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枣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祖丽皮亚.玉努斯 帕孜来提.拜合提 阿不都拉.阿巴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3-156,共4页
本文对红枣色素的提取方法和色素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所选用的16种不同的提取溶液当中,红枣色素在以50%(pH3)的乙醇水溶液提取时,效果最好,色素的最大吸收峰在320nm处;日光、温度、和大多数金属离子,对这种色素的稳定... 本文对红枣色素的提取方法和色素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所选用的16种不同的提取溶液当中,红枣色素在以50%(pH3)的乙醇水溶液提取时,效果最好,色素的最大吸收峰在320nm处;日光、温度、和大多数金属离子,对这种色素的稳定性无太大的影响,这种色素的耐糖性和耐光性很好。红枣色素的pH稳定性无论在酸性或在碱性条件下都很稳定。红枣色素稳定性不受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Ca2+、Na+、Fe2+、K+、Mg2+、Mn2+、Zn2+和Fe3+的影响。温度变化(20~100℃)也对色素稳定性几乎无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初步确定,红枣色素具备了作为天然色素使用的最基本的性能,可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色素 提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红景天总黄酮及多糖的分离提取及抑菌活性初探 被引量:11
2
作者 帕孜来提.拜合提 文雪梅 阿不都拉.阿巴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4-118,共5页
本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为浸提剂,对药用植物红景天干药材中的总黄酮、多糖和单糖及一些苷类的混合物等成分分别进行分离提取,并运用分光光度法对总黄酮、多糖进行了含量测定。通过研究发现:50%乙醇浸泡24h左右能对总黄酮有较理想的提取... 本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为浸提剂,对药用植物红景天干药材中的总黄酮、多糖和单糖及一些苷类的混合物等成分分别进行分离提取,并运用分光光度法对总黄酮、多糖进行了含量测定。通过研究发现:50%乙醇浸泡24h左右能对总黄酮有较理想的提取(1.309%),而多糖在选用85%乙醇浸提分离其他成分后,再用水浸提时提取率较高(1.086%)。红景天的粗提物已被证实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确定红景天中何种成分起抑菌作用,用所提取的几种成分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所选用的几种细菌中,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21.25mm)、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6.33mm)有抑制作用;多糖则无明显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提取 红景天 总黄酮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蔷薇红景天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帕孜来提.拜合提 祖丽皮亚.尤努斯 阿不都拉.阿巴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本文对蔷薇红景天色素的提取方法和色素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红景天色素提取时95%(pH=3)的乙醇水溶液提取效果最佳,色素的最大吸收峰在314nm处;日光,温度和大多数金属离子Ca2+,Mg2+,M n2+,Z n2+等对红景天色素的稳定性... 本文对蔷薇红景天色素的提取方法和色素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红景天色素提取时95%(pH=3)的乙醇水溶液提取效果最佳,色素的最大吸收峰在314nm处;日光,温度和大多数金属离子Ca2+,Mg2+,M n2+,Z n2+等对红景天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是N a+,Fe2+,K+对红景天色素有增色的趋势。这种色素不仅耐光性好,而它的耐糖性也很好。虽然在碱性环境下,红景天色素p H稳定性较差,但在酸性条件下,其p H稳定性较好。通过初步研究发现该色素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红景天 色素 提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综合教学方法在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上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帕孜来提.拜合提 吾甫尔.米吉 +2 位作者 计巧灵 阿布都卡地尔.阿布力 王咏星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3期158-162,共5页
"细胞生物学"是近十几年高校和研究院所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考课程,其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备受关注。该文对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的课程建设和民族班双语教学与2004-2010年学生考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细胞生物学"是近十几年高校和研究院所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考课程,其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备受关注。该文对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的课程建设和民族班双语教学与2004-2010年学生考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此来评估细胞生物学课程建设和民族班双语教学对提高本科生生物学专业考研率方面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课程建设 考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石耳中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3
