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李秀芬 葛振嵘 +2 位作者 许力舒 姜述斌 帕尔哈提.吐尔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29-430,共2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6例明确诊断为N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6例。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和小剂量替罗非班,对...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6例明确诊断为N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6例。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和小剂量替罗非班,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及常规剂量的替罗非班,比较用药后7、30d内复合心血管事件和单项终点事件及2组纤维蛋白原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7、30d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降低(P<0.01),7d时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更明显[(2.18±0.13)g/L vs(3.01±0.20)g/L,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主要不良事件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和5.4%(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期对NSTEMI患者的血栓抑制作用更强,疗效更好,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自由词) 替罗非班(自由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帕尔哈提.吐尔逊 祖丽皮亚.米吉提 +2 位作者 姜述斌 张保俭 许力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差异;评估RVOT起搏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永久起搏器置入适应证的患者75例。根据术者建议和患者意愿分为RVOT组(40例)和RVA组(35例)。所有房室传...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差异;评估RVOT起搏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永久起搏器置入适应证的患者75例。根据术者建议和患者意愿分为RVOT组(40例)和RVA组(35例)。所有房室传导阻滞及病窦综合征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用双腔起搏双腔感知触发抑制型起搏模式,心房颤动伴长间歇患者采用抑制型心室按需起搏模式。比较2组的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RVOT组的QRS波宽度较RVA组缩窄(23.2±28.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RVA组比较,RVOT组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明显下降(P<0.05,P<0.01)。与术前比较,RVA组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下降,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螺旋电极进行RVOT起搏可行且较为安全。RVOT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R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流出道阻塞 心室功能 心室功能 心间隔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房颤动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秀芬 葛振嵘 帕尔哈提.吐尔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左心室心尖部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n=16例)患者初始治疗与低分子肝素合用,剂量2.5~3 mg,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0~3.0停用低分子肝素,...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左心室心尖部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n=16例)患者初始治疗与低分子肝素合用,剂量2.5~3 mg,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0~3.0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维持华法林治疗,3天监测1次INR,共3次, INR稳定在2.0~3.0,以后每2周监测1次INR;利伐沙班组(n=15例)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剂10 mg,2次/d。随访时间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消失时间、治疗期间新发血栓栓塞事件以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血栓大小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华法林组比较,利伐沙班组的血栓消失时间缩短[(60.00±5.50)d vs (71.00±8.50)d,P〈0.01];两组的新发血栓栓塞事件(脑栓塞、体循环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事件多于利伐沙班组,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利伐沙班较华法林起效更快,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华法林 左心室心尖部血栓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房间隔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左后间隔旁道的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忠东 武刚 +2 位作者 罗建峰 帕尔哈提.吐尔逊 姜述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7-657,共1页
采用股动脉穿刺逆行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这一技术安全有效,但个别患者由于大血管纡曲、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致跨瓣困难,使操作非常困难,而房间隔穿刺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使该技术能更有效地应用在旁路的消融。我们经电生理检查确诊左... 采用股动脉穿刺逆行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这一技术安全有效,但个别患者由于大血管纡曲、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致跨瓣困难,使操作非常困难,而房间隔穿刺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使该技术能更有效地应用在旁路的消融。我们经电生理检查确诊左后间隔旁道患者81例,分别运用上述2种方法来观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后间隔旁道 射频消融治疗 经房间隔穿刺 主动脉瓣狭窄 股动脉穿刺 电生理检查 技术安全 左侧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过性病理性Q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振嵘 徐风燕 +3 位作者 姜述斌 帕尔哈提.吐尔逊 李岚 李秀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679,共3页
目的分析一过性病理性Q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13例出现一过性病理性Q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持续时间、治疗方法。结果 13例患者表现为胸闷或胸痛等不... 目的分析一过性病理性Q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13例出现一过性病理性Q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持续时间、治疗方法。结果 13例患者表现为胸闷或胸痛等不适,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头晕、乏力,10例患者心电图一过性病理性Q波表现为V1-V6导联,3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 VF导联,均持续1-2 h。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后,患者一过性病理性Q波均消失。结论病理性Q波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等不适,出现早期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可使Q波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过性病理性Q波 替罗非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负荷量替格瑞洛诱发急性左心衰竭8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秀芬 杨敏全 帕尔哈提.吐尔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34-1234,共1页
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06至2016-10本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负荷量替格瑞洛180mg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的8例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0.69(55±7.5)岁,8例患者均排除明显出血、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06至2016-10本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负荷量替格瑞洛180mg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的8例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0.69(55±7.5)岁,8例患者均排除明显出血、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动过缓及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左心衰竭 负荷量 慢性阻塞性肺病 诱发 肝肾功能不全 房室传导阻滞 严重心动过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