C-O键振动显示葡萄糖残基围绕糖苷键向纤维素Ⅱ旋转的变化,4%氢氧化钠的浓度处理后玉米秸秆纤维素结晶程度可以达6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纤维素 FTIR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