5
作者 古丽扎尔.阿布都克依木 哈斯木.吾布力艾山 +1 位作者 帕孜来提.拜合提 阿不都拉.阿巴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4-177,共4页
从淡肤根石耳和网脊石耳提取了多糖,并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经蒽酮-硫酸显色,波长615nm处测定其多糖含量分别为网脊石耳为13.71%,淡肤根石耳为11.52%,研究结果表明蒽酮硫酸法简便,样品溶液显色稳定,重复性好,仪器精密度良好... 从淡肤根石耳和网脊石耳提取了多糖,并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经蒽酮-硫酸显色,波长615nm处测定其多糖含量分别为网脊石耳为13.71%,淡肤根石耳为11.52%,研究结果表明蒽酮硫酸法简便,样品溶液显色稳定,重复性好,仪器精密度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网脊石耳为98.35%,RSD=1.35%(n=3),淡肤根石耳为99.32%,RSD=1.97%(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肤根石耳 网脊石耳 蒽酮-硫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M3P灵菌红素粗提物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抑制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阿曼古力.海瓦尔 维尼拉.吾甫尔 +3 位作者 帕孜来提.拜合提 布热比艳木.吾布力卡斯木 穆海热姆.艾则 吾甫尔.米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6-770,780,共6页
采用MTT法考察了2M3P(2-甲基-3-戊基)灵菌红素粗提物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2M3P灵菌红素粗提物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 采用MTT法考察了2M3P(2-甲基-3-戊基)灵菌红素粗提物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2M3P灵菌红素粗提物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表现为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M3P灵菌红素粗提物作用食管癌Eca-109细胞24、48、72和96 h后的IC50分别为1026.3180、435.2020、267.7096μg/mL和64.0734μg/mL;粗提物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诱导凋亡同样呈剂量依赖性,与顺铂(DDP)干预组相比其具有更显著的诱导凋亡作用。2M3P灵菌红素含量≥30%的粗提物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M3P灵菌红素 粗提物 食管癌ECA-109细胞 MTT法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胁迫对两种地衣植物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帕孜来提.拜合提 祁要鹏 +1 位作者 古丽.玉苏甫 艾尼瓦尔.吐米尔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08-2712,共5页
以中国树花(Ramalina sinensis Jatta.)和亚花松萝(Usnea subfloridana Stint.)为材料,研究了铜胁迫对这两种地衣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2+的作用下,中国树花和亚花松萝体内叶绿素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发生一... 以中国树花(Ramalina sinensis Jatta.)和亚花松萝(Usnea subfloridana Stint.)为材料,研究了铜胁迫对这两种地衣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2+的作用下,中国树花和亚花松萝体内叶绿素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随着处理浓度的加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中国树花体内叶绿素质量分数呈现先降后升再降。在处理的48 h,当Cu2+质量浓度为0.1 mg.mL-1时中国树花体内叶绿素a质量分数下降为0 mg.mL-1时的16.34%,叶绿素总质量分数下降为42.54%,而当Cu2+质量浓度为0.5 mg.mL-1时叶绿素a质量分数下降为22.95%,叶绿素总质量分数下降为60.39%,亚花松萝体内叶绿素质量分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Cu2+质量浓度为0.1 mg.mL-1时,处理48 h后的亚花松萝体内叶绿素质量分数比36 h下降18.82%;当Cu2+质量浓度为0.5 mg.mL-1时,处理48 h后的亚花松萝体内叶绿素质量分数比36 h下降23.52%。随着处理浓度的加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中国树花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上升的趋势,当Cu2+质量浓度为0.1 mg.mL-1时,处理24、36、48 h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为88.1%、64.83%和65.49%;当Cu2+质量浓度为0.5 mg.mL-1时,分别增加为69.83%、82.05%和82.57%。而亚花松萝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等波动性变化,Cu2+质量浓度为0.1 mg.mL-1时,处理24、36、48 h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先下降62.56%,后增加7.93%,又下降42.28%;当Cu2+质量浓度为0.5 mg.mL-1时,比对照组分别下降72.92%、33.49%和62.56%。对比两种地衣植物发现,中国树花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较亚花松萝的明显,说明中国树花对铜胁迫反应较敏感,有利于监测重金属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胁迫 地衣植物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几种苔藓植物的细胞学及孢子萌发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帕孜来提.拜合提 玛尔 +2 位作者 米娜娃尔 匹柯超 买买明.苏来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308-6309,6313,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喀喇昆仑山几种苔藓植物的细胞学及孢子萌发。[方法]用显微镜观察了新疆喀喇昆仑山3种藓类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描绘和分析了另2种藓类孢子萌发的基本过程、萌发能力及发育的特点。[结果]新疆喀喇昆仑... [目的]探讨新疆喀喇昆仑山几种苔藓植物的细胞学及孢子萌发。[方法]用显微镜观察了新疆喀喇昆仑山3种藓类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描绘和分析了另2种藓类孢子萌发的基本过程、萌发能力及发育的特点。[结果]新疆喀喇昆仑山3种藓类植物染色体数目为:长尖叶赤藓,n=7;赤茎藓,n=5;狭网真藓,n=10,其中长尖叶赤藓和狭网真藓的染色体数目为国内首次报道。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卵叶盐土藓的孢子呈不规则球形,深棕色,不透明,为单细胞型孢子,接种7 d后,孢子萌发率可达62%。美姿藓的孢子呈椭圆形,黄绿色,较透明,为单细胞型孢子,接种7 d后,孢子的两极萌发率达42%。[结论]与卵叶盐土藓相比,美姿藓孢子萌发表现明显的极向,一般为单、双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苔藓植物 染色体 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苔藓植物生态特征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买买明.苏来曼 帕孜来提.拜合提 +2 位作者 王建民 王德萍 努尔巴依.阿布都沙力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83-89,共7页
本文通过新疆阿尔泰山代表地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调查,分析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特点,讨论该区苔藓植物的生态类型和苔藓植物的垂直分布,得出基质类型和水分生态因子是影响苔藓分布的主要因素,提出苔藓植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意义... 本文通过新疆阿尔泰山代表地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调查,分析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特点,讨论该区苔藓植物的生态类型和苔藓植物的垂直分布,得出基质类型和水分生态因子是影响苔藓分布的主要因素,提出苔藓植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意义,探求可行的保护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生态特征 垂直分布 阿尔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离子胁迫对两种地衣细胞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热依拉.热合曼 姑.依明 +1 位作者 阿不都拉.阿巴斯 帕孜来提.拜合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4,共8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徒手切片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制备技术,以两种叶状地衣即中国树花(Ramalina sinensis)和地卷(Peltigera rufescen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uSO4(0、1、2、3、4mmol/L)处理24h后地衣体细胞的存活率以及Cu2+... 采用光学显微镜徒手切片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制备技术,以两种叶状地衣即中国树花(Ramalina sinensis)和地卷(Peltigera rufescen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uSO4(0、1、2、3、4mmol/L)处理24h后地衣体细胞的存活率以及Cu2+胁迫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光学显微镜下可初步确定,Cu2+浓度越大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存活率越小,而同样处理条件下地卷共生藻细胞的存活率则基本保持不变。(2)低浓度Cu2+(<1mmol/L)对中国树花细胞结构基本无影响,细胞壁、细胞膜及细胞内的线粒体、叶绿体完整;随着Cu2+浓度增加,当处理Cu2+浓度为2mmol/L时,细胞壁无损,但细胞膜开始破坏形成小空泡,线粒体嵴变凌乱,叶绿体也出现皱缩,类囊体膨胀,基粒排列紊乱;当Cu2+处理浓度大于2mmol/L时,共生藻的细胞膜和细胞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当Cu2+浓度为3mmol/L时,细胞壁变薄,细胞膜形成的空泡变大,细胞内部结构变松散,蛋白核消失,叶绿体与细胞质混在一起,基粒片层扭曲,分布混乱,线粒体变形;当Cu2+浓度达4mmol/L时,细胞结构完全受到破坏。(3)不同浓度Cu2+处理对地卷共生藻细胞结构无明显的影响,在所有处理条件下地卷共生藻细胞壁、细胞膜都完整,且大多数共生藻细胞处于分裂状态。研究认为,中国树花对Cu2+胁迫较敏感,Cu2+耐受在1~2mmol/L之间,Cu2+浓度与中国树花细胞结构的损伤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Cu2+浓度越高,其属于共球藻的真核共生藻细胞受损程度越大;地卷对Cu2+胁迫具有一定的耐性,Cu2+胁迫下地卷属于蓝藻的原核共生藻细胞仍能繁殖分裂产生子代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胁迫 中国树花 地卷 细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重金属土壤微藻F1对Cu^(2+)胁迫的耐受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穆海热姆.艾则 阿曼古力.海瓦尔 +2 位作者 帕孜来提.拜合提 麦合穆江.达吾 吾甫尔.米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52-2459,共8页
以从新疆富蕴县金属矿区土壤筛选出的抗重金属微藻F1为材料,测定在不同浓度(0、0.5、1.0、1.5和2.0mmol/L)Cu^(2+)胁迫下F1微藻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谷... 以从新疆富蕴县金属矿区土壤筛选出的抗重金属微藻F1为材料,测定在不同浓度(0、0.5、1.0、1.5和2.0mmol/L)Cu^(2+)胁迫下F1微藻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L)的活性,同时用红外光谱仪检测细胞壁上参与重金属螯合的官能团,用扫描电镜分析细胞壁上的离子交换情况,探讨F1土壤微藻对Cu^(2+)胁迫的耐受生理机制,为利用微藻生态修复技术去除污染区土壤重金属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F1土壤微藻对Cu^(2+)具有较强的耐抗性。(2)F1土壤微藻细胞中参与吸附Cu^(2+)的基团分别为-OH、-CH2、-RCONH2和C-OH等。(3)F1土壤微藻在吸附Cu^(2+)的过程中,Cu^(2+)与细胞壁上的Al^(3+)、Fe^(2+)、Mg^(2+)、Ca^(2+)、K^+、Na^+和Zn^(2+)发生了交换。(4)藻细胞中的GSH和GSH-PX在F1土壤微藻耐受Cu^(2+)胁迫时起主要作用。研究认为,F1微藻种对Cu^(2+)的耐受性首先与其细胞壁外表细微结构及其离子交换特性有关,并且细胞壁上-OH、-CH_2、-RCONH_2和C-OH等化学基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细胞内的谷胱甘肽以及谷胱甘肽相关酶类能够有效清除活性氧的过量积累,最终保护细胞免受重金属胁迫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胁迫 F1土壤微藻 重金属耐受性 生物吸附 功能团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地衣共生蓝藻的分离鉴定及其形成藻结皮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古海尼沙.买买 吉米拉木.加马力 帕孜来提.拜合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36-1944,共9页
以2种地衣——地卷(Peltigera rufescens)和平盘软地卷(Peltigera elisabethae)为研究材料,分离培养地衣共生藻,通过形态特征的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并对地衣共生藻在试验室模拟条件下形成人工藻结皮的优化条件进行... 以2种地衣——地卷(Peltigera rufescens)和平盘软地卷(Peltigera elisabethae)为研究材料,分离培养地衣共生藻,通过形态特征的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并对地衣共生藻在试验室模拟条件下形成人工藻结皮的优化条件进行分析,为地衣共生藻资源的开发和生产实际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从平盘软地卷和地卷分离的藻株I1b和L2均属于蓝藻,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I1b与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的支持率高达100%,属于具鞘微鞘藻;L2与念珠藻(Nostoc sp.)的支持率为93%,属于念珠藻属。(2)试验室模拟荒漠极端环境中形成人工结皮的优化条件为:沙土含水量10%、接种3∶1混合藻(具鞘微鞘藻:念珠藻)、藻接种量10μ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共生藻 地卷 平盘软地卷 rDNA-ITS序列 藻结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NEL法检测Cu^(2+)胁迫诱导的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的死亡 被引量:2
13
作者 姑.依明 买尔旦.艾斯卡尔 +1 位作者 维尼拉.吾甫尔 帕孜来提.拜合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8-695,共8页
为了探讨铜离子胁迫对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毒害作用的机制及细胞死亡的原因,通过徒手切片,采用两种TUNEL检测法(Promega和Roche试剂盒)对2mmol/L和4mmol/L Cu^(2+)胁迫24h的中国树花地衣体共生藻细胞凋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伊文... 为了探讨铜离子胁迫对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毒害作用的机制及细胞死亡的原因,通过徒手切片,采用两种TUNEL检测法(Promega和Roche试剂盒)对2mmol/L和4mmol/L Cu^(2+)胁迫24h的中国树花地衣体共生藻细胞凋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伊文思蓝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活力在2和4mmol/L Cu^(2+)胁迫下显著降低,其细胞的死亡率随着Cu^(2+)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2)在2和4mmol/L Cu^(2+)胁迫条件下,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的TUNEL阳性细胞率在Promega试剂盒中检测结果分别为50.30%和31.21%,而在Roche试剂盒中共生藻细胞TUNEL阳性标记核分别为53.17%和36.88%,两种TUNEL检测法结果类似。(3)与伊文思蓝染色法检测的Cu^(2+)胁迫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活力相比,发现较低浓度的Cu^(2+)(2mmol/L)胁迫对地衣共生藻细胞的毒害作用可诱导启动细胞凋亡程序,而较高浓度的Cu^(2+)(4mmol/L)胁迫对地衣共生藻产生较严重的毒害则导致大部分细胞的坏死,只有极少数细胞出现细胞凋亡。(4)两种试剂盒均可用于较低浓度Cu^(2+)胁迫引起的地衣体共生藻细胞凋亡的检测;直接将徒手切片材料用于TUNEL细胞凋亡原位检测中也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避免了制备石蜡切片的繁琐步骤,缩短实验时间,简化了实验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胁迫 中国树花共生藻 细胞凋亡 TUNEL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M3P灵菌红素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维尼拉.吾甫尔 古丽祖热.佐努尼 +1 位作者 帕孜来提.拜合提 吾甫尔.米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9-667,共9页
本研究以从中国新疆塔尔巴哈台山上的有毒植物——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中分选获得一株产红色素的植物内生菌Serratia marcescens XJU-PA-6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琼脂扩散法将Serratia marcescens XJUPA-6的发酵获得的色素粗提物分别... 本研究以从中国新疆塔尔巴哈台山上的有毒植物——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中分选获得一株产红色素的植物内生菌Serratia marcescens XJU-PA-6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琼脂扩散法将Serratia marcescens XJUPA-6的发酵获得的色素粗提物分别和11种常见作物病原真菌进行拮抗实验,结果表明,色素粗提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棉花黄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菌作用为最稳定;然后,采用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分析及GC分析确认XJU-PA-6所产生的红色素为2-甲基-3-戊基灵菌红素(2M3PPG);最后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气质联用技术,通过分析发现,2M3PPG可通过抑制苹果斑点落叶病菌中14-α-去甲基化酶活性,来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重要成分——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造成真菌细胞膜中甾醇含量的降低,进而造成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消失,最终导致真菌死亡。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2M3PPG在生物农药方面具有较好地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M3P灵菌红素 作物病原菌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 抑制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地卷响应Cu^(2+)胁迫的差异分析
15
作者 吉米拉木.加马力 古海尼沙.买买 +1 位作者 柔鲜古丽.乃再尔 帕孜来提.拜合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8-114,共7页
基于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变化和铜吸附性分析地卷、平盘软地卷和犬地卷响应Cu^(2+)胁迫的差异,以了解谷胱甘肽在低等生物地衣抗重金属胁迫中的作用。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方法分别测定地衣体的GSH与细胞内、外的铜含量。... 基于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变化和铜吸附性分析地卷、平盘软地卷和犬地卷响应Cu^(2+)胁迫的差异,以了解谷胱甘肽在低等生物地衣抗重金属胁迫中的作用。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方法分别测定地衣体的GSH与细胞内、外的铜含量。结果显示,低浓度Cu^(2+)胁迫下,3种地卷GSH均呈上升趋势,4 mmol/L时达最高;5-8 mmol/L时,地卷和犬地卷的GSH逐步下降较明显,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平盘软地卷GSH在3-5 mmol/L Cu^(2+)范围差异不显著,Cu^(2+)>5 mmol/L时才出现较明显的下降(P<0.05)。4 mmol/L Cu^(2+)处理时间不同时,犬地卷的GSH变化与处理时间正相关,而地卷和平盘软地卷的GSH出现波动式变化(6 h增加,12 h下降,18-24 h上升)。3种地卷胞外铜与Cu^(2+)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并显著高于胞内铜(P<0.01),而胞内富集的铜与地衣GSH变化相对应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菌藻共生的特殊生物-地卷类似于高等植物可诱导合成GSH缓解胁迫产生的伤害,3种地卷的铜耐受性差异与其铜吸附性和GSH合成能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卷 CU^2+胁迫 谷胱甘肽 铜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